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永思集:其他 书简(十六篇)
印光大师永思集:其他 书简(十六篇)
致妙真法师书
陶冶公
妙真法师慈鉴,奉赐书,惊悉师尊印公已于本月初四日安详西归矣。呜呼。在此末法失大导师,殊为慧命莫续悲。而冶公幸列门墙,从兹梯航永诀,尤感孤露无依,中心凄怆,岂胜道哉。得讯后,当夜告知此山太虚大师,及汉藏教理院同学,无不悲戚叹惜。今晚虚大师拟率领全院僧众及在家弟子,礼诵普佛,为师尊回向,以志敬悼。并将示疾日志发刊海潮音,昭示大众。成都方面,同门亦不在少数,冶公亦已函托佛化新闻主编许止烦居士,登出消息,咸使闻知。上述各情,祈择要公布,以表示西南人士对师尊敬仰悲悼之忱,尤盼。师尊遗体,是否举行荼毗,抑用葬仪,一切后事如何办理,祈随时示知。如有发起整刊遗著及建塔追悼各典,希将贱名列入为托。
弟子陶冶公顶礼
复陶冶公居士
妙真
冶公居士慧鉴,兹奉大函,敬悉一是。印老西归,人天失仰,凡属净侣,同深悲恋。幸者,居士已经得列门墙,同沾法化,亦属夙有善根,始得逢此胜遇。承示太虚法师率领缁素,礼诵普佛,为印老法师回向,逖听之余,至感厚谊。老人遗骸,已定于明春农历二月十五日荼毗,择吉入塔,惟遵老人遗嘱,不分讣,不开吊。前与上海来山诸护法居士,举行善后会议,决定办法,任凭各皈依弟子自动发心,如有致送奠仪者,概作治丧及建塔之用,不足之数,常住担负。并以老人关房改作纪念堂,所有遗物,择有意义者陈列其中,以作后人矜式。知注并闻,专复,顺颂净绥。
不慧妙真谨启
与灵岩寺主书
一
费慧茂
妙真法师座下,顷闻印光本师二日往生,顿失瞻依,曷胜悲恋。即与家人遥为念佛回向,虔祝乘愿再来。度以本师平昔不舍众生之心,必蒙慈许也。窃思净土一法,自垂慈振导以来,忽忽六十载,光明四被,气运一兴。以视永明,莲池在日之缘,殆相伯仲,巍然为莲宗之祖,固举世之所心谥矣。惟灵岩山寺为最后示迹所在,风云泉石,中外咸钦,法座领众修持,规制严肃,嗣后凡欲求本师之遗教者,将于山中丈席得之。伏祈抑哀襄事,努力担承。真老德老均幸在山,想商定一切办理。风云荆棘,未能首涂,钟鼓如闻,不尽款款。专此奉唁,敬叩素祺。
费慧茂和南
二
方养秋
妙真法师道鉴,尊函惊悉,大师圆寂,噩耗传来,如失怙恃。承惠觉有情半月刊,细阅所载各方缁素及大师手札,已可证其为大势至菩萨应化度生无疑矣。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大师知末法众生,若学他宗,非一生所能成办,故专以念佛引度众生,导归净土。世人于念佛妙法,未能深解,每以等闲视之。大师教人念佛,多引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理,详为解释。张觉明,杨信芳二女士之梦,足证大师之本迹矣。大师西归前一年,亲书大势至圆通章,其不书他经,而独书此圆通章者,无形中几若大势至现身说法也。今汇奉国币一千圆,以充灵岩斋粮。又拙内曾勤慧,小儿业淳,附奉供众三百圆,收到示知为荷。专此敬候道祺。
德诚方养秋顶礼
致德森法师书
王柏龄
德森法师莲座,接旧腊十七日净章,欣慰无量。世态阻隔,彼此同情,老人西归,瞎却人天眼目,不佞尤悲痛不能自已。然老人早已谕我西方相见,平时讳不敢言,此固由化缘已毕,不违诸佛度生常规也。苇舫来函云,在缙云山汉藏教理院为老人作佛事多日,人人感动,虚大师尤属伤感云云。二月十五日举火,乞赐少分舍利。妙真和尚以航空信寄来续文钞一部,读竟正拟翻印,乃因病寒,不出室者一二月矣。旧岁到成都,经医照相,知染肺病,故在静养调治中。惟此间经书不多,痛苦殊甚,缘不佞一日无经论读,即过不去。大智度论,宗镜录,又从头读起。不佞近年念佛仍无进步。我辈若不即身到西方,实辜负老人法乳之恩矣,森师以为然否。但继志述事之责,师又较他人为重也。天寒诸希珍摄。专复敬颂莲安。
