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
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白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普登法师:尊敬的智海大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今天是非常欢喜的日子,我们又一次有幸恭请到智海大和尚,在广德寺来宣讲《观音三经》的《普门品》。昨天晚上,大概8点钟的时候有个居士给我打电话,我就问他来不来听经;他说谁讲呀,我说智海大和尚。他说讲什么呀,我说讲《普门品》。他说,哦;《普门品》我背都会背了,还听什么呢?我说;你会背;不一定理解到其中的意思,即使理解到其中的意思,但不一定做到了,能够做到《普门品》上所讲的那就那就是观音菩萨。后来想一想,我跟观音菩萨有缘。那就来听一听,所以他今天座到最后。
这几天讲经的地点有点变化,因为大殿在维修;我们把讲经地点零时点改在五观堂。这就我们回想起,广德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在五观堂讲《普门品》这不是第一次。80年代末,大概是89年省佛协会长,文殊院的方丈宽霖大和尚;也是在这个地方讲的《普门品》。所以今天十多年,智海大和尚又一次在这里讲;我想这是缘分殊胜;这是大家与两代高僧有缘,与观音菩萨有缘,我想这几天;昨天智海大和尚来的时候,我跟他谈到,他这期间,包括30天正月30晚上的传灯,他都会与大家一道。我想这一次因缘非常殊胜。天气比较暖和,虽然观堂比原来的大殿略小一些,但是;我想主持有序座两三百人没问题,即使做不到,后面有后观堂也能够听闻到。另外大家可能没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书,我记得去年跟前年;智海大和尚讲这个经的时候,我们印制了一批《观音三经》的注释,既有经文又有注释,很多些居士都拿到过,因为我们前后印过二三千册。当然上午大和尚可能不会讲到正文,
下午2、30——4、30.上午9点——11点
大家回到家中找找,把往年的经拿出来,实在没有。我们今天下午会发一些圆英法师《观音普门品》讲记;但是不好懂;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恭请,智海大和尚给我们宣讲妙音。阿弥陀佛!掌声·······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请坐
大众;阿弥陀佛!
多灾多难的08年已经过去了;09年我们还在春节之中;今天是正月24,所以说春节还没过去,现在给大家拜年,说是过了15就是拜晚年了,既然早年没赶上,就赶上晚年。给各位师父,给位居士菩萨拜个晚年。掌声···(大众)
非常高兴连续三年以来,广德寺常住都很慈悲,要我在这儿跟大家一起学习《观音三经》,这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一种鼓舞和鞭策;我相信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样的;因为佛教徒闻思佛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以说修庙、日常生活、如果缺少佛法的一种滋润,我们就感觉到生活当中似乎少了一样东西。有信仰和没有信仰他是不一样的,有闻思和没有闻思他是不一样的,有修持和没有修持他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些不一样;从什么地方开始发生转变呢?也就是从佛法当中。所以说;我们今天都很幸运,能够滋润释迦牟尼佛教化,我们今天还能够坐在这里听闻佛法、思维佛法、修持佛法。由于这些殊胜的佛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不一样,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我们现在能够获得人生,能够听闻佛法,何其幸运。放眼观察一下,我们现在寺庙外面能够听闻佛法有多少,所以说,随时随地对于我们听经闻法,要生起难遭难遇之想,那么我们今天就以这种难遭难遇的心情,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个方面呢;从前两年的余序,常住上既然布置了《观音三经》的学习任务,一年之后;那么今年就挨着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二一个方面呢;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们遂宁国家和政府都很重视,在打造观音故居;我们可以说每一年来看到;都有新的景象,包括城市的变化、寺庙的建设。这些都有大的改变。我们这些生活的环境,在于我们大家的建设,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我们自己寺庙的环境,我们自己修学的环境,特别是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内心环境,在于我们自己要去建设,如果不建设,不管是我们大家都具有如来佛性,如果不好好的对质烦恼、对质毛病,发菩提心,好好的闻思修行,利于众生,非常良好的一种德行,还是显发不出来,所以说是非常可惜的。三个方面呢;大家都经历了2008年正在进入2009年,我们08年经历了多少事情;雪灾、冰冻的灾乃至水灾、汶川地震等等,所以说这个灾难在最近是非常频繁,我们生活在这个危脆的世界上没有安全感,随时随地都是忧心交加,外在的灾难、内在的烦恼,生存的竞争;还有我们内心的不安宁,这所有的东西;每个人只要切实的注意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就可以体察我们现在所处的一种环境,看看我们自己的心安吗?看看外面的世界清纯吗?内忧外患啊,都充满很多问题,每一天我们广德寺、林泉寺;烧香拜佛的有多少,非常之多,他们所求的是什么?也就是一个平安幸福,求智慧求佛报,为什么要求这些?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自己非常缺乏智慧,二一个方面呢;面临着内忧外患,外在的一切灾难,内在的这些烦恼,各种无名、各种脾气,我们内心都希望能够改善一些,心理里面更平和更祥和。更有智慧。我们自己人生也需要更顺利,外面世界也需要那些灾难要少一些,或者说把这些灾难转为祥和。我们在人生当中应该说是充满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一辈子的所求;不管众生有那么多,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求离苦得乐。在这些苦难当中如何才能消除烦恼,面临着我们内心的一种困惑和烦恼。我们怎么样才能求得智慧与安宁。
