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悬挂」就是「妄想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来源:   作者:梁乃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悬挂」就是「妄想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

   《修练的轨迹》谈到一种修心的方法──「悬挂」,它就是我们法本中的「妄想起时,知而勿随,亦不压制」。这句话要怎么操作呢?所有的想法,通通是妄念,并非某种想法是妄念,而另一种想法就不是妄念;当它出现在我们心中时,就要看住它,不跟着它跑,但也不消灭它,这样就是在修「假观」。

  这是我们中级班的课程,平时我也谈过;虽然讲过很多次,但我并没有把它看得多了不起。可是,在《修练的轨迹》这本书里,这个修法却被形容得很伟大、很深奥、很了不起、很不容易,并且想了很多的办法要操作它。我看了之后,觉得有必要采用他们的说法。我们的佛法,我讲是讲了,但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不是很容易做到;学习本书的做法,对大家可能会更好、更有帮助。

  「悬挂」,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把一个东西挂起来,看着它。要把一幅画,挂在墙壁上,天天看,或把一件物品吊起来,那都没问题;但是要将自己的思惟、思想、理念、观念也拿出来挂在前面,这就困难了。虽然,「看住它」就是「悬挂」,但是我想大多数的人是「看不住」的,甚至是「看不见」的。如果一个人无法看见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是被思想所控制!你要修你的想法、思惟,就一定要使之成为你的「被知」,被你所见,你才能修它;如果你不能看见它,那它就不是「被知」,更不用谈修它了。

  「悬挂」就是把心中的想法变成「被知」,要做到这点,是要有「定力」的。以「十二因缘」来说:当你的定力,可以定在「行」时,「识」才可以被你看见,此时,「行」是「能知」,「识」是「被知」;当你的定力,可以定在「无明」时,形而上的「行」才可以被看见,此时,「无明」是「能知」,「行」是「被知」;如果想要使「无明」成为「被知」,那么,你的定力必须定在「本明」,此时,「本明」是「能知」,「无明」变成是你的「被知」,可以被挂起来,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好好观察它,这就是此书所谓的「悬挂」。(摘录整理自20060710经典讲座)(莉华、忆玫、满妹整理)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