发末王慕儒和南 人日
致施戒园居士书
杨信芳
戒园先生净鉴,久不晤,时在念中。昨雪筠姊自苏来书,惊悉印光老法师西归,并闻上海觉有情半月刊为吾师出纪念专刊,筠姊嘱芳与师之因缘记出登刊,方不负观音大士示梦之悲心也。纪梦稿寄上,烦为送慕尔鸣路一一一弄六号觉有情刊社。嗟乎。师今去矣,常寂光中,谅不责我多事耶。忆二十六年春,赴苏州谒吾师,告以梦景(在觉园时因人杂沓故未说)。师斥曰,莫瞎说,莫瞎说。以凡滥圣,招人毁谤。此梦更不许汝对人说,否则非我弟子。芳遵师诫,未敢以此梦公开告人,即先生前,芳亦未尝提及也。仅于二三戚友间,略言之耳。心尚窃意,以为吾师此后住世,如果四载,则为乘愿再来之大势至无疑。今也四载,果端坐而化矣。闻讯之下,不禁泪如泉涌,自恨善根浅薄,觌面错过。疑乃学道之障,今始信及先生语,芳知过矣。淑云已返无锡,其家日前被窃,损失颇钜,先生闻之,当为之叹惋也。芳近来早课诵华严离垢地章,净行品二种,晚课诵普贤行愿品,弥陀经二种,早晚佛号各一千声,回向念慈云忏主一心皈命文。顾为儿女烦心,摄心殊难,先生有以教我否也。外子受芳劝,颇知向佛,此堪告慰于先生。舍舅父处,烦代转语,所托阿七之布,迄今未见送到,不知何故。肃此禀渎,并祝康宁。
信芳顶礼 廿九年十二月八日
致杨典臣居士书
谭梅庵
接读本月五日寄下印刷品一件,惊悉印光大师往生,读竟,不胜哀悼悲痛之至。弟窃惟先师之去世,不但我们师兄弟之福薄,乃举世之福薄。不能挽留此人世间之活佛,多住世间几年,多多化导我们,是我们佛教界大大之损失也。旷观世上法师原属不少,但果堪称为人天眼目者,恐无几人。惟我先师常常开示吾人学佛之道,绝对不矜奇,不立异,凡所言论,皆从最平易的实际理地,而指出吾人如何立身涉世,然后如何入佛。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从我先师之教,即可了然明白,因吾人须知当下一念就是佛地也。又先师凡遇着聪明误用,遗失本真之流,胡混于伊者,则绝对不客气的纠正,有时且不惜加以严厉申饬。盖其爱人心切,护佛情殷,举世无双。弟恨不及早皈依其座下,未及与之通讯,未能拜受其大加申饬之赐,正是求之不得,此乃弟最为抱憾者尔。弟幼读孔孟之书,尝听老前辈亦有论及程朱释经书许多不合理之处,但属私论,而且缺乏佛理心性之学,故虽能感觉其解释之不妥,但究竟如何不妥之处,则莫有道破,茫然而已。及读大师所释大学格物致知之义,何等确切,何等平易。惜当日后儒误解以物为事物,使后之学者循其误,致学不得其用,为害于世也极矣。谁能言之。谁敢言之。惟大师特为吾人指出,直斥程朱对佛怀门户之见,其功岂惟护佛,且为护儒。可惜今日儒也,佛也,一误于程朱之见解,再惑于其他种种邪说魔说,真正之佛义圣道,反成奄奄一息,世人多漠然置之,奈何。奈何。末法众生,固如是乎。堪叹。最不幸大好之导师,又已失却,瞻望前途,曷胜悲感。所望大居士及诸同门大德,祖鞭猛著,于净土法门,普为提倡劝化,务使先师毕生之心力,嘉言懿行,光大昌明,与宇宙天地日月而长存也。匆匆作复,不尽欲言,只叩法安。
法弟谭开惺作礼 二十九年弥陀诞日书
致苏慧纯居士书
太虚
慧纯居士鉴,得书藉悉近况,良为欣慰。关于印老西逝,腊月十五日,领导重庆缁素数百人,在长安寺念佛追荐,曾写三十年前诗悬壁间,今抄录以应法香,海量两居士之嘱。惜印公原作保存在武院,不能钞取也。专复,并祈致意法香,海量两居士,并代询涌莲等,盼时通讯。