《观世音普门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是我们娑婆世间难苦难世界的救护主,我们不仅仅是自己要离苦得乐,拿我们现在苦难当中的许许多多的众生,我们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要大发慈悲心;要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民族。这种慈悲心的一种显发,通过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可以转变。所以说一个方面视为苦难的一种救护;二个方面也能够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心;利益众生。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有这么样殊胜的因缘。还有一层意思,《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代表了整个《妙法莲华经》的一种精髓,虽然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只是《法华经》当中的一品。他把《法华经》的精髓非常巧妙的揭示出来了,那么我们平时大家都听说过,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就说你要开悟研修《楞严经》,对于我们自己明心见性很有帮助,那么在《楞严经》当中七处真心、八还辩解。看一看我们这种心性究竟是什么?看一看我们这种心性;究竟在那里,如果学佛不明心见性的话,很多地方就不能够真正修行,学佛明心见性是第一步。依我们自己的心性而起修,那就称之为实心达本,认识我们的心就认识修行的根本。
释迦牟尼佛一代史教当中,左说右说、大说小说、乃至显说密说,其实都是为我们要认识自家宝藏,要认识自己的心,如果不认识自家的心。很多时间我们就处在无明当中,处在虚妄分别当中,处在执著当中。有这些无明烦恼、有这些执著、有这些造业。将来那就是轮回世界,那就是苦海世界。面临这些灾难;要知道这些灾难来源于什么地方。他是来源于我们的自心,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一种造作,来源于自己不如理、不如法的业。如果能认识到这种根本的话。我们一切外在的灾难也好,一切内在的烦恼也好。不外乎自心的虚妄性的产物,虽然说看起来有这么多的灾难,看起来有这么多的烦恼。我们认为是真正的,我们认为是实在的。但是佛经当中给我们宣讲这些灾难和烦恼,其实都是自心造作出来的,如果不明了这一点,要想离苦得乐没有找到根本,那就很艰难。我们建设祥和的世界,和平的世界,如果说没有找到这种根本的话,那也很艰难。祥和从什么地方祥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和平从什么地方得到实现呢?也是从我们自心开始。实心达本是一步,然后发菩提心、发善心、利益人类、利益众生,这个才能修得来祥和的世界,修得来和平的世界。我们现在追求的和谐世界才能够得以实现。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说我们起心动念都是去害人、整人、去损伤别人。你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能不能够求的和谐呢?我们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谈和谐。那怎么样才能和谐,大家反思一下。你去整人,你去害人,你想你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够很和谐呢?你的环境是不是能够很和善呢?这就很艰难。你要收拾别人、别人也要收拾你,你要骂他、他就要还骂于你,你要打他、他也要打回来,你要整他、他也不甘心,他也要给你整回来。这个是最浅显的一种道理。你看两给人相安无事的时候,甚至你想办法去利于他的时候,两个人是笑容可掬,你对我好、我对你好。自然而然就和谐了,但是两个人之间你踩我一脚,我踩你一脚,你扇我一个耳光,我扇你一个耳光。完了,立马就要起纷争。是不是这样,所以说要把这种和谐世界落实到我们实心达本上。落实到我们与人为善上。修行这个实心大本这是第一步。
我们今天念佛的,我们说自心是佛,自心做佛,对不对,还是自心的产物。说西方极乐世界不在自心之外。也就是自性的弥陀,自性的极乐世界。是不是这样,还是这样。包括我们今天修学一切法门。显宗、密宗,其实起源都在认识自心,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心,修行几乎就是不可能,那你认识自心了,要开始修行了,我们最终的圆满目标在那里呢?那就是在究竟成佛,《法华经》就开示这样的一种道理,我们平时所说《法华经》是一部大经。我们佛教的天台宗就是依这个《法华经》而立宗,他的宗旨我们平时最熟悉不过的就是;“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这三句话大家以前听过吗?有很多说;刚才普登法师在介绍;《普门品》都会背,《普门品》文字也不多,两千多个字。要背也很容易,能背的有多少?举手我们看看,能背的有多少?最好能背诵,背诵一遍也要不了几分钟。而且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里面,大家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持《普门品》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说大家有精力的话,每一天诵五遍、十遍、五十遍。然后力争能够把他背会,这功德很不可思议。你持诵一遍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还不要说我每天念十遍、二十遍、五十遍、多少遍。从这些持诵过程当中,可以加深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向之心,也可以加深我们对《普门品》的一种印象。平时我们所说;书读百遍奇异之像。光会读、光会背,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有的时间呢;就没有多大的意思。虽然说有功德,但是功德还不圆满。我们这几天讲《普门品》,大家回去一早一晚的时候,你也尽量多诵一些《普门品》,能够背诵的那就更好。要熟悉的话,你诵一遍《普门品》不要五分钟就可以。那么你要把《普门品》作为功课的话,每天多诵几十遍,那有不可思议的一种妙用。那么我们平时所说;“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从这三句话当中,来总结《法华经》的这种宗旨。
