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大乘唯识的缘起——印度本宗的缘起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乘唯识的缘起——印度本宗的缘起
 
                              净界法师
 
    那么佛陀灭度以后就必须由祖师来传法脉了,这以下讲到印度的五位的重要祖师,我们看佛灭度以后第一个祖师,弥勒菩萨,请合掌: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着菩萨之请,于中天竺阿逾阇国讲堂,说《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论》等,弘通此法相唯识法门,其中以《瑜伽师地论》为本宗之正所依。
 
  那么我们都知道,你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印度的佛教史,佛陀灭度以后,大乘佛教是慢慢的衰微了,小乘佛教兴盛了,因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众生的根机很难承担大乘佛法,我们一个人既要破妄又要显真,很多人做不到,那么第一个根机的赢弱;
 
  第二个国王的大力的推广,因为很多大国王都信奉小乘法,所以使令小乘的部派佛教非常兴盛,所以当时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祖师无着菩萨,他本来是信奉外道婆罗门的。后来他学佛以后,他也在小乘的部派出家了,出家以后,他是学小乘的无常观,那么无常观是可以趣入空性的,小乘的空观是从无常下手,看到你昨天跟今天不一样,你前天跟昨天也不一样,所以看身心世界的变化,我们知道合理的推论,总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会消失掉,我们的生命会从无到有,也会从有到无,所以无常观它这个发明空性是比较狭隘的,因为他能够证得我空,他不能证得法空,所以无着菩萨信奉小乘的无常观以后,他觉得有所不足,他想要了解大乘的无生观,本来清净,不必透过物质的变化。但是他那个时候找不到人请教大乘的无生观的思想,所以他就以禅定力,用他的四禅的力量飞到了兜率天,请弥勒菩萨来到中印度,晚上的时候来到中印度这个阿逾阇国讲堂,讲《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论》等,讲唯识的法门,那么这当中主要就是《瑜伽师地论》。
 
  所以这样讲的话,弥勒菩萨是初祖,因为他应无着菩萨的祈请,那么下来讲这个《瑜伽师地论》,就把这个大乘的阿赖耶缘起就这个法门在这个世间重新的启动起来,这个是初祖,弥勒菩萨从兜率天来到人间说法。
 
  我们看二祖,无着菩萨:
 
  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说,造《对法论》《显扬圣教论》等,广传此宗。
 
  那么弥勒菩萨他的本来的生命是在兜率天,他是个天人,所以他不可能长时间在人世间住世,所以他说法以后就回去了,那么他的法就教给了无着菩萨来传承,无着菩萨听完《瑜伽师地论》以后,他作了这个《对法论》《显扬圣教教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论《摄大乘论》,这个可以说是无着菩萨的代表作,请大家把它补上去,《摄大乘论》,那么当然无着菩萨对这个唯识的一个兴起,功不可没,这是二祖,
 
  我们看三祖:天亲菩萨。那么这个祖师很重要,对整个唯识的一个发扬光大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看三祖,天亲菩萨:
 
  次世亲菩萨,造《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论》及《唯识二十论》等盛施论释,其中以《唯识三十论》,集唯识教义之大成。
 
  那么天亲菩萨跟无着菩萨,两个是兄弟,亲兄弟,无着菩萨先出家,出家以后他后来回小向大了,但是天亲菩萨他出家以后,他跟无着菩萨的一个不同在哪里呢?
 
  因为无着菩萨他是一个偏重事修的,在山中事修的一个比丘,但是天亲菩萨他有很高的领导能力,他在当时的部派佛教有很崇高的地位,可以说是当时部派佛教一个领导者,也得到当时国王的封赏,所以他那个时候在小乘的部派是非常有重要地位。他在小乘的论里面作了五百部的论来诠释小乘法,当然这当中他也跟一些大乘的论师有一些辩论,所以或多或少对大乘佛法是有所不敬的,不恭敬的,那么这个时候无着菩萨就想度化他,因为无着菩萨这个时候回小向大了,他怎么度化他呢?
 
