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菩萨乘之六度——忍辱度之体性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菩萨乘之六度——忍辱度之体性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后面的忍辱度,我们先看看忍辱的体性,好,请合掌:
《广论》云:耐他怨害,安受自身所生众苦,及善安住法思胜解。
忍辱有三个对象,第一个耐他怨害,这个指的是人,有些人来毁谤你,破坏你,菩萨应该安忍不动,对人的忍辱。第二个,对环境,安受自身所生的众苦,我们参加一个共修会,参加一个课程,太过寒冷太过炎热,有种种饥渴,环境的逼迫应该安忍。第三个,对法,对于甚深的法义,即便你不了解,你要尽量让你自己保持信仰,随顺忍可不生疑谤。
所以这个安忍有三个重点,这个就是忍辱的自体,就是以安忍不动。就是遇到人、环境跟法三种刺激的时候,你能够安忍不动,这叫忍辱波罗蜜。
好,我们看加行,我们怎么样来做一些心理建设,来修习忍辱,先看第一段:
《行论》云:千劫所施集,供养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毁。
那么在《入菩萨行论》古德说,千劫所施集,一个菩萨经过这个一千劫的时间,积集了布施、持戒的善业,包括什么呢,包括供养佛陀,这种殊胜无上的福田。你积集这么多善业呢,你可能会一念的瞋恚心,把它完全破坏,就是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菩萨道你要知道怎么去种树,你要把这个功德林种起来。
第二个,你要避免火灾,有些人是很可惜,他会布施、持戒,他会积集善业,但不知道怎么保护这个善业,就是你遇到事情太冲动。我们在积集善业是很辛苦,我们往往牺牲我们的睡眠,牺牲我们很多的体力,牺牲我们的资具,我们点点滴滴,把这个树林建立起来了,但是你可能一把火就把它烧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也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在行菩萨道,除了你会种树以外,你要避免火灾的发生,瞋心的火尽量不要发动,这个杀伤力太强了。你说我拿了刀子把一棵树砍断,没什么大不了,你还有很多树嘛,但是你把这个树,全部烧光了,就非常可惜了。
所以菩萨道呢,你贪图享受,乱不了,不会说把你的功德林都烧掉。你拿几个水果来吃吃,损一点福报而已,水果照长,但是你发脾气,这个就很严重,非常严重,要避免。
又《摄波罗蜜多论》云:若有弃舍利他意,佛说忍为胜方便,世间圆满诸善事,由忍救护忿过失。
假设有一个菩萨,他遇到了逆境的刺激,他想退失他的菩提心,他说那我不做菩萨了,我自己退到人天乘好了,我就修有漏的福报得了,我不要什么波罗蜜了,佛陀说那就慢一点,他说其实,你可以试试修修忍辱,事情没那么糟的,你应该以忍辱为方便,来克服这个障碍,你不一定要退转的。也就是说呢,凡是世间圆满的功德,都是由忍辱来调伏过失。
以前我们在莲因寺的时候,忏公师父对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开示,我永远记得,他说:忍辱以积大德,我当时听到以后,我的内心非常震撼。忏公师父说:你要修一个小福报小资粮很容易,但是你要成就大功德,就不容易了,你的众生的共业,你有很多考验。
所以你一个人,如果不能够修忍辱,你一生就干不了大事,你也就成不了大气候了。你就是做一些小小的善业就得了,你凡是要成就一个大功德,都不是简单的,你最好培养你自己,那种安忍不动的力量,所以只有忍辱,才有可能成就大功德。
菩萨道,诸位你要慢慢体会,它不是说,还不是很强调那种一时的激情,啊,你情绪来了,做!不是这个意思,它是透过理智观照的,能够持久性的。好,我们看第三个:
是具力者妙庄严,是难行者最胜力,能息害心野火雨,现后众害由忍除。
忍辱波罗蜜,就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服装,是难行者最胜力,是遇到所有困难产生突破的最大的力量,力量不是来自于对立跟争执,而是来自于安忍不动,它是消灭这种瞋心野火的一个最重要的甘露法雨。
我们今生、来生的种种过失,是靠忍辱来消除的,就是你必须要有忍辱,你才能够成就大功德,你必须有忍辱,才能够把你生命当中的过失降到最低。
诸胜丈夫堪忍铠,恶人粗语箭难透,反成赞叹微妙华,名称花鬘极悦意。
忍辱波罗蜜,这以下有种种的赞叹,它是一种大丈夫的行为,一个大丈夫,所成就的一种保护的铠甲。一个菩萨,面对恶人的粗恶的言辞,它有这个铠甲,它就不能够穿透,它是种自我保护,它不但自我保护,还可以转逆缘成菩提道,本来是一种毒箭,变成一种赞美的妙华,它的名称,就是一种功德花鬘,让我们感到舒适愉悦。
如是菩萨善自思惟,其中过患及胜利,则于忍辱当勤修学。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次的结夏安居是在拘睒弥国,拘睒弥国当中,发生了一个很严重的僧团的争执,因为那个时候,佛陀刚成道没有多久,佛陀的弟子当中,大部分来自于外道。
你看三迦叶、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他们都有广大的眷属,所以他们三个人的徒弟,都跟他们的师父来皈依佛陀,他们徒弟加起来有一千多人,这三个人就一千多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思想,发生冲突以后,佛陀就把舍利弗、目犍连尊者、三迦叶跟他们的眷属,通通集合在一起。
佛陀也没有说谁对谁错,佛陀就讲了一个偈颂,佛陀说:若以怨止怨,是怨终不止,唯忍能胜怨,是古圣常法。他说:人跟人之间,很多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不能以怨恨来对治怨恨,你对不起我,我也对不起你,那不可以的,因为这样子会让怨恨相续,那生生世世就没完没了。
菩萨不这样做,菩萨用唯忍能胜怨,菩萨他强调是忍辱退让,这个是古代圣贤,所传下来唯一的方法。我们现代人是这样,你看现在世间人,他是对立的思考,看谁福报大,我福报大,今生我就破坏你,但是福报会享尽,到了来生你福报变小,他福报变大,来生他破坏你。
所以这个怨恨,你们这个彼此的怨恨,就没有结束的时候。所以人跟人之间的对立跟怨恨,消除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一个菩萨安忍不动,这个时候,双方的对立就消失掉,这个是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你先要求你自己做起。
佛法修学概要——225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净界法师:菩萨乘之六度——持戒度之差别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