什么叫开权显实呢?比喻说释迦牟尼他利益众生,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坐度人舟,显现的是一种随类应化的这种功德。你该以男人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男人给你说法、讲经、来帮助你、来度化你。该以出家人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出家人给你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也是这样的,就以观世音菩萨为代表的;把诸佛这种随类应化的功德显现出来了,这就能从讲经说法,能度化众生,这些佛菩萨的功德上来讲。他就是这样,他不是说就是一个佛高高的坐在殿堂之上,不是这样的。随类应现,劝巧方便,非常善巧。你看一个小孩;佛也可以变成一个小孩来给你讲经。你是一个当官的;佛也能够变成一个当官的和你一起探讨佛法。你是一农民,佛也是一个农民能够跟你探讨佛法,探讨成佛。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地位;什么样的文化程度。佛都不嫌弃你,都能够随类应现。把这种最圆满、最善巧的佛法,通过我们可以接纳的方式,可以理解的方式宣讲给我们,这个功德不得了。
他说有一个人读书出来了,当官发达了,然后他回到家乡里面架子就拿上了,父母平穷、父母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父母年老了、长的不庄严了,自然而然的连自己的父母都要嫌弃。你说这样的人我们看的贯吗?看不贯,那你说乡里乡亲的,你要找他帮忙的时候,他有那么样大的一种架子,他能帮你吗?很艰难。佛他就不是这样,他一切功德圆满了,一切智慧圆满了。佛是没有架子的,随类应现,方便善巧,这个权巧方便是佛度化众生的一大法宝。如果没有这些权巧方便,要想度化众生就很艰难。观世音菩萨随类应现是一种权巧方便,释迦牟尼佛的千百亿化身他也是一法;也是一种善巧方便。所以说在平时呢;佛菩萨化为大家能够接纳的,就是在你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这些方便善巧,来帮助我们、来度化我们。佛菩萨在哪里呢?佛菩萨就在我们生活当中,这就从能说法的人,佛他就这样的来,你非得执着佛他是在殿堂里面,他一定只讲什么法,其他的法他都不讲,完了,没有善巧嘛,没有方便嘛,对不对。所以说你不知道;也许他在跟你说怎么赚钱,也许他在跟你说怎么当官,怎么理财,也许他在跟你说怎么管家务,也许他在跟你说怎么学习,乃至在寺庙里面,他跟我们说怎么样当一个出家人,他就显现为这些权巧方便。但是我们一般的同修就没有这种能力,不知道这就是佛菩萨来教化我们的。往往忽视了身边的这些人,在家里不孝顺父母亲,成了家夫妻不能够恩爱和谐相处,有了小孩不能够尽到大人的责任,在单位上我们做职工的;也不能够很好的把自己的本职岗位做好,乃至我们当了居士或者出了家以后,我们都能够身心分离,没有整合起来。所以说;佛法在哪里呢?佛法实际上就在我们生活当中。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经说法,实际上不是离生活来教我们修行,而其就在生活当中帮助我们修行。你在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你要做好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修行。很多人说教我怎么吃饭这也是佛法吗?这是。教你怎么穿衣这也是佛法,教你怎么走路这也是佛法。行住坐卧、见闻觉知,无非都是佛法。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呢?甚至说世间上好多人都认为太世俗化了,你要说点稀奇的我就认为你有道行,你要说点稀奇古怪的,有神通的,我就认为你有道行。你要佛法,什么三十二变呀、那个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呀,等等。你能变化出来,哦;这是佛法,很多时间脱离于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现在所说的,佛法他有基础的,圆满的佛法如果说没次第的话,开显不出来。你今天要想究竟成佛,没有次第的修行也是圆满不了的,包括要发菩提心,你说发菩提心说发就发了,没有那么简单。他还要次第。一个方面我们自己对于业因果能不能够认知,没有认识业因果的话,怨天尤人,随时随地都是一副愤愤不平的心,随时随地都是一副烦恼的心。你说你愤愤不平、烦烦恼恼、你是是非非。你念佛自心能清净吗?也很艰难。所以说要首先认识这些业因果,认识这些因果都是我们自己造作,自己享受,你要造作了这样的因,你才能够享受这样的结果。没有造作这样的因,我们就受不了这样的结果,包括我们今天所受的灾难,表面上看起来是外在的,其实和我们内在是息息相关的。
像我们这次汶川大地震,说是我们自己的共业,但是在这些共业当中,有些人哪怕是身在灾区,他也是平安无事的。为什么呢?还是依自己的善业而成就的。比喻说我们那有个居士,家里面他的母亲、妻子都是信佛的,进了灾区以后;受了种种的危险,人家受灾了,他还平安无事,哎呀。事后以后非常庆欣,反省就是信佛的一种功德所致。同样的有些呆在寺庙里面,你说应该很安全吧。所有那么多念佛的,大家都知道那天是四月初八。那么多居士都平安无事,就那么少数几个人受灾。最后我们到那个寺庙里面去,那寺庙里说那三个人为什么受灾;现在想起来真的还有点道理。我说什么道理?平时就光占寺庙的企图,光占便宜,你要批评他、教育他,他就是不改,结果遭灾了。但我不是说兴灾乐活庆他遭灾,而是说什么?这个因果毫厘不爽。我们今天在看这些灾难频繁的世界里面,如果说我们不知道灾难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业。我们就不会从自身上努力。那么我对灾难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是非、我们一切的境遇。如果不从自身上去反省,我们能够对这些有什么帮助吗?最初第一步就是要这个因果观念要明了,要知道这一切一切的境遇,都和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开言吐语、造作那是息息相关的。明了这个以后就不在外面去这里奔,哪里跑。而是在内心里面把自心安定下来,皈依三宝、修学佛法、思维因果、发菩提心、利益人群、改变恶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这些灾难有所作用。
