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莫攻)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莫攻)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觉。

  佛陀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成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可谓人身难得。

  人生是那样的苦, 又何以要修得人身,还要感叹人身难得呢?

  释迦牟尼是在人道成佛的,只有修得人身才能成佛。饿鬼、畜生道太苦,没有条件修行,天道太舒服、也无心修行,只有人道有苦也能离苦,有条件修成正果。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意思是“堪忍”,或称“有缺陷”。“娑婆世界”就是一片”忍土”,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不像“极乐世界”那样是一片“净土”。

  人们说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正是娑婆世界的特点,不过这个世界的苦与不如意是“堪忍”的。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这反映了一般人对娑婆世界的看法。人生是苦,但只要这苦尚堪忍,那么这苦中就还有乐的希望,人们便贪恋这并不如意的人生。

  苦与乐都是人的感受。西方有一种说法: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面对的现实是—样的,其区别只在于前者看见喝去了一半的酒瓶,高兴地说:“哈!还有半瓶哪!”而后者看着酒瓶,郁闷地说:“唉!只剩下半瓶了!”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任何人都会遇到苦与乐。一般人遇到痛苦的事,往往为苦所压倒,越想越苦。事情过去了,阴影仍在心里,总也摆脱不掉,总也放不下。遇到快乐的事便欣喜若狂,乐而忘返,结果往往是乐极生悲,或者乐尽之后,想到快乐已是一去不复返,心中又产生无限悲苦!

  觉悟的人遇有痛苦之事,明白这是业力所致,泰然受之,痛苦自然缓解;逢有喜乐之事,也不极尽其乐,而是明白世事无常,皆属梦幻泡影,不会因欢乐逝去而痛苦,反而常有欢乐的回忆。这就说明生活在娑婆世界的人确实是苦。但只要明了“四谛”之含意,认真修行,是可以离苦得乐的。

  弘一法师常常书写《华严经》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句。这是他行菩萨道的心愿。众生之苦是“娑婆世界”的客观现实。菩萨见众生苦便生大悲愿,慈悲是根本,悲心出智慧。悲心坚定,能消业障,增福慧。这是因苦而生的,而悲愿是聚合了诸苦的人身才能得到的。

  只有充满苦的人生,才能使行菩萨道的人修行得道。

  我有位朋友毕生坎坷,命途多舛,尽管颇有能力,终无法挑大梁!一日,有人感叹地对他说:“假若你没有这些坎坷经历,便可以为社会挑起你该挑的担子了。”他笑道:“如果我无此坎坷,此生不过碌碌,挑担恐也无力。”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认识。人身之所以难得,正因为人生是苦,人身能聚苦,受苦,正因为如此,才能离苦。

  不少学佛的朋友都因不满现实而学佛,因遭遇痛苦而学佛,因寻求解脱而学佛。等到这些朋友真能受苦而知其苦,不为受苦而苦恼,不以行乐来消苦时,他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那是“悲欣交集”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的苦是“乐苦”。

  认清人生是苦这个现实,明白苦的原因在有人身,用这知苦的人身去修善,去除恶,我们会更加珍惜这难得的人身!

  摘自《空林佛教》2013年第5期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