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传喜法师:十二因缘了生死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2日
来源:   作者:传喜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喜法师:十二因缘了生死

 

  福慧双修了生死

  ——放生开示

  2012.10.02

  十二因缘了生死

  十二因缘告诉我们为什么做凡夫啊?我们做凡夫是什么原因,你什么事做错啊?我做错是因为我老公不听话,因为我小孩不听话。为什么要吃肉啊?因为我身体要长肉。就找出很多这些理由,就是因为所以的苦链,苦海的链,这苦海不是由一条瓢水组成的,是很多水组成的。那彼此的什么因缘呢?忧悲苦恼、生老病死,从哪来的?生老病死再给它倒过来。

  倒过来你看,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由什么呢?有生,为什么有生呢?因为有。为什么有?因为有取。为什么有取?因为我爱他。为什么爱呢?因为我有受。我有这个觉受。为什么有受呢?因为有触。为什么要触呢?因为有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它会有触,触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一种。为什么有六入呢?因为有名色,我的对境,为什么有对境呢?因为有行。有行才会有对境,为什么有行呢?因为名色缘识,这个识,分别意识。为什么有分别意识呢?因为有行。为什么有行?最后说我不知道。不知道就是无明。大无明,不知道这从哪来的。

  你像我们现在为什么有行?太阳在走,地球在转,我们认为这个很正常啊,这大自然啊。你能超越这个吗?你能超越你现在所站的你的坐标点吗?你能超越它吗?你不能超越它,那划地为牢啊。你站在那,那就是你的时间和空间的牢狱,不得自在。那你就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是生死凡夫,所以你就会要这个要那个,一天不死啊,要饭吃啊,两天不死啊要衣服穿。衣食住行就都需要,因为都需要,你就已经陷在了物质的一个牢笼当中。不管你从小长大,你读书、你工作都是为了克服这个牢笼,但不是从究竟上根本上解决,只是应付它,因为要衣服穿,所以我要赚钱,我要买布、买衣服。因为要吃的,所以我要工作,我要购买食物。不是究竟根本上的,所以修行它是从根本上解除这个。

  破除无明证法性

  所以大家要怎样才能破除这个根本无明呢?如果无明打破了,那好了,真正地发起了修行的心,最后就是为了这一点。打破这个无明,开大智慧。

  所以我们讲的桶底脱落,我们这个人啊,像个水桶一样,漆黑漆黑的,过去比喻它,啥也不知道。我们这生命就像个容器一样。所以守护正念,容器里还有个佛,佛性护着正念。古代人叫还不漆桶,就是刷桶一样的。所以弘一法师在家的一个名字就叫李漱筒。李叔同后来把他改成叔叔的“叔”了,他最早就是“漱”,三点水的“漱”,漱牙的“漱”,漱口的“漱”,筒就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同”,李漱筒。这代表什么?这是佛教里的一个修行的,叫提起正念,就叫漱筒,一个暗号,就像“南无阿弥陀佛”一样,也是个暗号。

  所以到有的道场,说念佛是谁?谁在念佛?有人呢索性也不要“谁在念佛了?”绕不了那个弯,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什么意思?还是要修下去,你不修下去,哪里会无量光无量寿啊,一个桶底不脱落,你就一片漆黑的,还无量光呢,哪里有光?

  所以我们这个修行,要知道为什么修行?我为什么到庙里来?放这些鸟啊,放这些这个鱼啊,我们从凡夫的角度上,我们跟它完全平等。那个鸡早上起来去搂食去了,到土里面找东西吃。我们也是的,一早爬起来上班去了,这跟鸡去找食物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到庙里来,为什么我们人比它们高贵,因为我们人会思考这个。这个鸟它不会思考,所以堕在恶道里面。它要会思考,它就不叫恶道了。如果鸟比我们会思考,我们比它还笨的话,我们叫恶道啊。因为我们比它有思考能力,有决定自己前途的这个能力,我们可以自己思考真理,追求真理。所以称为戒、定、慧三无漏学。

  叫这个鸟啊,叫鱼修,它很难很难。网站上有一只猫,它天天趴在佛面前的,那都出名了。会拜佛的猫,一只猫不吃荤的了,都出名了。变猫明星了。我们人要不吃肉,很简单的。一只鹦鹉学会“南无阿弥陀佛”,哎呀笑死了, 提着拎到大街上到处逛。我们人,谁都会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对它们来说是不容易的,是非常不容易的。对我们来说,我们对它们的优点就是因为我们能思维,但是可惜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放弃了,这种思维大道的这种权利,不愿意思维。

