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四界分别之简略法
玛欣德尊者:四界分别之简略法
玛欣德尊者2009.04.19讲于江西佛学院
我们一起先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avuso,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们,晚上好!
上一次我们开始讲到了色法,色法可以分为四大以及四大所造色。四大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这是构成一切色法、一切物质现象的基础。又讲到了四大里面的地大Pathavi,Pathavidhatu,它的特相是坚硬;水大的特相是流动;火大的特相是热或冷;风大的特相是支持。这四种界、四种大,它们立足于地界,由水界黏结在一起,由火界维持,由风界支持着。这四大、四大种,也是一切凡是有色法的,凡是物质现象的,都可以表现出这四种属性。它们就是:作为地大来说,有坚性、硬性;作为水大,有黏性;火大有温度;风大有支持,或者我们说到的物质运动,这些都是属于四大。
我们在学习四大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应当如何来修习四大,如何通过实修来了知四大呢?如果想要修习四大,我们必须得依照佛陀的教导。佛陀曾经在《经藏》里教导有两种修行四界的方法:一种是简略法,一种是详尽法。
简略法的修行方法,在《中部》的《念处经》,《长部》的《大念处经》等都有教导。例如佛陀说过:“Puna caparam, bhikkhave, bhikkhu imameva kayam yathathitam yathapanihitam dhatuso paccavekkhati: ‘Atthi imasmim kaye pathavidhatu apodhatu tejodhatu vayodhatu’ti. ”“在此,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佛陀教导的这一种方法是简略法,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方法来修行的。
应当如何修行简略法呢?如果我们只是看这段经文,可能很难理解如何来修行。在《清净道论》里就解释说:“所以欲修习止业处的利慧者,应当前往静处思惟,思惟自己的整个色身:‘于此身中,坚性或硬性为地界,黏结性或流动性为水界,遍熟性或热性为火界,支持性或推动性为风界。’他应当如此简略地把握诸界,重复地思惟、作意及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而无有情、无命者,如此精进不久之后即生起由辨识及差别诸界之慧所增强之定,由于以自性法为所緣,不能证得安止,只能生起近行定。又或者如法将沙利子(即舍利弗)尊者所说的身体的四个部分,以显示四界之中并无任何有情,即:‘缘于骨、缘于腱、缘于肉、缘于皮所包围的空间才称为色。’他应当决意在每个部分里,以智之手把它们分别,及于上述的方法观察它们,即:‘于此身中坚性或硬性为地界,黏结性或流动性为水界,遍熟性或热性为火界等等,由于这种业处是以自性法为所缘,不能证得安止,只能生起近行定。’”这是对四界的简略修法。
这一段话是记载在《清净道论》的第一册第308段。也就是说,如果想要修行四大、四界分别观的禅修者,应当前往静处,就是安静的地方坐着,然后思惟自己的整个色身,在这个身体当中,坚性或硬性是地界,黏结性或流动性是水界等等,就这样重复地思惟、作意、观察。但是由于在我们修行四界的时候,所修的四界跟我们取地、水、火、风的概念为所缘而增大遍相所证入的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取大地的地,取流水的水,取燃烧之火的火或者取吹来的风,这些概念法为所缘来修行的话,我们将可以证得色界的禅那,可以证得安止定,乃至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但是如果我们取的是究竟法,就是自性法sabhava-dhamma,例如:地,已经不再是土地的地,而是坚性、硬性为地,流动性、黏结性为水等这些来观察,因为所缘(就是对象)是究竟法,所以不能够证得禅那,不能证得安止定,只能生起、就只能证得近行定。或者又如法将沙利子尊者所教导的,把身体分为地、水、火、风四大部分,然后继续持续地观察,这是简略的修法。
具体应当如何修行呢?我们再看一看在《法集论》Dhammasangani里面是怎么讲的。在《法集论》里,将四界分为十二个特相。地界有六个特相,分别是:硬、软,这是一对;粗、滑是一对;重和轻是一对;水界,流动与黏结,这是一对;火界,热、冷,这是一对;风界,支持和推动,这是一对。也就是说,地界有六个特相、三对;水界一对;火界一对;风界也一对,加起来一共是十二个特相。
应当如何来修行这些特相呢?我们应当按照佛陀所讲到的“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这十二个特相,尝试来辨识。在这十二个特相当中,我们可以依照由简单的到复杂的,明显的到不明显的次第来辨识。
在这十二个特相当中,最明显,最容易感知的是哪一个特相?我们可以先从推动开始,推动就是动的相。当我们发生任何动作的时候,这些都是属于动的相。如何来辨识推动呢?方法很多,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呼吸来辨识推动。我现在在这里讲,大家可以坐在座位上尝试,跟着我说的,尝试去辨识看看,能不能够于此身中辨识到四界。大家尝试先深呼吸,吸一口气,会不会感觉到有凉凉的一股气冲进鼻腔呢?有没有?有啊。如果能够感觉到一股气冲进鼻腔,你不要去注意它是呼吸,要注意它那种呼进去的力度,这个就是推动,也就是动的相。当它到了鼻腔,如果你可以辨识到,然后你接着第一个呼吸,感觉到它已经进到你的头颅中央,可以感觉到了、可以辨识到了之后,就再随着你的呼吸,辨识气冲进你整个头部,然后再到胸膛,再到腹部,然后你要逐渐逐渐地推动,从最明显的地方开始辨识起,找到了这种特相之后,再慢慢地把它扩展到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乃至全身。如果有些人辨识这种推动相不是很善巧,那么他可以去专注在呼吸的时候,胸膛随着呼吸而扩大或收缩,收缩、扩大、收缩,可以感觉到,吸气的时候扩大,呼气的时候收缩,这样也可以。再不然的话,他可以把心放在腹部这个地方,感觉腹部随着呼吸而起伏,这样也可以。再不行的话,还可以感觉心跳,心的跳动。这个就是在禅坐的时候辨识推动。
不过要辨识推动,正如刚才《清净道论》所说的要辨识全身。例如:如果你辨识胸部,你的推动就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胸部,要慢慢扩到全身。如果你辨识腹部里的推动,辨识它的起伏,你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这,必须得辨识到全身,就是慢慢由最明显的地方开始,再扩到全身。
在经行的时候,在平时行走的时候,我们也照样可以辨识推动,而且可能会更明显。例如:我们现在把手伸起来,可不可以感觉到动呢?伸起来、放下,这个就是动。或者说我们拿东西,伸手、收回来,也就是屈伸手臂,在经典里面,屈伸手臂,是属于推动。也就是说假如没有风界的话,物体将是不能动的。就像人的身体,假如风界不协调、风界增盛的话,身体将会变得僵硬,不能动弹,这是由于风界造成的。如果我们身体里面的风界,已经很流畅,那么我们的动作也就发生得很轻巧,乃至我们说话、吃东西,嘴巴的动也是属于风界的动。在走路的时候,在经行的时候,我们如果修四界的话,可以把心念放在脚上,然后去注意脚步的动,例如脚步的抬起、移动、放下、踏下,抬起、移动、放下。但是在辨识动的时候,不要落于概念,就直接把心放在动的本身,动的本身就是风界的特相。如果你又去念左、右、左、右,这变成是方位的概念了,你只是放在它的本质、本身就可以。可以辨识到推动之后还要把辨识扩展到全身。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