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阿莲文选四题(阿莲)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阿莲文选四题(阿莲)
阿莲文选四题
阿莲
一词多义显智慧
在禅宗的很多公案和故事中,禅者通常以问答的形式,再利用汉语的一词多义手法,口吐玄言妙语,尽显禅宗智慧。笔者就此辑录几则禅机妙语,与大家共同领略其中的妙义。
(一)寸丝不挂
有个叫玄机的尼姑去拜访雪峰禅师,雪峰问她从哪里来,她回答说从大日山来。雪峰又问:“日出了吗?”玄机反问:“太阳要是出来,不就融化了雪峰吗?”雪峰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名玄机。“机”在古代常专指纺织机。所以,雪峰问她:“那你一天织多少布呢?”玄机断然回答:“寸丝不挂”,然后就行礼告辞。才走出三五步,雪峰忽然喊道:“你的袈裟角拖到地上了。”玄机真的回头往地上看。雪峰笑了:“好一个寸丝不挂!”佛法无所拘滞,玄机虽然口说“寸丝不挂”,却又回头看袈裟是否拖到地上,说明她内心深处还是有所“挂”的。真正领悟“寸丝不挂”的人应该连“寸丝不挂”这一念头也不存滞于心中的。
成语对牛弹琴与不拘小节的由来
对牛弹琴与不拘小节这两则成语均来自于《理惑论》,其全称是《牟子理惑论》;又简称《牟子》,牟子著。
《理惑论·序传》说:牟子原是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的儒者,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天下大乱,牟子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避乱。后来当他回故乡后,太守请他为“佐吏”,他辞而不就,刺史召他做“州吏”,他也辞而不就,认为“方世扰扰,非显己之秋”。最后他无意仕途而信奉了佛教,遭到当时很多人的非议,牟子因此写这部著述为自己辩解。
在这部书里,对牛弹琴原本是个寓言故事:古代有一个音乐家叫公明仪,他曾经为牛弹奏名为《清角》的很高雅的乐曲,曲子非常优美动听,可是,那头牛仍旧低着头吃草,根本不理不睬。后来,公明仪就用琴声模仿蚊虻飞来飞去和牛犊叫唤的声音,正低头吃草的牛一下子就抬起头竖起耳朵专注地听着,一边还不停地甩动尾巴,似乎在驱逐蚊虻。
牟子就这个故事发表评论说: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他的意思是说牛能听得懂蚊虻飞的声音和牛犊叫唤的声音,但不能理解高雅的音乐,因此不要白费力气地为它弹琴乐曲;对人说话也是如此,要适合听者的理解水平。
《理惑论》针对佛教传人汉土以后在社会上所引起的种种反响和疑难,分别予以解答或反驳。由于采用了问答的方式——对佛的疑难由问者提出,对问题的解释由答者阐述,因此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看法和理解。
不拘小节,则是由于当时有人根据《孝经》里面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提出: “今沙门剃头,何其违圣人之语,不合孝子之道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牟子先举了一个例子:从前,有父子二人乘船渡江,但是父亲不慎失足落水,他的儿子连忙伸出胳膊抓住了父亲的头发,把父亲从水里拽了上来。这时,父亲已经昏迷过去了。儿子于是把父亲的身体头朝下倒过来,使“水从口㈩,父命得苏”。牟子据此分析道:抓父亲的头发、颠倒父亲的身体, “不孝莫大”,可是保全了父亲的性命。如果只是对落水的父亲拱手行礼, “修孝子之常”,父亲就只有被水淹死了。然后牟子又举了一个例子:周代的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为了让幼弟季历继承王位,他与二弟仲雍躲避到江南,·而且按照当地的风俗, “断发文身”,在吴越地方长住下来。牟子又据此分析:泰伯“断发文身”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孝经》里面所说的“身体发肤”之义,可是孔子却极为称赞他,认为他的品德可谓“至德”。
最后牟子指出: “由是而观,苟有大德,不拘于小。沙门捐家财、弃妻子、不听音、不视色,可谓让之至也,何违圣语?不合孝乎?”意思是:从这些事例来看,如果要讲大的品德,就不必拘泥于小节。沙门捐出了家里的财产,舍妻弃子,不要声色方面的享受,是最大的谦让,怎么能说是违背圣人的教诲,不合乎孝道呢?成语不拘小节也就由此产生。
一碗白粥
朋友开了一家粥店,叫我过去捧捧场。我是个喜欢喝粥的人,有此美食的机会当然不肯错过,于是欣然领命,准时应邀出现在了朋友的粥店前,手中还捧了一束鲜花,我本俗人,当然不能免俗。
朋友极其热忱地请我人店。店堂里布置得非常雅致且极富情趣,间或耳边还流动着古筝那优美动人的音律,我几乎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不就是喝一碗粥吗?
