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文集:热盼三堂帮助修行——新疆净土宗佛弟子修行现状调查(李卫疆)
净土宗文集:热盼三堂帮助修行——新疆净土宗佛弟子修行现状调查(李卫疆)
《净土》2012年第4期
作者:李卫疆
七月十五日,东林慈善新疆联络处助念团接到了这样的一个助念申请:张睦源居士的丈夫陷入深度昏迷,有临终的迹象,希望得到联络处助念团的帮助。接到这个申请之后,助念团的成员赶到了张睦源的家中。经过了解发现,助念团的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张居士的丈夫王梯忠是一位军人,虽一生信佛法,但只作过读诵、抄写《金刚经》和禅观的修行,未闻净土法门,亦从未发愿往生。张睦源居士一直以来都是禅、净、密杂修,对净土未能产生坚定信心,因此才允许子女将身患严重脑梗、陷入深度昏迷的丈夫送进医院抢救。但送入医院抢救后,张居士看到丈夫所遭受的痛苦,她又觉得万分愧疚,希望丈夫能够往生,因此向联络处助念团求助。
王梯忠被送进的是乌鲁木齐市一家部队医院,医院的性质决定了病人家属不能在病房内弘传佛法,助念团无法进入病房为未闻净土法门的王梯忠做临终开示。而在病人临终之时,家属均不能守在身边,须将病人遗体送进太平间冷冻柜之后,家属方可组织相应的纪念追思活动。这给助念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当时王梯忠虽然已脱离危险,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处于昏迷状态,必须借助呼吸器来维持生命。
类似王梯忠这种情况,不是特例。七月二十一日,新疆联络处对新疆的部分净土宗佛弟子作了一次小型调查,发现担忧自己临命终时出现类似情况的人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观念冲突,引发临终忧虑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讲到,念佛人只要一心念佛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在《佛说无量寿经》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八愿说念佛人“乃至十念,必得往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往生中,下三品往生者均须有善知识临终开示,欲往生者在开示后一心念佛求生极乐,方可往生。《净土三经》均直指“念佛发愿往生”是临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而印光大师在融会三经的核心要义之后,又做了进一步的开示。在《印光法师文钞》当中,对于老年安养和临终助念有这样一段开示: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
时当末法五浊恶世,在家修行的居士,能修至“业尽情空”者甚少,对于临终能否往生的担忧成为多数在家修行的佛弟子的共同话题。
有四十三位六十岁以上的佛弟子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二十九人表示,他们非常迫切地需要临命终时有一个如法的往生环境,并有人能够帮助助念。
钱雪琴居士已经年过六十,她说:“如果有条件,我想尽快住进一家由净土宗佛弟子发心开设的安养堂,我实在不能在家里修行。”
钱居士已受三皈多年,但一直都不敢跟家人讲,她的家人都不信佛,也不支持钱居士修行。她的家中不能设置佛龛,她在家中也从来不出声念诵佛号。
“可以说,对于念佛修行,我做得还很不够,可现实情况是我不仅不能在家公开修行,更不能指望在家里有一个往生的环境。比如我告诉子女,让他们在我临命终时不要呼号哭泣,他们就不能理解。”钱居士说。
《印光法师文钞》中,对于净宗佛弟子临终时的环境,有过明确的开示: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
从这个段落,我们可以看出,净宗佛弟子临命终时,家人是不能围着他哭泣的。同时,还需要临终开示,印祖更要求家人至少八个小时之内不可搬动遗体。这些要求,与世俗的传统送亡观念有着非常强烈的冲突。长者辞世,子女不哭送,多被视为“不孝”;趁尸骨未寒,不为其更换老衣,多被视为“失礼”;临命终时,不表达难舍之情,不千方百计地挽救,甚至被斥为“禽兽”。
这种观念的冲突使得很多净宗佛弟子对自己临终往生产生了强烈的担忧,尤其是在家中只有一人是念佛人的情况下,这种担忧到了六十岁以后就变得更为强烈。
六十五岁的孙桂华居士,家中子女对她的信仰非常尊重,她可以在家中修行。她很早就给子女安排了自己的后事,子女也都答应,但她同样会产生忧虑。“我不能保证孩子们不把我送进医院抢救,也不能保证他们不表达难过、悲痛的心情,他们毕竟不是佛弟子,不知道这些事的意义。”
六十一岁的陈青梅居士曾因心脑血管疾病一度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她说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已经死过一次了,对很多事都看开了,但对于往生,却是我解不开的心结。我的三个孩子完全不懂佛法,老伴也不信佛,他们到现在都还需要我来照顾。如果我再一次面对死亡,他们会觉得是我丢下他们不管。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怎么可能会安心地送我走呢?”
