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福利众生破憍慢心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福利众生破憍慢心

 

  『舍离恩爱出家修道,福利众生破憍慢心,摄御诸根不染世欲,遇乐不欣能忍如地。』

  这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既然舍离恩爱,出家修道,就是要抱持那分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要知道人生苦难,所以我们发心修行,发心修行,第一个条件就是要舍离恩爱。

  家庭的恩、爱,眼前看来好像是享受,其实隐覆着是一种束缚,好像火炉不断在焚销我们的慧命,如一条铁锁绑得很紧,愈绑愈紧,愈捆愈大,愈缠愈深。知道道理以后,就是觉悟了,辞亲割爱,出家修道。不是为了自己,觉悟之后还要去兼利他人。领受佛陀的法,再传授,这叫做法脉传承。

  我们承着佛陀的教法,成长我们的慧命,传承佛的教法,所以不断一直传下去,都称为『法子』——从佛口生、从佛法生,是我们的慧命。

  佛陀的口中说出来的话,就佛陀在世时,声闻、缘觉无不都是从佛的音声来悟道。佛陀当初说法之后,将佛法不断结集、流传。虽然佛陀的音声不在人间,却是佛陀的『法声』——法的音声,还是流传。

  所以佛生法子,从佛口生、从佛法生。佛的法不断让我们体悟,不断让我们增长慧命,所以出家者称为『法子』——佛法所生之子。所以出家既然是承传慧命,那么我们必定就是有使命,荷担如来家业,所以就是要『福利众生』。

  我们要为众生造福,教化众生,让他有因缘接受佛法,这是很重要。所以接受佛法,开启心智——心的智慧;我们若没有接受佛法,心智就难开。要能够让他用心来接受,而且是深心接受,若能如此,破他憍慢的心,这才是真正『福利众生』。

  要破憍慢心唯有佛法,待机、待因缘。所以,我们出家要『摄御诸根』,最重要的,我们的六根要好好调伏。心在外面的境界,我们要发挥什么样的智慧,用什么样的见解,在这人间不要受六尘污染了,我们要入人群而不受世间一切的欲念诱引。

  所以,一个方法,『遇乐不欣,能忍如地』。遇到大家在快乐等等,贪恋,我们不必羡慕人,不必羡慕别人的财产多、名利大,这都不用羡慕。我们应该要自庆幸我们的福,无贪着。你无贪着,无分别,无生灭,若如此,天下所有的不都是我们的吗?

  记得过去有一段期间,一群贵夫人都在炫耀钻戒大小。我就告诉她们:『这样炫耀,欢喜那一点点而已。若是遗失了一颗,那就很苦了!不如这个苦给别人,戴在别人的身上,我们来欣赏就好,这样我们的心无挂碍,这样不是很好?不一定争取拥有在自己的身上。』我们用这种心,祝福别人的有,我们自己来享受,这就是『忍』,忍得欲念不会跑进我们的心。

  就如大地一样,大地拥有万物,完全是供应给众生,大地一点都不贪有。所以大地如母,不断地供应,没有贪念。我们若能了解,应该人人要用心。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出家乃是大丈夫事。比丘亦叫做『福田僧』,他自己修行,心地整理得很好,这个心地很肥沃,尤其是杂草都去除了,只要种子撒下去,这亩田就很丰收。

  对自己而言,自己破除憍慢心,这就是要除心地的杂草。佛法若入我们的心来,就会粒粒种子的佛法都在我们的心地,没让它漏失掉。这是对自己而言,自耕心地,自得福田。

  ⊙比丘亦名福田僧。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

  比丘就是化度众生。佛世时就是去托钵,这叫做化缘。接受佛陀的教法之后,我们向众生去乞食,来养我们的生命,我们要施法给众生,这叫做『福利众生』。

  比丘尼也一样,同样是向佛乞法、向众生乞食,这就是要折憍慢幢。我们人人的心都很骄傲,有的随佛出家,有的是王亲皇族,为了要让大家都平等,所以生活要到外面乞食,能够接受,来出家,才能将法入心。

