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南怀瑾:易经杂说 第八部份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怀瑾:易经杂说 第八部份

 

不习无不利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这句爻辞很难解释了,现在有两个观念,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个情形,直、方、大,这是毫不考虑的;但这还不够的,坤卦也代表了月亮,刚才初爻的月亮,《参同契》说过在南方,是上弦月,而二爻这个时候的月亮,出来的时候,是直的上弦月。方是方位在南方,大是光大。“不习无不利”,习字古人说像飞鸟形,上面两个翅膀,下面的太阳,也是一幅图案画,是练习的习。当初七、初八时的上弦月亮,在南方出来时候的直、方、大,用不着随时看见是无不习,无不利是好的,因为有一半的光明。不习不利在卜卦而言是好的,在修养而言又不同了。另有一种解释,《论语》上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是人刚生下来的本性是近于道的,习是后来的教育与习惯,人加上了后天的环境教育,越加得多,本性就离道越远,用这个观念来看“不习无不利”这句话,就可以看通了,即不加上后天的习气,则大吉大利,是光明的。而《象辞》的解释,六二爻的动爻,是正对南方的方位,“不习无不利”则是因为“地道光也”,月亮已经出来了,大地是光明的现象。

 

无成有终的哲学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如果我们了解月亮是坤卦,《参同契》上提到:“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月亮全满,自东方出来,这时候是“含章”。含章有两种说法,古代在文学上始终把月亮和太阳,称作金乌、玉兔,元曲乃至京剧中常有“玉兔升金乌堕”的句子。太阳为金乌,月亮为玉兔。神话的解释,月亮中的黑影就是一个兔子,但古书上并不是说月亮里有个兔子,而是黑影的形态勾出来像一只兔子,太阳里的黑点勾画出来,则像一只乌鸦一样,所以名金乌。昆明的金马、碧鸡坊的那条街,每隔若干时间会发生一个现象,就是当太阳还没有下去的时候,满月已经出来了,站在这条街的中间,向一端看可以看到太阳,同一时间向另一端看,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含章的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我国古代对于月亮,和现代科学观念一样,认为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吸收了太阳的真光再放射出来的光明,所以说它里面含章,章代表了光明和美丽。可贞是很正,六三为阴爻,不算得其中,是内卦的高峰,所以含章可贞,有光明现象。以卜卦来说,“或从王事”,如果一人为前途而卜,这个人将来可能很有前途,事业很大,乃至辅助一个人创业,如韩信、张良辅助汉高祖千古留名,但是无成,自己本身不会成功的,虽然不会成功,可有结果。这到底是怎么的说法?假如在中学里作文,学生写了这种句子,老师一定批他不通,又无成,又有终,多矛盾。如果我们知道坤卦是代表月亮,由这个譬喻去看人事,就会很清楚。等年纪大了看《易经》很清楚,孔子的经验,四十九岁再学《易》,加上许多人生经验与知识,才能够学通。像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打下了天下,最后他被同事毒死了,这是无成,可是千古留名,有终。推开了这些不谈,今日为了国家民族,这八个字很可以拿来效法,要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的精神,革命不一定要自己看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现在的事业成就,一个是千秋的事业,像宋朝的三个大儒,朱熹、程颐、程颢等,官做得并不大,他们在学说上留名万古,永远有地位;反之,人若有房子,有钞票财产,不见得是成功。由《象辞》的解释,也可以了解:“含章可贞,以时发也。”为什么说它含章可贞,内在有光明呢?因为得其时,月亮到了每个月的十五得时了,所以卜卦算命,时不对,时间不属于自己,不要强做,或从王事,是了解月亮是靠太阳的反映而发光的。

 

括囊无咎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古书上常有的文字,历史上许多人,地位很高,诸如宰相、大臣,年纪大了,告老归乡以后,自称“括囊无咎”,这并不是说括一批钞票,自己口袋里装起来,不出毛病中国有两个字“囊”与“橐”,古代有口的布袋为囊,中间向两头都开口的布袋,背在肩上的为橐。括囊是口袋的口收紧,不是装满口袋,这是下半月二十三、四日的月亮,半个口袋,袋口收紧了,“无咎”不会出毛病,但是亦“无誉”,没有人恭维,既不被人毁谤,亦得不到别人恭维。所以中国文化古代一般读书人,讲修养,讲人生,自己做一辈子事业,最后退休了,晚年还乡,检讨一下自己,没有毛病,平安退回来了,往事不讲,“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这个现象就是把自己嘴巴闭起来了--括囊,既无咎,亦无誉,那么这样括囊无咎,慎重到了极点,没有害处。

 

黄裳元吉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所谓“裳”,古代的服装,长袍是外罩,上面长过膝盖的是衣,下面所穿,和西藏人一样,穿裙子称作裳,后来才变成裤,那是自北方来的,因为北方天气寒冷,穿裙不能保温,受不了。黄裳,裳是下半截,那么每月的下半,早晨起来看下弦月亮,是淡黄的,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并不必要多加解释,可是中国古书上的解释多了,中央戊己土为黄等等多得很,都有理由,都是了不起的解释,但还是把它推开,还是从原书本身来解释较妥当。乾卦九五爻时是好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坤卦到了六五爻亦好得很,黄裳元吉,《象辞》的解释,“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是文字的光华现象。

 

物极则反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乾卦六爻,都用龙来代表,坤卦都没有用龙作代表。坤卦开始说卦的本身是用母马作代表,接下来以大地的现象,在六爻中是说月亮的现象。但现在到了上六,最后一爻,引用到乾卦来了,把龙用进来了。我们知道坤卦是没有综卦的,而它的错卦,六支都是阳爻,其次阴极就阳生,这一爻要变了,坤卦到这里非变不可,于是阳爻要进来了。而龙战于野,一战争就要流血,流下的血为玄--青色,黄是黄的颜色,以天象来解释非常通,不需要套用那么多东西,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每月二十八九日,尤其早晨起来,天苍苍,野茫茫,有玄黄之色。如果确定《易经》是根据天象来谈人事的,而去观察天象自然界的现象,《易经》本身是很好解释的,不必讨论到那么多东西。《象辞》解说龙战于野,是说坤卦到极点,可引用“穷则变,变则通”这两句话。战争对人类并不一定是一种祸害,也许是一种革新,因为穷则变,变则通。时代到了某一个情况非变不可,非革命不可,因为“其道穷也”,穷则要求变,变的时候自然有龙战于野之象,这是一定的。

 

用六永贞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这是讲整个坤卦,要注意的,六十四卦,只有乾卦讲到用九和这里坤卦的用六,其它六十二卦,都没有“用九”、“用六”的。所谓“用六”,也是和乾卦解释用九一样,就是不被六用,用全体的卦,而本身并不加入在某一爻里,这就高了,大吉大利,永远是好的,《彖辞》解释,用六能永贞,是因为有伟大的结果。

这里讲完了坤的爻辞,再提起请大家注意的,我研究《易经》的方法,是不管各家的注解,尤其《周易集注》的注解是不能看的,这是朱熹当年把各家的注解,乱七八糟集拢来,便利初学的人参考用,有许多错误的注解也用进来了;这一本是明朝国子监的监本,等于现在国立大学的课本,有许多不能看。我们现在是用天象的观察来研究《易经》,这是较原始的路子,比较正确的,但是今天我们若回转来研究自己传统文化的天文学,又是要新开路子了,现在国内能懂得中国自己原始的天文学,而把现代西方天文学同时合并治理的人,已不多见了。

 

妇唱夫随 阴阳颠倒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现在所要谈的是思想问题,讲孔子的《文言》,《文言》很重要,研究中国文化,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庄思想,都从《易经》的原理来。现在推开了每卦的卜卦关联,只看《文言》;所谓“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观念研究《易经》。这里孔子提出来讲坤卦的德性:坤是纯阴卦,是至柔的,至柔是坤卦的体,如果动起来就刚强,老子引用了这个观念,所以他说“柔能克刚”。世界上最柔的是水,老子引用了水,水是没有骨头的,再加热就干了、化了、连影子都没有了,这是天下之至柔,能克天下之至刚,就是不管多厚的钢板,在不断的滴水之下,最后也必被水滴得穿洞。又如工业用的“水刀”,把水加速也真的把钢板给切开了。所以儒家、道家都教人不要过刚,过刚易折,一个人太刚强了,容易断折。所以坤卦的本身是至柔,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刚,像练太极拳,在练的时候,慢慢摸,非常柔,但是到了用的时候,就非常快,非常刚。“至静而德方”,坤卦是至静的,但并不是死寂的,没有骨头的,外圆内方的,内在永远是方正的,一个人假使把自己的精神、人格、修养做好了,自然是外圆内方,形成了至静而德方,还加一个条件“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就是月亮的道理,有一定的常轨,有如大地,包容一切而化成光明,这是说人的修养,是怎样的人有如此修养?乾卦是君道,是领导人修养,坤卦则是臣道,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小则里长行君道,里干事行臣道,就“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要柔顺,要承上启下,承天,承乾卦的功能而行,这就教我们做人要站在坤道的立场,坤道是臣道,又是妻道,所以中国讲妇女的德性,是夫唱妇随,但现代相反了,乾坤颠倒,要妇唱夫随,我们知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从这个理由来的。