陈青梅女士曾去东林慈善的安养院呆过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办法在那里长住:“九江离新疆太远,气候条件完全不一样,周围全部都是陌生人,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去适应这些太难了。”她非常希望身边就有一个安养堂或助念堂,自己可以很好地修行,也有很如法的往生环境,又离家人不太远,可以照顾到他们。
本次调查过程中,绝大多数年龄超过六十岁的佛弟子都有着与陈青梅相似的心理需求。
解惑无门,期盼共修场所
《印光法师文钞》对于念佛法门的稀有难得,多次发出赞叹,说“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来”。
念佛法门对于现今的佛弟子有着无二的利益。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有二十八位年龄在三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佛弟子参与了调查,他们对于念佛法门的认知与了解,大多还不尽深入。
二十八人中,一向专修念佛法门的人仅有六人,从前进行拜忏、持咒、禅观等修行,如今转为专修念佛法门的有九人,此外,虽然现在也念佛发愿往生,但仍在进行禅观、持咒、拜忏等修行的有十三人。二十八人中,读过《血盆经》、《地母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和《玉历宝钞》、《地狱游记》等伪经的有十二人,占到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四十。
在乌鲁木齐,一向专弘念佛法门的佛弟子仅为数十人。近年来,随着东林慈善新疆联络处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进行弘法和组织慈善活动,现在念佛发愿往生的佛弟子人数大大增加。但这些佛弟子当中对净土法门的了解与认知以及修行现状,却并不容乐观。
“我每天工作很忙,只有节假日时间能多一点,平时读诵净土经典的机会不多。而且由于从前对古文的学习很少,经文当中有不少内容看不懂,我又不知道向谁去问。如果有通达教理的人能组织大家聚在一起,系统地学习净土三经就好了。”
三十七岁的林先生准备受三皈,很想能有机与更多的人一起学习净土经典,但乌鲁木齐目前还没有净土宗道场。虽然东林慈善新疆联络处可以提供来自于东林寺、弘化社等处的经典,但由于诵读过程中有不少疑惑,联络处又暂时无法提供场地组织共修,所以他一直在等。
“之前听说东林寺开设了网络研究生班,我也想报名,但因为读诵经典有一些障碍,就没有信心去学了。”
在本次接受调查的这二十八人中,虽然有二十一人达到了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但对于读诵佛经仍然没有很大的信心。很多伪经的文字虽然粗陋,但却更加通俗易懂,加上又没有人向他们指认,于是他们中一部分人读诵了这些夹杂着与佛法内容相悖的读本。
接受本次调查的杨居士今年四十九岁,她目前还没有读诵过净土经典。自二零零九年起,她一直在看某法师讲经的光盘,依据这位法师所讲的内容,她开始读诵《弟子规》,学习为人的善法。之后又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以消除自己累生累世的恶业。她认为只有“做好了人,消除了业障,才能很好地修行念佛法门,因为那样念佛才能一心不乱”。目前她虽然也念佛,但对于往生仍没有很大的信心。
“我不知道往昔积累了多少业障,才会在今生今世遭受这么多苦难,更没有好机缘去一心念佛。要修行,就要先做一个好人,只有这样,阿弥陀佛才能感知到我们发的愿。”
杨居士目前仍然不愿意改变她的修行方式。她的态度很具有代表性,不少佛弟子因为读不懂净土经典,更多是依靠看法师讲法的光盘来了解净宗佛法。
在新疆联络处办公室工作的齐秀梅居士说:“如果乌鲁木齐也有一个净宗正修道场,或者是一个念佛堂就好了,这样可以组织大家进行精进念佛活动,也可以组织大家学习净宗经典。这样可以解决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长大家念佛的信心。”
齐居士不久前才在东林寺受了五戒,并参加了百万佛号闭关。
“参加了百万佛号闭关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修行方式有很大的偏颇,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都开始发生转变了。很希望更多的人也有这样的机会。”
二十八人中,有六人参加过东林寺的精进佛七和百万佛号闭关。其他人则暂时无缘参加。
从新疆去东林寺路途遥远,参加一次精进念佛或闭关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二十八人中仅有七人已退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东林寺组织的共修活动。此外,还有十二人目前不具备外出参学及在家念佛、做钝功夫的条件。上述十二人均不能在家读诵经典或观看法师讲法的光盘,因为他们还不想让家人知道他们已经是佛弟子。