为什么让大家好好去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要去持诵《普门品》呢?原因就是这个,一个方面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心,二一个方面力所能及的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救度众生的精神。在救度众生过程当中帮助众生免除灾难。这样子我们自己的灾难也就可以得到救度。帮助众生免除烦恼、免除是非。那么我们自己的烦恼才能够得以转变。帮助众生免除是非,我们的是非才能够得以解脱,这因果是平等。你喜欢别人受灾难,那么你的灾难估计也少不了,你看别人烦恼;你在哪儿高兴,完了。你的烦恼估计也少不了,你看人家处在是非当中,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不发心帮助众生、成就众生。那么我们自己的是非一旦来临的时候,谁来帮助我们呢?怎么转化呢?转化不了。我们需求什么?我们要追求什么?将心比己,因果是平等的。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得怎么样去对待别人。所以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果是平等的。你要付出了这样的因,你才能够接近福,没有付出这样的因,接不了这些福。所以说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当中,我们能够学到这些力所能及的救度众生,随类应现。该以什么方式去救度众生,我们就尽其所能去帮助众生,学习这种慈悲精神,成就这种慈悲心。以这种慈悲心把我们那种自私自利的这种心,烦烦恼恼的心,以自己为核心的这种心转变过来,那你学佛才起作用,那你信观世音菩萨,不是说每年三十、初一你要烧个大香;观世音菩萨你要这样救度我、那样救度我。光是观世音菩萨救度你,你不救度众生。我想你是占观世音菩萨的便宜哦,但观世音菩萨乐意让你占便宜,他是要救度你的,但是如果说你不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这种精神。你得到的救度就非常少,你要想转变自心那种自私自利的这种观念,你转变不过来。如果转变不过来你就还是一个凡夫。学佛我们就没学好,学观世音菩萨我们就没学好。千经万论都是为转变这颗心,把你那些是非心转为清净心,把你的烦恼心转为菩提心,把你那些愚蠢心转为智慧心,把你那个颗暴力的心转成祥和的心,把你那颗以自己为核心的;转成专门利益众生的心。佛法实际上就是转变自己的身心相应,把这种身心世界转变过来了,你就是真正的学佛。我们没有转变的时候;仅仅是在表面形式上做功夫,那是业余的,啥时间能够学的好呢?很艰难。我们大家自己问一下自己,我做的怎么样,也许我在念佛、也许我在背经、也许《普门品》我也会背、也许头头是道我也能讲,但是我们针对自己的心;自己问一下自己。我们这些不如理如法的心转变过来没有,能够掌握这些正确的方法,转变之心建立在因果基础之上,要对于我们现在的问题有所认识,认识了这些问题他的原因都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们自己内心里面。所以说要有出离心,在因果心基础之上你要有出离心。很多人说我出离什么?我现在都很圆满了,我现在没有问题了。《普门品》我都懂了,三藏十二部我都知道了,我在家里有钱,也有别墅,我的儿子也当官,我孙女业考上大学,我这一辈子没什么所求了,很圆满了。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哪怕是你今天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家主席,对不对。要钱有钱、要车有车、要房子有房子、要粮有粮、要什么有什么。你都非常圆满了。但是他还有无常的一天,还有死的一天,还有生老病死、还有烦恼。大家说是不是?面对这些大问题,我们偏偏说自己没有问题,你说有智慧吗?这就是愚痴啊、这就是无明。我们自身的问题自己认识不到,这就是无明。哪怕认识到了没有方法去改变他,没有正确的方法,他用的都是社会上的方法。黑道、白道、打打杀杀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谁有权利谁就是老大。这种方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也许你能够解决暂时的问题。但是根本性的问题你解决不了。而且因为这种方法用错了。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造业,将来因为这种业我们还要遭受到很严重的果报。这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我们自己的问题。自然而然他的出离心就发不起来,啥叫出离心呢?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想要解决自的问题,这就是出离心。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身心的执着,最大的问题是愚痴。本来没一个我的,我们偏偏人人都执著于有一个我。一旦你执著这个我了以后啊。就是以自我为核心,如果说以自我为核心,自然而然又要贪、又要嗔恨、又要愚痴、又要贡高我慢。这所有的烦恼他都会因为一个我字而出来。就因为我们认识上的一种错误,引起现在是是非非、烦烦恼恼、造作种种恶业。我们想要离苦得乐偏偏最大的问题就这个根本。认识到没有,没有认识到。没有认识到你怎么出离,自己不出离你还能帮助别人出离,自己的问题解决不了你还能帮助别人解决吗?不能够。我们还能够成佛吗?很艰难。所以说成佛的法华。这个《法华经》,就是把三藏十二部经把所有的巧决完全贯穿起来,把成佛的密意完全给我们开显出来了。从最初讲《华严经》。三七之间说华严,然后说《阿含经》、说《般若经》、说《方等经》等等,最后法华涅槃。在佛临涅槃的时候跟我们讲这些《法华经》,就是要把一代的讲经说法总结一下。然后依议贯之生怕大家掌握不了这些经论的意趣。跟你说《十善业道经》,你认为他仅仅是说业报,仅仅是让你在人天当中能够过得好一点,不是这样的。他讲出离心、讲声闻缘觉、讲四谛的修法、讲这个缘觉的一种修法。也好像说我们成为一位阿罗汉也就不得了了,不是。最后跟你说六度四摄教你当一个菩萨就行了吗?不是这样的。《法华经》里面就跟我们所说;诸佛出世为有一个大事因缘,什么叫大事因缘?就是为开示众生悟入佛见究竟成佛。佛讲经说法没有二意。专心一致的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众生都要圆成佛道。虽说这里面我们对于千经万论的分别,有很多他就不能够理会他的一种真实意趣。