 

现在继续讲坤卦的《文言》。

孔老夫子的因果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是中国文化四句话的原则,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我们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最喜欢讲因果报应。如果过去没有研究过《易经》,都以为这是佛家的思想,来自印度的,事实上中国、印度、东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报应基础上。由此我们了解,中国过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础上,所以大家都怕不好的报应,乃至做官的人,要为子孙培养后福,都是怕因果。不过因果的问题是宗教哲学的大问题,在研究起来也是很好的一本书,一篇很好的博士学位的论文。佛家的因果,是讲本身的三世,即前生、现在及后世。中国儒家的因果讲祖宗、本身、子孙三代,就是根据《易经》这里来的。这也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尤其这几句话,我们都晓得用,知道是孔子的话,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不变的,现在当然社会道德已变动了,但是据我个人仔细静静的观察研究,我们中国人年轻一代尽管怎么变,这个观念还是有,这是我们民族血统中的观念。

我们要注意“余庆”、“余殃”的“余”字,余是剩下来的,余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定本身就报,这是中国人对因果报应的定理,中国文化一切都建立在这因果报应上。由此看来,刘备在临死的时候,吩咐他儿子两句话:“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以刘备这样一位袅雄,对自己的儿子作这样的教育,都是从中国旧文化来的观念。我们看历史传记,常常提到某某人的上代,做了如何如何的好事,所以某某人有此好结果。将来中西文化汇合以后如何演变?还不知道。现在据我所知,最近在美国,宗教的活动,自哈佛大学开始,已经变了,提出“宗教一家”的口号,主张宗教不能分家;其次,美国的一般学者、知识青年,也非常相信三世因果,所以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尤其现在为父母的人,教育下一代,为了国家民族文化,这个观念还是绝对不可变的。

下面孔子对于这个观念作了演绎,从此,也可以知道孔子为什么作《春秋》,写历史,历史的法则就在这里。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春秋战国的时候,孔子看到社会多么乱,孔子看见当时不孝不仁的人太多了,所以提倡孝、提倡仁。社会文化,像人吃的药一样,哪一种病流行,就倡用医哪一种病的药,假如这两天感冒流行,药店的感冒药就卖得多。大学里开课,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什么课程,教育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看了四书五经很伤感,可见中国这个民族,可怕的一面是不孝、不仁、不义的太多,所以孔子提倡仁呀!义呀!孝呀!到了几千年来,有几个真孝、真仁、真义的?孔子这里就讲出了这另一面:“臣弑其君”,部下叛变干了主管的,“子弑其父”,儿子杀父亲的,春秋战国这类例子太多了,尤其是利害之间,兄弟妹妹之间,都是杀、抢。“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突变来的,一个社会文化演变不是突然而来的。“其所由来者渐矣”,是渐进的,也是《易经》的法则,一爻一爻,慢慢变来的。根据《易经》孔子这个道理,我们看近六十多年的历史,乃至推到近百年历史,或远推到清朝中叶,十九世纪开始,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演变到今天,对于今天的这个社会现象,有许多人看不惯,很难过,我觉得没有什么,这都是渐渐来的,不要怕,有时一个变动就变好了。“其道穷也”,现在已经差不多到这地步了,非回头不可。“由辩之不早辩也”,这是辩论的辩,也是辨别的辨,在家庭教育来讲,就是对一个孩子变坏,没有早看清楚;以历史来讲,就是不好好领导,不早辨别清楚,所以发生动乱,这也是讲历史哲学,也是社会史,也是文化发展史。譬如中国文化,为什么发展到现在一直要提倡自然科学?“其所由来者渐矣”,也是慢慢变来的,不要以为现在这个科学时代已到了顶点,但还是要变的,当然还有更新的科学时代出来。“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就解释引用初六爻的话说,学了《易经》,脚踏在地上发现降霜了,就知道冷天快要来了。到了春天,立春以后,气候一暖,夏天的衣服也要准备拿出来了,都有前因后果,这是中国文化主要的精神所在。

 

直内方外四海一家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这是孔子儒家的思想,把《易经》天文的法则拿来讲人事,做人修养的道理。所谓直就代表正,方代表义。中国人看相,以这个原则也蛮通的,说人的脸型,长的主仁,方的主义。“君子敬以直内”,内心修养绝对公正,自己内心得直,没有弯曲,不在肚子里耍鬼。“义以方外”,对外面,对人对事,一言为定,到处合宜,言而有信,规规矩矩,所以“敬义立而德不孤”,不要怕寂寞,不要怕倒霉,自然有自己的道理。“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孔子用这两句话解释这句爻辞,一个人只要有直、方、大三个字,公正、义气、仁爱,内方外圆,胸襟伟大,像大地一样,包涵一切,“则不疑其所行也”,天下人同心一德了。

 

抬轿子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讲到第三爻“含章可贞”,刚才我的解释,也是根据孔子这个观念来的。“阴”就是太阴,月亮,“虽有美含之”,月亮的光明很美丽。人文方面“以从王事”就是臣道,为人臣的“弗敢成也”,成功不必在我,真正的大臣要做到“成功不在我”,这是臣道,是地道,是天地的法则。譬如抬轿子,也要好好抬,否则坐轿的倒下来,把抬轿的也压倒,坐轿的人也要坐好,坐轿的翻起筋斗来,抬轿的也抬不好了,所以在什么地位,就干什么事,这是大地的法则。“妻道也”,等于当太太的,一定要管好丈夫,让丈夫都听话,这太太做得就太没有味道了,做太太听丈夫的才有味道。“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地道本身无成,但是不要以为本身无成就没有结果,成功不必在我,别人的成功,也即是自己的成功。读历史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成功的人物,所有帮忙的、帮闲的也都留名了,老实说,如果旁边帮忙帮闲的人来干,恐怕成不了功,大家也没有名了,都淘汰下去了,所以要找一个人坐轿子,慢慢抬他,蛮有意思的,抬到最后大家都成功了。

 

谨言慎行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这是第四爻的解释,宋朝的理学家们拼命说孔子是反对道家、反对隐士,我认为孔子不但不反对,而且还赞成隐士,在《论语》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证据,在这里更可以看出来。孔子这里说:“天地变化,草木蓄。”春天到了,气候调和,时运来了,草木都欣欣向荣;秋天来了,天地闭塞,万物凋零。那么,贤人、达人、君子碰到这样的时代,看看不对了,没有办法了,挽不回了,只好退下来,于是隐了,所以第四爻的爻辞“括囊无咎无誉”,自己把自己收起来,放在口袋里,就是黄石公的《素书》第二章最后的那句话:“没身而已”的意思。时代不属于自己,机会不是自己的,自己一溜,同草木一样,大家都是如此,变成泥巴,到这个时候就是“括囊”;尽管一肚子学问,收起来放进口袋里,把袋口一收紧,“无咎无誉”,与世无干。为什么这样?讲话小心一点,古人的诗:“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世界人闯的祸胎都在这两个字上--财、色,历史上批评人,总不外这两个字。但是乱世多“才”也是祸根,那就要“括囊”,不然则赶紧找个老板抬抬轿子,不要乱闯,乱闯对社会国家都没有贡献的。

 

黄中通理--至高的人生境界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对六五爻的解释,这是后来的中庸思想,我曾经说过,《大学》思想出在乾卦,《中庸》思想就出在这里,这是我的专利。“黄中通理,正位居体。”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第一章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充塞于天地之间”就是这里来的。中国道家讲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打通,就要“黄中通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功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都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美丽极了。

 

嫌于无阳

“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上六爻的解释,是倒装的文法,分析的注解,坤卦是阴,为什么到了上爻是“龙战于野”?阴极于阳必战,等于一群女孩漂流到一个孤岛,几年不见男人,见到一个男人必抢。而战有争斗之象,因为坤卦一点阳都没有,到了第六爻阴极阳生,阳要来了,于是这时就战了。阴阳爻战,所以称龙。龙是看不见的东西,隐隐约约来了,隐现变化无常,犹未离其类,因坤与乾是天地同类,所以变称血,是血脉相承,天玄地黄,是指天地的颜色交杂起来了。

 

屯卦

今日讲屯卦,屯卦是一个很好的卦,为艰难困苦中建立新气象的卦,同我们目前的国运正相关。

研究这个卦,也使大家可以知道研究《周易》是怎样的方法。前面讲乾卦、坤卦,对于研究的方法,还是不大清楚。现在讲屯卦、蒙卦以后,对其它的卦就会比较晓得研究--限于《周易》本身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之祖的这部《易经》,不必要摆出一分神秘的面孔,但也不可以轻视它。《易经》原始是一本卜卦的书,后来加上文王、周公、孔子等等的演进,把卜卦的作用,变成文化的道理。