朋友笑了笑,说: “时代是大不同了,以前喝粥只是为了充饥,现在却是为了享受生活。”随后,我被服务生引领到了一个粥柜前,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粥,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有莲子银耳粥、玉米粥、绿豆粥、薏仁粥、菊花清凉粥、玫瑰养颜粥、吉祥如意粥、芹菜瘦身粥、山药滋补粥、红枣桂圆大补粥……我犹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般,看傻了。
服务生又向旁边一指,说: “那儿还有各种佐粥的小菜,您喜欢什么尽管点,今天全部免费品尝。”
我谢了他的好意,请他去招呼别的客人,我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服务生去后,我安静地站在粥柜面前,把各个样式的粥都仔细地看了一遍,真是惊叹于厨师的心灵手巧功夫,把生活中的一碗粥居然做出这么多花样来,不知该有多少人为此美味大掏腰包了。
最后,朋友于百忙之中抽身过来,见我还是千千的站着,不免就埋怨我太不给她省心,居然连个位子也不知去找,难道等粥送到手就这么端着喝?我说: “不急,等有了空位,我再点粥也来得及。”朋友一愣,说: “你怎么还没点呢?好一点的粥差不多要被人点光了。”我说: “那就给我来一碗白粥吧,这总不会为难你吧?”朋友看了看我,忽然笑了起来,说:“你可真聪明,居然一下子就点了我们店里没有的品种。”我有些不解,白粥可以说是粥中最平淡无奇的了,怎么会不算在粥的品种之内呢?朋友说: “可能就是由于它的平淡无奇,所以我们才忽略了它。不过,我马上让厨房给你熬制……”我赶紧拉住朋友的手, “算了,厨房里已经够忙的了,怎么能再因我而添乱呢,白粥我可以回去自己做,别的不敢夸口,烧白粥我还算拿手的。”朋友执意不肯,吩咐下去,然后把我按坐在了一个空位之上,要我耐心等候,说一定要让我喝到她店里的粥。
我在等粥的空隙里,不禁想起了多年前喝粥的情形来:
母亲嫁给父亲以后才发现虽然两家相距不过百里,但是娘家种水稻而夫家却因沙土不蓄水而无法种水稻。也就是说她面临着无米可吃的现实,因为那时候家里的境况很不好,根本拿不出钱来买米。母亲就经常搭一趟熟人的汽车,然后付了很少的车费从娘家背回一口袋米来。那口袋米,母亲总是算计着吃,不舍得一下子吃完,大约是五六天才做一回米饭,其余的时间都是淘小半勺米烧“稀饭”,与现在厚厚的粥相比,那时候的粥就只能叫做“稀饭”——清汤寡水的,连搅锅的面粉也舍不得多放一些。
但是后来,聪明的母亲学会了把“稀饭”烧成“粥”:她先把半勺米用水泡上半个小时,然后才放进锅里和水一起烧,水烧开了后,她不急于和面在锅里,而是慢火细煨、把锅里的米煮开了花,米都散形了,最后和水融为一体了,她才搅面进锅,那样,烧好的稀饭就很稠了,喝到嘴里有种厚实的感觉,而且米香四溢,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喝第二碗。后来家庭条件慢慢的好起来以后,母亲烧粥的米量有所增加,由原来的半勺改为一勺,而且也不再放面粉,只是单单的将米放在水里煮开了花,再慢慢的小火熬到米油出来,盛出来放在桌上冷着,然后再将腌制好的罗卜干洗去盐分,切成小片,配上姜,锅里多放些豆油,大火爆炒一下,盛在盘子里,便可佐菜吃粥了。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大可以一日三餐都吃米饭,可母亲一早一晚熬粥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而且慢慢地传给了我。