“开权显实”就是要把所有经论的真实意趣开显给大家。佛为什么说这些经呢?就是需要我们要成佛,对质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圆满我们自己的功德。他说的每种一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佛。有的人不理解佛说法的真实意趣。你比如念佛念;念佛念不念?为什么不念?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宝琉璃宝地这些很好,享受西方极乐世界的福报。阿弥陀佛给你修好了,什么福报都有了,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欲举欲予。阿弥陀佛那么慈悲,这个好。到那个地方多占便宜,多拿黄金,是不是这样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干啥?你们说是干啥?(问大众)啊;是去享福吗? 是去捞钱吗? 还去当官吗?还是干啥?你说;是去做什么?你们说;啊,成佛度众生,对了!所以有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发心不一样,他把世间上的钞票看淡了,你这个钞票我不要,他要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到处是黄金随便拿块金砖,他的贪心更大,他不要你这个人民币他要美元,他不要美元要极乐世界的金砖。但是还没有发心到成佛度众生,这就是与念佛法门不相应。我们修净土中的如果说没有了悟到;释迦牟尼佛说净土法门;是为帮助大家成佛。帮助大家成佛度化众生,他的根本目的就是这个,没有二样。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意趣,这叫“开权显示。”假若说我现在成佛很艰难哟,那些六度四摄大乘经典我看都看不懂,那些修行布施;修行忍辱,他说我一个法门都修不起来。怎么修,很为难。阿弥陀佛给你开显净土法门,你说现在修不起来没有关系,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帮你。帮你能够把这些法修行起来,修行起来了你的福德圆满了,你就能够究竟成佛,圆成佛道了你就很好能够地度化众生,这叫开权显实。他给你说的净土法门。你不要以为只是叫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叫去你学习成佛度众生,一样的。很多不理解净土法门与其他佛法就是不一样,其实方便有多门,归原无二路,到最后都是成佛度众生。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样,如果说你不了解这些真实意趣,往往就会把这些意思理解偏了。像我们说《地藏经》、说这些《十善业道经》。帮助我们理解因果,理解因果干啥?到最后还是依因果而列式自己的问题,然后在因果上好好的修。就地成佛,圆成佛道。四谛法也好,十二缘觉法也好,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佛。大家说那个小乘就不要求成佛了,也要求成佛。各宗各派都是一样。包括我们现在的显宗、密宗有什么区分呢?到最后还是一样,都是成佛度众生。我们统一了这个认识了以后。开权显实;因为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佛说法他也是千差万别,这是应机说法。你不能因为释迦牟尼佛对这个人是这样说;对那个人是这样说。你就执着这些权巧方便当中,没有认识到他这种真实意趣,这就是学习佛经的一大障碍。《法华经》就是要解除我们学习佛经的一种障碍。不管对谁怎么说;目标只有一个,就怎么样因病引药;应机说法。让我们能够究竟成佛。每个人也许你的根基不一样,你成佛的方法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用的善巧。现在就有些人他在想,我就用这个药,我这个药包治万病,这就卖狗皮膏药。光给自己做广告,他啥都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随便抓根稻草他也是这样。世间上的人也是这样的,没有他没有的,他什么他都有。但是往往就看起来缺少权巧方便,释迦牟尼佛权巧方便,那是唯识舍权。就是为了让大家成佛,然后把这些权巧方便开显出来。每一个人有不同方法,每种根基有每种不同的方法。你看看多么善巧啊。他跟你讲经说法就是专为你量身定做的,专门为一个人说法。你说你智海;他给别人说的你听起来还不亲切,是吧。但是专为你智海说,千经万论专为你说的,不说为别人说的。那你要能够找对这种方便权巧了,要能够善巧的理会,这种方便权巧,你就最能够迅速的归到佛的真实意趣当中,这个叫“开权显实。”没有权巧方便能不能行啊,那就不行。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小孩,有病了给他吃药,哎呀,苦,不吃。大人说不苦不苦,你看是甜的。他这一吃,哦,真的是甜的,吃进去了。这个病就治好了,这就是权巧方便,知道吧。没有这些权巧方便,这个药也吃不下去。药吃不下去。病就解决不了。所以说开权显实;一个方面要认识佛的权巧方便。二一个方面要认识这些权巧方便他的意趣是什么。就是为了让我们究竟成佛。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天乘的佛法,声闻乘的佛法,缘觉乘的佛法。都是为什么?都是为我们究竟成佛而说的,没有其他的目的,这是“开权显实,”这是《法华经》的意趣。
“开迹显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释迦牟尼佛,你认为他今天才成佛了,他不是今天才成佛的。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他现在示现为菩萨之身。在西方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弘扬佛法。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又到娑婆世界来示现菩萨之身,随类应现,普门示现救度众生。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他就显现什么样的人。但是你以为他仅仅是一个菩萨吗?他早就成佛了,今天是示现给你看的。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你以为他才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才给你四十九年说法,不是这样的。多生累劫他早已成佛了。为度化我们这些众生。他不知道一次一次的来,百千万劫当中不知道往返了多少。为什么要开迹显本呢,你没有理解佛的苦心。所以你们不知道珍惜佛法,不知道珍惜人生,对不对?你认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了,好像见不到了。但是这些只是一种示现。《法华经》当中,大家诵过《法华经》没有?你看那个(宝塔品),(诸佛寿量品)里面讲佛的寿量全是无量无边的,常乐我净,涅槃逝者。所以说你认为走了、见不到了。其实是示现一种法性。从他的根本上来说呢,佛是不去不来,你要认识到这种的话,而我们自己的信心那就加倍的增长。我们要认识到释迦牟尼佛一次又来、一次又来救度我们。你看那个应化世界千百亿化身,一次又一次的来为了什么?为了我们这些众生啊,苦口婆心。如果说你了解释迦牟尼佛一次又一次来救度我们。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依然执着、依然无明、依然去造作烦恼恶业。你说你对得起诸佛吗?对不起诸佛啊!开迹显本呢;一个方面;要认识到佛他一次又一次百千万亿次、无量次地来救度我们,往失了多少次这种辛劳。但是我们这些众生还没有引起警觉。二一个方面;从这些迹象当中应化事迹过程当中,我们能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一种本来,他本来不去不来的。安住在法身理喜当中、安住在圆满报身当中、不去不来。你看他涅槃了、没有涅槃。还是在常寂乐光当中,时时刻刻讲经说法,时时刻刻救度众生。我们今天有缘的众生你就能见到,有缘的众生你就能接触到。开迹显本意思就是让大家理解这个意思,他是早就成佛了。多生累世都在给我们说法,就像我们今天;哎呀年青和尚,不管怎么说,我们以习惯其他的话来看,哦、这个小娃娃给我们说法,于是你不尊重。释迦牟尼佛不是小娃娃,释迦牟尼佛早就成佛了,早就是佛,早就是大人,应该尊重。观世音菩萨你看他;他也不是小娃娃,多生累劫早就成佛了,正法明如来,应化为菩萨给我们讲经说法。他能够起这种敬信之心。
