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遍胜利·普巴扎西仁波切故事:圣洁的一桶水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遍胜利·普巴扎西仁波切故事:圣洁的一桶水

 

  《普遍胜利》电子画册故事——《圣洁的一桶水》

  阿冲恩珠老和尚是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的前世——至尊囊加活佛的侍者,也是今生引领上师从小进入佛门的启蒙师父。一天,因一个殊胜的缘起,阿冲恩珠老和尚找到了上师。当老和尚提出让上师出家的要求时,上师好像早就知道了一切,毫不犹豫地便随老和尚出了家。出家后,为了获得密法的清净传承,老和尚便带着年少的上师去色达五明佛学院和亚青寺等地求法。

  雪域高原,山高路险,人烟稀少,野兽出没无常。有时走了一天,到晚上也遇不到人烟,师徒二人只得露居荒野。远处不时传来野狼的嗥叫,令人毛骨悚然。有时即使遇见人烟,已是深夜,师徒二人不忍心打扰住户,便在人家屋檐下露宿,遇到不好的人家,还曾受到棍棒的驱赶。冬季的高原,天气寒冷,特别是到了晚上,气温会降到零下30多度,寒风刺骨。慈悲的上师担心老和尚的身体,就将自己的披单脱下,盖在老和尚的身上,自己则忍受着凛冽的寒风,一直苦熬到天明。

  在亚青寺时,老和尚年寿已高,患了很严重的风湿病,生活已不能自理。年仅十几岁的上师,就象对佛陀一般侍奉老和尚,喂饭喂水、擦拭便溺、更衣铺床、洗涤衣物等样样皆做。夜里,上师很少睡觉,既要打坐修法,又要细心照料老和尚的起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孝诚慈敬的上师,从未感到一丝的厌烦。还常常至诚祈祷喇嘛阿秋尊者,诵经念咒,祈愿老和尚早日康复。

  听说当地的水质不利于风湿病的康复,上师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好的水源。当得知昌根寺水质较好时,上师心花怒放,似乎老和尚的病马上就会有所转机。

  尽管水源离亚青寺有十几公里,但年少的上师毅然决定每天去给老和尚背水。这条山路不仅艰难崎岖,路途险要,而且常有野兽出没,甚至到了晚上,饥饿已久的成群野狼在山路旁不停地走动。为了老和尚的疾病早日康复,上师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哪怕是千难万险,也决不能让自己的老和尚再喝一点对风湿不利的水。

  从此,上师经常到十多公里外的水泉边给老和尚打水,从未间断过。有一天上师快到傍晚时才发现桶中已经没水,想到今晚若不去打水,明早就要喝当地的水。于是上师没顾上一切,背着水桶一路奔跑而去。返回时天已漆黑,孤寂苍凉的雪域高原,远处不时传来野狼的嗥叫,真令人心惊胆战。此时,年少的上师只有背着沉重的水桶,顶着寒风,孤独无助地跋涉在漆黑崎岖的山路上……走着走着,上师忽然发现一群体型健硕的野狗挡在路中间,野狗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幽幽的光。上师当即停下脚步,观察着周围地势,看是否有其他小路可以突围。几分钟的对峙犹如几个世纪般漫长。突然,上师敏捷地转身跑上了旁边的一条小路。几条野狗随即一边狂吠着,一边奔跑着、追赶着……心中的恐惧令上师的脚步异常稳健、快速,不知跑了多久,野狗的声音渐闻渐远,上师也慢慢停下了脚步。这时上师才发现,身上的僧袍已经湿透,背上原本沉重的水桶也已没有了早先的份量。看着水已涓滴不剩的水桶,回想着背水途中所经历的一切恐惧与艰辛,上师眼中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轮回犹如火坑,又如罗刹女城,恒被三苦逼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使上师对轮回之苦有了铭心刻骨的体悟,对佛陀初转*轮即宣苦谛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阿底峡尊者曰:“若能把身口意真诚投入到侍奉上师中去,就无需寻觅他法。” 上师以身作则,给我们弟子树立了修行的榜样。我等弟子若常随师行,从模仿而相似,最后直至真实,即能获得与上师无别之功德。

  后记:

  上师曾曰:爱心是修行成就的关键。作为一个修行人,若能尽心地侍奉自己的导师和父母,或照顾正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表面上纵然不能行持所谓之“静心”,但此行即为善妙的修行。如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律藏》中亦曰:“诸福田中,照顾疾病是第一福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即是佛法中教导人们如何完善做人的品格,这种贤善的美德,应完美继承且发扬光大。对于以实用主义为行为准则的人们,要说服他们关注心灵并相信修心的功德是不容易的。在经济如此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无暇顾及心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从非常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以心灵为目标的物质主义者,比起纯粹追求物质的物质主义者,更具长远的利益。因为它不但涉及到今生的幸福,还关联到临终乃至未来的快乐。有生必有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应抓紧有限的时光,注重培育心灵的智慧,以达到没有丝毫痛苦的心灵彼岸。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