屯的卦义

屯卦是一个卦名,当研究一个卦的时候,就应该会画这个卦,屯卦为水雷--屯,上面一个坎--卦,下面是震--卦,上下卦亦可说是内外卦,内(下)卦是震卦,代表雷电,有雷鸣震动的现象,外(上)卦为坎,代表水。看到这个卦,就如一幅图案,假想是一个大海,内在的海心里面有雷电的震动,就是整个事实的现象,内在酝酿一个巨大的力量在变动、震动,这就是卦的现象,需要先了解它大概的现象。其次卦名是屯卦,屯卦的上卦为坎,代表水,下卦是震卦,代表雷,水雷屯。我们知道一句成语“屯积居奇”,就是把东西摆在那里,古时仓库就叫“屯”,如《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江东孙吴当时的经济--古代历史有一个大缺点,经济方面的事,根本不写,像作战时的经费从哪里来?历史上从来不谈,只有很少数的偶尔谈到。---非常贫乏,正好遇到好人鲁肃家里很有钱,他就说经济方面并不困难,“鲁指屯”,鲁肃指着屯说,你们到我家里拿好了,我仓库的东西都可以搬去,就靠这一件帮忙,东吴政权的经济就建立起来了。这说明屯卦是仓库的代表,事实上古代的屯字是,其一横代表一画开天地,其一直一勾,是像草,草在地下生根而地面上只长出一点点,春天到了,冬天枯了的草,在地下生根,刚刚萌芽,这就是屯的现象。

现在我们先了解了屯卦的这些观念和意义,这是浅近的了解,不要对它作高深的看,不过也不可完全把它看作浅近的。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都是平淡的,由平淡中可以找出真东西来,上面我们已经把屯卦平淡方面的意思解释了,现在再看它的卦文: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是一句,是卦名,“元、亨、利、贞。”这是说卦德,这四个字代表了屯卦的卦德。以现代的观念说,这个卦的性能,包括了四个大的因素,这四个性能都是好的,“元、亨、利、贞”,在乾卦里用到,在其它的卦里,不一定会用到这四个字。这四个方面,屯卦都占全了。这四个字的解释,在乾卦里面我们已经说过,在这里不再重复了。但要注意的是,乾卦的“元、亨、利、贞”是乾卦的代表,到了坤卦的利贞,还有附带条件,是利牝马之贞,那么这个屯卦又怎么可以和乾卦--宇宙的根源一样,并驾齐驱,等量齐观呢?屯何以会具备了元亨利贞这样好的因素呢?我们就要追问了,于是发现屯卦是由乾卦变出来的,所以有这个性质,才有这个功能,等于中国人的古话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事情是有来源的。屯卦一定是由乾卦变来的,那么看乾卦,乾卦的六爻是完整的阳爻,从乾到屯卦的演变过程,是外卦两爻在变,内卦亦是两爻在变,内部外表都在变,如一枚桔子内部开始在腐烂了,或者一粒种子里面开始在生芽了,这是内部的变,外卦中心不动,可是外面的环境,上下都在变,需要变,不得不变,等于一件事情,内在必须要变,不变不能生存,外在的环境要变,可是中心不变,我们要从这一方面来看屯卦,就知道和乾卦有关系。

我们如心有所疑,不能决定,求之于鬼神、求之于人都解决不了,只好求之于卦的时候,这个屯卦的卦象,在周文王的判断:“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这一个解释,问题在“勿用”两个字:前面乾卦中曾经讲到“勿用”两个字,并不是不可用、不能用、不应该用,不是绝对的否定,是很活动的不要用,暂时摆在这里,是有作用而不要去用。如个人的事业,有一个机会,可是不必去打主意,如果主动去打主意,反而要出毛病的,等这机会自动地来到时再动。但是“有攸往”有所往,有一条路在前面,有很好的光明远景,最有利于建立诸侯。“利建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的建侯,就是地方封建,建立诸侯去创业。假使做生意,将来可以变成大生意,创出事业,乃至扩大范围,设立分公司,这是文王对屯卦的解释。

 

屯卦的创业精神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这是孔子对屯卦的研究,都是好话,假使做事业问运气,好运来了,这里有一个哲学,天下的事情,当好事来的时候,都有困难,不经过困难而成功的,绝对不是好事,轻易得到的,很快就会失去,这就告诉我们一件真正成功的事业,没有不经过困难来的。看孔子讲:“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这个屯卦是刚柔始交之象,刚与柔是绝对相反的,是矛盾的,这内卦震为雷,雷电是阳刚之气,坎卦为水,是柔,一刚一柔,正在矛盾相交,虽然矛盾,但矛盾中往往产生新的东西,这是必然的法则。所以刚柔两个刚刚开始交,等于男女谈恋爱,在开始交往的时候,中间有很多的困难,或者一个件事业,交一个朋友,个性不同,当中会有极大的困难。透过“刚柔始交而难生”这句话,可以了解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件好事的产生,并不那么简单,大而言之,一个好的历史局面的完成,很不简单,譬如革命的完全成功,也就“刚柔始交而难生”,真不知道要经过多少艰难困苦。

为什么孔子如此说?他继作解释:“动乎险中”,这个卦的动爻,动得很险。如果讲革命这真是一个革命的卦了,因为在新开创一个事业,动起来是动在危险的当中,从象上来看,如在海底,要用力冲上来,冲破上面巨大的压力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人没有危险在前面是不会努力的,有困难、有危险,则反而促成人努力争取成功,动乎险中,才会加倍努力,也特别谨慎小心,大意了一定出毛病,所以文王解释这个卦是大亨,大吉大利,但是要贞,要坚定地走正路,在危险当中动,走歪路就不对了。

这个卦代表的现象是在大雷雨中,下面在打雷,雷上在下大雨,在高山顶或在飞机上可以看到,下面是一大片乌云,正在下雨,而乌云的下面闪光,就是雷电,就是屯卦的现象。雷雨之动满盈,满山满野,满坑满谷,都是水,这代表了地球人类历史的开创,如大禹治水以前,开天辟地的时候,到处都是荒芜,没有文明,昏天黑地,因为这样没有开创的基业,欲开创,宜于建侯,但永远不宁。这就是更了解了一个人生哲学,一个人不管在哪里做事业,欲想成功,永远是不宁的,欲享福而事业成功,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有所建树,那是永远不能安宁的。人都想功名富贵,想成功,又想留万世之名,又最好不要劳累,这是办不到的。只有苏东坡这位绝顶聪明的人,有过这样的妄想。他因为自己大聪明了,一生在政治上都遭遇到挫折,所以作了一首诗:“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蠢如豕,无灾无难到公卿。”他前面三句讲得蛮有道理,最后一句又吃亏了,又太聪明了,天下哪有这种事情?有一个故事,一个人一生太好了,死后阎王判他还是到世间做人,可是投胎做人时要成为怎样一个人呢?阎王让他自己决定,于是他说他只希望:“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阎王听了以后,站起来说:“老兄!世间如有这种事,你做阎王我做你。”由这个故事,再看《易经》,就了解人生,凡有所建树,一生永远都在劳累,“宜建侯而不宁”,这就是开创事业的现象。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彖辞》说屯卦这个图案画的现象,代表云、雷、屯。可以请画家画一幅很好的屯卦的现象,但要注意,屯卦明明白白是水雷屯,为什么到了《彖辞》里,硬改成“云雷屯”?因为云里有水,而坎卦的性质是水。而代表有大的力量,这种现象,则“君子以经纶”,君子是儒家对于一个有道德、学问、志气、修养等等的人的称呼,所以一个这样的君子,就不怕昏天黑地、四顾茫茫的环境,要打破天地所给压迫的环境,打破人事所给压迫的环境,自己要干出来,这是人为的现象,所以人要效法这种精神去经纶。“经纶”一词是从《易经》这里来的,包括了经营、创业、管理许多意义。如织布一样,直的丝为经,横的丝为纶,亦即纵横。所以《象辞》告诉我们,看了屯卦的卦象,就要效法它的精神,如何直的、横的,乃至于圆周的,四面八方去创业经营。

卦辞、《彖辞》、《象辞》都容易解释,如再详细发挥,各人的说法就不同了,也不必说古人的说法都了不起。古人对《易经》著了那么许多书,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不能说哪一家对或不对,我也有我的说法,大家以自己的学识修养,也可以写一本自己的看法。乃至就屯卦的《彖辞》或《象辞》,就可以写一本很好的创业哲学的书,以开创事业来解释《易经》屯卦。做生意的人也可根据屯卦的道理,写一部关于工商管理的《易经》著作,行政管理、报业管理都可以写,写下来就是《易经》的解释,就是这么回事!看多了哈哈一笑,反正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下面爻辞,看来颇为讨厌,可是前面我告诉大家学《易》的方法,并不是那么艰涩和难懂,介绍给大家方法,以后照着去研究,差不多在这一套法则上,都可以走得通的。

 

