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明法师:如何提升寺院清净庄严的公共形象
传明法师:如何提升寺院清净庄严的公共形象
公众形象是西方公共管理学一个核心部分,佛教借用了公众形象作为本次论坛的讨论主题,那么佛教的公众形象应该如何定义,包括那些方面呢?所谓的佛教公众形象,是指佛教的行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综合评价与认识,由僧人素质、管理水平、清规戒律、佛学素养、信仰正见、修证体验、寺容寺貌等综合内容构成。
相信参与此次论坛的教内教外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都会发表高见。我仅就寺院的清净庄严和佛教文化内涵略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寺院是道场,也名选佛场。是僧人用功办道、接受供养的处所;也是一个弘法利生的公共场所,由十方社会大众所成就。更是培养法身慧命的圣贤学校,也是职业的修道中心。
时代更迭变化,曾几何时,寺院多了另一个功能——被开放开发成了旅游风景名胜。一时朝圣拜佛的香客和游人潮水般涌进了寺院,给寺院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但泥沙俱下,佛门也难得清净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兜售“开光法物”、“烧高香”、高价“消灾法事”、“算命看相”,或集资建庙骗取善款等行为。导致了寺院的畸形发展,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清净庄严。
寺院的重要功能应该是传播佛陀的教育,让僧众安身修道,是接引十方信众、提升社会道德的清净场所,绝非单纯为了旅游开发、经济建设。因此,赵朴老若干年前就曾经大声疾呼:“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从而发挥佛教的优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当今佛教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朴老的话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朴老走了,他老人家所揭示的问题到今天究竟解决得如何呢?又如何解决呢?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建多”。因为寺院集文物、古建、园林、摩崖石刻、梵呗音乐、造像壁画等为一体,所以成为人们旅游观光、朝圣净心的去处,是大势所趋,无须回避,只能因势利导。
一、培训导游
来寺院的除了信众、香客外,大部分是游客。游客大多由各旅游公司的导游领队,为游客进行全程介绍。导游良莠不齐,有的缺乏专业的系统训练,文化知识修养薄弱,在介绍中,难免出现差错。更有甚者,为了迎合游客的低俗趣味,个别导游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地把“法界”介绍为“法国的租界”,释迦牟尼佛编成了韦驮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的“电灯泡”,让行内人听了,啼笑皆非,也引起有识游客的不满与投诉。游客多是直接通过导游的介绍而了解寺院的历史与佛教文化,导游介绍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游客的感受与了解,是故导游有责任传播正确的信息。因此,要扭转这种状况,首先要培训导游,给旅游学校和旅游培训中心的导游讲课,正确介绍佛教文化、佛法常识、寺院巡礼、法器用途、佛教称谓、佛门礼仪、法会佛事、历史沿革,让导游掌握正确的佛教文化知识,更好的为游客服务。避免道听途说,间接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获取知识。历来,文学界和影视界为了情节的需要,大多随意扭曲佛教,对佛教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寺院组织法师,专门撰写导游词,使导游依导游词讲解,借他们的口,传播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我曾经应旅游培训公司的邀请,为导游讲解南普陀寺的历史文化,把他们请进来,实地体验寺院的生活,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此举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组织僧人义务导游