  他说我今病重,汝可急来。
 
  派一个侍者跟天亲菩萨说我现在病得很严重,如果你想见我一面的话,你赶紧过来。那么天亲菩萨就赶紧来见他哥哥无着菩萨,见的时候,在藏经上说,无着菩萨是坐在椅子上是示现病相,然后天亲菩萨说你为什么生病呢?无着菩萨说,我今重病因汝而生,说我的病是因为你引生,因为你不信大乘,横生毁谤,依此罪业,必堕恶趣,我今愁苦,命将不全。
 
  说我生病,我是为了担心你而生病的,因为你造了很多小乘的论点,毁谤大乘佛法,那么依此罪业必堕恶趣,所以我今愁苦而因此而生重病,那么天亲菩萨这个时候就问无着菩萨说:那这个大乘佛法有什么好呢?无着菩萨就讲大乘的无生观,空性的道理从无常切入,它最后的结果是一种对立的空性,因为它从事相的变化,安立了空,既然事相的东西都对立了,所以它这个空里面很难容受妙有。
 
  大乘的空性不从事相,它从理性上直接观本来无生,本来清净,所以它能够容受一切的缘起法。
 
  所以小乘的无常观跟大乘的无生观是不一样,所以天亲菩萨听完这个无生观的空性以后,他大开圆解,非常欢喜,当然他也心生惭愧,他就跟无着菩萨说,我过去毁谤大乘佛法,我应该要割舌谢罪,无着菩萨说,你割舌也不能谢罪,你应该要弘扬大乘法,结果天亲菩萨他老人家造了五百部的大乘论,这千部论主。你看很多的《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乃至于净土宗的《往生论》,都有天亲菩萨的著作,所以天亲菩萨在唯识这一块,造了《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论》跟《唯识二十论》等,盛施论释,广泛的来解释唯识学,其中以《唯识三十论》集唯识的教义之大成,这最有代表作的就是《唯识三十颂》。
 
  好,我们看下一个,四祖,就是护法论师:
 
  佛灭后,千一百年顷,护法、难陀、安慧等论师,各造释论,其中以护法之论释为一宗之正义。
 
  那么我们知道天亲菩萨他造了五百部的大乘论,这当中对于唯识学最重要的就是《三十颂》,因为唯识学,很多的经论都是比较片段的,它这个地方,印度佛教我们说过,佛灭度以后,小乘佛教兴盛,大乘佛教衰微,所以大乘佛教在当时的环境很多的论点都是为了要跟小乘辩论,要破邪显正而安立的,为了跟小乘的空观作简别,为什么无生观比无常观好?为了跟缘起作简别而安立一个论,所以在唯识的教义当中很难得有一部论是完整性的,从修行的发心、正见、修行、证果,一个很完整的一个道次第很少,大部分都是为了某一个主题,跟小乘佛法辩论,就安立一个论,所以《唯识三十颂》,它就不一样了,它是一个全盘性的一个介绍,你如果要对唯识学的教义有完整的认识,《唯识三十颂》是必读的,还有一部《摄大乘论》也是必读的,那么因为《唯识三十颂》在整个唯识学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天亲菩萨往生以后,当时的印度的唯识学的十大论师,护法、难陀、安慧等十大论师,他们就前后的为《三十颂》作注解,那么后人是认为说,护法论师是最能够合乎天亲菩萨的本意,所以就以护法论师当做整个唯识的传承叫四祖。
 
  好,我们看最后一个五祖戒贤论师:
 
  护法论师门人戒贤论师,穷瑜伽唯识,因明、声明等之蕴奥,继护法论师于那烂陀寺,显扬法相唯识之宗义,总上五师乃印度本宗之师承也。
 
  好,我们看另一位祖师就是护法论师的徒弟戒贤论师。戒贤论师是谁呢?就是玄奘大师到印度去请法的,他所依止的亲教师,戒贤论师,他对这个《瑜伽师地论》有很深入的研究,他穷瑜伽唯识、因明学、声明学等奥义蕴奥,那么在那烂寺,显扬法相唯识的宗义,总上五师是印度本宗之师承。
 
  这五位祖师,比较的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无着菩萨,一个是天亲菩萨,你大概学唯识学,经常碰到的祖师,你要么就是无着菩萨的著作,要么就是天亲菩萨的著作,一般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无着菩萨对实修比较重视,他的事修讲得广泛,如果你要知道六度法门,怎么修六度,你布施用什么心态修是最好的,你布施,什么样的布施能够创造最大的功德,你要学学无着菩萨的《摄大乘论》,他把每一个法门的心态讲的非常清楚,什么心态是最接近圆满法界的,什么心态你这样的布施是带有过失的布施,应该避免的。所以如果你要对这个事修有信心的,有一点了解的,要学无着菩萨的法相布施。
 
  但是理观这一块呢,天亲菩萨讲得好,理观这一块,怎么修空观,怎么修无分别智,天亲菩萨讲的好,所以这两个兄弟各有特色,就是他的《三十颂》,天亲菩萨的《三十颂》,所以你如果能够把理观事修两个都具足,你《三十颂》《摄大乘论》都必须研究。那么这个是印度的传承。
 
唯识学概要——004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