只是当我有了工作以后,嫌这样烧粥太浪费时间,越来越多地取向于泡饭和用剩米饭烧米汤喝,渐渐地越来越荒疏了烧白粥的手艺。就算是后来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偶有闲暇却是带了女儿去外面吃快餐,也还是很少去烧粥喝,倒是越来越多地去母亲家中喝粥。
粥被服务生端上来的时候,我虽然知道是白粥,还是大大地惊叹了一下,那盛粥的碗有着翡翠一般的绿,软软糯糯的白粥在它的映衬下美得出奇,而且米香——就如母亲烧得一样四溢。白粥的旁边放了两个小盏,一盏装了白糖,一盏装了笋干咸菜,真不由得你不大开食欲。
朋友的粥店傍靠在诸多写字楼之间,我想她的生意一定会红火起来的,因为现在的人们因为事业等的忙碌,大都如我一样,无心于花费一个小时来熬煮一碗白粥,那样的闲暇只怕要向梦中寻了。
但是,放下粥碗,我做了一个决定。
回到家以后,我将开机待命的电脑关上电源,把茶几上一摞子待修改的草稿收进书桌抽屉,然后系上围裙,细细地淘了半碗米,把它浸泡半个小时,利用这半个小时的空档,我跑到楼下阿婆的酱菜店里买了一点黑咸菜和罗卜干,回来将罗卜干切碎,放在小碗里并人醋浸泡,上面再配以青红椒丝和白姜丝。接着将泡好的米人锅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煮,直到米都开了花,散了形……我站在炉灶旁边想:也许我也应当教会我的女儿如何烧一碗白粥,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
老公和女儿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的杰作已经完成,看着他们香香甜甜喝粥的样子,我突然有了一种非常满足的感觉,原来有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的简单,不过平常的一碗白粥。
大凡禅的境界,也就如同喝这碗白粥的感觉吧,质朴淳厚,宁静致远,于平淡中付出辛劳,于平常中活出境界,即在当下,何需外求?所谓淡而有味,大味则淡,生活亦如半碗白米,经过烈火烧开、小火慢煮之后会生开出花,散了形,于无形之中见形,于平淡之中见真……
公公的偏方
公公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从我跟我先生开始恋爱到踏进这个家门好像都没见过他的笑脸。我偷偷地问我先生: “是不是公公不喜欢我这个儿媳妇才这样成天绷着脸的?”我先生刮了下我的鼻子说: “说什么呢,他好像一直都是这样严肃的样子,连我们也很少见他笑的,你就别疑神疑鬼的了。”
这下稍稍放宽了心,但是,一个人怎么能够一直都这么严肃呢?那不是活得太累了吗?
老公想了想回答说: “听妈妈说爸爸以前不是这样的,自从他辛苦打拼了十几年的公司破产,他又背了很多的债以后,家里就很少见到他的笑脸了。”
“后来呢?债还清了没有?”
