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二)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二)
下面再解释一下“乃至一念,愿生彼国,即得往生”的涵义。
这里关键是:是不是真的动了心,下了决定?下了决定就会直接往那边去。极乐世界一直向我们敞开,真正决定了要去,只要一联系就能去成。往后的一切福利都可以享受。
就像一个人去某个学院深造,当他一念决定了,也就很快来了。当时就是一念定下来,他就很快行动,很快就进了这所学院。往后在学院里一切免费的学习,学问、道德上的提升受益,十几年一层一层地进步,全都会得到。如果没有下决定,那这事就跟你没关,你就不属于这个范畴,进入学院之后的一切利益,就一个也不会出现。很多人听了,也觉得很好,口里也常常说:“我要去。”结果发现只有很少的人来了,其他口头说说的人都没有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他们心里并没有决定。而真正定下来就只是一念,然后马上联系,备好行李、办好手续,之后直接去了,就这么简单。
难就难在这一念决定。在这一念决定之前,会有各种的反复、踌躇,这都不叫决定,都不是这里说的“至心”,因为还在犹豫不定当中,发不起行动。但是,到某个时候,忽然间开始定了,那就是一个标志。只要当时那一念出来了,那个断定、决定的心出来了,就会直接往这所学院奔。所以说到底,这就是由一念的决定而来的。这叫做“乃至一念,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很多人平时口口声声这么说,口里念一万次“我要去”,为什么又没有去呢?看起来像是一样,都是说“我要去”,都谈到去了之后有多好。结果只有几个人去,多数人没有去。这原因是:一个是真心要来,一个是虚情假意;或者一个是决定了的,一个是根本没决定。只要心里没有决定,就不会往这边来。只会随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那件事,直接去做它。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念佛没有往生?很多人一问到他时,都说“我当然想去”,实际上并没有去。所以口头表面上说,心里根本没有定,就不会往生。这样就很清楚,去净土的标志,就是你的心已经定了,决定是要去净土了。那么从这一念开始,你就会去净土。没有生这一念之前,就是不决定去净土。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念的动心,没有这个内涵,再怎么都不行。
这件事情难就难在下决定。再比如说,过去沿海人家想去美国旧金山淘金,认为那里有很大的前途,可以彻底摆脱贫困。某一家人在过年的时候,开始商量这件事,看到很多人到旧金山去发了大财,我们一家人是不是也要去?经过反复的商量,最后决定要去,过完年就动身。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因为要越洋过海到外国去发展,这一去,后半生就全部在外国了。这件事情一旦决定了,这边的事就都要一一交待完、处理完。然后,做好一切出国的准备,一心就缘在出国的事上。这才是真正的决定,由这个决定就行动,就真的往那边去了。到底会不会去,根本上就取决于这个决定。口头上说说,不是真的决定。没有决定的话,说一万次也不会行动,那样就去不了。所谓的“至心一念,即得往生”,就是这个意思。而真的发起这一念,并不是容易的事。
像我们不是越洋过海,到美国去发展,而是要到十万亿刹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去求最好的深造。很多人在这件事上还决定不了,就是还没有发起“至心一念,愿生彼国”。多数人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大的留恋。很多人多生以来一直在这里投生,对这里实在太熟悉了,心里全部是这里的事,并不愿意离开,人都有对故土留恋的情结。比如三峡工程一启动,当地人都要迁居,很多人就非常不愿意,死也不想离开,不愿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就是人们的故乡情结。又像刚才说的去美国淘金,很多人就说:“我死也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他会有很多顾虑,很多怀疑。
同样的道理,对于去净土这件事,很多人并没有决定下来。结果只是口头说说,真正要行动的时候,心根本就不动一下。所以只是口里说“要去净土”,真正问他:“佛现在就来接你,你跟不跟佛去?”很多人到了要走的关头,就根本丢不开。所以这件事没办法勉强,定不了,也不可能拉你去。都是自己要去,才会去的,自己还不想去,就去不了。
