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不要高攀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不要高攀

 

  ❈ 我平常都尽量护持着弟子们的信心,因为大多数人的信心还很薄弱也经不起考验。虽然当自己情绪高涨时,会觉得对上师是非常有信心的,乃至上师示现忿怒相也无法动摇自己的信心。实际当中可不是这么一回事。因此我们还是要实在一些,不要高攀。

  ❈ 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信心。当前我们在行持一切教法的过程当中,功德是依信心而立的。如果你的信心还很薄弱,那么即便其他条件有多么圆满,即生成办解脱恐怕还是有点困难。

  ❈ 我们即便只能修五分钟的法,也应该要以正念来摄持,而不能盲目地去从事。因为非法与正法只有一线之隔。

  ❈ 所谓的三恶趣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充满贪嗔痴烦恼的内心之中。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宫殿也不是由哪个工程师设计制造的,它存在于清净心之中。因此解脱与轮回就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原因也在于此。

  ❈ 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在我们的身旁,所以我们现前修法必须时时面对这个客观的现实,修法必须要实在一些。如果仅仅在表面上从事一些善法,而不去调伏自己的内心,那么当我们面对临终这一时刻,想要成办解脱还是有点困难的。

  ❈ 修行的功德应该体现在身口意三门之中,而三门之中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因为不管是身还是语,都是由心在支配。因此修行的功德是否增上就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烦恼是否越来越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越来越增上。

  ❈ 很多人一进入佛门之后,就开始做一些装神弄鬼的事情,喜欢追求一些神叨叨的现象。这些并不是佛教徒的行为。因为佛教所讲解的是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

  ❈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信心非常圆满,也非常坚定。但是细致观待,你所谓的信心恐怕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本尊而树立的,这样的信心还是单调性的,并不是普遍性的。这样的信心还是有些不圆满。

  ❈ 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增上,但很多人觉得内心的烦恼不但没相应减少,反而日渐炽盛。而对一个佛教徒而言,由于时时调伏内心的缘故,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同事都觉得越来越和谐。所以调伏自己的内心就是佛教的宗旨,他会令我们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

  ❈ 佛教最高的境界是究竟圆满的。以生活做比喻,就是当你在面对生活之时,生活中的种种显现都不再束缚你的内心,这就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解脱,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 所谓闻思并不仅仅是自己阅读一些书籍而已,我们从导师足下所听闻的一切教法都称之为闻思。因为无论是修学前行还是正行,首先都应在一位导师面前得到传承以及引导,知道该如何去修学,然后才能逐步去修学。因此闻思是实修的前行,细致闻思不可缺少。

  ❈ 通过闻思网上下载的《上师瑜伽》能否得到传承不需要问我,问你自己便知,因为你自己的信心就是最大的传承。

  ❈ 佛教的宗旨乃调伏自己的内心,并且依不同的根机而树立不同的方便道。因此站在密宗的立场之中讲解显宗之庄严,站在显宗的立场之中讲解密宗之果位,两者必须时时契合在一起。若达不到这个和谐,我们所修学的法就已成为一种偏袒。

  ❈ 根据自宗的见解,次第根机者欲树立平等之心,需先靠意念改造的方式达到相似的平等心,而后依靠禅定来圆满此境界。

  ❈ 很多人听说密宗不可思议,于是便把显宗搁置一旁而去求学密法。但若不具有显密双运之见解,是无法成办解脱的。密宗虽然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但此时其他法均成为密法之庄严,若将其他法搁置一旁,当然不是解脱。

  ❈ 我们修学佛法,由于时时调伏自己内心的缘故,会让我们的身口意三门越来越调柔。当我们的三门变得越来越不正常的时候,说明我们所修学的已经偏离正法的范畴,成为非法。因此是否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就看看自己的三门是否比正常人还更正常。

  ❈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走向死亡。今天过去了,意味着我们离死亡又更近一天。当我们到达人生终点的时候,能令我们坦然面对死亡的只有生前所修之法。为了在临终之时不感受巨大痛苦,现在就要抓紧时间精进修法。

  ❈ 平常我们都在说面对各种对境时应该转为道用。但实际当中,当我们情绪高涨时可能还会间断性地提起正念,但大多数时间由于忘失正念的缘故,仍旧与庸俗同道。因此现前我们要时时串习将快乐和痛苦转为道用,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样一来,你的见解决定会日益增上。

  ❈ 我们在观修之时往往会落入这样的误区:虽然看到他人的痛苦,但总觉得自他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人的痛苦并不妨害自己享受快乐。如此观想欲生起坚固的出离心,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观修过程当中,必须把自己完全投入到痛苦的情境中去,观想自己就是正是受苦的众生,如此才能真正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 我等现前修学佛法,将自己的身心投入修法之中,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记住的是,幸福和快乐并不是心里想想就能得到的。想要成办快乐与自在,需要我们将历代传承祖师的一切教言纳入心相续之中而作修行。

  ❈ 如果我们仅凭宿世的因缘步入佛门,却没有精进地闻思修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佛法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薄,希求解脱之心也会渐渐动摇。因此我们不但要认真闻思教理,同时也要重视前行的观修,如是造行,你对佛法的信心才会长久、稳定并逐渐增上。

  ❈ 要圆满座上之见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依靠座下以及很多方便道作为辅助。因此我们对修行之诸多方便绝不能轻视。

  ❈ 如何才能在修行过程中一直保持希求解脱之心呢?我们需要依靠两种辅助:第一是对法的理解;第二是多观想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等前行,知道修法的重要性。

  ❈ 有些人说他平常配合呼吸观想自他交换时,不觉得有困难。但细致观待,你的内心深处是否因为有“我不会遭受痛苦”的心念才不怕?若痛苦真的降临到你身上,你还会这样修自他交换吗?恐怕就不会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我们在四无量心和菩提心的修法上尚未圆满,还需要长时间观修,绝不能仅仅停顿在文字之上。

  ❈ 现今很多弟子都在修学上师瑜伽导 修。但若你修学只是走个过程,念诵一下仪轨的话,虽然我们不排斥没有功德,但想要迅速成办解脱,恐怕仅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 我们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时,从地处清净等三清净开始,直到观想、回向发愿,其中包括身的要点,语的要点,意的要点,这一切都称之为方便。这些方便一点都不能轻视。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些方便而不圆满具足方便的话,成办解脱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 观修四无量心和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修学的过程当中,这些观修不要仅仅走个过程,而要在内心当中圆满生起这样的境界。这是非常重要的。

  ❈ 佛的境界当中是没有痛苦的。即便有痛苦的显现,也均成为本体之庄严,绝没有损失、利益,也就是“不增不减”之义。但是诸佛菩萨在他相续众生面前示现疾病等不同形象,即是为一切众生承受痛苦而显现,也是为后一代弟子示现因果之关系。

  ❈ 等持之见解并不是很容易就能生起来的。当我们站在了知的角度上对等持有所了解,并不代表就已经有了觉受。若不为觉受的话,即便等持之见解有多么殊胜,对你而言,仍旧只是站在文字词句之上,与解脱还有一段距离。

  ❈ 修法千万不能盲目,若仅站在文字禅之上空口言说则无实义。我们平时通过文字学习对空性有所了解,知道心的本性般若波罗蜜是一个空性境界,但这两种空性口中表述虽然一致,实际境界却完全不同。因此,欲达到圆满境界,必须长时间实修。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