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周叔迦:漫談罗汉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7日
来源:   作者:周叔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周叔迦:漫談罗汉

 

  一、十六罗汉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咐嘱,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古代译品中如北凉道泰译《入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目+侯)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但是未列举出十六罗汉一一的名字。此外,西晋竺法护译(一云失译)《弥勒下生经》云:「所谓大迦叶比丘、军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後乃当般涅槃。」东晋失译《舍利弗问经》也说:「我去世後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叹、罗(目+侯)罗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隋智顗《法华经文句》卷二即根据此说云:「佛敕四大罗汉不得

  灭度,待我法灭尽。由是住持於今,未得入无余涅槃。」而唐湛然《法华文句记》解释此文却云:「准《宝云经》第七,佛记十六罗汉令持佛法,至後佛出方得入灭。彼经一一皆列住处、人名、众数等。故诸圣者皆於佛前各各誓言:我等以神力故弘护是经,不般涅槃。宾头卢、罗云在十六数,却不云迦叶。」今勘现本《宝云经》有两译,一是梁代曼陀罗仙译,一是梁代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都无此文。只是僧伽婆罗译本卷七末没有一般经典惯例的「信受奉行」的文句,或者现本的经文有所缺失,这就难以考定了。现在所有的十六罗汉的典据是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难提密多罗,此云庆友,是佛灭後八百年时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人。

  《法住记》中说:

  第一尊者宾度罗跋罗惰闍( Pindolabharadvaja),与自眷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 Kanakavatsa),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闍(Kanakabharadvaja),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第四尊者苏频陀( Suvinda),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

  第五尊者诺距罗(Nakula),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

  第六尊者跋陀罗(Bhadr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第八尊者伐闍罗弗多罗(Vajraputr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

  第九尊者戍博迦( Svak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第十尊者半托迦(Panthak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第十一尊者罗怙罗(Rahul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扬瞿洲。

  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saena)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半度波山。

  第十三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 Vanavasin),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 Ajita),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 Cudapanthaka ),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出中。

  自《法住记》译出以後,十六罗汉受到佛教徒的普遍尊敬赞颂。现存敦煌唐人写经中还存有《第八尊者伐闍罗弗多罗》、《第十尊者罗护罗颂》二首,每首七言八句(见《敦煌杂缀》下)。此外还有《十六大阿罗汉因果识见颂》一书,题云:「天竺沙门闍那多迦译」而不记时代。前有宋范仲淹序云:「庆历中宣抚河东,宿保德冰谷传舍,於堂檐罅间得之,因於府州承天寺命僧别录藏之。於戊子岁(一○四八年)有江陵僧慧哲又出其藏本,称得之於武陵僧普焕,宝之三十余年云云。」书中记十六阿罗汉各各为摩拏罗多说自所证「因果识见」,各有七颂,总有一百十二颂。唯文义浅薄,其为宋代汉地民间伪造无疑;就此亦足见当时民间对十六罗汉崇奉之广。在《秘殿珠林》还载有唐人画十六应真图,卷後附宋姜夔跋,完全引用了此颂,可见这《因果识见颂》在宋时是相当流行的。

  关於十六罗汉的图像方面,《宣和画谱》卷二载梁张僧繇有十六罗汉像一幅。他是否根据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或者如湛然所说《宝云经》的记载而画,难以考定,但是我们知道当时佛教界对十六罗汉的崇奉并不普遍。唐玄奘译出《法住记》以後,到乾元中卢楞伽特爱好作十六罗汉像,《宣和画谱》卷二记载他有这类作品多种,又同书卷十中记王维也有十六罗汉图四十八幅

  。到了五代时这类绘画就更多起来,如:

  南唐--

  陶守立(见《式古堂书画考》二)。

  王齐翰(见《宣和画谱》四、《清河书画舫》五、《秘殿珠林》九)。

  前蜀--

  李升(见《宣和画谱》三)。

  张玄(见《见宣和画谱》三、《清河书画舫》五)。

  吴越--

  王道求(见《式古堂书画考》二),都有此类作品,而以

  前蜀--

  贯休为最知名(见《清河书画舫》五,《妮古录》、《式古堂书画考》十)。

  宋代--

  孙知微(见《清河书画舫》六)。

  李公麟(见《珊瑚网》二三、《同掩州四部稿》一三七、《式古堂书画考》二、《秘殿珠林》九、十、《书画鉴影》二、《宝绘录》十、《平津馆鉴藏书画记》、《江村书画目》、《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上、《三秋阁书画录》二)。

