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无处不在的禅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6日
来源:禅•觉微信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拈花即是佛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释迦牟尼佛到了晚年临于涅磐之际,在灵山会上说法。可是这一次,佛却没有开口,只是拈起一朵花,而后沉默不语。百万人天都不解其意,此刻惟独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微一笑,于是佛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这个根本大法,今天就付予迦叶,希望你好好护持,使之流传下去,勿令断绝。

  这就是禅宗史书上记载的禅的起源。

  后来禅传到中国,历经震旦五祖,通过六祖慧能发扬光大,得以风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大师的开悟偈让芸芸众生如梦初醒,幡然顿悟。

  禅是不须要表述的,禅不在于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此禅讲究“见性”,关注内心。因指见月,得月忘指。禅是一种悟,一种觉。禅者是智者悟者、觉者行者。禅不仅在山庙寺殿、清灯黄卷里,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饥来吃饭困来眠中。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无处不在。

  大诗人苏东坡文章才气逼人、气势豪放,如大江东去,但他又是一位佛学高人。他有一首诗写道:“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中禅意盎然。

  前无释迦,后无弥勒。

  弘一大师(李叔同)晚年为自己取了一个号叫“二一老人”,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意思是他享有两个一,这两个一取自两句诗,一句是宋朝苏东坡的“一事无成人渐老”,一句是清朝吴梅村的“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诗弘一大师引以为知己,于是合二为一,为自己取了个号叫“二一老人”。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弘一大师晚年说自己一事无成、一钱不值,我们在摇头叹息中看到了弘一大师的清醒、睿智,看到了大师的一棵平常心。

  心平常,自非凡。

  在我上班的路上,要经过一家小五金店门口,这家五金店是一对老夫妻开的。每天早上,在脚步匆匆的早班族大军里,这对老夫妻都在悠闲地打羽毛球。老人年龄大了,跑不动了,两人慈爱地互望着对方,机械的挥着球拍。球象一只受伤的小鸟,扑腾腾飞上去,又懒懒地落下来。我没看见他们说过一句话,他们就这样无声地挥着拍,用心交流。有时下雨了,他们就把球拍靠在椅边,坐在门口,老头握着老伴的手,静静的坐着,看雨一滴滴落在脚边,看五颜六色的伞一朵朵飘走……。这样的场景常常让我心生感动。老人一定有过惊心动魄的过去,有一段轰轰烈烈爱的经历。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相濡以沫走到今天,已不需要再说什么,用心抚摩彼此的脉搏,慢慢地陪你到老。这就是禅意,平常心是道啊!

  唐朝天台山高僧诗人寒山云:秋到任他林叶落,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诗人澄明旷达的胸襟,让人欣羡。

  人的心境也是随着年龄、阅历而变化的。年轻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及至年长,人到中年,已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到了老年,人生阅历已很丰富,再回过头来看,这时候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僧问赵州和尚,达摩祖师从西方来到中国究竟是为了什么?

  赵州和尚答:回归自然。

  一棵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佛教说的善心,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善良善举外,还有开悟后具有的慧根善缘。

  人类降临在世上,从茹毛饮血的猿猴时代,一步步走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精神和物质文明时代,是与人们团结协作、相亲相爱,互相吸取智慧的精酿分不开的。人类如果没有博爱精神,人类如果缺乏善意,人与人之间没有一棵菩提心,也不可能走到今天。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这样形容行善的人:当人们行善后,他们所关注的东西便遍及四野,他们的心胸不免豁然开朗;当他们少打自身的如意算盘之后,为自己利益的那种烦恼不堪的操心盘算就在根本上被扼制了;因此,人们遂可以心绪宁静、怡然自得,而这一切,都是善良的居心和问心无愧的良心所致;而利己主义者总觉得自己四面受敌、孓然孤立,他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一人的安乐舒适上;行善的人却生活在一个充满善良友爱的世界中,他觉得这个世界中每一种安乐舒适的事情都是他自己的安乐舒适。

  好经典的论僻,叔本华言之在理,此所谓“众生离苦得乐,我在其中矣”!