站稳脚跟 待机而动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屯卦的第一爻,为阳爻,假如卜卦这一爻是动爻,又假如卜卦的目的是问为了创一个事业,那么他是“磐桓,利居贞,利建侯”,亦都不错,做生意将来一定发财。再看下去,《象辞》,孔子看这个卦所说的,这是一个新的政治局面开创的大卦,看文字就懂了。现在再加上进一步研究,什么叫“磐桓”?现在的文字,一句或几句合起来是一个思想,古代的文字,一个字代表了好几个观念。磐是大石头,桓是草木,这个现象,是一块大石头压在土地上,这土地就不能利用了,但土地的草木怎么办?从石头的旁边长出来了。桓则是草木虬结的现象,这样的草木从压着的大石旁长出,就是磐桓的现象。后来在文学上,描述老朋友见面,陪着玩几天,就说“磐桓几日”,就是表示友情虬结不清,逗留一番。在这里是说初九这一个阳爻,代表生命的生发之根在下面,上面虽有那么多阴爻像大石头一样压在上面,可是这个要生发的根,永远是压不住的,终于要磐桓出来。这种现象是好事情,可是需要时间,需要等待,不可急。利居贞的居,就代表站稳在那里,慢慢地等待,很正地等待,不能动歪脑筋,不能走邪路,等到石头外面的草木成林了,变成观光石头,可以供游人野餐了,更大一点可以利用了。所以孔于说,虽然是虬结不清,但以整个卦象来讲,中心思想是纯正的,行为是纯正的,那便没有问题,不正就成问题了。但是如果这个卦象,以人生政治的道理来讲,以贵下贱,这是很难做到的。中国历史上做领导人的有四个字“礼贤下士”,对人有礼而谦下,向不如己的人请教,就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自然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大得民心。何以叫“以贵下贱”,在《系传》里讲过,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个屯卦,是阴爻多,阳爻少,只有两爻,物以稀为贵,而这个时候,最怕傲慢,所以说建侯的事业,革命的事业,要以贵下贱,便大得民也。这是孔子的《彖辞》,对文王爻辞所作更进一步的解释。

 

屯如邅如 前程茫茫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这些文字更难解释了,不晓得说些什么?小时读《易经》,遇到这些地方,简直想把它烧掉,照文字表面看,“屯如”--屯就屯,下面放个如字干什么?“如”--在抖动?“乘马班如”--骑了一匹斑马?“匪寇”--土匪来抢了?“婚媾”--土匪来抢亲?“女子贞不字”--这被抢走的女人硬不答应他?“十年乃字”--等过了十年,总算被他感动了,嫁给他了?这是一部抢婚强盗小说了,这些到底是什么鬼话?而且根据什么来说的?又不是在城隍庙前摸骨:“先生命好,长的是猴骨。”花了两百元还被骂成猴子。我们再看孔子怎么说法?“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六二这爻是有困难的,在困难中成功。“十年乃字,反常也。”十年嫁人是反常,这也不通。以现代的情形来说,大学里的女同学,一排一排地坐在那里读博士,还没有嫁人,如果照《易经》这里说来是“反常也”,那么正常的该几时出嫁?照过去看到女孩子十四岁就出嫁,男孩子十六岁就结婚,是平常的事,难道二十五岁不嫁就反常吗?这是没有标准的,那么到底讲些什么?如果做国文老师,看到学生写出这样的文章,一定用红笔批上“不通”两字,是要给零分的。

现在我们研究《易经》的道理,慢慢看六二,屯卦的第二爻,这就要看整个卦的图案了。第二爻的下面初爻是阳爻,上面是阴爻,在前面一排都是阴爻,或者勾画一个图画,前面是成列的森林,后面阳爻是一部开山机,欲向前推动,在这情形之下,仔细一看,便发现文章写得很好了。“屯如”,如是“像那个样子”,是白话文中的“似的”意思。如“胖了一些似的”、“瘦了一些似的”等等。“屯如”就是“屯积在那里似的”,“邅如”即“好像有一条很绵长的道路要我们去走似的”。“乘马班如”,佛教中有大乘小乘之分,这个乘宇在梵文中,原来是车的意思,西方译成英文就是车字,一点味道都没有,工具改了,将来岂不要译成大飞机、小飞机,还是中国人高明,译成乘字,乘车、乘船、乘马、乘飞机、乘太空船都可以,是人乘着交通工具,于是把真正的意义表达出来了。这里说乘马,为什么说乘马,不说乘车或乘牛,在《说卦传》中说,震卦为雷的符号,而在动物中,震也是马的符号,屯卦的内卦为震卦,所以进一步到了第二爻为乘马。孔子也在《象辞》中解说“乘刚也”,因为在下面初爻为阳爻的力量在推动,阳为刚,是乘马。至于“班如”这两个字很讨厌了,看了古人好多家的解释,改成斑点的斑,说了很多,非常啰嗦,其实班如就是班如,前面一排阴爻,就和站班似的,又何必乱加解释?所以我常常感叹,有人做学问一辈子,变成书呆子,书呆子者废物之别名也。实际上这种古书只要研究它本身的文字,不必多加注解,千万不要改为斑点的斑而成为斑马,我们中国古时是没有斑马的,不要搞错了。“匪寇,婚媾”,又哪里来的一个土匪?而且还要抢亲?照古人的解释多得很,越解释越糊涂,要变成神经病的。我们在本卦上看,《易经》明明告诉了我们,并不需要我们去作那么多的解释,从本卦上看,只要把阴阳的道理抓住,知道它是一种影射的、象征性的比方,就知道匪寇的来历。因为初九以后,都是阴爻,到了第五爻有不正之象,为什么说婚媾?因为交互卦的内卦,变成了坤卦,坤者纯阴属女,乾卦属男的,这个图案上就看到,在半路上第五爻跑出一个小人要抢婚,坤卦代表女子,这个卦本来是两个男人,在很多女性的中间,其中一个看到女子就抢,可是这个女于本性坚贞,因为坤卦本身虽然是阴性,但至中至正,所以不字。这个“字”,在古代的《易经》,不是“字”而是“孕”,我看了很多古代的《易经》,认为“不字”应该是“不孕”,后来印错了,便将错就错成“贞不字”。字是解作出嫁的意思,如真研究古礼的话,字的意思并不是出嫁,而是定婚为字,所谓男娶女婚,婚才是出嫁,所以这里该是贞不孕,十年乃孕,是十年之中不怀孕的现象,因为这里都是阴爻,中心没有东西,所以用女人怀孕,另一个新生命产生的道理来说明,十年以后才怀孕,所以孔子说反常。孔子说反常是有道理的,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孔子研究过,“六二之难”不要忘记研究这个卦的本身,人生步步有艰难,六二的艰难是乘刚也,后面有刚,等于在西门町,前面有六个女的像排班一样在走路,后面有个太保在追,十年乃孕反常也。

推开卦与不卦的问题不说,只讲这一段文字就有很多的人生哲学,这又是另一个观念,所以做学问要有自己的智慧,东方文化的教育,不是教人认识一件事情而已。西方现在讲启发教育是最新的教育,其实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这一套启发教育,古今中外都是一样,都是启发的,没有教人把知识灌进去的,这里就启发自己有很多人生哲学的道理。譬如“屯如邅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四个字,人生的起步都很难,谁能够知道自己的人生前途?每个人生都是处境艰难,而前途茫茫,不知所以。“乘马班如”,得意的时候,风云际会,“匪寇,婚媾”,到处都会上当、受骗、结合,所以“女子贞不孕”,人要像女人守贞节一样,自己要站得正,有时候一等待,十年不嫁人,所以孔子说六二之难乘刚也,要至刚、至中、至正,从这些可以看到另一面的东西。

以后的卦研究起来,都是很麻烦的。

 

穷寇勿追 见机而作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这个卦讲到这里又不同了,又像武侠小说了。先就字面上解释,“即”是半虚半实的字,鹿是头上有角的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后来的《易经》,说这个字是山麓的“麓”,说是山脚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家都在争论这个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农林部的管理员,近似现代美国的天然动物公园的园长,或农林畜牧厅长。这里叙述的,等于一幅打猎的画面,一队猎人到了山边有一排森林。我们中国武侠小说常写道:“逢林不入,穷寇莫追。”追敌人追到树林里了,不要追进去,恐怕里边有埋伏。这里是说打猎到了山脚的树林边,没有山林管理员带路,不能追进去。“君子几”,有知识的人,碰到这种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机警了,不要硬闯,钻进去了说不定要送命。“几”像电气开关,一进一退,要在一念之间下判断,所以要“舍”,不要进去了。“往吝”,如果进去了,一定倒霉。据我的研究,还是“鹿”字对,谁教我们加一个“林”在上面?就是打猎,看到一只鹿,拼命追到山边一个树林中钻进去了,何必加上一个“林”字,自找麻烦。“即”就是追赶,“即鹿”就是追赶鹿,赶到一个地方,像部队作战一样,地区地形一点都不熟,没有向导,结果这一只鹿钻到树林里了,这个情况更不利,与其这样,就应该知机警惕,不如放弃它。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生中看到一个猎物,本来可以拿到的,可是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拿不到,而这一机会跑掉了,情况不明,如果还拼命去抓,不必用《易经》的道理,试想它的后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个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强地前进,最后便很难说了。吝就是悭吝,不是好现象,艰难困苦都来了。