寺院是传播佛法的场所,僧人是佛法的传承者,肩负着弘法利生的使命。导游通过培训,能给游客讲解,出家人同样也可以。因此,完全可以培养威仪端庄、具备一定佛学素养的出家人义务为游客导游。可以与导游公司协商,导游把游客带到寺院,如愿意交给出家人导游的,就承接过来,不愿意的,可以自己导游,避免抢饭碗现象。出家人还可以专门为那些散客服务,以五人、十人组成小团队。寺院是出家人的家,僧人整天耳濡目染,生活于其中,再熟悉不过了,同时他们有丰富的佛教文化知识,相对于一般导游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出家人如数家珍般的解说,可使游客倍感亲切。由出家人来导游,符合人间比丘的形象,能走入社会,与众生接触,跟广大众生结缘,使社会认识出家人,重塑出家人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三、设立佛法咨询所
很多游客对出家人感到好奇,想了解出家人在寺院的生活修行情况,提出很多如“为什么要出家?”“佛法对人生的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还有很多有心修学佛法的人士,徘徊于寺院之外,苦于入佛无门,不知道如何亲近善知识,非常苦闷。基于以上原因,寺院可以设立一个“佛法咨询所”,聘请高资历的出家人担任,引导游客亲近佛法,最好由班首、老法师来担任。依丛林的规定,班首的职责就是以行为教育来示范大众,其行住坐卧,具有楷模作用;起着引领众生、指导僧人修学的作用,是大和尚的助教。此举能引导在家人亲近有闻思正见、真修实证的出家人,从而避免僧团好为人师的乱象,不至于误导众生的法身慧命。
四、安装触摸屏
在寺院主要地点设立触摸屏,输入寺院的平面图、精美图片、历史沿革、殿堂佛像、佛门礼仪等,包括电子辞典,方便游客查阅。有些名山大寺规模太大,游客若没太多的时间全部游览,就可以通过触摸屏先了解整个寺院的概况,再根据自己的时间有选择的参观朝拜。
五、定点“讲唱”
一般的风景区有定点表演,寺院也可以借鉴,但内容与形式可以转换。从《大正藏》中精选经典偈颂、禅诗名句,如《坛经》中“菩提本无树……”、“春有百花秋有月……”等,于规定的时间,在大殿、或者其他主要殿堂为游客讲解其中的含义,传授佛教梵呗特有的吟唱曼咏,还可以谱成曲子,以音乐的方式来教化游客,供养诸佛菩萨。让游客不会入宝山而空归,乘兴而来,欢喜而去,同时寺院也达到了弘扬佛法的目的。
六、拍摄精彩短片
寺院可以请专业人士,专门拍摄介绍寺院历史、祖师大德的精短片,在寺院适当的地点循环播放,或者设立播放厅,摆放一些休息的椅子,提供茶水服务,便利游客休息、观赏。也可以赠送给旅游公司,在来寺院的车上播放,让游客在短时间内对寺院概况有直观了解。
七、设计书签,导入vi(视觉识别系统)
为不喜加入旅游公司、不满导游走马观花式的介绍,而想自己慢慢了解、用心感受寺院的清静的游人,设计精美书签。书签的内容,可以是介绍殿堂或景点的图像、文字等,免费提供,放在介绍点处,方便游人取阅,游览结束后,就成为他们喜欢收藏的书签。再印刷通俗易懂的佛典小册和报纸,跟游客结缘,起消除误解、启迪智慧的作用。
也可以考虑导入VI(视觉识别系统),更具体化、系统化、符号化、个性化的把佛教文化广泛地传播给外界,从而提升寺院的形象和知名度。
八、开发深度旅游
目前一般来寺院的旅游大多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他们对寺院的印象常常只停留在建筑、风景等极其表相的事物之上。有心想深入了解,苦于不懂佛教文化,无从下手。如何善用旅游资源,以此为契机,引导游客进入佛门,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僧人恰是此中专家,完全可以设计各种活动来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
因此,建议有能力的寺院,修建一幢类似于宾馆的云水寮,以佛教艺术为背景而装修,简单实用,为有心学佛者提供安住处,方便他们短期静修。并为他们设计一日禅、二日禅、三日禅、禅七等活动,如禅修实践、开示讲座、讨论交流、吟诵经偈、无我茶会、云水行脚、传灯等内容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可以跟旅游团合作,我们只负责安排活动内容,设计不同需求的套餐,引导他们深入体验寺院的生活,在放松自己的同时,又能够轻松修学佛法,充实自己的人生,感受内心的宁静安详。活动对象可以是社会各阶层人士,以富有佛教文化底蕴的寺院为依托场所,介绍佛教文化套餐。相信这些活动会深受欢迎,能吸收更多的社会人士来参与,弥补普通旅游方式浅且累的不足。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寺院的清净庄严,充分发挥寺院的应有功能,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上面所谈,仅是个人所见,相信如果能够做到,可以有序地引导,避免寺院喧哗嘈杂的混乱现象,使寺院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寺院内修外弘的功能,提升寺院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清净形象。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