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素食起步>> 素食利益>>正文内容

怎样素食才能健康?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5日
来源: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问题的引出——面黄肌瘦

  时下出现很多“饮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原则。有两类人群持这种观点:第一类,想减肥的女性;第二类,某些佛教人士。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减肥的女性为了控制热量摄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么萎黄晦暗,要么脸色苍白,精神体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劳无力,造成月经量少、甚至绝经,来门诊求治妇科疾病,希望调理月经。

  二.气血生化——五谷杂粮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导致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甚至闭经。因此,我在诊治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气血之来源,此外,建议喝小米粥加红糖以充养脾胃,迅速恢复元气。

  在北方,妇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时候,老婆婆通常给产妇做小米粥加红糖,以补养身体,小米在中医看来是补肾健脾利湿的佳品,古代行军打仗多以小米为军粮,吃小米不仅耐饿,而且除去脾胃湿气,避免水土不服所导致的肠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机”,产妇生完小孩,生机消耗很大,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红糖,不仅月经调顺,而且脸色红润光彩,真印证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出家师父和在家居士,也是不吃主食仅吃蔬菜,但是据我观察,大部分遵从这个饮食原则的人久而久之面黄肌瘦,身体衰惫,气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讲的仅靠蔬菜是无法维持气血来源的。蔬菜多为植物的茎和叶,其疏通力量比较强而补养力量比较弱,气血虽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补养,尤其是脾胃没有水谷滋润,久之就会造成脾胃气虚的病机。

  三.气满不思食

  以上论述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则,就说明有一部分人是这个原则的亲身受益者。那么,什么样的人合适这种饮食原则呢?我总结为“心地清净,元气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养生原则。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内心清净无染,妄想分别执著淡泊,元气消耗极少,依靠修行禅定所获得的能量补充(禅悦为食),全身元气充沛。正如古人所说“气满不思食”,真正元气充盈的人,不思饮食。因此一天仅仅吃一顿饭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湾著名的广钦老和尚,数十年来不吃主食,仅吃水果维持体力,活到九十五岁高龄,身无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经典《增一阿含经》中以“禅悦食”为五种出世间食之一。并在《杂阿含经》指出,有众生进入初禅,“离生喜乐,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会有全身气力充足之感。毛凌云居士所撰《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现摘录如下:

  清竺峰、圆融大师,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无缺。笃好礼念,以往生净土为决定志愿。不畜徒,不自住庵,恒依人修,免杂用心。居无定所,合则留,不合则去,意气洒落,不为胶执,亦不乐随众作务。常静掩一关,礼念并行,不礼则念,不念则礼,无一时间断,亦不参以他法,竟以此终其身。尝于午间敲鱼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时(下午3~5时),人见其终无休歇,大声唤之,始止,自谓才如半日耳。问其饥否?则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无量,更不思食也。"胁不帖席者数十年,故少梦,偶有梦,亦不离礼念,更无异缘,梦中常见佛菩萨活动如生,间予奖励,或导引念佛。忽自知时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顶示暖相。

  圆融大师精进念佛一天一夜,竟不会感到饥饿,反而觉得口水甘甜,受用无量,这恰恰说明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便会得到能量的补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饮食。

  又如历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寿禅师,据历史记载他三十岁悟道,“后住永明,日课一百八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讲经、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还要到其他峰顶念佛。明代学者洪觉范说:“一个人每天要做这么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结果看到他的画像,却是身体壮硕、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永明延寿禅师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补充的能量却很少,足见禅定功夫之深。禅定并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卧都不离禅定,禅悦为食自然身体健壮。”

  四.不要盲目模仿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没有专业修行,或者因为功夫不到,还需要应付日常工作,有的护法居士为佛法、为众生而奔忙操劳,修证上还没有真正契入境界,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假如不加以补充,就会导致上文所说的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亚健康状态,长久以往,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任何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每个人在接受不同的养生观点时,要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斟酌采纳,方能如理如法。

  五.补充气血的食疗方法

  小米粥做法

  做法:小米适量,小火慢慢煮熟,气血不足者可加红糖少许。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

  可以治疗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等疾病。

  《本草纲目》说,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经常喝小米粥,可以温补脾肾,增强生命力,对身体虚弱的有不啻为一帖补养良方。

  印光大师的饮食建议:

  1.提倡吃麦,面食

  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麦比参力尚高数倍。有钱人服参,乃是钱无处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补人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蔡契诚居士书一》

  2.提倡吃豆油

  又大磨麻油亦能补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实则是焦味耳。《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蔡契诚居士书一》

  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间粥中,宜下磨破之黄豆。平常食油,专用豆油,较比猪油,补力更大。—《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鲍衡士书》

  3.佐以干果食疗

  莲子、桂圆、红枣、芡实、薏米,皆可滋补,岂必须血肉方能滋补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蔡契诚居士书一》

  4.印光法师滋补粥

  根据印光法师的建议,结合中医理论,提供以下食疗的方法,而达滋补气血、调理脾胃之功效,如下操作:

  做法:莲子十粒、桂圆(剥掉外壳)十枚、红枣(掰开)十二枚、芡实(大型超市里面或药店都有)一两、薏米一两,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补气化湿,固肾强精。

  粥中之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芡实可以开胃助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此四种配伍相辅相成,温补脾肾,养血安神,同时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湿,流通湿气,正可兼制桂圆之热,温阳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红枣之腻,使补虚而不留湿。诸种补养食品相配,共奏补气养血,固肾强精之效。

 

  “药补不如食补”,滋补粥长期服用,对于气血不足、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虚萎黄等现在社会常见虚弱类疾病确有良效,其中加大桂圆、大枣的量便可以针对失眠类患者,加大莲子、芡实的量针对脾胃虚弱、泻下伤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针对湿气较大的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白带,肺脓疡患者,此外,现代研究中发现薏米里含有抑制癌细胞的成分,因此对于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为调养身体的佳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