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石径山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石径山
◎舍利
事在李太后为重修报恩寺节膳攒钱做功德的时候,万历二十年,紫柏大师在北京石经山发现了如来舍利。
事情是这样的:
在隋朝大业年间,北京这一带有位高僧叫静琬。他担心在遥远的将来,佛法衰亡,世人读不到佛经,故创章雕刻石制经版,埋藏在北京西部房山一带的山洞中,该地叫白带山,后来也称石经山。静琬大师为此事辛勤经营一辈子,到唐朝贞观十二年,只刻了少量的佛经。静琬大师去世后,他的弟子们继承遗志,继续刻石埋藏,一代传一代,传了五代人,依旧没有完成。后来,其他的高僧陆续也参与其事,直到元朝时,高丽国的高僧慧月大师接手经营,雕刻埋藏了许多,但仍然没有完成。
到明朝以后,这件工作就没有人继续做了。渐渐地,石经山一。也冷落下来。
万历二十年四月,紫柏大师到北京办事,住在潭柘寺休息。
李太后久仰紫柏大师的名气,就命令太监陈儒、赵赞等带着紫色袈裟和银两斋具,到潭柘寺设供养紫柏大师。紫柏婉言拒绝紫色袈裟,接受了斋供。
办过斋以后,五月十二日,紫柏带着陈儒赵赞,还有太仆徐琰,以及一些弟子们,到石经山云居寺游览。几年前,紫柏游过云居,在静琬大师的塔前,感念佛法衰徽,抱幢痛哭流涕。这次重游,仍然有悼怀古迹的意思:他们一行从云居寺出来,到雷音窟礼拜石经,看见窟中杂物凌乱,就命令东云居寺住持明亮和尚,找人打扫收拾。这时,山谷中忽然腾起奇异的光芒,刮风打雷,大地震动,众人非常惊异。第二天,紫柏大师的弟子们继续在雷音窟打扫整理,在洞中的拜石下边发现了一个地宫,地宫中有一个石函。
石函中装有四五升石髓状的灵骨,里头有个一寸见方的小银函,银函中有半寸见方的小金函,金函中有金瓶,金瓶小到只有黄豆大小,里头盛着三颗粟米粒大小的紫红色舍利子,形状像金刚石,山谷中的光芒就是这三颗舍利于发出的。
石函上刻着三十六个字:
“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枚,愿住持永劫。”
这是静琬大师亲自安奉的释迦如来舍利。
当初,隋文帝杨坚出生于佛寺,由比丘尼智仙抚养成人。智仙原有如来舍利一颗,供养多年,到杨坚称帝时,舍利已经孳生繁衍,变成数百颗之多。杨坚要报答智仙的养育之恩,智仙把食利子交给他,嘱他建塔修寺,弘扬佛法。所以,隋文帝时,中国修建塔庙最多,颁赐舍利也最多。
静琬大师安置的三粒佛舍利应当是隋文帝杨坚恩赐的。
紫柏的弟子道开首先发现舍利,兴奋万分,急忙告诉紫柏。紫看见后,欢喜礼赞,写了封书信托太监奏报后宫,让李大后知道。
李大后做了许多佛事,今日方才遇到真正的佛舍利,真是高兴。斋戒三日,于当年六月,将佛舍利迎进宫中,供养三日。
摘自《空林佛教》2013年第2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