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少林功夫文化研究:少林功夫的功能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少林功夫文化研究:少林功夫的功能

 

  1、少林功夫社会功能

  少林寺创建于南北朝佛教发展的全盛时期。由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处在战争频繁和动荡不安情形中,相对游离于国家政权边缘的宗教庙观,尤其是一些皇家寺院,因其拥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僧律)和丰厚资产,成为乱世起义的攻劫目标。创立于此时的少林寺也难逃劫难。为了确保寺院财产安全和佛法尊严,以僧稠为首的僧人习武之举,是生存需要和佛门需求。再者,禅宗“不立文字”直接体验和明心见性的修行方式与武术的口传心授的践行方式有相同之处,也就是说中国佛教禅宗的本土化过程使少林寺接纳了少林功夫。因此,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少林功夫具有武术功能和佛教修行的双重基因,使其根植于少林寺,并逐渐成为禅宗修行的有效途径。

  少林武僧以正义、正直、勇敢气节和爱国、利民为目的,参与了众多的历史事件,为化解社会矛盾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少林功夫具有武术实战和禅宗修行的双重功能,尤其是其历经实战检验,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少林功夫的认知由武术技艺延伸到对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基本教义的认知。少林功夫发挥了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功能。

  经过一千五百多年发展历史,尤其是随着火器的普遍采用,武术整体退出武装领域,少林功夫技击的功能逐渐退化,其修行、健体、审美和增进民族认同感的社会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内涵亦更为丰富和完备。

  2、少林功夫文化功能

  少林功夫是提升禅宗修行境界的有效途径 因为少林功夫是一个技术知识体系,其中隐含着一套严格的学习模式,所以,很自然地被少林寺僧人转化为学佛修禅的程式。在少林功夫成为僧人们学佛修禅的手段以后,僧人们又会反过来将自己建立在佛教无常无我的教义之上的宗教徒生活方式和对大智大勇精神的追求注入少林功夫,使少林功夫的内涵和品质得以提升。少林功夫在追求技法精进的同时,同样重视心性的修炼,功夫只不过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少林寺僧通过练武找到了觉悟佛法的捷径。少林寺僧人将这种般若性空精神贯彻到少林功夫演练过程中,使少林功夫获得一种中国武术其他流派难以企及的 “禅武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禅武不二法门”。少林功夫因此具有了有益于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特别是宗教品质的文化功能。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精神对中华武术乃至佛教信仰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少林功夫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方式 从内容构成看,少林功夫是一个有结构的庞大体系,其中包含着一个有序的文化积累过程,而不是简单杂乱的历史经验堆积。首先,少林功夫主要是以套路为基本单位,每个套路是由多则上百个、少则几十个的动作组合而成。动作之间的连接设计,不仅严格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同时也充分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观即用对立的矛盾形式概括出事物的特征,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这种概括性辨正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观照到少林功夫的形神、内外、动静、刚柔、虚实、开合、起落、进退和攻防等方面。具体到动作和套路、套路与套路的关系,它们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照应。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一直是武僧修习少林功夫的追求。表面上看,动作和套路是按照难易次第排列,是学习的阶梯或模式;深入地看,它是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