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无心到处禅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3日
来源:禅•觉微信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无心到处禅

  问:何为禅?

  答:禅是一枝花(胡兰成语)。

  按;胡兰成在《禅是一枝花·自序》中说到禅的特点:“却说中国 自隋唐至明,千余年间,思想的活泼在禅。禅的思想是一个‘机’字,盖承自易经卦爻之动,与庄子之《齐物论》,非印度佛教所有。……条件是因果性的,而机则是飞跃的,超因果性的。所以禅的思想才真是创造性的,理论倒是其后的事。”故禅即是思考之机锋,犹如花之开放,纷呈之状,然归乎一心,始发清香。

  问:禅如何道?

  答:我们知道禅家是“离言说”的,他们要将嘴挂在墙上。但是禅家却最能够活用语言。正像道家以及后来的清谈家一样,他们都否定语言,可是都能识得语言的弹性,把握着,运用着,达成他们的活泼无碍的说教。

  按:禅既不可道,故智者以诗喻之。宋·翁卷有诗:“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无数峰峦却不见山,而俯身视水,却见水底青山,即是不直接看山,于水中反观,借水之镜鉴,正如诗之喻禅。金·元好问有句:“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此之谓也。

  问:禅在何处?

  答;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按:禅虽不可说,然禅可以从心而悟。弘一法师的这副禅联,说得是当领会在心时就是禅意,正如山中之清泉,从峡谷上泻下,清冽鞺鞳,似乐奏钟鸣。如此观景听音,尚不明了,则自身愚钝而不可怨神明也。

  问:禅如何悟?

  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诗)

  按;悟禅如曲径通幽,非一番周折不能达也。唯“悦”、“空”二字须牢记,神悦而心空,正合佛老之虚空无为。光影幻动,身心空明,便可完成自我超脱,悟得真机。

  问:为何求禅而不得?

  答;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住,无心到处禅。(唐·刘长卿诗)

  按:常有人求禅而不得,何以?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必先有闲适之情,去得失之心,夜尽听猿鸣,拈花叹流年,持锡走天下,得禅亦自然。一句无心到处禅,不啻醍醐灌顶耶?

  问:何为禅心?

  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唐·孟浩然诗)

  按:禅心来自物象,夕照暮雨,绿阴清新,池中莲花,洁净不染,这自然之平淡,蕴涵着禅心之美。佛国称莲界,佛寺称莲宇,佛座称莲座,佛衣称莲衣。明净空寂,纤尘不染,自飘然物外,步步莲花。

  问:禅心何能净?

  答:“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灵水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宋·苏轼诗)

  按:所谓尘世欲望水中月,镜中花,求得禅心净,须以水洗之。水之清则无色透明,混之则百色并俱,水之移形而变,或汽或冰或流,水之可荡涤尘垢,照物鉴影,水之载舟覆舟,水之滴水穿石,等等。故水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只有水洗禅心,方能净心感悟。

  问:何为禅智?

  答:“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唐·王维诗)“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清·张问陶诗)

  按:禅是大智慧,然而智慧的获得绝非轻而易举。如果看不透世事沉浮,醉心于功名利禄,只能是终日困苦,不得愉悦。反而是将此身空虚寂灭,静心澄明,平和通达,才能得到解脱。求禅本无须到处行走,花费钱财,只要心如满月明,家亦闲达处。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呀!

  问:何为禅境?

  答: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唐·李嘉祐)

  按:禅境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往往说禅者设象寄意,悟禅者舍象取意。诗中之象,闲竹、流水、如意、江山,都是禅境之外化,但只有将心寓于这外化之象,方能悟出禅心须闲处静生,流水乃逝者之川,持如意是拂尽尘埃,看江山知宇宙不朽。入境则禅可参矣!

  问:禅趣何在?

  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王维诗)

 

  按:此诗在诗入化境,在禅得真谛。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赞曰:“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超然物外的生活,独来独往,无求无欲,只与自然为伍,淡泊之心看风生水起,适有陌路之人,谈吐投机,相见恨晚,以致乐而忘返。这便是得禅之人的处世与为人,自得其乐之态跃然纸上。用魏菊庄的话说,这是一个蝉蜕尘埃之人,已经完全超脱了。得此禅趣,焉得不乐?

禅•觉微信公众号: fjdhchan 

禅里禅外、觉悟人生。每日一杯沁心茗茶。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