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生活中的「清净行」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生活中的「清净行」
我近来又深入了解了一些事情:我们人类的文化——中外都一样,认为我们需要替人或自己定出很多规则、制度,让大家遵守,这样我们的世界或社会就会和乐、安定,有秩序不会乱——我相信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看法。这些规则当然是找才德俱佳的人来制定,当然我们也可能会定一些规则给自己用;或者如果是家长,就会定一些家规要家中成员遵守。
我们对于这样的看法是有共识的,都会认为就是应该要这样做,尤其是中国的儒家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对这种事情并不反对;但是如果定这个规则的人只是让别人遵守,而自己却不遵守,这样大家就会不服,就会反对,甚至对规则会有意见……这些问题大概都出在这里。
这就是一般人的看法,那我所要提出来的深入的看法是什么呢?就是定规则这个想法是错的!定下一些制度、法规、原则要大家遵守的作法,就相当于雕刻出一个模子,然后人的行为模式、习惯,都要硬挤进去,完全配合模子。这样的作法,就好像把人看成是塑胶,而这些制度就是一个模子,要把人压铸成同样的模型,并且就这么定型了。
这样的作法对我来讲,是错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对人来讲是外铄的,而不是内发的,不是自我成长出来的。而我们人是活的,被这样塑造了以后,这个人就死了,就变成机械了。所以这样的制度、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法治规则,是不合人性的。
我认为人是活的、是自发的、是如土长苗的、是自己在成长的!不要讲人,就讲松树好了,一棵松树从种子慢慢长大,长成以后,每一棵松树都不一样,那是松树生命自发性的成长。虽然在我们看来他们都是松树,可是每一棵松树都不一样,所以它们有一样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部分──这就是内发式的、有活力的生命。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塑胶压模压出塑胶圣诞树,但是这样压出来的塑胶树是没有生命的,是千篇一律──这是外铄式的、无活力的无生命。那么我们人呢?如果也是透过这样的规则、制度,来把我们压铸成固定的形态,这样我们的生命力、活力都被戕害了,所以我认为这样做是错的。
要怎么做才对呢?事实上我们人是需要法规、制度和纪律,但是这些东西要怎么生出来呢?譬如我们这一群人生活、工作、修行在一起,于是我们就产生了一些共识,然后在生活、工作、修行的方式上就有了一些共同的作法,也养成了一些做事的共同习惯,以及对事情的共同看法,也形成了大家都接受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观念、理念也形成了,于是我们就照着这套共识运作。如果我们觉得不错,顺利也有效,那么就依照这样的方式去生活、工作、修行;如果运作当中发觉什么地方不好,大家就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检讨,把它修正改好。运作到更成熟也比较定型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把它整理、记录下来。也就是透过我们的实际运作、反省、检讨、改进,然后把它记录、整理下来,就变成了我们的制度、规则了。所以制度是约定成俗生出来的。
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参与订定的,等于是约定成俗了,再诉诸于文字,把它记载、整理出来,这就是典章制度了。典章制度是给新人用的,让他们有一个文字上的说明,可以快速的进入约定成俗的规则。
而当我们的生活形态、共识、习惯需要调整时,我们的典章制度也要跟着修改,这样的典章制度才是有用的,也不妨碍、戕害我们的生命与人性。而且这样做了之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随着整个团体的想法、作法而成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和整个团体的生命也是一致的,是不冲突的;我们每一个成员互相之间的生命力也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冲突的。这样形成的典章制度,才会把我们生命力发挥出来!而不是由外来的模子把我们压挤成型。
所以我们还是有典章制度,但完全不同于前面所讲的模子。现在的社会,不管是中国也好、西方也好、美国也好,都不太知道典章制度是要自发的,而不是外加的。我认为外加的典章制度是错的,是死的,不适合给活人用;从自心发展出来的典章制度才是活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才适合活的人。
回头来看我们的修行,佛法所定的一些规则──所谓的戒律,也必须是这样。如果这些戒律是外加的模子,那么它就是死的、就是枷锁,这样的修行是不可能得到解脱自在的;发自内心的戒律才不是枷锁,而是一种解脱自在!(摘录整理自2003年5月26日共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