  带着我们人类社会当中很多的,对于佛教误解的这些文化,误解导向,很多人带有有色眼镜,脑子里落了一个佛教所谓的印象,他不愿意接近,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对佛来讲这个话题,你想,清华、北大没有这个话题的,你跑到全世界,最有名的哈佛大学也没这课题的,牛津、剑桥都没有这个课题,只有佛教才研究这个。专门研究这个,还把它总结得这么清楚。那怎么破无明呢?皈依三宝,跟着善知识,善知识肯定就是研究这方面有所心得的人,有所心得的才叫善知识。我自己也不懂,啥叫善知识,如果这条路根本也不懂就变成假冒伪劣了。现在也有。假冒的善知识,什么都有假冒产品。

  亲近善知识得摄受

  所以我们就有规矩,《普贤上师言教》说,亲近怎样的人,有怎样特征的人才称为叫善知识。那亲近他到时候开智慧,那对于师父教徒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色,所以古人就是“各有家风”,每个寺院有每个寺院的特色,各有家风。跟着善知识亲近学习。然后就是开智慧。开智慧,灯点亮了,黑暗就没有了。所以开智慧就能破无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你像我们现在站在这里一样的,我们都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身香味触法,那观音菩萨明明告诉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我们怎么修呢?所以除了明白这个道理,我现在讲,你们一百个人一百个听到,三百个人三百个听到。那昨天的晚会一样,就演给你一个人看的。而且还一旦演了,他在这个世界就不会消失掉。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台晚会,每个人都得不同的受用,有的是看这个触动了心灵,有的是看那个触动了心灵,最精华的就是得一个觉悟。觉悟了之后,那比如说,我在这里讲,一百个、三百个人听了,听了之后你慢慢自己去思维,自己思维自己去实践,修的时候甚至自己不要说不跟外面的攀缘,内都要断掉自己攀缘的心,不缘与一法,然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才能做到。

  你真做到这个了。恍然隔世,一下子超越世出世间,这个时候你就进入混钝状态,所谓我们佛教讲的三昧,正定,正定是无内无外,无我无他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的,这时候,时间空间概念完全超越,这个里面安住久了,慢慢慢慢你这个肉身的业报体才开始转,转转转,转到后来业报体甚至也能超越时间空间。那你厉害。那你想到水,入水观的时候,你就变成了水。入木头观的时候,你就变成了木头。入火观的时候,你就变成了火,入太阳观的时候你就变成了太阳,入空气观的时候你就变成了空气。入虚空观你就变成了虚空。

  所以佛陀那个时候出家,跟外道的师父去学,外道先教他识无边处定,你的识没有边际的。你先入这个定,你自己识嘛,你入你的识无边处定,空无边处定,虚空没有边际的。你入入看,你的生命跟空无边处,你能不能如实的展现出来,那还属于外道的呢。还不是究竟了义,但是你入入看呢,你现在阳光照着你,你入个阳光定试试看,你真入阳光定。别人有鬼眼的、天眼的看到你就变成光,大光。所以入三昧火定的人就要跑到山里面,没有树木的地方,像戈壁啊、像荒漠啊,到那种洞里面入,找个洞在那入。那别人离好远几十里路、几十公里、几百公里都看到那边火光冲天。否则你要跑到我们慧日寺山林里入火光,你修成了好了,山也被你烧掉了。

  这生命是很奇特,这时候地、水、火、风、空都能自在,四大自在,六根互用,这生命就开始不一样了。但是你怎么样,你没有品德,你没有按照佛法严格的去忏悔啊,去发菩提心啊,那你修的本事很大,变成世间多了个老妖魔,也是不对的。佛菩萨还来收你,雷神爷还要来把你劈死,对不对。老妖精嘛,所以这个净化心灵很重要。

  不是佛法不那个,佛法非常好的,但现在为什么我们修不出来?我们现在太缺德了,人德不够啊。我们现在每一个人从小一点点培养起来。我这次在西安看到,几个小孩子身上还能看到一些大唐的风气,噢,那个唐朝画的胖胖的那个脖子上三节肉,身体非常的优美,意识形态也是非常中庸的状态,就是很饱满的精神状态,肉体到精神都是这样。那小孩子身上,也是只有很少很少的小孩子才看到。一般性稍微读读书,一生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在现在的文化磁场里,就已经产生不了那种相貌、那种思想、那种心态。

-----------------------------------------------------------------------------------------------------------------

更多传喜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