我们看这个卦象,前进是阴爻,黑暗的;退回来有阳爻,是光明,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诉我们的,人生最大的哲学是在“存亡”、‘“进退”、“得失”这六个字,一个最高明的人,就是在这六个字上做得最适当,整个历史的演进也是在这个字之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如果在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没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们的观念来看孔子的象辞,便完全通了。“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就是打鹿没有向导。“以从禽也”,飞的为禽,走的为兽,中国文字并不是呆板的,古文里“禽”与“擒”有时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这里的“禽”字解释为“擒”的意义,在此并不十分恰当的,禽就是禽。“以从禽也”,让它飞掉,不是很简单吗?又何必著书立说、硬讨论一番?为了这一个字,有几百字的文章加以注解,可以拿博士学位,东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说起,说到将来的世界,都抄上去了,这样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给他学位;但如果真给了他学位,又觉得对不起上帝,因为这些说法太不像话了,为什么不好好做人,去找这么一个东西去分析,这也太可怜了,像这样的著作太多了。

这里我认为“以从禽也”就是让它飞了的意思,因为孔子说过“鸟兽不可以同群”,欲高飞的让它高飞,欲奔走的给它奔走。我是一个人,既不想高飞远走,只守住人的本位这么做,这是孔子在《论语入上说过的,把那个观念和这里一配,就很平淡。“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孔子说碰到这种情形,只好放弃,勉强的前进一定不好,结果弄到自己穷途末路。我们见到许多朋友做生意、做事业,往往因为不信邪,非要奋斗不可,其实没有道理的硬闯不叫作奋斗,最后“往吝”,发生困难,困难以后,还不回头,遂造成了穷途末路。

 

风云聚会万事随心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爻到外卦来了,“乘马班如”,已经解释过了。“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这就是《易经》告诉我们,六爻是人生的六个阶段,在某一阶段遇到的现象要倒霉,在某一个环境里会发了财。是得志?是倒霉?到了另一阶段时,都有所改变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人情、国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马班如这里也是骑马,而且班如,后面还有一群人跟着,这样的派头去求婚,一定成功,没有不好的,因为到了这一爻,前面是阳爻,光明摆在前面,这个时候可不能退后了。那么孔子在《象辞》中说,“求而往明也”,前面是阳爻,光明在望,阴阳相合,所以有婚姻在动的现象。这是解释这一爻的好处,最好用男女结婚来比方,如果以人事来比方,便是与长官意志相投,就是这种现象,无往而不利!不要呆板地看成只是结婚的现象,因为阴阳的相合,最好的比方,就是人生男女的结合。

 

练达人情与食古不化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这里又是一个画面,如作字面上讲,“屯其膏”就是囤积原油。“小贞吉”不过不大发财,稍稍赚一点。“大贞凶”囤积多了犯法。假如在街上摆一个卜卦摊,作这样的解释也通,但真正研究《易经》则不是这样。膏是脂膏,屯也可以说是囤积,也是草。屯卦本身就是草木萌芽的现象,草木到了第五爻,已经长大了,显得又光滑又茁壮,但是还不是大成功,看《易经》要注意,凡大吉大利,一定有个贞字,要走正路,不走正路终于要亡的!天地间没有真正的大吉大利。六十四卦都要人走正路,摆得正,走得正,则样样好,偏差了终归出毛病,所以小吉中间还要贞--一正;但“大贞凶”,这里问题又来了,难道大正就不对?什么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学理学的人,在这个时代,还是言行呆呆板板,矫枉过正,并不是好事,所以大贞则凶,也就是说人生要通达,不通达就不对了,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于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事业,做生意就是商人,不知道变则是大贞凶。所以《象辞》说:“屯其膏,施未光也。”是说第五爻的阳爻,在外卦的正中,前后都是阴爻,还露不出头,等于点火的膏脂,还囤积在那里,还没有放出光明来。这也是一个人生现象,好比上面被一个东西压住了,自己的理想、计划,不能实现,或如一个幕僚长,有很好的抱负,可是他的长官硬是说不通,也只好“屯其膏”了。

 

泣血涟如 不可长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要注意的是,这个卦里有三次骑马,而且骑马都带领了一批马队,阔气得很,可是这次很惨了,哭了,不到伤心不泪流,一定碰到伤心的事情才哭了,哭到最后,眼泪都干了,哭出血来了,而且是连绵不断的“涟如”。我们研究一下,“乘马班如”已经讲过,大家都懂了,那么这个“血”从哪里来的?“坎为血”,自坎卦来的,连着下面,连绵不断的阴爻下来,这一爻到了卦的尽头了,假使卜卦动爻在屯卦上六这一爻,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如果硬做,有痛哭流涕的现象,还要泣血,还要受伤。《象辞》说:“何可长也。”万事不能成功,不能长久。

研究《易经》大概是这样的方式。

这里还有一个大问题:前面要大家背诵《易经》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的分宫卦象次序,一直到雷泽归妹为止。可是《周易》的卦序,并没有照分宫卦排列,为什么作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这样的排列而以“未济”一卦放在最后?这是什么道理?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看完了古今的著作,都各有一套理由解释,仔细一看,但都不能满意。孔老夫子在《序卦传》里,也有他的一套解释,我们对孔老夫子的解释,很敬重,敬仰他解释得对,但是我还是没有同意,夫子是夫子,我还是我,因为理由不充足。我老实告诉大家,关于《周易》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古今人物的解释,我都没有同意,现在正在找它的原因,向各方面寻找,这是《易经》上的一个大问题呀!

对于《周易》卦序的排列,希望大家熟读《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更希望大家动脑筋找出它作如此排列的理由来。

 

蒙卦

屯卦的后面接着是蒙卦,这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把水雷屯卦倒过来看,就变成了山水蒙卦。蒙卦是屯卦的综卦,在开始的时候,即曾要求大家特别注意,要懂得综卦。《易经》告诉我们要客观,天下事立场不同,观点就两样,现象也就变了,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大哲学的道理。近几年有人用黑格尔的逻辑--正反合来讲《易经》,我告诉他们不要闹笑话,黑格尔的正反合,怎么够得上来谈中国《易经》呢?那不过是以三段来看事情,中国《易经》是八面玲珑,看八方十面的,如屯、蒙两卦,就已经一正一倒是两段了,屯卦的错卦,为火风鼎卦,又是另一个现象,它的交互卦,是剥卦,又是一个现象,而且还可以再交互下去,所以要把这许多道理了解以后,才可以研究《易经》八卦,如果连这些道理都马虎过去,就没有办法来研究卦了,等于前面说的:“君子几,不如舍。”还是聪明一点吧!不如退下来,不必再去研究了。

蒙卦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把它用在教育方面,现在小孩初入学是进托儿所,进幼稚园,以前则叫作“启蒙”,也叫作“发蒙”,小孩读书的地方叫“蒙馆”,就是由此来的。这个蒙卦是教育的卦,因为根据《易经》的内容所说,教育上常常用到,还有司法上用到蒙卦,中国过去司法、刑法,都是属于礼的范围,中国人的司法,法律哲学的最高点,是在蒙卦里,也就是教育,而并不是摆杀人的威风。所以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一个执法的人,判决一个人去服刑,在位的人都要感觉难过,认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够,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完成教育的任务,才使他愚昧不懂而犯法,所以古代司法的道理,同教育连在一起,这些也都在蒙卦里边。

我们知道蒙卦是水雷屯卦的综卦,水雷屯卦倒过来看就是山水蒙卦。任何一卦,从这面看了,也要从那一面看,我们学了《易经》,对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处理任何事情,对任何一个人,要多方面地看,不要太主观,没有那么简单的,对于相反的立场是怎样?需要搞清楚,正如屯卦,翻过来就成了蒙卦。

蒙卦的来源我们知道了,这个蒙卦,如果我们卜卦时卜到蒙卦好不好?卦辞说: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亨”,是好的,以“亨”开始,下面最后有两个“利贞”。乾坤两卦,有四个性能:“元、亨、利、贞”都是好的,到蒙卦的时候,好的成分只有三个了,而且很痛苦的好。

 

由宗教而教化人生

这个卦辞,以现代观念从字面上看,不知道它乱七八糟说了些什么?大家对《易经》的观念,一种是很神圣的看法,一种是很讨厌的看法,总之都不知道它说些什么。现在我们要把握住一个原则,这是我们上古文化,人生不可知的那一面--任何一个人,无论智慧怎样高,对于宇宙不可知的一面始终不懂,譬如说,我明天吃几碗饭,我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我们希望知道未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古今中外,有许多方法。《易经》原来是研究卜卦,透过了这个方法而想得先知,的确有这回事。后来人文文化的发展,到周公、孔子以后,透过了这个神秘色彩的卜卦,而加进去人生哲学的了解,结果这两样东西分不清楚了。所以《易经》不像西方文化,老实说外国的宗教,它们的教主并不跟人讲道理,只是教人盲目的信。我们文化的《易经》是从宗教的性质来的,后来要讲道理,不可盲目的信,因此这些加起来的东西,现在我们看起来头痛,它说这个卦是好的,怎么个好?它下面把道理讲给你听。

