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安心是佛教的重要课题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道一句


  “禅是佛教的灵魂,我们的佛陀便是参禅悟道的。佛陀给我们开示的修行次第,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禅定是开发生命中无限智慧的必要手段。唯有禅定的力量,才能降伏妄想、降伏烦恼,使这颗躁动不安的心安静下来。

 

 

  济群法师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不断寻求种种安慰、剌激、满足,可这颗心越向外追求,越躁动不已。佛陀呵!哪里才是我们安心的处所呢?《金刚经》开头,须菩提尊者就向佛陀提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禅宗里也有个著名的公案,讲述二祖慧可禅师向初祖达磨请教安心之道。可见,安心是佛教关心的重要课题。

 

  眼下许多佛学院学生流动性很大,不稳定,正是因为不安心的缘故。学生毕业后,不能在一处住上五年到十年,这里走走,那里住住。不能一门深入地学习,东看看,西翻翻,也是因为不能安心的问题。

 

  佛教之有禅,尤如基督教之有祈祷。禅是佛教的灵魂,我们的佛陀便是参禅悟道的。佛陀给我们开示的修行次第,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禅定是开发生命中无限智慧的必要手段。教理虽然能给我们提供人生正见和解脱烦恼的方法,奈何凡夫积习深厚,在烦恼习气面前,人类具有的佛教知识,时常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禅定的力量,才能降伏妄想、降伏烦恼,使这颗躁动不安的心安静下来。

 

  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法相、三论、华严、天台在修行上原也是止观并重的,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现在却只剩下了空洞的理论。各个宗派虽然有自己的观法,如三论宗的空观,唯识宗的唯识观,天台宗的三谛三观等,却很少有人能将这些观法修起来。原因是什么?因为缺乏止的基础。没有止,如何修观呢?

 

  现在的佛学院虽然都在提倡学修并重,但总体上来说,是以学习教理为主,缺少相应的禅修。未来佛教的教育中,应该重视禅定的修习。在汉传大藏经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禅修典籍,有待我们去整理、弘扬;南传、藏传佛教不但有许多禅修资料,同时还有不少禅修有成就的大德在各处讲授禅法,我们可以去学习引进,为佛学院的教学服务。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无限的宝藏,具足一切功用,教育就是开发这一宝藏的过程。学习经教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一宝藏及开发宝藏的方法,禅修则是开发宝藏的实际操作。没有禅修,我们就只有关于宝藏的知识,永远无法发挥生命中的潜能。而在教育过程中,错误的知识和教育方法,都不利于宝藏的开发,甚至会使这个宝藏越潜越深,乃至永远不见天日。难怪古人把“知”当成众祸之根。

 

  有限不能认识无限。人类的文化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积累。而经验是有限的,由有限经验所形成的文化知识,永远是有限的。何况世间的知识总是带有相对性、片面性和错乱性,不足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人类崇尚知识,但知识却有着很大的局限和缺陷。必须超越由知识所构建起来的意识层面,通过禅定之力平息纷扰的心态,才能开发出生命的无尽宝藏。

 

禅•觉微信号IDfjdhchan

 

禅里禅外、觉悟人生。每日一杯沁心茗茶。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