所谓的难,就是难以彻底决定。真正已经动了心,非去不可了,那就像刚才说的决定去外国寻求发展那样,那是真的干了,真的念念往净土奔了。过完年我们就要走了,那是真的已经定了。这件事一旦定了,这边的事就都会处理完,比如房子给谁?各种东西怎么卖掉?怎么送人?还有什么没了结的事怎么了结?都会主动去办。至于怎么准备路上的资粮,怎么把行李打好包,都不会有任何拖延。一过完年,马上就行动了。
这样,他的心是完全趋向那边。然后所要办理的都是去那边的事,而不是在这边轮回里还做什么,有什么长远打算,有什么爱恋。这就是你一旦念了无常,决定要去净土之后,这个世上的事,就都是随缘而过,不会再花多少心思了。(当然,我们暂时还生活在这个世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不能背弃。弘法利生的事,都可以照样进行,而且都会成为往生的资粮。)
过完年我们直接去,就是指我们到这一生的最后,就直接往那边去了,这没有多少天。在这所剩无几的日子里,这个世界上没料理完的事都尽快料理完,财富、儿女等各种留恋的事,都处理妥当。之后就一门心思去净土了,一定要有这样的心。净土是完全敞开的,阿弥陀佛摄受的条件,就是只要有真信切愿,下至一念都可以来。
就像去某个学院求学,不管是哪个阶层的人,只要有志愿,全部免费提供。只要打个电话,买张车票都可以过来,找到学院的地点,一进门就可以了。
去净土就跟这件事一样。买车票就是自己的信愿念佛,一千里路程就好比十万亿国土,提前打电话联系就像在佛前发愿,已经跟佛约好了。学院的人来车站接,就像到了临终阿弥陀佛和清净海众都亲自现在你面前来接你。然后,很快进了学院,表示已经入了极乐国莲池海会;接下来在学院的十年求学,就像在佛国里用功办道,在最殊胜的法界大学里求学;在学院里从早到晚读书、学习,过着清净的生活,好比在极乐佛国,一心学法修道,念念不退转,而且时时跟菩萨伴侣聚会一处,十分清净,没有任何染缘。在学院学成之后,到处弘扬圣教,好比你在极乐世界学成归来,入在十方世界里大展鸿图,行持无量利生事业。
但是,如果你没决定下来,那无论你在这个世界做什么事,都跟去净土无关。就像你没有决定来学院,未来就只会往心中最看重的事情上去发展,你不一定会去学院。同样道理,无论你在这个世界修多少功德,如果没有至心切愿往生,那就不会去净土,净土那边的事跟你没太大关系。所以,这里所谓往生净土、得不退转,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不会在你身上实现的。
所以,这叫“一念得大利”。这个“一念”就像刚才说的,已经动了心,已经决定要去了,过了年就一定去那边图发展。有这种决定的心,那就真正定了去净土,这个世界只不过暂时住着,我们要去佛国了。贵就贵在生这一念心。经文里说“乃至一念”,就是这个涵义。“至心”就是真的已经定了,不是口头上说。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口头上说要去这里、那里,实际上并没有定,也就去不了。像这样,根本没有定,只是口头上说说,那就都不成为往生的因。像我们不断地说:“好啊,好啊。我要去,我要去。”甚至会说上一大堆,对于各种说法你都可以模仿,照样说得出来。因为听了很多,会说那里很好,那里十年会是如何,会滔滔不绝地说,但就是没有真的动心,这样的话都不成为你去那里的因,也不会成为往后十来年中,不断地学习、受益、成长、成熟的因。
因缘上没什么可弄虚作假的。如是因、如是果,不会有半点错乱。不会以虚假的因得真实的果,不会由表面说说就能往生,一切要看你内心的欲乐。你的心果然有这个欲乐,就开始决定了方向,就被这个愿所牵,那就开始念念往净土走了。如果没有真实的欲乐,只是作表面文章,那是不会成就事情的。也因此莲池大师说到:只要有愿,无一不生。
再打个比方,就像大学毕业之后,我要去哪里找工作?是留在本地,还是去深圳发展?这时候,他就会考虑很多,犹豫不定。因为一想这事,就觉得事关重大,会有很多考虑、很多抉择,思前想后,举棋不定。但是只要一念决定了,一定要去深圳,各方面考虑过了,在那边适合我的发展,最适合我的愿望。这一念决定了,你就会去深圳图发展,就不留在本地了。之后,你就跟那里的某家公司联系、接洽,随后把档案都寄过去。这时候就决定了往后若干年你的人生旅程。
所以,光是口头上谈很多理论,会说这样那样,都不是关键。关键的问题是,你的心有没有定下来?这个心定了之后,就决定了你未来的方向。很多人没有定,也就不会往那边去。口头上再怎么说,并不代表你有真实的心,也就不决定得这个果。而决志求生净土,是一个极重大的方向,决定了你将彻底从娑婆世界移民。真的有这个心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事决定不再留恋,不作长远打算,他的心直接就去净土了。