“还是还清了,但是公司是无法再办了,而爸爸也一下子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成天闷闷不乐的,再后来参加了一个园艺协会,两年后自己开了一家花店,店里有一半的花草都是他自己培植的。”
原来是这样,我总算不再对公公的包公脸介意了,但是心里却有些隐隐的不忍,总觉得应当为老人做些什么才是。
公司那天搬迁新址,留下了一大堆旧的花木盆景要处理,我赶紧向头儿申请优惠政策,花了原来三分之一的钱买了下来,然后找一辆三轮车把它们拉到了公公婆婆住的小院(我们和他们分开住,这也是公公的主张,他说应当多给年轻人生活的空间),我已经观察多时,公公非常喜欢侍弄这些草本植物,而且很多濒死的花草经他的调理常常能够起死回生。只有那时候,我才在他的眉宇间发现几缕欣然的神情。
公公却连水也没请我喝一口就催着我赶快回公司上班,弄得开车的师傅直在背后嘀咕说他没有人情味。
我在工作之余还喜欢写些文章来赚点稿费补贴家用,所以每每从公司回家还要继续在自家的电脑前伏案至深夜,时间长了,脖子就有些不舒服,但也没很留意,自以为年轻,总觉得撑一下就过去了。谁知一天晚上正打着字的时候,头突然的疼了起来,脖子也好像转不动了。
我先生赶快把我送去了医院,经过拍片检查,我被告之病因是颈椎第八节骨刺增生压迫神经所致。医生建议我暂时远离电脑,以后也少要长期静坐为宜。
这怎么可以!我做的是文秘工作,离开电脑岂不是要我面临失业的危机吗?再说,还有几家编辑的约稿没有写好,怎么好失信于人家?如此种种,当然不能听从医生的忠告了,于是,工作继续正常的做,稿子也还是连夜的写。也因此,脖子一天比一天的开始折磨人了,睡觉时不能用枕头且不说,由于疼痛还令我几乎彻夜难眠,总是黑着眼圈去上班。时间一久,身体的健康便出现了滑坡现象,真是吃不进睡不好,可手中却还是不舍得放下电脑。
好不容易等到了“五·一”长假,心想趁着时间富余可以多赶点东西出来,谁知道那几天,头晕脑涨,实在是感到不舒服,身体真的好像在休假一样,坐到电脑前面眼睛就犯疼,但是睡又睡不着,最后只好捧了本书在床上半睡半醒的躺着。
中午婆婆打来电话叫我和爱人一起去吃饺子。
饭桌上,婆婆见我病恹恹的又没什么胃口,就说: “怎么跟个霜打的茄子似的?最近颈椎又犯了是不是?”
我爱人在一旁连忙说: “谁劝她也听不进!这不,失眠再加上颈椎疼,就成这样了。”
婆婆心疼地说: “你们这些孩子啊,赚钱固然重要,可是身体更重要啊,弄得自己跟个病秧子似的,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思?你就歇一歇吧,等身体调养好了再……”
我赶紧连连点头称是,但心里却颇觉不以为然,年轻的时候不努力赚钱,只怕到老了就没那个能力了。
公公始终一言不发,默默地喝着酒,默默地吃着饺子。只是在饭后,我们准备回去时,公公对我说: “现在是假期,你们留下来帮我照顾一下苗木,最近店里有点忙不过来。”这还是公公第一次提出来让我们帮他的忙,平时他从不让我们伸手,总是让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就行了。 .
我和爱人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按照公公的吩咐,把花房里的一百多盆盆景从东边移到西边,然后又遂个的松土浇水,累得腰酸背疼,满身大汗。吃晚饭的时候,公公才回来,他对我们的劳动成果好像并不太满意,一句表扬的话都没说,咳嗽了一下告诉我们:明天一早过来,到店里帮忙送花。
回到家里,我觉得又困又乏,冲了一下澡就躺到床上呼呼大睡起来,一觉睡到了天光放亮,直到公公打电话来催。
刚到花店,我爱人就被一个电话找去公司了,而我看着公公交给我的丁摞子订单地址心里直犯愁。公公在一边说: “你一个人能行吗?”
我是个生性好强的人,岂肯就此被公公小瞧了下去,当下慨然答曰: “没问题!”