太虚 一月十九日
致陈无我居士书
一
诸慧心
法香居士慧鉴,星期日觉园四众弟子开会追念印光大师,慧心亦驱车到会,一时香云缭绕,循例唱赞,共诵佛说阿弥陀经,环绕念佛。乃持咒上供,会中分送大师文钞续集及觉有情刊,拜读贵刊载杨女士纪梦一则,大师菩萨再来,于此益信。回忆大师于锡,于苏初次说法,追录记之如下。
丙寅夏,孙瓞香居士等,函促慧心返锡,专为招待大师。大师莅锡,住学佛路佛学会内,三日间求皈依男女弟子二百余人,为无锡从未有之法缘。秦效鲁谒大师,并呈狱中读庄老一卷。大师直截施折摄之语曰,晋之陶渊明,本从远公学佛,既而渊明自陈曰,吾耽杯中物,首违大戒。远公曰,他人不能宽恕,尔能来特宽容尔。渊明徘徊而去。千古以来,远公之成就,与渊明之徒遗后世以高士之名,圣凡异果,在当下一念耳。
侯保三来见大师,奉赠昔年旅行普陀山日记,自述在山时曾相见。大师猝然问曰,试述何为三太。侯以太虚,太极,太无等对,未洽师旨。乃谓侯曰,周室创八百年之宏基,肇于太任,太姒,太姜。汝办女学,必发扬此等经训,庶几能救国救民。侯为之折服。当众自陈其谬,且见于其日记者也。诸希贤校长及过女士同谒大师,求示以了生死之道。大师曰,诸为孝贞女,既尽力于教育,父母终天,了生死之道较易尔。过为青年孀妇,儿女尚稚,今后当母兼父职,教之育之,扶之成人,为国家有用栋梁,以尽父母之大责任。平居念佛,忏消夙业以外,当求深入经藏。汝二人者,了之之道,一易而一难,尔等其自勉之。诸,过二女士皆与慧心同在佛学会受皈依者。大师喜小孩,慧心第三儿锡文年方六龄,大师再三摩其顶,且同陪大师上惠山北茅蓬共餐,亦殊荣耳。
一星期后,大师赴姑苏住道前街自造寺,慧心居三元坊工业学校。昏夜晋谒,气候甚热,大师在园中纳凉,躬自汲井水净面。慧心请代汲,大师辞曰,予居南海数十年,事事躬亲。出家而呼童唤仆,效世俗做官模样,予素不为也。大师又曰,予夙业重,眼目不如人,以是常服清宁丸耳。次日再谒,袖丸呈之,并请以胞兄暨长男并谢君三名单求皈依,大师慨然许之,即就自造寺登座说居士戒。
说毕,适邑人刘柏荪居士至,同坐席次,柏荪启请大师定期偕苏之某巨绅上莫干山避暑。大师正言厉色曰,予住普陀,气候愈热,愈喜做事。天天握管写信且不暇,何暇学今人时髦乎。又谓刘曰,某绅将金刚经信手放坐凳之上,某绅受诗书之训,将经书亦同等看待乎。予不与此辈同行。大师住报国寺关中,凡弟子进见,都以正教教之,不稍宽假,大抵如斯。
廿五年二月十五日,专赴苏州报国寺拜见,蒙大师谆谆勉励,并询沪上诸弟子情形,殷殷不已,苦口婆心,洵属菩萨再来。慧心何幸,获奉耳提面命,所陈虽琐琐,然而一句一语,皆为大师化缘之事实也,敬请采入贵刊,幸甚幸甚。耑此即请炉安。
三宝弟子诸慧心和南
二
大醒
无我居士丈室,印老法师归极乐之消息,先仅据传闻所得。盖近三年来,蛰居遁处,鲜与友朋通讯,又乏报章可阅,今读上海芝师转示尊书,始获确信。印老不特为净土宗师,实为全中国第一尊宿,今闻此僧宝归去,能不悲从中来。论今日中国佛教之大善知识,印老,虚老为两大砥柱,得弘一法师为雕梁画栋,即成为佛教庄严之殿堂。今印老上品上生去矣,信徒少一师资,曷胜痛叹。承嘱为诗文以悼,现正在修禅净佛七期间,先拟为印老念佛七日,聊表敬念,解七后当草一稿,奉上贵刊可也。匆复。即颂法喜。
大醒合十 古正月初五日 慧纯,海量居士同乞致意候候
三
史烈勋
法香居士净鉴,弟拟于明年正月间赴洛阳任事,业缘无定处,前途正茫茫,何时方得业消智朗,锐志念佛也。顷接敝友黄慧述居士自天津来函云,在接得印光大师生西消息之夜,梦见大师披阴丹士林法服,来开示云,汝五蕴不空,难得自在。弟闻法语,顿觉情亡,身心寂然,无复挂碍。弟虽皈依大师已达十年,未得一晤,不图竟于梦中见之,亦奇缘也云云。黄居士专修净土,颇具诚恳,亦可见印光大师之灵感矣。专肃不备,顺叩撰祺。
