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师父身边的弟子,怎样依止师父修行?
不在师父身边的弟子,怎样依止师父修行?
“法就是调御心,能调御的心柔软了,不刚强了,那处处见佛。所以过去开悟的祖师说“于寸草而见丈六金身”,处处是佛,千江有水千江月啊,那个时候就不一样了。”
问:您在《普贤言教》的“依止师父”里讲过,学佛要包括学习师父的言谈举止,像大菩萨护着小菩萨一样。那在师父身边的人是很容易做到的,像我们离师父远的人,怎么做?
传喜法师开示:这个问题也是很关键,因为学佛、成就的关键就是善知识。特别是末法年代,末法时代属于垂手接引,是要靠善知识的。但是在正法年代,那个时候众生业障轻,乃至佛的道理里面,拿出来一点,自己去思维都能成道。像法时代,就是把戒律持好,把佛的经典能受持,思维能成道。末法时代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根器越来越差,要靠善知识垂手接引了,是要靠果地的威德,摄授来做我们的因的,以诸佛之果,来做我们解脱的因,所以亲近善知识很重要。
但是亲近善知识的难度非常大的,难度非常大。不如法依善知识造业,反而罪过更重。所以作为一个弟子来说,怎么样成就弟子相,是要我们打好基础的。首先最基本的一个相就是要有惭愧心,末法时代的修行我们要注意,第一个的标志就是惭愧。本身就是末法时代了,自己就是自己的标签,我们这个生命插在末法年代,还有什么功劳?首先要惭愧啊,惭愧。生不见佛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再也见不到了。虽然佛不舍众生,化现众生,但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本尊,释迦牟尼佛我们见不到了,这要惭愧的。
亲近善知识,特别这个年代,方法还是很多的。所以特意给大家开了有网络,网站啊,光盘啊,微博微信,先学觉得有信心了,再来亲近比较好。在我的寺庙里,现在很明显,看过光盘,看过我的网站来的,恭敬,非常恭敬,“传喜法师、传喜法师。”我一句都没跟他说,恭敬心已经消罪了,已经增福了。有的没有看过这个来的,就像走其他庙一样,朝山一样,来到庙里没有恭敬心,就像走庙一样,什么传喜法师不传喜法师,我就是来烧烧香。别人给他介绍,眼斜看了一眼,哦!和尚,你哪的?姓什么?然后问了就走掉了。你说,他这样得不到什么福的,虽然也靠近我,也没有用。靠近是要如法,现在反而好,可以远一点地学。学得如法了,靠近一点,再如法再靠近一点。否则的话,依着善知识堕落,这个是很可惜的。
佛陀为什么显涅槃相?因为佛如果在这个世间,如果别人对他斜一眼,皱个眉头,对他鼻子“哼”一下,那“呼”一下就下地狱了。佛本来是,你对佛一合掌,一低头,都是福德无量啊,成佛的因啊!但是反过来说,越是佛的威德力大,改变我们命运的力量就大,要么就是上、要么就是下。所以印度话佛缘已了,入于“涅槃”,下面的机缘没有成熟的,我把经留着,那就是我的化身,看经能对机了,恭敬心能升起来了,那你能调服心啊!法就是调御心,能调御的心柔软了,不刚强了,那处处见佛。所以过去开悟的祖师说“于寸草而见丈六金身”,处处是佛,千江有水千江月啊,那个时候就不一样了。
佛教知乎微信公众号: fjdhask
想学佛有好多不懂,没关系,佛教知乎帮您解答疑惑。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