“会三归一”,为什么要会三归一呀?会啥三呢?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闻乘的佛法、缘觉乘的佛法、菩萨乘的佛法,这三乘佛法。要会三乘为归一乘。为什么要会三乘为归一乘呢?一下子叫你成佛把你吓坏了,哎呀,这个成佛这么艰难,怎么能够成佛啊,不艰难、不艰难。我们可以方便法,什么叫方便法呢?今天说内江到遂宁150多。要是叫你走路就恐惧,他善巧的跟你说没有关系,我们只走50里路。恩,50里可以,走到50里以后,跟你说:休息一会还有50里,哈哈。你在走50里。50里、50里走过来,一层一层的遂宁也就走到了。方便不方便呢?就是要有方便。你看那些懒惰的人,他就不喜欢走,包括你今天要叫你真实修行,你就懒惰,哎呀;好艰难哦,念佛这个嘴巴都念干了,念的腰酸背痛那怎么走。懒惰;我要睡觉,我要玩、我要怎么样。菩萨及其善巧,你这样玩到最后没有什么好结果,修行哪怕是三大阿僧祇劫。但是那个是究竟的佛法。今天你只要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哪怕你是一举手一点头,将来你都能究竟成佛。你看这样一说了,我们自己很欢喜了。一举手、一低头、一合掌、一顶礼、都能成佛。好好,我合掌、我顶礼、我多做善事,对吧。鼓励大家把这些善法修行起来了,善法修行起来了,慢慢的你要欢喜了,我们在来跟你说。你说你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总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吧。你说人家的问题是人家的,你管不了。但是你的问题你解决不?我们也要解决。所以说要发出离心。跟你讲四谛、十二因缘、声闻缘觉的修行。一定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你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就等于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民族、都有非常大的贡献。你只要不给这个家庭添了罪,你就是一个贡献,你只要不给这个是非人间造烦恼、造恶业、那就是一种贡献。不要说你贡献多少了,叫你出多少钱,不一定出钱,只要不给这个人类摆摊子,只要你不给家庭、单位、社会、国家摆摊子,那就是一种贡献。你不起烦恼,不让人家来夸你、哄你、不让人家拿糖来哄你。我看这个国家的任务也就轻的多了。结果呢,我们人人都不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要让别人来解决,观世音菩萨你要给我解决这样问题呀。观世音菩萨累的很,苦的很、忙的很,为什么这么多人求他。你想没想过观世音菩萨他还是很艰难。如果说他像我们这样的话,那人还不累死呀。遂宁叫我;我跑到遂宁来了,泸州叫我、我跑到泸州去了,内江叫我、我跑到内江去,哎呀,那个车轮胎不知道磨运多少,哈哈。时间分别不过来呀,假如说菩萨像我们这样的话,你说累不累死掉呀。所以说我们现在不能够说光烧香,不能够说光祈求别人来帮助我们。最基本的就是要自己救度自己,如果我们自己不救度自己的话。释迦牟佛早已成佛,但是为度化众生,百千万反在这个娑婆世界救度众生。但是救度了你,你是还不自救,内在里没有自救的心,糟糕了。释迦牟尼佛不知道用了多少的经历,但是还是没有把你救度。你今天依然度我,我还是众生。观世音菩萨随类应现,你变为畜生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变为畜生去救你,你变为菩萨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变为菩萨来救你,你成为人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成为人来救你。诸佛菩萨都是这样,随时跟随来救度你。但是你今天依然在生死,依然在轮回。而且到现在我们自己还不要求自度,还把自己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是非,所有的烦恼要消给家庭。父母你生了我就得管我,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我就找你,学费你该交的,我要花多少钱你该拿的,丝毫没一种感恩之心。我们在单位里面也是依靠单位,我是你单位上的员工,生老病死你都要管,我就赖上你了,谁叫你遇上了。在国家也是这样,你是国家,你是主席,你就该解决这问题。你是市委书记,就该为市民着想。那我的问题我解决不了,我解决不了的事情你来给我解决。小到我们寺庙里面,进了寺庙了,居士也是这样,出家人也是这样。当家师你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方丈和尚你解决所有的问题。我烦恼我就解决不了,你跟我说怎么解决。我嗔恨他,我就是要嗔恨他,但是你怎么解决,叫别人去解决,完了。都把所有的问题消给社会、消给当家师、消给方丈、消给法师、消给菩萨。那我们干什么呢?自己为自己的问题一点都不负责任。如果没有这种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心,你说你学佛大多数学成一个懒人,学成一种依赖心非常重的人。谁摊上你谁都很艰难,为啥呢?你这个人不自力嘛,不自重、不自爱嘛,所以的问题你都是一个依赖。假如说你今天走在路上,有个摊子非得要挎上你的肩膀,你觉得艰难吗?很艰难,一个人走路很轻松。但是一个摊子挎上你、两个摊子挎上你,完了,这个路走不成了。每个人都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显得小了,他的分量就显得轻了,要解决起来他就很容易。如果说你们体谅菩萨的难处,体谅诸佛的难处。我们就要自信、自尊、自爱,如果没有自信、自尊、自爱。什么问题都交给佛菩萨。那么我们自己是懒人,自己不自信、不自度、不自救,什么时间我们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什么时间能够出离生死,根本不行嘛。