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希阿荣博堪布: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
专访希阿荣博堪布: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
记者:提问之前,先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问题?
希阿荣博堪布:这个原因不是单方面的。社会的巨变,很多传统、传承的中断,信息的爆炸等等。当人需要同时面对所有这些时,疑惑自然会多一点。
记者:答案不一定是标准化的吧,答案在哪里?人要丰富精神世界,寻找精神寄托,其实是有方法的吗?
希阿荣博堪布:答案在你心里,外在的那些是工具,你可以借助它们找到你的答案。工具的流行本身并不代表答案的出现,当然,有工具总是好事,比没有强。
寻找答案是否就等同于寻找精神信仰?这得看你所说的精神信仰指什么。有的人,你不能说他没有信仰,他信钱,或者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他认为这是真理,值得为之奋斗,为之付出。也有人相信别的:权势,名气,事业,感情......精神寄托是在这些方面。我不是在说这些好或者不好,我说的是,在人们“寻找答案”之前就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精神寄托了,相信这样那样的东西。什么都不信,也是一种信,信“什么都不信”。
只是有些人后来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相信的东西原来也不是那么可靠,真遇到人生的大问题,帮不上忙。所以他开始有疑问,开始去寻找更值得信赖的依靠。
记者: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问题是否也困扰过您?
希阿荣博堪布:大部分问题,我自己没有过。 我是 60 年代初生在四川藏区的,十几岁就开始过寺庙的生活,后来读佛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佛学院教书。这样的经历使得我不会有那些疑问。但是我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提出那些问题。
记者:现在很多禅修班、灵修社,也会教人打坐、调息,训练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学会安静下来,可是短暂的安静后不是还要奔忙么?那么,这样安静片刻又是为了什么呢?
希阿荣博堪布:就像你平时要吃饭、睡觉一样,尽管吃了还要饿,睡了还要累,可吃了睡了还是要比不吃不睡强,你至少可以补充一些体力,恢复一些精神。同样的,短暂的禅修、打坐、调息,让身心得到片刻的休息,总比完全不休整强。
当然,如果能调整生活方式,有节制,有规律,适当地做减法,少欲知足,把无常、因果,实实在在拿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体会、确认,再辅之以短暂却持续的禅修,就一定会给身心带来更大的改变。
记者:您说修行就是慢慢训练自己养成远离烦恼的习惯。您还提供过类似恋爱“串习”这样的方式,什么是串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远离烦恼,能详细解释吗?
希阿荣博堪布:串习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复去做,习惯成自然。日常生活中,岂止是恋爱如此,很多事都是这样,不断重复,最后养成习惯。比如你小时候学习走路,开始不会走,一遍一遍试着去走,大脑和肢体慢慢就形成固定的反应机制,最后你就学会走路了。 小孩认字也是这样,本来不认识的字,反复看,反复写,反复记忆,然后就认识那个字了。长大后谈恋爱,相识了,互有初步的好感,接着加深交往,不断熟悉了解对方,心里再时常想起对方的可爱之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你想象出来的),越想越好。每接触一次,每多想一次,爱就越深一点。你看,这感情也是从无到有慢慢串习出来的。
烦恼怎么来的?简单一点说,主要是欲望太多,心胸太小,眼界太窄,这叫贪、嗔、痴。降伏贪嗔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得靠串习。先慢慢扭转观念,再逐步养成新的行为习惯。比如说,工作中你比较强势,总觉得自己的想法高明,别人都得按你说的去做,否则你就很不高兴,可是别人不一定就信你听你的,结果工作总是进展不顺利,大家的关系也处不好。一直以来,你做的都是固执己见、 动则发脾气的串习。现在如果你能反方向串习,不是只关注自己的想法 ,不理会别人的思考和感受,而是认识到团队的默契合作比个人的才艺表演更重要,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可能提出很好的创意,为团队贡献不同的价值。观念就是看问题的习惯,扭转观念就是改变看问题的习惯。然后你改变态度、行为,更多去倾听、包容、妥协。不要以为妥协就意味着失败,有时候妥协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观念的转变、包容、 妥协,这些不是一学就会的,你需要一遍遍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你随时会跌回旧的习惯中,但没关系,只要你坚持,新的想法和做法会不断巩固力量。慢慢地,你就不再那么固执,爱生气了。
这只是一个远离嗔心的很小的例子,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培养远离烦恼的各种习惯。
常随佛学微信公众号: fjdh66
用佛法智慧提升生活品质。陪伴您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