  现在说『比丘尼』。『比丘尼』就是出家女众受具足戒的总名,叫做比丘尼。比丘的意义与上面所说相同,比丘尼就是女众。比丘尼的开头,就是因为大爱道比丘尼。

  ⊙比丘尼,义说同上。出家受具足戒之女众总名。以阿难恳请初度佛之姨母大爱道为僧,是为比丘尼之始。

  大爱道,大家应该要知道,叫做摩诃波阇波提。摩诃波阇波提就是释迦佛的姨母。释迦佛出生时,摩耶夫人年纪较大才产子,所以产难,七天后就往生了。他的父王为了要抚养太子,摩耶夫人的妹妹自愿要代替姊姊抚养太子,她叫做『摩诃波阇波提』,译作华文的意思叫做『大爱道』,这就是佛的姨母。

  佛陀成佛之后,有一段时间,净饭王就邀请佛回皇宫说法。说法的期间,大爱道,就是摩诃波阇波提,率领着皇宫的宫女,人人都虔诚皈依佛陀。皈依佛之后,很精进修佛法、听佛法,如是听、如是闻、如是修。这是在皇宫里面,有很多女众都很欢喜佛法。

  一段时间之后,佛陀离开迦毗罗卫国,远离到外地去弘法。这段时间,摩诃波阇波提一直思念着佛,一直羡慕法,思慕佛与法。整个宫廷之中所有的人,包括耶输陀罗,都一直闷闷不乐,常常在大家会聚时,对世间的娱乐享受感觉一点意义都没有。佛陀离开皇宫之后,佛法的声音消失掉了,大家的心很空虚,人生的生命,它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大家都很不快乐。

  有一天,摩诃波阇波提就提议:不如跟随佛,来随佛出家,时时来接受佛法,来增长我们的慧命。大家就呼应。她向佛要求:『佛啊!我们离开了法,这个生命好像空掉了,唯有佛法能够满足我们的心,我们的命才算是活着的命。』所以请佛能够允许她们追随佛陀的僧团,同样能够听法。但是佛陀默然,不允许。连续三请,大爱道三请出家,佛陀就是没有允许,所以摩诃波阇波提就要求阿难。

  阿难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就勉强接受这个使命,向佛陀请求,苦苦哀求。佛陀看到阿难来替大爱道请命,佛陀就允许了,但是要有条件,就是『八敬法』。所以,摩诃波阇波提等人,大家认为,只要能让我们跟随佛陀,在僧团中听法,要什么条件我都愿意。

  其实,佛陀提出这个『八敬法』,就是要刁难摩诃波阇波提,希望她能知难而退。但是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她的一心一志就是要追求佛道,所以无论佛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她都愿意接受,所以才有『八敬法』的产生,就是要将『我慢幢』折断。

  因为,在僧团中的生活与在皇宫不同。在皇宫里是一国的国母、皇后,全国人民所尊敬的,尤其在宫内是高高在上。所以,你来到僧团修行,这种名、地位,全都没有了。来到此处修行,与大家的生活都一样平等,同样每天要出去托钵,面对这些比丘必须恭敬礼拜。

  这就是要折掉她的『我慢幢』,为了恐怕这群女众,尤其是在皇宫的身分很特殊,唯恐会破坏了僧团的规则,所以提出很严苛的条件出来。但是,大爱道还是愿意接受。

  不只是『八敬法』,甚至十戒,甚至具足戒,在生活中很微细的规矩都要奉持。这就是比丘尼的生活,比起比丘的生活更加严格,更加谦卑的心态来尊重所有的比丘。这是比丘尼种种的法要。

  总而言之,学佛出家就是心存清新、很清净,日日新,不要心有污染,每一天的人、事、物,在我们的心都不要有一点出差错。我们的心,起心动念无不都是伤害了我们的道意,所以要劝耕心田,做一位真正的福田僧。

  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将相难为。这就是我们要勇敢,要破除憍慢心,我们要如何谦卑,要缩小自己,一切一切都要很清新,这种『日日新,苟日新』。

  所以我们修行,是一种要如何断除苦的源头,这种恩爱等等,我们都要断除了,家庭的生活享受都要脱离了,出家之后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情与爱,名与利,全都断除了,还有什么好计较呢?所以,人若懂得顾守好道心,佛陀的一乘实法就不远了。所以,我们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