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学名相杂集:本迹二门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学名相杂集:本迹二门

   本门与迹门之并称。又作本地垂迹。略作本迹。为天台大师智顗所立。本,谓久成之本地;迹,谓近成之垂迹。即指实体与其影现。本门,谓如来于久远之往昔即已成道(久远实成之本佛),以显示佛陀之本地、根源、本体之说,故谓之实体;迹门,指新近示现之佛陀(伽耶k2ya始成之身),以显示本佛为教化众生而自本地应化垂迹之说,故谓之应迹、影现。本迹虽殊,而其不思议则一。故以此六重辗转显示本时今说之经意与迹中已说之教门虽不相同,然依本迹相关互显之义,以明本迹二门之不思议为一。

  据《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载,一切世间天、人皆以释尊为伽耶始成之新佛,实则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前已然成佛,伽耶成佛之身仅其垂迹而已。盖佛身有生身与法身之别,谓生身已灭度,而法身犹存,或谓生身即法身;于其寿量,则谓生身唯八十岁,真身寿命达七百阿僧祇劫。《法华经》之久远成佛说属一种佛陀观,特就成佛问题论释之,以伽耶始成之身,乃久远实成之本佛。智顗大师之说即源于此。

  本迹之说,原为姚秦鸠摩罗什门下之僧肇、僧叡等所倡,至隋代,智顗转用其义,以解释法华经如来寿量品。据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卷一并序:「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又据《法华经传记》卷二僧叡传载,僧叡将法华经科分为九辙,其中之第七本迹无生辙,即说明法华经宝塔品之本迹。

  智顗主张本迹二身之义,将《法华经》之内容大别为本迹二门,即《法华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迹门,以方便品为主,开三乘之权巧方便,而显一乘之真实义,此即开权显实;本门,以如来寿量品为主,开伽耶始成佛之近迹,而显久远成佛之本,此即开迹显本。迹门为「权」(方便之法),本门为「实」(实相之理),而成权实一体之妙法。

  进而言之,迹门乃伽耶近成之佛于法华以前所说之藏、通、别三教,均为导入法华圆教之方便,为除众生执着于方便教,而显示圆教(迹门之开显),即说声闻、缘觉悉能成佛之一乘法。本门则为拂除如来为近迹佛之观念,而直显其为久远已成之本佛,以使菩萨增长中道之智能,而减少变易生死(增道损生)。若本与迹对照,本门为事圆,迹门为理圆(圆为圆教之意),然本迹二门,均为显示一实相之理。

  又智顗于法华玄义卷七,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之「妙」字,立有本迹二重十妙,即于迹门十四品及本门十四品中,各立有十妙。于说本门十妙中,立有六重本迹(六种本迹),即:(1)理事本迹,(2)理教本迹,(3)教行本迹,(4)体用本迹,(5)实权本迹,(6)今已本迹。

  (1)理事本迹,谓由实相真谛之理而生出一切法,故以实相之理为本,一切法之事象为迹。

  (2)理教本迹,谓本时(意谓本来之时)所悟之事理二谛乃超越一切言说之绝对真理,故以之为本,而昔佛方便之二谛之教为迹。

  (3)教行本迹,谓禀持昔佛之教为本,而由教诠理起行为迹。

  (4)体用本迹,谓以禀教修行契理而证得法身为本,而以法身之体起应身之用为迹。

  (5)实权本迹,谓以久远实得之法应二身为本,为度化众生之故,而以种种权施之法应二身为迹。

  (6)今已本迹,谓以法华经以前诸教(已说)所说之事理乃至权实为迹,而以法华经(今经)所说之久远事理乃至权实为本。又解释「莲华」二字时,亦于迹门及本门各立三喻,称为迹本三喻、莲华三喻。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