所以说声闻缘觉乘,虽然说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你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大家知道这个问题吗?我们出家人不要太过于依赖寺庙,也不要太过于依赖当家师,也不要太过于依赖知师,依赖方丈。如果说我们自己能够勤奋一点,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解决自己的烦恼、解决自己的错误。这个道场那你就是奉献。不要说你出几千万,几百万。只要你能够力所能及,每天把自己的问题收拾得规规矩矩,可以了,你就是最大的贡献。你看看,是不是。要求不高嘛,但是就这点要求都很艰难。我们对自己不负责任,出离心没有,你自己不想出离,我们面临自己的问题都觉得很艰难时候,面临别人的问题呢。哎呀,我的问题都没解决,我都要求菩萨解决,你求我有什么办法。这个大乘菩萨的修法你根本修不起来,对不对。所以说针对这种现象,佛才讲了权巧三乘佛法,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你在什么地步,你能够当菩萨的,你能帮助别人.我就给你讲菩萨法。你仅仅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能够帮助别人,给你讲菩萨法。你不能帮助别人,好;我给你讲声闻缘觉乘法,至少你能够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你说你声闻缘觉乘彻底出离,你都办不到,好好、就这人天乘的福报,我给你说怎么做的更好一点,人天乘的佛法我也跟你讲了。至少你能够越来越好嘛。用这种种的方便善巧,都将就我们自己的根基,给我们说自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诸佛菩萨他利益众生的方式,唯一是什么?讲经说法,把这些经法讲给大家,道理讲给大家。然后你懂了你要照着去做,照着去做这就可以了。你就能够度化生死境界、能够脱离烦恼境界,如果不然的话,你说佛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福德。今天随便给你念;嗡啊哄、嗡啊哄,好好,你成佛了,那么简单呀,加持以下,脑壳上摸一下,你就成佛了,你就往生了,那么简单呀。如果那么简单你就不用修了,你过来佛就给你摸摸顶就可以了。但是摸了那么多的顶你还是那样,也许我们头发都摸光了,脑顶都摸郁了,这光头不是秃子也是秃子了;哈哈。但是你依然是凡夫,依然是烦恼,对不对。佛法要在什么地方处呢?要在闻思修、自学、自度。这个地方好好来追求。如果说我们自己不尽自己的努力,今天所说的一切佛法你都得不到受用。很多人说;哎呀;西方极乐世界好像没要求自度,都是要求阿弥陀佛的他力救度。如果说你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你不念佛,不对质自己的烦恼,信愿行三资粮不具备,阿弥陀佛能不能救你呀,也不能够。这么好的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就去不了,阿弥陀佛倒是想接你,但是你不去。你执着娑婆世界,执着这个五欲的一种快乐。不想出离,不想成佛,不想度众生。你说能不能把你接去啊。很艰难。你不是一块石头,要是一块石头捡起来塄过去就行了。但是你是这样。我们的心死死栓在生死轮回世界里面,死死栓在五欲世界里面,所以说我们出离不了。我们要想帮助众生,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要帮助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不要养成依赖性,不要养成那种好吃懒做,不要养成光伸手、光占便宜、光想被救济,当贫苦农民、光想救济。
以前有个公案说,两个人临死了。阎王爷就问他;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呢?一种是能够伸手,你伸手人家就给你什么东西。一种是给予。你到底是愿意给予别人呢?还是愿意获取呢?两个人心态就不一样,有个人就说;能够获取东西的话当然更好了,是吧。他就跟阎王爷说;我愿意获取。行;那就去投生做人吧。结果做人,获取是什么?是讨口要饭。为什么讨口要饭?你一伸手人家就给你嘛,哈哈。这个就是获取。因为你贫穷、因为你缺乏,所以说你才需要获取。另外一个人,他想获取不好吧,光是占别人的便宜不好吧,我愿意给予别人。阎王爷说好,你也去投生做人吧,他去做人要啥有啥,任随什么众生来要什么,他就能够给予出去,你要钱我有钱、拿去。你要权我后权、拿去。你要房子我这有房子、拿去。你看、要什么有什么,他怎么才能给取,富裕了才能给取,是吧。你富裕、你有这些东西才能给予。但是富不富裕;关键是取决于这个心态,你能不能去布施呀、能不能够给予呀、能不能够付出呀,对不对。能够给予、能够布施、能够付出。好了;你要什么有什么。你不能够布施、不能够给予、不能够付出。你刚想获取,要人家拿给你。好了,一辈子你都缺乏。你看这个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心态决定一种力量。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不出这种微妙的佛法。释迦牟尼佛非常善巧,都是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来教我们。包括我们今天;居士说阿弥陀佛。师父;我这个智慧啊,非常不具足,我这个脑袋里面好像生锈了转不动,要讲经说法我听不进去,我只有打哈欠、打瞌睡,你估计教我简单又简单的法门。于是行行;有简单的念一句阿弥陀佛,可以了。念佛你就可以成佛,但是还是需要你的心,再简单的法还是需要你的信心具足,修行具足。如果说我们自己的信心不具足、愿心不具足、修行不具足。这个最简单的法你也成就不了。我就看很多,只要听经他打瞌睡。行;叫你念佛,他一念佛也打瞌睡。哎哟,这个就很糟糕了。很简单的法给你,你都用不上来,这就很糟糕嘛。所以说我们学佛,要养成这种心态。一个方面力所能及的,把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定要做起来。二一个方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一定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贪懒、不要放意。三各方面能力稍微具足点,能够给予别人多少帮助,我就能够给别人多少帮助,这样子让我们自己这种心智不但的成长,不但的成熟。这才是我们成佛进步、升华到究竟圆满的道路。如果说没有这些方便、没有这些智慧。我们想要成就何其难啊,是不是。所以说要认识这些方便善巧,诸佛的恩德太具备了。我们自己的身心、根基是什么样的,了解的清清楚楚,给予我们相应的佛法。但是要进一步要认识这些方便善巧的三乘佛法,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是要我们究竟成佛。