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提前让正念占领心灵空间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行法师:提前让正念占领心灵空间

 

  2011.4.1

  问:请问师父,如何才能让自己不产生念头或想法?

  师:难道有念头和想法是错的吗?在座的谁没有想法,谁没有问题和杂念?一个活着的人怎么可能不产生念头呢?尤其是当一个人心无所住的时候,自然妄念纷飞。如果能做到心有所住,念头也就相对减少。如果学会给自己的心立一件正事,它就不容易滋生乱事,我们也就不会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既然内心散乱,总有妄念,为什么不自己主动生一个念头,为什么要被动地让那些杂念滋生呢?

  在座的有谁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我告诉大家我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两点半到三点自然醒来,披上棉被开始打坐。四点半左右打第二遍钟时下床,洗脸,搭衣,然后在大殿后面散步。第二遍鼓响起时准时站在大殿门口。用完早餐,六点半左右回到法堂,散步十分钟。七点到八点打坐。八点到十点半读书。之后看看工地,再到会客室、流通处,或者厨房、保安部走一圈。十一点二十到斋堂过斋。十二点回到法堂打坐到下午两点。两点到五点半读书。之后,若不吃饭就在寺庙周围散散步,六点半参加晚上的共修打坐。九点打坐结束后在法堂周围散步半小时,然后回到法堂读书到十一点,之后睡觉。我总是主动给自己的内心安排事情,不会等它来安排我。你提前把事情安排好了,不给它留时间和机会,它自然就不会胡思乱想。在座的有几个将自己的时间、空间提前安排好的?你们都是被动的,甚至根本没有做这个工作,所以杂念、邪念、昏沉、散乱就要占领你心的空间。

  我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从二十几岁开始的,一直到现在。所以我内心的状态始终是一个“忙”字 ,一个“紧”字,一个“密”字,这三个字陪伴了我二十几年。我这一生都会用这三个字——忙、紧、密——步步为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也许在座的多数是用空、闲、散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为什么一个人会很闲散呢?因为他不立志向,也就是我们学佛人说的不发愿,没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人是有灵魂的,有灵魂就会有思想。如果你没有愿望,不把你的思想引到正道上来,它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乱撞,乱抓,一生都会这样闲散地度过,内心空空荡荡。有时候你的灵魂似乎苏醒了一刹那,感觉到无聊、彷徨、空虚,乃至寂寞、孤独,没有知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状态一直是空、闲、散。祖师早已告诉我们这些学佛的人,这一生我们的目标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这句话很多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把它融入到灵魂里,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实施在日常生活中,也难怪这些人一事无成。有些人学佛多年,什么感受都没有。原因就是他是用后三个字生活,而不是前三个字。

  当我们有工作的时候,就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没有工作的时候,就要主动给自己安排工作。例如寺庙里每天要求集体出坡,那么这个时间就应当奉献出来,其余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能主动地把时间交出来,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奉献和无我的精神。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有时候想想自己的年龄,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再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会惊异自己竟虚度了几十年,悲哀之感油然而生。如果真的感觉到时间紧迫,当下就应该调整心态,好好重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的一个念头或者说志向、愿力能持续三年、五年,乃至十年,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每天我们会有很多小的念头,那是正常的。但是任何新的念头都不能取代我们原有的大念头、大方向,也就是我们的志向和愿望。比如我们每天见到、听到、接触到的事物都会让我们产生新的念头,甚至意想不到的念头,当新念头产生的时候,用大念头看着它,它即随之而灭,大念头始终占据着我们的心灵空间。

  并非立志之后就不会产生其他念头和想法。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善缘和逆缘,每一个当下都会有喜、怒、哀、乐的产生,这正是需要我们内观反省的时候。这些情绪和念头的产生,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最初的志向是否还在,是否已被妄念所淹没和取代。过去的祖师说:“心中无事便生贼。”言外之意是心中若有事,贼则无处生。你们说你们心中有很多贼,那能怨谁呢?是你们自己把咒语念错了,念的都是“空、闲、散”,内贼一起,外贼自然就进来了!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