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贪」源自内心不足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9日
来源:   作者:梁乃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贪」源自内心不足

   「贪」是一般人很容易有的念头,我们修行人该如何来化解「贪」的问题?

  我以前曾经讲过,我是用贡献主义来解决「贪」,但这样只能解掉贪财这一部份,贪财以外的「贪」,还是没处理。事实上,「贪」更广义的解释,就是「霸占」的心理,无论对什么东西,不只是「财」,面对权力、名位、感情……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如果你产生了一种霸占的心态的话,那就是「贪」!所以,「贪」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内心不足,你觉得自己是缺乏的、贫乏的,是一种饥饿的心态,那就会产生霸占的心理。所以,要医治「贪」就要让自己觉得是满足的。

  一个人如果「贪」多,就表示不足的部分很多。有的人没有自信心,也就是信心不足,就会希望别人给自己肯定──贪人家的肯定,于是显现内心的不足!所以要医治「贪」,除了对财物的贪,我们是以创造、贡献来对治之外;同样的,如果能让自己在每个方面都具足,那么其他部分的「贪」也会自动消失。而且,我们要具足得彻底、永恒,而不是暂时的,那就真的解决「贪」的问题了。而要彻底的、一劳永逸的解决,就是悟「本来面目」!就像六祖懂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然后就「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那时不足的问题就完全而彻底的解决了!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用悟本来面目的方法来解决「贪」,好像距离远了一点。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面对、观察你的「贪」的根源是什么?当你知道了「贪」的本质原来就是不足,那又要怎么让它变得具足呢?只要你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自然就会朝着让自己内心具足的方向推进。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那种贪心、不足的时候,你就面对它、看清楚这个问题,那你内心就会自动朝向「我怎么样让内心具足」,这样的动力出来以后,就会自动推着你朝「悟本来面目」的方向进行;如果没有看清这个问题,推动的力量就不会出来。

  告子说:「食色性也。」我们对食物、对感情都常感饥饿而去贪求,这两个都是很重大的贪欲的来源。至于对财富的贪欲,是跟食物有关连的,所以当我们用贡献主义把对财富的贪欲消除了以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色」,对感情的贪求,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一样的,就是把心里面对感情的饥饿感找出来,把它平息、消除。

  要把心里面对感情的饥饿感消除,有很多修行的方法,但是我认为都是没有用的。像佛教面对「感情」和「色」,就用「白骨观」,认定感情、美色这些都是会随着生、老、病、死而消失的。用这样的观点来消除、对治,我认为是没有用的;也许有效,但只是暂时的。我觉得最重要的,真正能够解决的还是那句──「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只要你体悟了自性,完全的满足,根本就一点缺憾也没有了,那么「贪」就不可能发生。(摘录整理自2003年12月7日连线法会)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