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网文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修道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网文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修道

 

  《净土》2012年第6期

  作者:圣福

  最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不久,就受到观众好评,仅一周的时间票房就轻松过亿,这不单是因为这部3D影片美轮美奂的场景,更是得力于著名导演李安给观众描述了一个虚实难分的故事,令观众在亦真亦幻中回味、沉思。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从一个印度的动物园老板的儿子,也就是主人翁派的幼年时讲起,介绍了派的家庭、文化、社会风俗等背景,而他的漂流是从他们举家乘船带着动物们迁徙到加拿大时开始的。不幸的是他们遭到暴风雨的袭击,轮船沉没了。派失去了家人,他和鬣狗、斑马、猩猩、老虎登上了救生艇,而斑马、猩猩、鬣狗也先后死去,只剩派和老虎同舟共济。这两个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双方开始了不依亦不弃的长达227天的生死之旅。

  派离奇的遭遇和故事结尾时的神来之笔——派对调查人员说的另一个故事,引起了观众对故事孰真孰假的争论。但无论哪一个是真实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影片是一个寓言,它留给人们许多思考的空间。比如:宗教信仰对人生有什么作用?该怎样选择信仰?生存是弱肉强食还是相依为命?影片中派的理性和感性发挥了哪些作用?实际中我们怎么把握理性和感性?美丽景象的背后要掩盖的是什么……

  这些留给观众咀嚼的问题正是影片的成功之处。但抛开这些共同的话题,用佛教的眼光,我偶然发现,影片恰好讲述了一个修行的过程!这难道是李安的隐喻之一?

  佛教的修行根本在断烦恼,《百法明门论》中列举的烦恼除了人们熟知的贪、瞋、痴、慢、疑、不正见六根本烦恼外,还有由此衍生的大中小随烦恼,断除这些烦恼就是修行的过程。在影片中,派与老虎的接触恰好是这一过程的形象比喻。若把老虎比作烦恼,派则是修道者,从佛教的角度出发,让我们看看按照影片发展顺序所呈现的这几组镜头给我们的修行带来哪些启示。

  镜头一:认识现实

  孩童时的派并不知道老虎的危险,他天真地拿着牛肉去喂老虎,幸好在千钧一发时被赶来的父亲制止。父亲认为有必要让孩子了解老虎的真相,便牵来了一只羊,当着派的面,老虎凶残地捕食了羊,从此以后老虎在派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恐惧。这里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派:“我只是想跟它打声招呼。”

  父亲:“你把老虎当朋友?它不是你的伙伴!”

  派:“动物也有灵魂,我从它眼中看到了。”

  父亲:“野兽就是野兽,你看它的眼睛,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认识烦恼,父亲对派的教育,就好像佛陀点醒世人所说的“苦、集”二谛。众生从无始来迷失真心,把无常、苦、空,当成常、乐、我、净并努力追求,这就是“倒影”,是众生颠倒的执著。因此佛陀开示“苦、集”二谛,显示众生的颠倒烦恼实际上是招感苦果的因,如果不认识烦恼猛虎的可怕,就会像羔羊般被吞噬在轮回的生死苦海中。所以认识世间的本性是苦,苦的原因是烦恼,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这是出离轮回的源动力。

  镜头二:周旋对峙

  派一家乘坐的轮船遭到暴风雨的袭击沉没了,派逃上救生艇,想不到老虎也爬了上来!小时候留在派心里的恐惧感顿时生起,吓得派又跳进海里险些被淹死。当他重返小艇,眼看斑马、猩猩、鬣狗相继惨死,他只好逃到小木筏上勉强与老虎隔离开来,虽然他试图与老虎抢占小艇地盘,但都是徒劳,派仍然只能躲在小木筏上忍受风吹日晒。

  同样,修行中并非一帆风顺。尽管认识了烦恼,但在心中的善法力量还不够强大时,常常是要被烦恼击倒的。比如,修行人也会对五欲生贪心,对看不惯的事生瞋,也会想要懒惰、放逸,甚至仍然会沉浸在人天福报的享乐中……我们往往在初学佛时特别精进,一段时间后就慢慢懈怠了,这几乎是每个凡夫的通病。即使是初果圣者也还要七次往返人间天上,不断磨练,以克服和对治较微细的烦恼,而菩萨在八地(不动地)以前也会有退转的可能,这就像影片中,派与老虎初步较量时处于下风,只能任烦恼猛虎摆布。