那么它说,这个蒙卦的现象,不是我求童蒙--例如办幼稚园,教育的性质,不是我为了学费,像拉生意一样,把你家的小孩弄来,而是小孩来求我教育他。如果仔细研究这两句话,看这个卦所表现的状态就知道了,山水蒙,蒙卦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早晨水蒸气上来,一片大雾茫茫,前路看不见,如小孩子一样,走在路上找不到前途,想找一个老前辈问问路,指引迷津,于是把这个状况变成教育的目的,也变成政治的目的。不是我去找他,而是对方来找我,但有一个条件,像求神拜佛卜卦一样,要很诚恳,最初来问的时候,就告诉了答案,如果告诉的答案不相信,又一次两次三次再问,这就是亵渎--开玩笑了,既然是开玩笑的态度,就不答复了。透过这些话,就看出一个道理,人要至诚,对待人也是一样,当我们第一次很诚恳向人请教时,一定得到答复,如果故意开玩笑去问人,一定得相反的效果。所以宗教的精神也好,长官部下的相待也好,朋友相处也好,家庭相处也好,都应该是这种精神,所以中庸之道,讲究诚。最后结论说这个卦是好的--利贞。可是这利贞是怎样来的?是要最诚恳,不要开玩笑。当我们以谦虚的精神,像小孩子去找老师求教一样的诚恳端庄,这就亨通、有利,这样看起来,不必要卜卦了,以谦虚的精神、诚恳的态度去做人做事,又何必去求菩萨呢?所以《易经》是透过宗教的迷信性质,来告诉人生的道理。

 

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这要有智慧,有险的地方要止步,不要再乱闯,如果还不信邪,不止步,只有死路一条,这是蒙卦的现象。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子解释上面的卦辞说:卜到蒙卦是亨通的,因为行为思想,把握了时间,得其中道,不偏,自然亨通。这个卦为什么是“行时中也”?因为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个蒙卦是阳卦,六爻中只有两阳爻。以男女为喻,一群女孩中,只有两个男子,其中一个上九是老头,另一个是九二爻,还很年轻,又得其中,正在坎卦的中爻,像二十几岁的青年,最剽悍的时候,而且亦得其位。位就是空间。《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东西得其时,得其位,当然是亨通的。至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子说是“志应也”,意志、思想、感情相通。从卦象上看,上下交互相连都是好的,所以上下相通是好的。“初筮告,以刚中也。”初筮告,是因为下卦坎卦的阳爻得其中,阳刚得中,诚诚恳恳,爽朗、坦白,当然得到答案。“再三读,读则不告”,把九二爻另外放到任何位置都不对,最后孔子作结论:“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中国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都取用这个蒙卦。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以人格的教育为主。现在不同了,现在是生活的教育、技术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目的在“养正”--完成一个人格,这是圣人的事业,是一种功德,不是今日动辄讲“价值”所可比拟的了。

中国文化的教育哲学思想,蒙卦里包含了很多,但不是全体,而且蒙卦的教育思想哲学,不属于现代教育思想哲学的狭窄范围以内,中国文化蒙卦的教育思想,包括政治也是教育,中国古代是政教不分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就是政教不分的道理。全国的领导人就是大家长,就有教育全民的责任,这是中国古代观念的一个重点。尤其在蒙卦中还看到,中国古代不但政教不分,而且还包括了现代的法治,就是所谓“刑教”,包括了法律的管理,刑教不分。譬如犯了法判罪,罪有轻重,在《易经》蒙卦的思想,判刑也是一种教育,如家里孩子犯了错,只好责打几下,这也就是蒙以养正的《彖辞》观念。

 

行到有功方为德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这个卦的现象,上面是艮卦,下面是坎卦,如画图勉强解释,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湖水。至于蒙,如杭州的西湖,或者湖南的洞庭湖,早晨起来,一片水蒸气上来,蒙蒙的把山都遮住了,这就是蒙的现象。这是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以这样来看蒙卦,就叫作“象”。这里《象辞》不说湖沼,说山下出泉,泉水从地下冒上来,我们研究卦象,先暂不看卦而在脑中构成一个景象,山水蒙,那么景象是一个山,下面出水,透过了这个现象,对人文文化得了一个概念,效法这个卦的精神--果行、育德--这是两个观念,行为要有好的成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为要有结果为果行。读书人经常说:“救国救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只讲理论不行,要问有没有做,有没有事功,没有则不算果行。那么蒙卦的果行是什么?是育德,教育,养育,对于人,对于万物,要施给,养育得到成果,上古时“德者得也”,德字的意思也是好的成果,就是透过这个卦象,牵到人文文化上来,人要效法蒙卦的精神,做到果行育德,如大禹治水,就是果行育德。

这个人文思想和这个卦象有什么关系?这是三代以后把这种人文思想套上去的,因此山高水深、源远流长、饮水思源等等都是这观念来的。

可是与《彖辞》比较,又完全是两回事,这中间就有考据问题了;不管考据,也是两个不同意义,或者深度不同的两重意义。

再看爻辞,并没有一个系列,不是一个系统,历来对《易经》的注解,都有“《易经》是对的”观念为前提,即使《易经》上解释不清楚,也想尽办法找理由附会上去。

 

刑法与教育功能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就是刑教、刑法。“发蒙”这两个字很有道理,因为山下有水,凡有水就有水蒸气,接下来“利用刑人”,不知扯到哪里去了?这个现象是拿来讲政治法律的道理。人犯的错,没有办法教化,只好用刑。这个“利用刑人”的“利用”一词,不是现代观念的“利用”,现在说“利用某人”是一句很坏的话,至少在道德上犯了罪。在《易经》上常有“利用”这两个字,并不是坏意,这两个字要分开。《易经》上的“利用”,意思是用得对人有利。如“利用刑人”,是说用刑法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利。因为人类中有些人不听好的教化,打他一顿就听了,但是与第一爻的发蒙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古人的解释,拼命设法拉关系,我们不去管古人的注解,先看原文:“用说桎梏”。“说”也是《论语》“不亦说乎”一样“悦”的意思,人受了桎梏,还有什么快活?因为这是教化,就是蒙以养正,犯了罪受惩罚后。因此教化过来,就是很高兴的事,“以往吝”卜到这个卦,是倒霉的,不必去做了。

蒙卦一推到人文文化上来,变成了这样,这个爻辞是文王作的,在当时和现在庙里的签诗一样。这个现象是一个人在中间,上下都是困难,都是阴,到了二爻上去是震发、开发的现象,再往前,处处都是坷坷坎坎,不顺利,因此爻辞是这样一个说法。如详细研究,要看焦赣作的《易林》。后来假借邵康节作的河洛理数的卦辞,他所讲的这一爻,不用这个东西,所以古人很高明,推翻了《周易》,自己独创一格。据我的研究,他们早有发现,这个卦的爻辞,欲作什么解释,都有理由,但是古人对于圣人,一辈子很恭敬,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因此只有自己创作,但也是根据《周易》的系统来,可是解释不同。大家拼命在讲易学,其中有没有改革的创作,没有注意到。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唐宋以后,将犯人拿去杀头,执行死刑叫作“正法”,这个名词是《易经》这里来的,但是这里的“正法”并不是指杀头处死刑。正是正,法是法,当人有不对的地方,犯了错的时候,应该处罚的则处罚,以法来纠正人的错误,是教育的意思,同蒙卦的本身原理并没有错。这卦的现象,用来站在教育的立场,来讲刑法为所谓“利用刑人”,是使人得正的方法。这是蒙卦第一爻,来得那么凶,等于以刑法治世,主张法治的精神。如果断章取义说蒙卦初爻主张以法治天下,没有错,但整个卦说起来,问题就大了,到第二爻说法又变了,系统不同了。

 

易理的平淡与神秘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如果卜卦卜到这一爻动,大吉大利,是讨老婆的好卦,不但讨到好老婆,而且生得好儿子,将来大振家声,前途无量,后福无穷,就是这样好,这和上面第一爻刚刚相反。当然这一爻是阳爻,代表男性,前面四个阴爻,有四个女的等他,自然讨到好老婆,就是这么个道理。说《易经》是大学问,其实就像小孩玩耍,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学问,都是小孩子在玩的。我发现一个道理,任何人的一生,没有离开他幼年幻想的范围,如周岁的小儿,在一堆玩具中,喜欢取刀,长大则为武人,或说这是迷信,但剥开迷信的外衣,其中有高深的学理,这是下意识地表现了他的禀性。总之,最高深的学理,都是小儿玩的,佛学里对于世界上的学问,称为“戏论”--儿戏之论。假使从这个观点看《易经》,也只是“戏论”而已。所以我们研究学问,也并不需要“高推圣境”,对圣人的东西先把他崇拜起来,然后从那崇拜的路上,自己蒙蔽了自己的智慧,硬往那里凑,就划不来。研究这些东西,头脑科学,不崇拜古人,也不轻视古人,如蒙卦的包蒙,这里内卦为坎卦,在后天卦里,离卦是阳性,坎卦是阴性,如以阳卦多阴而论,坎卦又为中男,前面又有许多阴爻在,包蒙就是阳爻被包在阴爻里,所以吉,子克家,因为是中男,《象辞》是解释“子克家”这句话,因为是刚柔相接,阴阳相合。另一说,交互卦的接法,这一阳爻与上两交接,变为震卦,是长子。