史烈勋和南
四
张觉明
法香居士慧鉴,昨读贵刊三十一期,见朱石僧居士所撰大师灵感记二则,不禁愕然有感。夫大师之所以示梦于弟子者,实为善巧方便之启迪也,末学身受其赐,乌可以不记。因作画像记,请赐斧政为感。当十一月初三午夜后,曾梦见大师坐室中,左右僧侣十余,状颇肃穆。晨醒,以为偶然之事,不复省记,日前函告妙真方丈,始知是时正为大众助念之时。末学平时早晚课毕,必向大师画像顶礼,申谢师恩。讵以微诚,乃蒙在生西之一刹那顷,犹不忘示警,其慈悲为何如哉。自皈依迄今,只在受五戒时,面聆教诲一次,而梦见却有三次之多。第一次梦境,已如师训,谓欲令生正信。鄙见以为尚有戒骄矜之意,故令梦中自惭形秽。第二次戒懈怠,末次则勉精进,质之高明以为何如。肃此并颂道安。
觉明顶礼
五
李圆净
无我大德道席,弟赴苏前,确曾函告存老,梦中一番情景,不能不去云云。年前入莫干山后,苏湖遥隔,未见本师,几及十载。此次之梦甚清晰,其中于俯首礼足时,有悲从中来之感,醒后久久不能成寐。一日得德老等赴苏讯,特托人赶到太平寺,为求代办通行证。旧历十月二十三日启程赴苏,抵灵岩已晚,于廿四早晋谒。嗣悉老法师诏于廿四夜间在念佛堂说开示,反复谆谕,几两小时,全寺百数十人咸集。二十五早,老人欣然徇沪来诸居士请,与执事诸大德及留寺在家两众同摄一影,弟因得侍立复摄一影,恭掖送归寮房。旋闻法体不适,早午两餐未进,心窃虑之。傍晚与胡妙观居士约于明早离山,入静室告假请归。廿六清早,忽见老人来所住东阁,见面便对予低声说,今早做一梦,见普陀法雨寺破破烂烂的。窃念法雨老人何作斯言。叩问起居,说今天好了,训谕良久,旋顶礼拜别。返家后,内子数诘旅行后应感愉快,何连日郁郁乃尔。余默然,盖自亦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十一月初二,所居沪西被封锁,是日突接孟居士电话,谓老法师病笃,初四午间复接电告即晨卯时生西之讯。呜呼。灵山甫别,遂失依凭,可悲痛已。此番在山谒见数次,温谕有加,而初末两回,垂训间声色俱厉,折摄兼施,深恩难报。弟等已于前日起在圆明讲堂起七。承函询经过,只得陈之,不尽。
圆净和南 十一月初七日
六
慧容
无我,拜善二居士净鉴,手教诵悉。印光大师化身后,有大小五色舍利珠,血舍利及舍利花等千余粒,内有光明灿烂,及夜间能放光者。大师本地,诚不可测。容约于古历四月间离灵岩回沪,届时再晤。北平之行,现尚未定也。此复即颂撰祺。
慧容敬启 二月廿一日
复李俊承居士书
一
戴季陶
慧觉先生惠鉴,日前两奉尊书,敬聆一是。昨岁访问印缅,满拟归途,便至南洋,藉亲教益,只以事阻,不克如愿。有劳期待,抱歉何如。印光法师,清修梵行,举国尊仰,遽尔圆寂,曷胜悲感。先生暨全星同志,所以为印师传久致远之谋者甚至,附来上国府主席呈文,已代送文官长转陈核办。大约褒谥之典,尚无先例可循,而由主席个人名义,题赠塔名匾额,则有可能。至承嘱由贤撰碑之处,容得暇再图报命,所愧不文,未足表彰耳。专复,敬候台祺。
戴传贤敬启 二月十四日
二
戴季陶
慧觉先生惠鉴,二月中奉复一函,计当察入。现奉国府主席颁到为印师塔上题额,文曰净业圆成,上款为印光大师菩提之塔,下款为民国三十年三月林森敬题。谨将题纸随函附上,即祈察收。至此项题字,因事先未知尺寸如何,无所标准,如大小不能恰称,另开尺寸寄示,仍可重请主席另题也。专此奉布,敬候台祺。
戴传贤敬启 三月二十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