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怕堵、心怕累、脾忌冷、肺怕烟、肾怕干,你知道多少?
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在繁忙的社会环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着五脏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
一、“肝将军”怕堵
“肝木生发,犹如树木。”中医理论讲,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
专家支招:
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二、“心君主”怕累
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反之则会出现脸色差、心气衰弱等症状。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
专家支招:
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苦入心,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三、脾胃忌生冷
“脾胃是健康的根。”中医上讲的脾,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食物要靠脾的运化,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
专家支招:
中医认为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应适当吃点甘味的食物,比如山药、红薯等。
四、肺怕环境差
肺像一把大伞,罩在五脏六腑上面,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五脏才能正常活动。肺气的衰旺,还事关寿命的长短。
专家支招:
早上起床后可以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银耳和清热的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
五、肾不能缺水
肾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所以,护肾一定要摒弃以下坏习惯:吃得咸,不喝水
专家支招:
先咬紧牙齿再放松,每天反复做百次,可以防止肾气外泄。用热水泡脚,按摩脚心,有强肾滋阴之功效。
五脏六腑的“保养”重在一个字
一、心脏重在养
心主血脉,面色的明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主血脉的功能。若心血亏损,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得不到滋养,面色就会苍白无华。症状更进一步,若出现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等表现时,就需要养心了。取绿豆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双脚洗净擦干后踩踏绿豆,边踩边揉,每天睡前做30分钟左右,可强心安神;或用枸杞枣仁茶养心.取枸杞10克、炒枣仁4克、五味子3克泡茶,连饮3天后睡眠质量就能得到改善。
二、肝脏重在舒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功能失常就会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并在面部长出黄褐斑,所以色素斑多者要注意舒肝气。此外,当出现胸胁隐痛、视力下降、面红耳赤及指甲发脆等表现时,就需要养肝了。可以多吃青色、酸味食品。因为青入肝、酸补肝。另外,取玫瑰花1~3朵泡茶,可以解郁。取银耳、菊花各10克,枸杞15克,加100克糯米煮粥,可滋养肝气。
三、脾脏重在“补” 脾为“后天之本”,四肢肌肉全靠脾养。脾气足,肌肉气血通畅,才会丰润而有弹性。若出现韧带和肌肉松弛、面部水肿、身体肥胖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取姜片将艾蒿炷和穴道隔开灸脾腧、胃腧.可以调顺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取红枣500克,去核,水煮烂,加适量红糖拌匀即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能补虚疗损,祛疾延年。
四、肺脏重在“养”
皮肤和毛发荣枯与肺脏功能有直接关系,肺主气、司呼吸,肺随呼吸功能带动营养精微物质充养肌肤,润泽毛发,其功能失常会造成肌肤苍白、毛发枯槁。另外,若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表现时,就需要养肺了。罗汉果茶、秋梨膏最润肺,可以使呼吸系统和肺功能迅速强壮。也可取白菜、百合、白梨、白藕各10克,蜂蜜适量,榨汁饮用,适用于肺燥咳嗽。
五、肾脏重在养
肾健康说明人体生殖系统有活力,如果肾虚.就会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而且肾气足,可以将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体外。当出现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无故大量脱发这些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将舌尖伸至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3次。另外,多吃黑豆、黑芝麻、黑米等黑色食品。黑色入肾,可滋养肾气。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