  颜博文(见《式古堂书画考》二)。

  李时择(见《式古堂书画考》二)。

  梁楷(见《书画鉴影》三)。

  孙必达(见《秘殿珠林》九)。

  僧中如:

  梵隆(见《珊瑚网》二三、《掩州四部稿》一三七、《式古堂书画考》二、《大观录》一四、《江村销夏录》一、《春霞阁题画绝句》)。

  月蓬(见《式古堂书画考》二)。

  海仑(见《秘殿珠林》九、十)。

  元代--

  赵孟頫(见《秘殿珠林补编》十)。

  钱选(见《盛京故宫书画录》三)。

  明代--

  吴伟(见《秘殿珠林》二集)。

  仇英(见《过云楼书画记》四、《江村销夏录》一、《盛京故宫书画录》三)。

  吴彬(见《石渠宝笈》三)。

  丁云鹏(见《石渠宝笈》二、三)等;都有名作见於历代的着录。

  关於十六罗汉的雕刻方面,最早的有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造十六罗汉,计右壁内部二尊、前部四尊、左壁十尊。此十六尊的雕刻技巧同一手法;阮元《两浙金石志》曾载有烟霞洞吴延爽造像功德记。吴延爽是吴越王钱元瓘妻吴夫人的兄弟。宋代曾在此洞补刻僧像一、布袋和尚像一、作法浅陋,远不及前十六尊。可见《咸淳临安志》所记:「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感梦而补刻十二尊,成为十八」之说,全出於附会。

  从以上所述绘画和雕刻两方面来看,十六罗汉的尊崇是从五代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江南一带地区,并且由十六罗汉而演变成十八罗汉。

  二、十八罗汉

  由十六罗汉演变成为十八罗汉,主要是从绘画方面造成的。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得之於儋耳,题了十八首赞(见《东坡七集》後集二○),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之,为之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於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宾度罗跋罗惰闍的重出(见《东坡七集》续集十)。清《秘殿珠林》也有贯休十八罗汉图卷,後有宋苏过、元赵孟頫、明宗彻三跋,也不题罗汉名字。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碑於五百罗汉尊号前列十八罗汉尊号,也是第十七庆友尊者,第十八宾头卢尊者。

  宋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年)志磐撰《佛祖统纪》关於供罗汉(卷三十三)辟前说,认为庆友是造《法住记》的人,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应当是迦叶尊者和军屠钵叹尊者,即是《弥勒下生经》所说四大声闻中不在十六罗汉之内的二尊者。

  若从烟霞洞宋人补刻一僧一布袋和尚来考察,布袋和尚就是五代时明州奉化县释契此,後人相传为弥勒菩萨化身,则另一僧像也应是汉地神僧。据《天台山全志》卷十载宋淳化中(九九○~九九四年)天台山广严寺道荣习禅定,灵异颇多,人以罗汉目之。既入灭,人有见於寿昌(寺)五百应真位者。烟霞洞的僧像或者就是此人。

  西藏所传的十八罗汉,是於十六罗汉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这些传说也都是从汉地传去的。当西藏郎达玛王(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破坏佛教时,西藏六位大师来到西康,见到当地各寺普遍绘塑十六尊者像,特别是卢梅、种穷大师摹绘了圣像,迎到藏中耶尔巴地方,这就是着名的耶尔巴尊者像。後来陆续传入汉地各样传说而增加了二像。据说达磨多罗(法增)居士是甘肃贺兰山人(今阿拉善旗),因奉事十六尊者而得到感应,每日都见有无量光佛出现於云中(见第五世达赖着《供养十六罗汉仪轨》)。他的画像常是背负经箧,身傍伏有卧虎。但是至今在供养仪轨中还只是十六尊者。

  《秘殿珠林续编》第四册有清庄豫德摹贯休补卢楞伽十八应真册,後有清高宗题颂,颂中说:第十七降龙罗汉是嘎沙鸦巴尊者(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伏虎罗汉是纳答密答喇尊者(即弥勒尊者),由章嘉呼图克图考定。但降龙伏虎是後世传说。苏轼《应梦罗汉记》说,元丰四年歧亭庙中有一阿罗汉像,左龙右虎。可见北宋时降龙伏虎像不一定是分成两个罗汉的。