等到我送完最后一份订单,天已经黑了,我爱人正守在花店门口张望。公公挂上打佯的牌子,招呼我们一起回家吃饭。说来也怪,我虽然那天累得话都不想说了,可是吃起饭来却特别的有胃口,连吃了两小碗米饭。
睡前坐到电脑前面想写点东西,可是上下眼皮直打架,脑子里混沌成一片,结果只好老老实实的去睡觉,想不到觉也睡得特别沉,居然梦都没做一个。
第三天公公没让我们帮着送花,而是让我们给花房里那些应当换土的盆景换新的培植上。
第四天……
第五天……
我的心里甚至都有些埋怨起公公来了,怎么把我们当长工使啊?况且这几天没有写成文章,得少赚多少稿费!公公真是一点也不体谅人啊!但是基于孝道,我和爱人还是认真的完成了公公指派的任务。总之一个星期的长假,只有最后一天,公公没有让我们再过去帮忙,而是让我好好休息,准备上班:
我们利用这最后一天假期做家务,一个在擦地板,一个在洗衣服。门铃响了,我去开门,看到公公怀中抱着两个花盆站在外面,大热的天,他那汗衫都湿透了。
我赶紧请公公进屋,然后拿了冰镇饮料给他解暑,可是公公却指着凉水杯说他喜欢喝凉开水:接着公公把那两盆盆景摆放到了我们的书房里,还说: “这下屋子里也有些生机了,比以前只看见书啊,文件夹舒服多了。”
我们请公公留下来吃午饭,我爱人还特地去买了一瓶北京红星二锅头——那是公公平时喜欢喝的。
酒过三巡,我试探着对公公建议说: “爸爸,你们那里是不是应当请个帮手啊?明天一上班我们就不能过去帮你了,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
公公说: “有啊,我已经请了一个外地的小伙子帮我送花了。”
我有些不解的说: “可我怎么没见到那个人?”
公公带着几许酒意说: “为了给你一点劳动的机会,我给他放了几天假,让他回家去看看。”
我更加不解了,为什么?
公公突然转了话题,问我: “你那脖子现在好些了吗?晚上睡觉香不香?”
我点了点头,好像这几天情况是好多了。
公公呵呵一笑,说: “这就对了,看来我的偏方已经起作用了。”
我爱人也被公公的话弄得一头雾水,问他说: “什么偏方啊?”
公公说: “你们啊,和我当初年轻时的心态是一样的,就是太着急了,不知道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这样子往往是事倍功半啊。”
说到这里公公放下酒杯说: “在我公司倒闭之后我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那时候成天心里面想的就是怎么能迅速翻身挣更多的钱。结果是越着急越找不到出路,最后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不光是失眠、吃不下东西,最后越走越远,连活着都不想了。”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劝我说一切要顺其自然,还介绍我参加了园艺协会。说来也怪啊,我摆弄那些花木的时候很少再想到什么烦心的事,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时,还像个小孩那样的高兴起来。”
我分析着说: “那是您通过劳动缓解了自己心理上的压力,把它们释放出来了。所以……”
公公说: “就是这么个道理啊,你能明白就好,明白就好!”
听到这里,我才真正的明白了公公这些天的良苦用心,原来他是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我走出生活的误区啊。不由得对自己先前的抱怨和不满产生了羞愧之意,谁想得到不苟言笑的公公竟会有那么体贴细腻的爱心啊!
我给公公斟满了一杯酒,敬他。
公公爽快的一饮而尽,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道: “你们这些孩子要记住一句话:赚钱固然重要,但是心态更重要,凡事还是悠着点比较好。不要把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挣钱上,不要人为的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而是要懂得珍惜你的生活,应当以人为本,要学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享受你的人生乐趣,善待自己,而不是只成为一个赚钱的机器。”
这一次,我们都没有一丝不以为然的心理,很认真的接受了公公的建议。
晚上,收拾好东西,我习惯的又去打开电脑写文章,我爱人在一旁说: “今晚有你喜欢的体操节目,把电脑关了吧。”
我迟疑了一下,手指在键盘上停止了敲击。
是啊,公公说得对: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那就慢慢来吧,现在,去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啊。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