  镜头三:驯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漂流,老虎消瘦了,而派也一直在尝试驯服老虎。他通过利用动物条件反射的原理给老虎喂食,以及大胆的怒吼,果然把老虎吓得跑进了船舱。这时派已经占了上风,可以与老虎同舟共处了,他们一起看天,看海,抵抗暴风雨,老虎不再伤害派。

  这个阶段就如同修行人经过反复“跌倒又爬起”的努力,生起足够的智慧,观察到烦恼猛虎的弱点是虚妄不实,然后勇猛地照破它。这虽然很困难,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在修行的积累中,智慧与烦恼成反比,当智慧一点点增长,烦恼就相对的一点点缩减,直到能驯服烦恼猛虎时,修行人就再不会被烦恼伤害了。

  镜头四:利用逆境

  自从漂流开始,派就面临诸多危机,相比起外界的虎视眈眈和食物匮乏,更危险的是内心的精神崩溃。派刚经历了生离死别,又面临危机四伏的海洋,孤寂的派忧惧难排又不知所向……这些都折磨着派的意志,使他几近绝望。正如派所说:“(绝望)它是唯一真正的对手,因为只有绝望才能打败生活。”幸好老虎的存在分散了派的注意力,它使派警觉,保持思考和求生的欲望。“没有理查德·帕克(老虎名)我早就死了,对它的恐惧让我保持清醒,照顾它的需求让我得到意义。”这是派活下来的原因。

  烦恼的存在是个事实,但它并非一无是处。佛门常讲:“烦恼即菩提,若无烦恼,亦无菩提可证。”正是烦恼招感的苦果使许多有情因“痛”而惊醒,发愿出离才走上了修行的道路。就连佛陀也示现因为看到生老病死之苦才舍王位出家,从这个角度表明烦恼之苦是众生的良师,所以佛陀也告诉弟子们要“以苦为师”。

  另一方面,烦恼也可以被利用。凡夫都有贪瞋痴等烦恼,那不妨利用“贪”向往解脱之乐;利用“瞋”舍弃恶法;利用“痴”对名利得失麻木糊涂;利用“慢”对所断的烦恼轻视并自信能断;利用“疑”对世间所说“真理”加以分析……这就是利用烦恼转成修行的道用。就像影片中,老虎使派不至消沉,在与老虎的对抗中派保持了求生的信念。他告诉作家,他很感恩老虎,要不是理查德·帕克,他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镜头五:到达彼岸

  经过不知时日的漂流,派惊喜地看到了大陆,当小艇漂上陆地,派激动地跳上海滩,如释重负地倒在海滩上,他知道自己得救了。骨瘦嶙峋的老虎也跳上陆地,在派模糊的视线中默默走进丛林。派感慨到:“那个让我生存下来的理查德·帕克,那个让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凶狠的伙伴,径直向前走,没有回头,永远消失在我的生命里……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的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道别。”

  当修行成就,到达解脱彼岸时,修行者自在了,这时再找烦恼已经了不可得,它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即使再想与烦恼道别也来不及了,这当然是圣者们“冷暖自知”的境界了。

  影片的这五组镜头不经意间描述了一套修行历程,即对烦恼的认识、周旋、驯服、利用、断除。修行人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强大起来,最终得到最圆满的智慧和福德。从这个历程中我们看到,一帆风顺的旅程只能看到平凡的景色,没有暴风雨的洗礼就领略不到奇幻之旅。同样,不经历与烦恼的交锋,怎能到达解脱彼岸?正是烦恼招感的苦果才使明智的有情坚持不懈地追求解脱,这就好像影片中,正是老虎给派的危机感,使派不至于在孤独的麻痹中绝望,反而成了支持他寻找大陆的力量。承担这一切逆境的基石是仁慈、乐观、坚强意志和追求自由解脱的决心,无论修行还是生活,当一个勇士具有了这些品质,逆境是他保持清醒的警钟,是令他越战越勇的鼓角。因此,无论修行或人生中要经历多少坎坷,都将成为我们的财富,就像派所说:“那是一段充满着奇幻的经历,我会永远铭记。”

  影片中,派的奇幻之旅扣人心弦,但最后却被派说的另一个故事推翻了——这个奇幻的旅程其实是派的臆造!在漂流中,实际上发生了极其残酷的事,而派难以面对现实,于是在他的宗教信仰的感性世界中臆造了这个故事。而现实到底是什么,应该就隐喻在奇幻的故事中,有待观众们去揣摩了。重要的是从影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当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得更远……

  (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