一定要有这个内涵,就能往生,只要起一念就可以。当然,这一念起了,要不被违品破坏,一心就是这个方向。所以,我们衡量自己的时候就要看:是不是起了这个心?如果没起,我们还要继续积聚因缘;如果起了,我们让它增长。要知道,这就是去净土的标志,是根本。现在学习净土经教,就是为了让自己不断地认识净土,来发起这个决定。学了一段时间,就要问自己:“我现在决不决定去?”如果你心还没动,那就表示还不想去。再进一步,可能心有点动了,有一点想去,但是还没到量,没到至心的地步,还要继续加强。等到经过很多次的熏习、激发,各方面因缘都积聚到位,就会定下来,这时候出来的就有至心的内涵。之后一切的事情,自然顺理成章地出现。
所以,信愿是关键,愿是枢纽。有了这个愿,所做的一切功德都往那边回向,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但很多人根本没这个心,说明他不是真正想去。这就像我们想去美国留学,一切资粮都会往那儿回向,筹备各种资金,存在银行里,就是用作去美国的开支,在那里求学、住宿等各方面的经费,这是肯定的。怎么可能不回向发愿?而去净土是比留洋重大无数倍的事,也因此,你必然要心心念念回向,日思夜想都是这件事,它成为你生命中最大的重点,由此你的人生会发生全方面的转移。也就是你人生的重点,你所修的法行,念念看重之处就在这上面,你会一心念着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海众菩萨。
比如你想去美国一所大学留学,自然会想那边的校园、学校生活如何?怎么求学深造?那里的学风怎么样?校长是谁?师资如何?满脑子都是这件事,它充满你的心,胜过一切,成为你的最爱。
所以我一再说,有没有净土情操,就看你的心。你有这个心,表明能生净土,你就是极乐国中的人了,已经属于那边,因为你的因缘就是如此。如果你心没有起,那跟你没太大关系。你不会打好包袱直接往那边去,你也不可能去预定净土“机票”、联系极乐“大学”,不会求助各方面的力量,把善法“资金”都汇到那边。或者在阿弥陀佛面前,求佛慈悲摄受,恳切地发愿、回向,这些事情都不会有。所以很多人只是嘴巴上说,去净土的心一点也没有。尽管你能说会道,嘴巴上表现得很好,能够说一大通的东西,一提到什么都说得来。但是,不贵在这里,就贵在你的心。心有了就可以,心没有,说再多也没用,因为那都不是你的真心话。
你要是有这个心,即使说不来很多,也不会在别人面前炫耀、表现,这些不在行(其实根本不必做这些,别人也不太看得起)。但这不要紧,只要你心里有真实的愿,阿弥陀佛马上知道,而且缘起当下就合拢了,净土里必然有你的莲花。你口里说:“我要去!要去!”心里却丝毫没动过,极乐世界没有莲花的,到时候阿弥陀佛也不会来接,因为你根本没有想去。就像去某学院,你已经定了,那边也联系好了,车票也买了,马上你就去,然后那边就来接。天天说来说去,心里根本没有想去,那就不可能买票,也没人来接。
所以,这个道理很明显,并不难懂,都是我们心上的事。这样,你就知道它的重点在哪里。
这又像两伊在打仗,国家派任你参加医务救援队。一旦落到你身上,马上就有切身利益的感觉。不像别人只是看看电视,两伊战争情况怎样?死伤如何?或者只在旁边观望,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他们只是在收集新闻,所以尽管谈了很多,不牵涉切身利益。而你已经接到命令,要去两伊作为红十字救援队,马上就感觉这是我要行动的事。之后,你就会到处打听,两伊地理环境如何?生活如何?有什么危险性?我该注意哪些?样样开始打听了,而且马上准备好一切。这事情跑到你身上来了。
同样,你一旦想往生,就成了极切身的事。所以,贵在有这样一个呯呯动的心。你一旦决定要去极乐世界,它就成为你生命中的重点,成为你最切身的事,你就会打听怎么去极乐世界?去了那里又如何?方方面面,都成为最切身的了。
所以这事情关键就在这里,不在你很会谈论。就像一般人,他也看新闻,什么都谈论得来,这也知道,那也知道。但是都无关紧要,不是切身的事,他并不是要到两伊,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对他来说,不关痛痒。即使他谈一万次,也没有那个就要亲自去的人的感受,心上相差有千万里的距离。他一念决定要去的时候,那种关注程度,那种浓厚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旁观者,一切都成了切身的事,自己都会主动关心、主动料理。
所以,现在就是要激发真正想去净土的心。这样,去净土的一切准备都会在你身上主动现起,那里的任何一件事都成为最切身的。不然的话,现在很多人无非是一种爱看新闻的心态,极乐世界的事也会成为新闻焦点之一,你也听了很多,之后也会加入谈论。但是跟你没有什么切身关系,因为你不想去。你谈论一万句,还不如那个一念真的想去的人,谈论再多,再怎么会谈论,都不是切身的事。就像只是谈新闻,不如已经接到命令,马上要去的人,在他身上真正有行动。所以说有信愿之后,就会有实行。这个“实行”,就是马上去佛国。
以上大致讲了“至心”的内涵。就是这个心直接达到点上,之后一切都非常真实、非常现实,就在自身上展开这个内涵。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