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Q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Q

 

  1291经~1293经:此三经阐述福、信、忍等资粮之可贵。

  在1291经中,天人问佛“何物火不烧?何风不能吹?火灾坏大地,何物不流散?恶王及盗贼,强劫人财物;何男子女人,不为其所夺?云何珍宝藏,终究不亡失?”佛陀回答是一个“福”字。关于福,我们也称其为福德、功德或者福报。福备可以分为有出世间的无漏福德和世间有漏福德两种,本经中所说的“福”,乃是指世间有漏福德。有时我遇难呈祥或逢凶化吉,一方面我们会感恩佛菩萨的加被护佑,另方面也庆幸自己还多少有些福德根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法师人缘很好,身边有很多大护法、大善知识围绕,而且供养也很多,我们在赞叹之余,也会念及此法师的因缘福报难得希有。实践使我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真理,即福报并非凭空而来,更不是靠运气,而是前世和今世修习的因果善报。这句话真实不虚,我在佛门二十余年,通过无数个例汇总而来,毫厘不爽。

  福德与世间的有形财物完全不同。对于金钱财宝,我们可以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福德却不一样,它甚至可以伴随我们生生世世。福德是烈火烧不尽、狂风吹不倒、恶人抢不去,永远也不会流散。世间以福业为招感欲界善果之因,它不会随着我们色身的消亡而消亡,故佛陀说“福火所不烧,福风不能吹”。如何获得这样的福德呢?作为居家信士而言,最重要的则是要广行布施,多做慈悲利世的事业。

  与福德相仿,1292经强调一个“信”字。“信”也是一种无形的资粮。信便是信念与信仰,它是指能令心澄净,对佛、菩萨、教法等不起疑心的精神作用。一个人缺乏信仰,将是何等的可悲;而倘若我们心中始终怀有正信,则会感到人生很充实、很快乐,再也不会落寞难耐。可以说,有信仰的人,对佛教产生正信的人,便是世间最幸福的人。“信者持资粮,福德劫不夺,贼劫夺则遮,沙门夺欢喜;沙门常来诣,智慧者欣乐!”佛教常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大智度论》),充分说明“信”的重要性。倘若对佛教缺乏信仰,总是用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佛教,那么又如何能正确地了知佛法实相呢?只有心中怀有虔敬之心,才能谈得上初步迈入佛教的大门。故《六十华严》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在学佛历程中,信乃贯彻一切。尤其是净土法门,将信置于三资粮之首。若无信,则愿与行则无从生起;即便是发愿施行,也是很不究竟,虎头蛇尾。

  在1293经中,却强调一个“忍”等四种世间之难得。天子问佛:“一切相映障,知一切世间,乐安慰一切,唯愿世尊说,云何是世间,最为难得者?”就是说世间最难的东西是什么呢?佛陀回答说:“为主而行忍,无财而欲施,遭难而行法,富贵修远离,如是四法者,是则为最难。”即世间有四种东西十分难得。哪四种呢?第一是“忍”字。当一把手的人,做事说话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有些人意外发了点财、当了芝麻大的小官,便开始得意起来,四处炫耀,颐指气使,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曾国藩作为晚清汉人中少有的朝廷重臣、一品大员,但是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们看《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余蒙先人余荫,忝居高位,与诸弟及子倒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不仅如此,面对自己的高位与家道的中兴,他却时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家门大盛,常存是增一日而恐其不终之念,或可自保。否则颠蹶之速,有非意计所能及者。”曾国藩的为官与治家治身之道,与其说是忠恕,倒不若是“忍”的另类表现。

  第二是“施”字。施衣施物施财、帮人出力、嘘寒问暖,皆为布施。有钱人布施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无财时亦行布施。一些人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是他很乐意帮助人,宁可自己缺衣少食,也要把仅有的衣食周济给他人——这样的人显得格外难能可贵。第三是“法”字。这里的“法”,是指戒法。在种种考验面前,我们能不能还能始终守一呢?这就很有问题。佛陀灭度后,古印度遇到百年一遇的饥荒天灾,阿难尊者带领弟子们一路西行。结果跟随阿难尊者那些年轻比丘们经受不住饥饿的煎熬,途中逃跑了大半。这些年轻比丘便无法通过困难考验,结果连阿难尊者受到摩诃迦叶尊者的指责。第四是“离”字。做到“离”并不难,但是“富贵修远离”,就不那么容易了。释迦佛贵为王子,却舍弃一切而求索出离,这就很难得,受到四众弟子们的由衷赞叹。身居快乐之中却能时时感悟出苦的真谛,这才是真实不虚的出离。(4.8.)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