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在付衣传法之前,曾召集门徒各作一偈颂。首座神秀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惠能反其调而唱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和惠能的偈子,是站在不同的境界上说的。神秀说的意思是我们修行要时时摒除各种贪念,使心性光明。惠能偈是针对神秀偈而说的,是当下破除了我执、法执趋于中道,是站在般若“空”性的立场上,来说明万法的无自性。
惠能认为,“无自性”与“真如本性”即“凡夫”和“佛”,并无多大差别,关键在于“迷”和“悟”。而由迷到悟,又只是“一念”之间。所以惠能的顿悟思想,强调的是瞬间觉悟,不假渐修,只要于刹那间领悟到自心等同佛性,便是成佛之始。
惠能对神秀的偈颂,完全是针锋相对,单刀直入人心。并且提出了生命的解脱是从于自身心的解脱,是完全立足于自我,大胆地肯定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把人从凡夫的本位提高到佛果的地位,肯定了自我的真实价值。认为成佛也无非是对自我的超越,发展到后来的“即心是佛,即心作佛”,强调“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便是对这种思想的发挥。
在《坛经》中,随处便见这样的句子。如“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前念迷则众生,后念悟则佛”;“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震醒了人们对佛性的迷执。
这就是禅宗着名的“于念而不念”(“无念”)、“于相而离相”(“无相”)、“念念而不住”(“无住”)的立教宗旨所在,并强调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作者:苏州寒山寺方丈 秋爽)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