 

秋胡戏妻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说到这一爻,想起古人中一位大家了,就是宋代有名的朱熹朱夫子,那是不得了的人物,在专制时代,如果像我这样随便批评朱熹,就早应该杀头了。在明朝以后正式规定考功名要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朱熹研究一辈子《易经》,他对这一爻的解释妙得很。他说,如果卜到这个卦,不可以讨太太,至于“见金夫”,他说是秋胡戏妻的那个样子,这个女人的后面有一个情人,就是她的前夫,真不知朱熹这个话从何说起?何以叫作“见金夫”?套用起来,牵强附会的多了。我们知道坎是西方之卦,西方属金,夫是由第一爻是阴性,阴性的后面是阳性这里来的,所以从后面跟了一个男人,这样的太太去娶她干什么?这个男人是西北人,或者是她西边的邻居,像这样的解释还可以勉强上去,一定说拿了黄金做情人,在法律上罪证不足,该是不起诉处分,这种解释是不成为理由的。“不有躬”如果勉强讨这个太太,连命都不能保住,躬者就是身体,命都保不了,无攸利,没有什么好处。

这个解释不知说些什么?明明是山下有水叫作蒙卦,却出来那么多的故事,每一爻都不同,每爻来编一个不同的故事,看看蛮有味道。宋朝一个儒家杨万里,也是一个诗人,就用历史的事情来解释《易经》,看来也蛮好玩(杨万里字诚斋,著有《诚斋易传》二十卷)。

《象辞》的“勿用取女”这句话,是说这一爻随便怎么走都不顺,坎坷很多……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为什么是困蒙?时间不同,位置不同,一个程序一个程序来,六爻的变动,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所以到了六四,困蒙,受困了,上下都不好,都是阴气,等于山水之间在起蒙雾了,万事不通,都不好。所以《象辞》说,困蒙这一爻是不对的,因为阴阳不能调和均衡,上面的老阳够不到,下面的阳爻也隔开了。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面看到各爻,先受刑罚,后又娶太太生儿子,在中间还有个女人,还有姘头,还有走不通的路,到这里生出孩子来了。这一卦有利于年轻人,大吉大利。但要注意,老头碰到这一卦,不大对头,因为不童蒙了,要童蒙才吉。《象辞》的解释,童蒙之吉,是顺利得很,因为这一爻动,阴变阳,上卦就变成龚卦了,所以顺以巽。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当土匪去抢别人不行,别人当土匪去防御他则有利,如果打仗,主动去攻击不行,只能防御攻击。别人来打击,他必败,去打击别人也会失败。是这样的现象要安静不动,要防御,不能攻击。《象辞》解释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上下顺,在象上防御的工事都做好了。

现在回转来检查,蒙卦的《象辞》和《彖辞》有矛盾,并不完全一致,六爻的解释有那么多不同的东西,不成系统地凑拢来,所以我们须知《易经》在最古老的时候,是没有这些词句的,就只是一横为阳爻、两横为阴爻的图案,用来卜卦。上古的人文文化不发达,欲想求知不可知的一面,用这占卜方法,流传久了,宗教迷信就成为人类文化的起源,人类任何文化都是这种宗教迷信--现代称为神秘学为起源。中国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后,形成了人类文化,把这套东西拿来作如此解释,这是研究学术的一个路线。

 

需卦

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现在上卦是水,还没有动,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这个需字,来研究说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个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来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层一层的雨下来,就像这需字一样,为什么叫需?人类于日光、空气、水,一样缺不了,当然需要,需的文字本身,就是这样解释,尤其农业社会,有形的东西,水最重要,可是这个卦名,是谁替它定的,则不知道。甚至卦名是在哪一个时代定出来的,也是问题,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乾、坤两卦的“元、亨、利、贞”四个字,到了后面的卦,“元”字都去掉了,最好的是“亨、利、贞”三个字,乃至有的卦,只有其中两个字或一个字,这个卦还和屯卦一样有“亨、利、贞”三个字,那么“有孚”的意义是什么?古人讲易理的解释“孚者信也。”有信,言而有信,古人这个解释不通。所谓“孚信”,孚字原来就是“老母鸡孵小鸡”的意思,孚字上面是鸡爪,下面一个儿子,小鸡快出来了,为有孚,有信用了,所以后人借用这个字,意思就是信,后来又加卵为孵了。“光亨”光当然亨通,光一亮,什么都看见了。“贞吉”正就大吉,有利没有利?有限度的利,要过河,过黄河,过长江,出海过海洋有利,假使组织航运公司,卜到这个卦会发财,做交通事业也会发财。为什么这样说?外卦是水,水在外面,天在内(这个天是抽象的),那么水就有利了。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

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的意义就是需要,我们看了孔子的《系传》就知道。这一卦险在前,平面来讲,前面是坎卦,坎也是坡坎,也是大水,但是“刚健而不陷其义”,本身阳刚之气太多了。后面乾卦,三爻是阳爻,而坎卦本身中间亦是阳爻,虽然有危险的现象,因为刚健不会跌倒,以这个意义来讲,不会受困走绝路。为什么有孚、光亨、贞吉?因为这是一个好卦,后卦是前卦的天,海阔天空,而坎卦的阳爻,得其中位。“利涉大川”只要涉,往前面去,就有很好的成果,这是《彖辞》对卦辞的解释。

 

《彖辞》、《象辞》的矛盾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这与《彖辞》不同,而说云上于天是需,画面两样。《彖辞》解释前面是一片水的平面图,《象辞》的画面是立体的,天上面都是云雾,它说这个卦是叫我们上馆子,不但上馆子,还要作乐。我们就发现《彖辞》、《象辞》是矛盾的,对圣人不好意思说他矛盾,姑且说是两重意义,这样两重不同的意义该怎么办?这且暂时搁在这里。

 

需卦爻辞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需于郊,是根据《象辞》“云上于天”下雨,夏天热得要死,希望下一场雨,结果下了,可是“及时雨送(宋)江”,下到外面去了。需于郊就是雨下到郊外去了,引用这个现象来讲人文文化哲学,则“利用恒”要恒心,万事要用恒心,卜到此卦,表示有消息,但慢慢来,要有恒心去做,最后有好结果。“无咎”,没有毛病,没有过错,《象辞》对于爻辞,用人生哲学的道理来解释的。需于郊是要有恒心慢慢来,“勿犯难行”,遇到特别的困难,不要浮躁去冲破,知道不对退回来,等机会。“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怎样说无咎是因为未失常,这个卦初九爻动,动得很正常,假如卜卦初九爻动,就变成了水风井卦,现象变了,初步有受困之象,但是不坏。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第二爻,这阵雨下到沙滩上去了,立即干了。卜卦的意思,是有口舌,是非多,但小事没有关系,别人诽谤、批评,不用怕,最后是好。《彖辞》说:“需于沙,衍在中也”,一阵雨,下到沙滩里,就漫衍开了。“虽小有言”,人家的闲话像下雨一样,滴滴答答,啰嗦,但最后还是好的。为什么最后是好的?因为第二爻动了,变成水火既济卦,所以卜卦有时取其动,有时取其不动,其间如何取法?则在各人的智慧,如夜入黑房要开灯则取动,天气转冷了需关上冷气,则取不动的静象了。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到了第三爻变讨厌了,雨下在泥土地上,都是烂泥地,路都不能走。这个卦有危险的现象,如果在前方作战,担心敌人要来攻击了;如作小偷的,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泥泞会困人,所以土匪在这时行劫。《象辞》解释说:“需于泥,灾在外也。”为什么说灾在外?因为第三爻动了,内卦变成兑卦,水泽节,水上加水,要节制了。“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有敌人来攻击,也是自己内部问题,把敌人引过来,所以要敬慎处理,不会失败,但不敬不慎还是要失败的。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卜到这个卦,有流血的事,在哪里出血?大部分在耳朵,因为坎为耳,这是外卦坎卦的初爻动,所以《象辞》说“需于血,顺以听。”怎么是顺以听?第四爻动后,外卦倒过来就是巽卦,另一观念看,这一爻蛮牵强的,可是古人研究《易经》,把这些牵强的当宝贝,当真理,拿来打转,转了一辈子五六十年,精神心血都转在里面。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在九五爻就好了,有酒食,有人请吃酒筵,大吉大利。《彖辞》说:“酒食贞吉”,是因为九五爻,在中正之道,这一爻是阳爻,前后都是阴爻,是外卦的中位,重卦的第五位,至中至正的位。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