就是为了成佛才宣说这些,要懂这些道理,要认识诸佛讲这一切佛法的根本用心。把这些根本用心一认识了以后。那么我们才能够对所有的佛法,有一个精神上的贯通的认识。千经万论都是相同的、不矛盾的。如果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造成毁谤佛法、舍弃佛法。啥原因呢?哎呀;这个小乘的佛法不好,要我们的大乘佛法才好。其实哪里有什么大乘、小乘嘛,法无大小之分。是我们的发心有大小之分,在我们运用的这个人他有大小之分。你说那些法,释迦牟尼佛既然说了,真实的意趣都是佛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佛。你说还分大、分小。这里面明显的有一些认识上的不足。说大说小是我们自己发心上的大小,包括我们现在说显、说密。说显宗好、密宗好。显宗、密宗都好,佛法哪有有什么不好。我们在佛法里面挑肥拣瘦,这个佛法可以,那个佛法不好,完了,这就造业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最大的障碍,就是毁谤佛法。你要毁谤佛法的话,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会三归一,”为什么要会三归一啊,就是要解决大家不理解佛法的整体面貌。不能够依义贯之。从而形成在佛法当中以分别心来对待佛法,挑肥拣瘦、甚至舍弃这样、执着那样、还是跟世间上的烦恼一样,这样的佛法没有学成佛法。反而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这个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所以说要会三归一,就让大家对佛法有一个依义贯之一种认知情态。大家现在最起码要认为佛法他是统一的。佛法他是圆融的,佛法没有矛盾。如果说你认为佛法有矛盾,那是我们认识上的问题,你如果认为佛法;各种法门,显宗、密宗、大乘、小乘、各种经典当中,你自己不圆融、你自己有矛盾,这个里面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障碍,而不是法上的障碍。我们现在学习佛法的,要了解会三归一的精神,依义贯之,圆融总体的受持佛法、扶持佛法。不要在里面忘起分别心,不要去毁谤各种各样的法门。所以说这个时候呢;我们能够平等一如的圆融的对待佛法,在今天来说特别重要。为什要最后要给你说《法华经》呢?他的意趣就在这个地方,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这些都是什么?都是为帮助我们理解佛法的意趣,为啥呢,因为佛陀讲的一切佛非常深奥、非常美妙不可思意、广大甚深不可思意。就因为广大甚深不可思意。我们一般人很难理会这种佛法的真意趣。如果没有理会;由于认知上的一种障碍,造成我们自己行为上的一种偏差。于是我们今天来说;任何时候、任何同修,你修学佛法的时候关键的就是什么?整体的扶持佛法、整体的受持佛法。然后在这些方便善巧当中,能够知道诸佛的一种真实意趣,能够知道佛的说法是圆融,圆满的、和谐的。这样子的话;我们就不至于佛教徒之间起内哄,是不是这样。佛教徒起内哄矛盾是最大的。居士你见不得我,我见不得你,没有慈悲之心,佛教徒;出家人看不起在家人、在家人看瞧不起出家人,完了。佛法兴旺不起来,寺庙与寺庙之间,你要争经济第一,我要争经济第一。大家不在法上会,就搞成摆地摊,做生意,拉客源,搞经济。这搞成什么?于是寺庙与寺庙之间你毁谤我、我毁谤你,是不是这样的。大乘瞧不起小乘,说他是娇芽败种,小乘瞧不起大乘,说你在非佛说。显宗瞧不起密宗,说你在邪魔外道。密宗说你显宗不够善巧。只讲道理不讲实修,完了。你看我们现在毛病多不多,很多啊。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毛病。这个学《法华经》就可以对质这种种的毛病,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能够对质这样的毛病。你说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好不好啊?好(大众)!所以大家要带着这样的问题,好好来听,好好的来学。今天上午讲呢;应该说讲的问题有点深。《法华经》的根本意趣;三句话,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也许你们以前没有听过,但是对于整体佛法,对于今天的形式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就利用今天上去的时间,把这个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一种甚深意趣回报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针对我们现实当中所有的这些问题,好好来净下心修学《普门品》。看看观音菩萨是怎么圆融对待不同根基的众生,又是怎么圆融善巧方便的去讲经说法利用众生。观世音菩萨是这样,三世诸佛都是这样。所以说你才能够体会;诸佛的慈悲是多么的具足,诸佛的这种智慧善巧是多么的具足。所以说对于我们这些众生一种音音恳切之心,要理会。要理会这些根本以后。你才知道我们今天实实在在对不起观世音菩萨,实实在在对不起诸佛菩萨。因为什么?我们丝毫没有发起这种精进修学的心。劳动释迦牟尼佛、劳动观世音菩萨,一次一次的来救我们。但是救了我们又反回去了,救了我们又反回去了。就像《地藏经》一样,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救度众生,无时无刻勤辛苦。但是刚刚把这些众生送出了,转过头他又跑进来了。说的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正是我们在坐的这些,不觉悟、不发心、不修行、不闻思、不自救,始终是仰靠别人来救济我们,我们始终到伸手派、放意派、懒惰派。那我们这种众生什么时间能够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态什么时间得到转变呢?大家希不希望这样的状态一直这样的继续下去呢?不希望(大众)!如果不希望好好学《普门品》,好好体会诸佛菩萨那种慈悲、智慧、恳切、劳动。你看,要体会这些用心以后,你才能够发起珍惜的心啊,是不是。好我们上午就到这里吧,阿弥陀佛!
2009年2月18日上午,遂宁广德寺
-----------------------------------------------------------------------------------------------------------------
-----------------------------------------------------------------------------------------------------------------
- 相关文章 指定的模型还没有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