《印光法师文钞》中明确了在家居士所应具备的修行基础,即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我的家人不知道我在信佛,我也不能告诉他们。我的丈夫是回族,更倾向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母亲是老党员,也不会赞成我信佛。开始我对这个问题很纠结,但后来听了大安法师的开示,了解了‘敦伦尽分’的涵义,便知道在家居士还是需要维护家庭和睦,要互相尊重,所以我在家里是不能放与佛法有关的东西的。”
年过五旬的张居士虽然已受五戒,他也会经常参加新疆联络处组织的慈善活动,但这些都得背着家人来做。“我很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参加一些共修活动,把在家落下的功课好好补一补。阿弥陀佛许下大愿,临命终时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会现前接引,只要我的心一直在欣求极乐。所以,我并不担心往生的问题,但我需要一个更好的修行场所,这样我既可以尊重家人的信仰,又可以自己精进修行。”张居士很希望乌鲁木齐也能有一个净宗的正修道场或者念佛堂。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萨满教、佛教、道教在内的七种宗教在新疆均有弘传,这使得新疆的很多家庭里,都出现了两种以上的信仰。
五十八岁的史居士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信仰基督教,而儿子娶了一位回族妻子,信仰伊斯兰教。这位儿媳听说了史居士家中较为复杂的信仰背景,便不愿在史居士家中就餐。
“我如果把佛教的法宝摆进家里,不但我的孩子们会不愿意,儿媳就更不愿意进我们家了。为了不造成家庭矛盾,我每次想昼夜念佛的时候,都得去一个同修家中。如果有一个共修的念佛堂,我就不用老去打扰我的同修了。”
史居士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这些佛弟子不但担忧自己没有修行的场所,还担心临命终时,家人会用其他的方式来送亡。比如史居士就担心在她临终时女儿会固执的找来牧师为她洗礼。
倡导古风,重启结社观念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提倡在家居士结社修行,并启建莲社,组织共修。此一古风曾一时凋零,但时至今日,结社之风又一次在居士中倡行。东林慈善新疆联络处自去年五月起,也开始积极筹备结社修行的事宜。
“我们的思路是筹建一个以安养为主,融念佛和助念功能为一体的安养院,这样可以解决很多佛弟子在修行上的困难。”联络处主任王福科说。
与全国净宗佛弟子的年龄结构相似,新疆净宗佛弟子以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女性居多。这个群体最为关注的就是暮年安养和临终助念的问题,这也是联络处拟启建安养院的本意。
“每天都有至少十余人来联络处的办公地点,这个办公地点同时也是新疆净土宗经典流通点之一。大家除了来请各种经典之外,基本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在新疆也见到净宗的安养院?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联络处身上。”办公室主任齐秀梅说。
按照联络处最初的思路,这个安养院可以给三十余位老年佛弟子提供暮年安养之所,同时,这个安养院还需要具备组织一百人精进佛七、组织十五人百万佛号闭关、组织四十人读诵经典共修的场地和功能。安养院还可提供基本的医疗救助,以及由十六人组成的临终助念团队。目前,安养院所需的主要器具如木床、被褥等,均以齐备,联络处还订做了由东林大佛同比例缩小的阿弥陀佛接引像,拟在安养院念佛堂内供养。但基于人数上的设置,安养院所需的场地要上规模,同时还不能离乌鲁木齐市城区太远,因此时至今日,选址还没有确定。但在乌鲁木齐建一个集念佛堂、安养堂、助念堂三堂功能于一体的安养院的目标一直都没有变。
印祖在《文钞》中有这样一段开示: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从中可以看出,净土宗的修行对于场地的需求并不苛刻,只要一心念佛欣求极乐,心不退转,行不退惰,信不退缩,完全仰靠佛力加持,无论在何处修行,都决定往生。所以对于信愿坚固、行持如一、修学精进的佛弟子而言,这个三堂有或没有,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对于新疆的现状,净宗佛法的弘传才刚刚起步,很多初机佛弟子的信根还没有扎牢,没有三堂,对他们而言就顿生无穷烦恼,阻障大家的修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筹建三堂合一的安养院,就成了我们必须去完成的目标。
王福科说:“这也是一个倡导古风,重启结社修行观念的过程。这相当于在新疆建起了一个净宗佛法的学堂,很多佛弟子会因此获益。”
(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