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烦恼的方法
净慧长老
古代禅师提到对治烦恼时,常用“断”和“转”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对待事情都说要处理处理,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这里就借用“处理”这个词,一语双关,一个是说你要怎么样解决烦恼,第二个意思是你把烦恼当成什么。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我看我们大家就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总是抱着不放,觉得烦恼很好,所以烦恼很多。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把烦恼当成宝贝,你就慢慢地去处理,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宝贝分给别人,不要一个人独享,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会看到烦恼不过是个处理品,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会认识到不应该保留这个处理品,应该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发掘出来。
我说把烦恼当成宝贝,舍不得扔掉,大家不要觉得好笑,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并没有完全觉得烦恼就是处理品,也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烦恼当成了宝贝,舍不得扔掉。如果我们真是把烦恼当成了处理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烦恼障、所知障老早就断掉了,老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之所以从无量劫以来轮回生死,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死死地抱着烦恼不放,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而是把烦恼当成了宝贝。大家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烦恼、看待烦恼,那么我们要转烦恼成菩提会容易一点。
我们往往是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一般人说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没什么法律责任;但从禅的角度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烦恼,也是生死的根本,也是我们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
今天讲处理烦恼的方法,重点针对人际关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烦恼,因为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不但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
一般的人,对待一件事总是在把眼睛盯着别人,看你会怎样对待我,公平还是不公平,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往往很少来要求自己,很少思考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八风面前不为所动。一般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出家人修了十年八年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刚才开宗明义讲的,把烦恼当成了宝贝,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
烦恼就是“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风”把所有的烦恼都包括在内。这“八风”都是一对一对的,一般人都把利看成是好的,把乐看成是好的,把称誉看成是好的。你要那个好的,别人也同样盯着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觉得表扬不公,觉得赞誉不公,觉得我吃亏了。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
因为有“我”在,就有烦恼在。这些烦恼,不仅仅在家人有。我看到很多年轻的出家人,十五六岁的、十七八岁的、二十多岁的,应该说涉世未深,心地比较清净,但是在“八风”面前,照样透不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跟“我”的面子密切相关,他不会把“我”当成处理品。如果把“我”当成处理品了,那就把“我执”破掉了,如果把“我执”处理掉了,就能证圣果了。可是我们就是放不下这一点。
一个人不管是为僧还是为俗,已经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人,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而是生活在人群当中、人际关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考虑的是“我”。
讲处理烦恼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
怎样要求自己呢?要学会要求自己,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在利益面前、名誉面前,在一切好事坏事、吃苦享乐等等面前,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 己,吃亏上当的事我自己去做,有好事让给别人,这就是禅修者的行为。怎样对待“我执”,是一个素质问题。这样做,就是慢慢地淡化“我执”,慢慢地在处理 “我”。这样做,开始时是很勉强地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我把这种行为叫做“优化素质”,或者是叫“优化自身素质”。
现在我们整个国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学禅的人也要不断地来优化素质。优化素质,实际上就是提高觉悟,增长智慧,就是在“八风”面前慢慢地做到如如不动。在“八风”面前如如不动了,我们的素质就真正达到了优化的标准。
要求自己,不容易。往往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总是从自我出发,怕自己吃了亏,怕自己上了当,怕自己丢了面子。有时候即使占了便宜,也感觉这个便宜 还占得不够,会有种种的理由想多吃多占,不多吃多占,就好像吃亏上当了。这样的人,我在下放劳动的时候,见得特别多。比如说,现在北方收麦子,麦秸都扔掉 了,我在南方下放劳动时,麦秸要分给大家烧火煮饭,分麦秸时还得用秤来称,秤高一点低一点,那些妇女吵得不得了。四十多岁的人如果出生在农村,都经历过这 样的事。那固然是一种经济困难的表现,也说明人在利益面前真是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那种比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一个人被逼得好像非得那么小气不可,你 大气了,你就会饿肚子。当然这是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的一种斤斤计较的表现,现在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计较的形式又不同了,但是作为烦恼,病根子还 是一样,还是那个“我执”作怪,还是我们自身素质没有真正地达到优化的要求,还是一种缺乏智慧的表现。那么,对待人际关系时,我觉得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 不被烦恼所困扰,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要优化自身。
第二条,要学会谅解他人。
谅解他人,往往跟要求自己一样很难做到。我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找对方的不是之处,总觉得对方跟我过不去,总觉得任何人都在与我为敌。有很多事情 本来是无意的,但是就有那种小心眼的人总要对号入座,自找烦恼。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天下本来是风平浪静的,我们偏偏要去找些事,自找烦 恼,那就是由于不能谅解他人。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相互的关爱 给予谅解,这样的人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
