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之后就成了鬼,这是真的吗?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大多数人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人死如灯灭,肉体生命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束,什么都没了;另一种是古代民俗流传下来的,认为人死了就成为了鬼。
那么,对于这件生死大事,佛教里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佛教里说生命是有轮回的,释迦牟尼佛告诉世人,生死是假相,众生随着各自的业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一期肉体生命的死亡,如同旧屋残破剥落,搬了新家,身体好比房子,损坏了再换一个。
其次,人死后不一定就成为鬼。与民俗意义上的鬼不一样,佛教中的鬼只是六道中的一种,人死后可能会上升到天道、阿修罗道,也可能转世投胎为人,但也有堕落到畜生、鬼道甚至饿鬼道这“三恶道”中的危险。
这里涉及一个“中阴身”的概念,人死之后,在还未投胎转世之前,就是“中阴身”的过渡状态,长的历经四十九天的时间,短的也可能只是几秒钟。“中阴身”被它自己往昔所造的业力所影响,在六道之中往它所对应的地方去转投。
生死流转六道轮回
天道
天道代表着快乐幸福和光明,是一般世人所向往的去处。佛教中所说的天道,是三界诸天,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天道众生衣食住行极尽奢华,但受诸乐、无有痛苦,是因他们在世间修福而成。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则是通过在世间修习禅定而得来的,那种快乐的深浅程度比欲界更高,因禅定的程度不同也有差别。
但不论是在天道哪一重天,寿命有多长,福报也会有最终享尽的一天。到那时,还会因为业力的牵引,转投其他道,尤其是天人具备神通,会感知到自己将要堕向何处,这种落差会导致极大的痛苦。所以,天道虽好,也是很多修行人的愿望,但却不是最终的归宿。
阿修罗道
虽然也有天人之福,但却善妒善战、骄慢好斗,常与天道的天人发生战争。在《业报差别经》中记载,首先也必须有布施行善所累积的福报,但却因为不能忍辱、争强好胜、生性易怒、起骄慢之心的行为,所以成了投生阿修罗道之因。
地狱道
从字面上说,地狱是“地下的监狱”,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众生受苦的形情比人间监狱要苦上千倍万倍,所谓“极大苦聚”。地狱的种类很多,有八寒地狱、八热地狱、无间地狱......一个比一个更苦,地狱道众生身受极刑,心受剧苦,或猛火烧炙,或严寒相逼,或刀剑残杀……死而复生,欲出无期。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对地狱道的情况有详细记叙。
恶鬼道
饿鬼道:鬼道也有福德因缘的差别,有的如鬼王因前生多修福报,也能统管一方,但大部分鬼道众生常年处在饥渴煎熬之中。四处奔走寻找吃食,但因为业力太重,有的喉咙如针尖这么细,无法下咽,有的就算找到食物,在他们面前也会化为腐臭,或是一进口中变成燃烧的火焰。
在佛教的诸多法会中,“瑜伽焰口施食”就是以法力为鬼道众生施食,缓解他们的饥渴甚至救度他们脱离鬼道。
畜生道
畜生道众生中,有被人类圈养的家禽和动物或宠物,也有傍生在大自然中的一切大小动物,如飞禽走兽、水中的鱼龙甚至遍布一切海陆空的庞然大物、微细生命等,都属于这个范围。我们看畜生道众生很直观,即使同一形态的物种,它们的生存环境、福报差别也是极大的。
人道
身而为人,苦乐参半,既有能力行善积福,也有可能作恶堕落,对未来的生命走向有更多改变的机会,特别是选择如释迦牟尼佛那样通过修行解脱轮回。
从修行角度来说,天道太快乐而无心修道,三恶道太苦没法修行,或是愚痴不懂修行,只有人身苦乐参半,又具备一定智慧,才是最适宜的修行的身份。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人间求道、人间证悟、人间弘法。
六道众生看不见,却能体会
很多人说,轮回又看不见,怎么理解?其实,无须向外求,只这人间而言,也已然有六道之别。
有人福报极好,做事都能顺利、生活安定富足,正是天道的特点。现实中,有的人已经拥有名望和财富,但是脾气却很大,或是瞋心极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阿修罗道的特征。
有的人对“财色名食睡”都是病态式的渴求,拥有再多也不满足,就是与饿鬼无异的心理特征。如果只凭着动物式的本能生存、享乐,对人生的意义再多更多的思考和追求,那么与动物又有什么本质差别?同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时时处在极度痛苦之中,战争、疾病、身心倍受煎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种痛苦状态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人间地狱”。
佛法揭示,世界是人们内心迷妄的显现,所以六道也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就会感得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如果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迷迷糊糊中造作下种种业力,最终被动卷入轮回时,又要如何避免堕落恶道?祭奠祖宗先人的时候,烧锡箔等民间习俗对投生到鬼道者可能有一些帮助,但对于转投在其他道的先人而言,还是多做行善布施、供僧诵经、护持佛法的事情,并将功德回向给先人更为有益。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天既能得到人身,且又得闻佛法,真是宿世善根所至,一定要把握好,在人身这个转折点上行善修福,为转生善道、解脱轮回积累智慧和福报,而不是趁人生一场赶快享福。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机会来时不珍惜,一旦失去就难于再有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