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D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D

 

  1277经:有一位天子于后夜来诣佛所,说了一偈:“不可常言说,亦不一向听,而得于道迹,坚固正超度,思惟善寂灭,解脱诸魔缚。能行说这冤枉路,不行不应说;不行而说者,智者则知非。不行已所应,不作而言作,是则同贼非,名为不善业。”

  从天人的这首偈中,表面上看,在论述言与行之间的关系,大约是说而不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圣者;同时,作为圣者来说,要名实相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就好像盗贼一样,空有夸夸其谈的外表,暗地里却是做了很多恶事。但是我们细细一想,一个天人,深更半夜跑到佛前,难道就是为了述说自己的修行心得,以求得佛陀的印证?事实上或许并不是这么回事。从上下经文的经义来看,这位天人似乎是在委婉地说佛陀四处讲经说法,实际修行究竟怎么样,谁也不晓得了。

  佛陀听后,问天人一句话:“汝今有所嫌责耶?”其实佛陀从天人中的偈语中,知道天人心里面有情绪甚至是在发牢骚,所以问天人:“你是在嫌弃并责怪我吗?”天人听到佛陀这么一问,心里十分紧张局促,知道自己说错了,不该在佛前说这些,于是连忙忏悔道:“悔过,世尊!悔过,善逝!”佛陀见到天人在忏悔,一句话也没说,而是“熙怡微笑”。

  佛陀为什么要“熙怡微笑”呢?因为佛陀慧眼独具,他一眼就看穿了天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因为天人的忏悔过于勉强,一点也不诚恳。其实这位天人打心眼里根本就不乐意忏悔,但是慑于佛陀的威德,只好口称忏悔,装装样子而已。

  见到佛陀的“熙怡微笑”,这位天人反倒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变得局促不安起来。在他的心里面,又开始打起小算盘了:“佛陀难道是不接受我的忏悔?倘若如此,那佛陀就太小心眼了吧?看来佛陀并不是想像的那样崇高伟大,说不定此时对我还心存怨恨呢!”于是他以偈的方式对佛陀说:“我今悔其过,世尊不纳受;内怀于恶心,抱怨而不舍。”天人的这种小人之心,实在是太过于狭隘了。

  佛陀回答说:“言说悔过辞,内不息其心,云何得息怨?何名为修善?”佛陀的意思是说,真诚如法的忏悔,应该是从心里面去做,而不能仅仅将忏悔挂在嘴上说说。如果嘴上说得好听,可是心里去仍是存有埋怨,这怎么能叫做忏悔呢?佛陀一开始问天人“汝今有嫌责耶?”天人一听马上表示忏悔,说明这样的忏悔并不真诚,更不深刻。于是佛陀反问天人:“你如果不能息灭心头的怨嫌,又如何去谈论什么修习善业呢?”

  这位天人听了,其实并没有真正表示悔过,他的回答是:“谁不有其过?何人无有罪?谁复无愚痴?熟能常坚固?”这种“世无完人”的说辞,目的是在为自己开脱罪责。当然,世间人也的确是这样,哪个人没有过错,哪个人没有罪业?哪个人不愚顽不化,又有哪个人能做到长久保持坚固之心呢?话虽如此,但在佛陀提出善意的批评之时,却用一些看似合理的大道理来进行自我辩解,就分明是在为自己狡辩了。

  从本经之中可以看出,那些喜欢整天抱怨的人,其本身也往往是为大家所抱怨的对象。佛陀身为人天师,我们又怎能以我们的庸俗浅薄来忖度圣人的胸襟呢?(3.17.)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