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又怎样 知道谅解他人?一个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他的生活会是非常痛苦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那些有心挑刺的人听 了,自己就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久了,一次两次,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弄出人命案来。 报纸上种种社会新闻的报道,比如因为几块钱弄出一条人命案,一句开玩笑的话酿成一个悲剧。
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会善待自己,也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圣贤,每一个人都有过失,自 己老在注意他人的过失,为什么就不能反省自己有没有过失?自己言谈话语有没有伤害他人?所以能够时常反省自己的人,就是一个能够谅解他人的人,经常以一种 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把很多烦恼当成处理品,而不是把烦恼当成宝贝。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第二个方法,就 是要能够谅解他人。
第三个方法,就是要知道感恩和奉献。
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我们个体生命之所 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想想看,全世界就剩下你一个人,你还能存在吗?肯定不能。每个人都这样来反问一下自己,没有全人类的人,只有老 子天下第一;既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哪里还有第一?所以,要时时感恩所有的人,因为所有人的存在为一个人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所有所有的 一切,包括一个人的生命在内。如此说来,要不要感恩呢?能够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自他关系当中出现的矛盾,心态自然会平和下来,自然会有一种感恩的心、报恩 的心、奉献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面对所有的事,面对一切众生,面对宇宙大地。
人类的存在与整个山河大地的存在分不开,而且是要协调和谐地存在,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地存在,人类才能生存,一旦出现不和谐,人类的生存就会出现 危机。为什么9·11事件时美国世贸大厦坍塌会有很多人死亡?就是在世贸大厦起火的那一刻,生存环境改变了,因为人的生存受到条件的制约,生存环境改变 了,生存就成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感恩,如果没有宇宙大地所有一切和谐的存在,我们的生命也不可能存在。
大家经常讲环保意识。如果能够把环保意识提高到感恩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提高到人类的存在、个人的存在是和所有的众生--有情、无情的存在分不开 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我想,每个人就能够自觉地来做环保工作,自觉地来保护生态的平衡。佛教里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观念。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 最高的环保意识。有情和无情都在法界当中,这一法界只有“有情”不称其为“法界”,只有“无情”当然也不能称为“法界”,只有“有情”与“无情”同时平衡 地存在,这个大智慧才能圆满;如果不能平衡地存在,就圆满不了。所以佛教的这个理论,可以说是最圆满的环保理论,不管用到哪个方面都是圆融无碍的。
第四个方法,就是要惜缘惜福。
我们不但要懂得感恩奉献,还要知道我们同为人类,同时生存在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空间里,都是无上的因缘,都是过去生中种了许多的善根,才 有这样的无上因缘,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特别是今天同闻佛法,一起学禅,这个缘分更是不可思议。所以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彼此之间都要珍惜这个来之不 易的佛缘、法缘、善缘、人缘。这就像我过去学的毛主席的一句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说得很好,同样可以用来鼓 励我们大家学禅,惜缘惜福。
惜缘,是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惜福,是要珍惜人与物之间的缘分。因为一切的物质财富,不仅仅是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它本身又是地球的 资源。地球的资源,有一些是可以再生的,有一些是无法再生的;即使能再生,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再生得出来的。像煤炭、石油开采了以后不可能再生,即使再生也 不是我们这一代、两代人、十代人、百代人能够享用得到的。像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或者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再生的资源,总是用一点会少一点,所以我们要晓得 节约,晓得惜福。
几十年前,如果说水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会相信;如果有人说将来的人会没有水喝,人们会说那个人简直就是神经病。但是今天来看,人距离没有水喝 的日子并不是很遥远。从北京坐火车到石家庄要经过一条河又一条河,所有有桥的地方都是因为有河,这些河流在几十年前是波涛滚滚的流水,今天呢?沙漠一片。 1952年,我第一次坐火车过黄河,那时黄河的水与黄河大桥几乎是平的,火车就像在水上走过去一样。五十年过去,今天的火车过黄河,就好像从沙漠上走过, 黄河的水基本上断流了。在过去,谁说黄河水会断流,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唉!今天变成了现实,原因何在?就是人类不知道珍惜资源,不知道爱护资源、爱护这 个地球,不知道惜福。由于过分地掠夺大自然、过度地浪费,造成了河流的干涸,最后就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我们中国过度地浪费、过度地破坏大自然,应该是从1958年大炼钢铁开始的。那时几乎把所有的古树都砍掉了做柴烧炼钢铁。那是森林的一次浩劫, 也是所有铁质文物、家具、器皿的一次浩劫。那个时候,所有铁的门环都敲掉了,家家户户的锅都砸掉了,拿来炼钢铁,一个村一个食堂,大家吃食堂。现在的人想 来会觉得好笑,当时,我们也很积极地做过一些蠢事。那时,我们在法源寺中国佛学院读书,我记得我们同学做过一件蠢事,法源寺的一个铁宝鼎,大概是清朝的, 时代不是很久,炼钢铁可以炼很多,就把那个宝鼎拿去炼了钢铁。虽然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是我们个人也有责任。这好像是笑话,实际上不是笑话,而是事实: 由于不知道节约资源,不知道爱护地球,造成了地球资源的匮乏。我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烦恼,要晓得惜缘,还要懂得惜福,有福不可享尽。时时刻刻有一种节 约的精神,时时刻刻想到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不可以过分地来享用,总有一天地球上能吃能喝能用的东西会用完。
我在云水参访时,看到有些地方标语写得非常好,比如“爱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如果把这种精神推广到所有的方面,想到我们人类有今天,还有明 天;今天的人要生存,明天的人也同样要生存;我们自己要生存,别人也要生存;我们人类要生存,其他的一切众生、一切动物也要生存,以这种尊重财富、尊重生 命的精神来指导生活,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使生活更加稳定、更加祥和、更加幸福。
以上所讲的,第一条要求自己,叫做“优化自身素质”,后面的第二条谅解他人,第三条感恩奉献,第四条惜缘惜福,加在一起就叫做“和谐自他关 系”。这些方法加在一起,就是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觉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就是我们化解烦恼的最好方法。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