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中道实相与蕴妄之心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中道实相与蕴妄之心
——本四班:慧超
《大智度论》解释《大品般若经》中的一心三智的修证,说修习般若波罗蜜能够渐渐断除且最终消灭烦恼与习气,并能于一心中同时证得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
慧文大师读之大悟圆顿之理,后又由《中论》三是偈:“众因缘生法,我观即是空,以亦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而进一步开演中道之理:“诸法无非因缘而所生,而此因缘,有不是有,空不是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
这里“有”是就世俗谛而言,一切法是“有”,依第一义谛而言,则是一切法皆“空”。又“因缘有”是指万法因缘而生,本质性空,是为假有,故“有不定有”。而“空”非另外有一个“空”,如果另外有一个“空”的话,则这另外的“空”,会变成实有。故知意在显示“空”与“有”的相互作用。
佛陀以二谛说法,第一义谛因世俗谛而立,世俗谛依第一义谛而起,所以此“空”是空中生妙有的“空”,故“空亦非空”。又“因缘有”是缘生之法,无有自性。倘若诸法有自性,则无须因缘合成,故无自性,名之为“空”。“空”即“因缘有”,“当体即空”,所以“空有不二”。
如果就此将诸法的“空”、“有”相坐实,则陷落二边,是故“非有非空”。既然不落两边,是否一体呢?以“不一”斩钉截铁,如泥牛入海,“空”“有”了无所得,连“不一”也无立脚处,是因月之指,唯证相应,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名中道实相。
蕴妄之心就是妄想心所显现出来的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状态,而一念即具足一切诸法,三智于一心中得。
凡夫将此虚妄不实的五蕴之法执之为常,不知这是有为法,是生灭法,因为这个有漏法可以通过择灭法来择灭,而获得无漏的涅槃,所以说它“非常”。
小乘圣人了知一切因缘所生的有为法是有终的,可以通过择灭法择灭,而且实证此蕴妄之法是依真如而起,本质上亦是“空”,无有自性,因而“非无常”。
大乘看到小乘虽然如实知诸法的“非常”、“非无常”,因同时仍执于有一个“空相”可得,有一个涅槃可得,所以他们灰身灭智,疾入涅槃。由于不知缘起之法的功德妙用,是故无法生起菩提心圆满佛果。大乘见此如梗咽在喉,一吐为快,因而观此一念蕴妄之心既“非常”亦“非无常”,了无可得。可谓一袭清风,别开生面。
《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有“返闻闻自性”之法,就是二六时中,看这个能观五蕴的“非常”、“非无常”的是“谁”呢?于此日久功深,桶底脱落,忽有一天能观与所观的能所双亡,一刹那趋入“非常”、“非无常”、“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
如此截断众流,在菩提心的推动下,不历僧祇获法身。这时还有一个“中道实相”与“蕴妄之心”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