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这个卦很妙,古书上很多人,早晨卜到这个卦,都叫家人准备,有不请自来的客人将要来访,可是对于这三位客人,对他恭敬客气,就大吉。《象辞》的解释是说,上六爻动了,虽然不当位,但本身是水天需卦,没有离开坎卦的本位,所以也没有大错。但这三个客人从哪里来的?既不是先天卦,也不是后天卦,这三人到底从哪里来?是下卦的乾卦跟着三个阳爻。

从这里看,《易经》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许多人不管《易经》的本文,只在六十四卦的象数上去发展,也是有他的道理,至于本文会了以后,姓张的可以写“张易”,姓李的可以写“李易”。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要对于卦辞、爻辞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参考一本书--《易林》,焦赣著的,商务印书馆出的一个版本比较好。他对于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又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他把《易经》研究通了以后,真正照文王的观念而来的一套思想。有些人卜卦,比较正确的,也用《易林》的内容,胡适对《易林》也作过考据,文字亦很美很妙,大家可以参考。

 

学《易》与用《易》

至于我们要对每一卦、每一爻作再深一层的研究,据我现在所了解,便不是那么简单了,必须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也叫作星象学--天文现象,二十八宿星的躔度,同每一个卦所代表的星座,每一星座在某一躔度上和其他星座所发生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现象。譬如说北斗七星,那七颗星如何像一个斗?是人类观察天文,把那七颗星连起来,画出来像一个斗。如西方人讲天女星,是神话的构想像一个天女,实际上没有,只是把一些星星连起来的虚线,大概像一个天女,那就如《易经》所说的“象”。现在西方的天文学那么发达,也离不开星象,这个星象学和现代的太空学分两路了。一路是实际研究追查每个星球在天体里的相互关系,是天文走到太空方面去了;一路是研究追查星座和地球发生的影响关系,而构成抽象性的对人类活动的作用,这就变成星象学。星象学有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西洋的,各个系统不同,但大致上原则还是一样的。可知《易经》每卦每爻的意思,是由星象学来的。汉朝有名的《京房易传》,把这个要点藏在里面,没有明指出来,等于对后人留了一手。后来到了宋朝《易经》的大家邵康节,所谓能“前知五千年,后知六万年”,就是从这个星象系统来的,所以他敢吹这个牛。那么我们知道中国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都是归纳了非常复杂的星象学,化繁为简变成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东西。因为一般人不知道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来源是星象学,就认为是江湖术士,实际上江湖术士的这一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中国文化作背景。

所以不要看了《周易》的各种解说,就只在《周易》上转圈子,我个人认为这样毫无用处。近几年来研究《易经》又是一窝蜂,在我看来,只这样打圈子,研究死了也没有用,对国家、对文化不会有贡献。唯一的用途,退休的人没有事做,钻进去蛮舒服,要真正有用,要有科学精神,而不是以现代的自然科学硬套上去,这是我个人到今天为止,很深切的体会的。易学是高深的,欲真的把它变成为有用的,必须如此。没有做到实用,还是抽象化的偏重在思想方面,换言之只是偏重于哲学方面,是虚玄的,实际无用。所以研究《易经》,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古人也如此,《易经》的著作本身,是了不起,可是有没有用?此身都不能饱,如此而已。除非把古人的书都看懂了,都记得,然后推开,再找本文,或者有一点用处。至于讲道理,像宋朝以后理学家们讲《易经》的道理,我素来不大注重,如刚才说的那一些,每一个爻辞拿出来解释,都可以写一本书,可是有什么用?有时候还会误人,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乃至写一点小东西,一个字都不敢乱写,写出来是快意,但是如果偏差了,那个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不敢轻易下笔。古人著书就这样严谨,现在的人不管这些,发表了再说,后果如何不考虑,这是古今不同处。

 

卦序的问题

上次说到屯卦时,引发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是一直到现在认为还没有得到最圆满的答案。这里在讲下一个卦之前,必须先把《序卦传》提出来讨论讨论,这个《序卦传》,就是古文上常说到的孔子赞《易》--这个“赞”就是参赞,帮助《易经》的研究。--孔子赞《易》有“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种著作,称为“十翼”,包括《彖辞》(随经分上下)、《象辞》(随经分上下)、《文言》、《系辞》(上下传)《说卦》、《序卦》、《杂卦》等十种著作。古人传统的说法认为都是孔子作的,《序卦》就是卦的次序,这一篇很重要,但与象数的关系较少,和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关系却大了。过去大家都忽略了这一点。我之所以再三提到《周易》的卦序为何这样排列,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千古以来有不少人在研究,而在我认为那些答案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我们也看过孔子对序卦的说法,也只讲了《易经》的理,没有讲象数。孔子的《序卦传》以人文思想讲卦名的理,讲为什么叫“屯”?为什么叫“蒙”?但要注意到,当伏羲画八卦的时候,还没有文字,那么孔子所讲的易理,对于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理由,似乎也并不充分,所以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推开《周易》,对于邵康节的道家易那个系统,关于六十四卦的排列,我也很满意。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一路排下来,非常有道理,可是《周易》不是照这个顺序来的。《周易》的系统到底怎么来的?并没有解决,这个系统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拿来乱套学问,我认为不成其为学问,所以内心一直对《周易》认为是个问题。

六十四卦在上古的排列,道家另有一个排列方法,可是我研究的结果,也不准确,但它的用法蛮对,它是把一年十二个月,配合十二辟卦,每卦代表一个月,一月三十天,六十四爻相配合,以每月初一的早晨配屯卦,晚上配蒙卦,初二的早上是需卦,晚上是讼卦,这样依《周易》的卦序次序来配,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离四卦不用,余下六十卦,每日两卦,依照《周易》的次序配下去,这是道家关于象数排列的方法。后世推测天文地理,未卜先知的方法,都是由这一套方法来的,用起来还是蛮对的。但是照道理,我还是不大同意。用起来代表天文一个星象的符号,变化行得通,理由可讲不通。人类的文化都是这样,如科学是讲现实,现在发展到理论科学,就变成哲学了,哲学讲理。反正事上对,理上不对,所以我常告诉大家,天下事常常有其事不知其理,有的时候又有其理而无其事,那就是经验还没有到,要事理合一才是真学问,所以卦序的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讲到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个三十年代很时髦的问题--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亦即所谓的“辩证史观”,以观念,批判历史的发展。在几十年前,我们受他这个历史哲学的影响很大,现在它在西方的影响还是很大。现在全世界,包括欧美各大学,在历史系新开一门历史哲学的课程,把黑格尔的这一历史哲学,算作历史哲学中一门参考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认为它是正统。因为历史哲学在世界人类学术思想文化上面,还是在刚开步走的阶段,它的目的就是在探讨有了天地万物人类,为什么人类历史会闹成这样?比如历史上有几个大问题,政治上民主也好,君主也好,独裁也好,自由也好,无政府主义也好,各种各样都实行过,可是哪一种能使人类永远的太平?没有见到过。以上这些主义在理论上都对,但事实上都不对,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又如经济方面,为什么货币有了以后,从贝壳到现在的钞票,每一出来,一直只有贬值,永远没有涨回去的时候,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历史哲学上的经济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不能太平?为什么不能平等?现在回头来看,历史哲学我们早就有了,《易经》就说过,而且比别人讲的好多了。可惜没有一个人去发挥,如果有人能把西方的唯物史观和我们的历史哲学研究到真的内涵,然后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融会贯通了,应该可以写一本很好的书,那就对人类思想影响太大了。

现在再看我们的历史观,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历史观,包括了西方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心物一元,非常高明。但是要加以发挥,只凭古文,现在这个时代懂的人不会多,这一点是需要大家继续努力的。

孔子这里说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是我们要深思的。

 

孔子说创世纪的开始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第一句话就很妙,“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很自然,中国人说话,这样就够了。以文化来比较,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强调我们的老祖宗,像孔子思想的高明之处,这里就只说有了天地就有了万物这么一句话,没有过问到宗教哲学,宗教哲学要讨论到天地是谁造的?万物又是谁造的?宗教家说有个主宰造的,可是中国人不讲这一套。假如说有个主宰造天地万物,那么这位主宰又是谁造的?中国人不谈这个永远没有结论的问题。过去人家说中国人没有哲学,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非常高明,这等于佛学里说的,释迦牟尼讲学说法,有四种方式,其中一种为“置答”,就是某一问题不需要讨论,先放在一边,孔子这里的第一句话,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话就是从人文文化开始,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特色。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就是充满天地间的为万有,古文中称万物。要注意,我们上古时代所用的“物”字,并不是专指现代唯物思想的物,而是有了“东西”,而“东西”也是包括心物一元,是抽象的,充满天地之间的,就是万物。这里开始就是乾坤两个卦,乾、坤代表了天、地。乾坤以后就是屯卦,因为屯的意义就是“盈”,是充满了,第二个意义“物之始生也”,前面说过,屯字的象形,是草下面长了根,上面刚刚出头,萌芽的现象,表示万物开始生长。

返回目录

-----------------------------------------------------------------------------------------------------------------

更多南怀瑾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