  偶尔做做好事、行行善举,或者说满足于坚持不做坏事,还难以达到上善之人。菩提心肠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内外兼修,心行一致,你心里想到什么,你眼里就看到什么,你下意识间就会做什么。

  苏东坡与佛印高僧是好友,两人常在一起打坐参禅。一次,苏东坡问佛印:“大师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居士像一尊佛。”佛印于是反问:“居士看我像什么?”苏东坡想作弄佛印,故意说:“大师像一堆牛粪,”说完哈哈大笑。自以为占了上风的苏东坡回家后把这个笑话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了后却说,哥哥你输了!禅宗的精髓是见心见性,心里想的是什么,眼里看见的就是什么;大师心里想的是佛,所以他眼中的你就是佛,你心里装的是牛粪,所以你看大师才会是牛粪。苏东坡听后惭愧不已。

  苏东坡虽然精通佛学,但由此可见修行尚浅,所以才会闹上面的笑话。有的人总抱怨这世上缺乏爱心,恶人横行,眼里看到的都是灰暗面,终日愤愤不平,郁郁寡欢。其实,这世上是阳光多一点,还是黑暗浓一点,都缘于你的心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有善心的人,行走的脚步声音听起来都是音乐一样悦耳。

  《坛经》上说,回一念善,智慧即生。

  当然,善还包括感恩、包容。同时,善举不仅仅是富人的事,不是有钱人才需要行善,平头老百姓只是管好自己的言行,不做坏事就得了。善是一股风,在我们心灵荡漾,善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我认识一个老太婆,孤寡一人,靠捡矿泉水瓶为生。一个矿泉水瓶可以卖5分钱,老人家运气好时一天能捡20个。这天老人家却把捡矿泉水瓶集缵的一百元钱捐给了她的邻居---一个妻子长年缠绵病床,丈夫刚遇车祸,女儿又突染重疾的家庭。一百元钱,对老太婆是多么的重要,老人家要奔波多少天、要捡多少个矿泉水瓶?可是老人说,她比我更可怜,至少我还能动。

  老太婆不懂禅,但她却是禅道的菩提使者。

  快乐每一天

  一日,云门禅师召集座下弟子,垂询悟道后的心得,弟子们无一个人能回答,于是云门禅师自己代答道:“日日是好日。”

  我们平常见面习惯问一句“你好吗?”虽是普通的问候语,却蕴涵着彼此深切的关心和惦记,希望对方每天都过得很好。但是,真的可能每天都好吗?家庭矛盾、生活琐事、工作烦恼、疾病灾害等等,人生如意事十之一、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怎么可能天天是好天呢?

  其实,这些不好或者磨难从另一层意义去看,却是好的。因为身体受了苦,或心理上受了打击,但只要心态是平和安详的,这些不好无非是对自己的又一种锻炼罢了。那么,不就是日日是好日了吗?

  世间万象,枯荣宠辱,全在于心。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二僧见风吹幡动,一说:“幡动”,一说:“风动。”慧能禅师对二僧说:“幡没有动,风没有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行走在闹闹嚷嚷、充满无数诱惑的凡尘,我们随时都可自问,你心动了吗?

  一次,一个朋友约我喝茶,其间不停地向我诉说他的烦恼。朋友刚离了婚,又因为小事和单位同事有点摩擦,感到心烦意乱,认为全世界都和他过不去。他说了一个多小时还滔滔不绝。我叫他把茶杯端起说话,他便两只手不停地轮换端杯继续跟我说。半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累了放下了茶杯。我说,你为什么不把烦恼和茶杯一起放下来呢?我们生活在世上,每天都有不开心事,或多或少受到烦恼的侵扰。烦恼如同重物,手负重久了尚不能忍受,何况心呢?

  学会放下,每一天行走的步伐就会轻松一点,你的心就快乐一点。

禅•觉微信公众号: fjdhchan 

禅里禅外、觉悟人生。每日一杯沁心茗茶。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