  综合以上各说先後发展来看,十八罗汉传说的兴起,并没有什麽经典的根据,只是由於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於是引起後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最初的传说十八罗汉中第十七既是《法住记》作者庆友尊者,第十八便应是《法住记》译者玄奘法师。但是後人以未能推定为玄奘而推定为宾头卢,以至重复,结果造成众说不一,难以考定。由此,十八罗汉的传说因而普遍,自元朝以後各寺院的大殿中多雕塑十八罗汉像,十六罗汉的传说则不甚通行了。

  历代画家绘的十八罗汉画像见於着录的有:

  後唐--

  左礼(见明都穆《铁网珊瑚》十三)。

  前蜀--

  贯休(见《秘殿珠林》九)。

  宋代--

  李公麟(见《秘殿珠林》三、《盛京故宫书画录》二、《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五)。

  瞿汝文(见《式古堂书画考》二)。

  贾师古(见《岳雪书画录》二)。

  僧海仑(见《秘殿珠林》)。

  元代--

  赵孟頫(见《秘殿珠林续篇》)。

  钱选(见《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五)。

  张渥(见《盛京故宫书画录》三)。

  方方壼(见《古芬阁书画记》)。

  明代--

  仇英(见《秘殿珠林》二十)。

  吴彬(见《石渠宝笈三》)。

  丁云鹏(见《梦园书画录》、《秘殿珠林》十二、《盛京故宫书画录》三、《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五)。

  钱贡(都穆《十百斋书画录》二十二)。

  李麟(见《秘殿珠林二集》)。

  陈范(见《秘殿珠林》八)。

  三、五百罗汉

  由於十六罗汉住世护法的传说,引起汉地佛教徒对於罗汉的深厚崇敬,於是又有五百罗汉的传说。

  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佛经中是常见的,例如西晋竺法护译有《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佛灭度迦叶尊者与五百阿罗汉最初结集三藏。《舍利弗问经》中说,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後,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诸如此类说法甚多。在中国汉地自东晋竺昙猷居住天台山时,古老相传云天台悬崖上有佳精舍是得道者所居。有石桥跨涧而横石断人。猷洁斋累日,度桥见精舍神僧,因共烧香中食。神僧谓猷曰:却後十年自当来此。於是而反(见《高僧传》十二)。後世遂有石桥寺五百应真之说。《天台山志》引五百应真居方广寺感应异记云:「永嘉长史全亿,画半千罗汉形像。」到五代时,五百罗汉的尊崇特别兴盛。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於天台山方广寺。显德元年(九五四)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迁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於净慈寺,创建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年)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於天台山寿昌寺。宋仁宗供施石桥五百应真的敕书载《天台山志》。各地寺院也多建五百罗汉堂。宋苏轼集中有元符三年(一一○○年)为祖堂和尚作的《广东东莞县资福寺五百罗汉阁记》见(《东坡七集》後集二○)。

  各地名山也有罗汉洞或竹林圣僧寺的传说。如河南嵩山就有五百罗汉洞。据宋崇宁元年(一一○二年)释有挺撰《中岳寺五百大阿罗汉洞记》(又名修圣竹林寺碑,见於《八琼室金石补正》一○八)中称:唐初蜀僧法藏始感得灵异,知山中竹林寺是圣僧所居。宋代院主崇敬,因选定此洞,造五百罗汉像。现存的五百罗汉堂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汉阳归元寺、昆明筇竹寺等处。

  历代画家绘画五百罗汉图像见於着录的有梁代的朱繇,见於宋中兴馆阁储藏。稍後有宋代的李公麟(见《清河书画舫》八、《法书名画见闻表》、《式古堂书画考》三),南宋的刘松亭(见《秘殿珠林》十)、吴彬(见《石渠宝笈》三)。

  至於天台山石桥寺五百罗汉的名号,据《宝刻丛编》十五载大和癸巳(九三三年)大德崇义所撰的吴(宣州)龙兴寺崇福院五百罗汉碑注云:出《复斋碑录》。又《金石续编》十七有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年)刻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这两碑现都不存。但是乾明院碑於明崇祯十六年高承埏曾刻於泾县署中,其子高佑(金+己)又重刻,被收入嘉兴藏第四十三函中。书中所举五百罗汉的名号毫无典据,想是宋人附会之谈而已。

---------------------------------------------------------------------------------------------------------

更多周叔迦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