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与竞争
禅象征着超越,企业的生存象征着竞争,这是两种具有天壤之别的现象。禅师,一炷清香,一卷佛经,一个蒲团,然后便可随缘度日。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布履一双,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这些都是禅师的境界。企业家,现代市场经济的搏击者,置身于风云变幻的商海中,到处是陷阱和盲区,随时有折翼沉海的可能。
无论如何,一般都不会去想象这两种现象的关联性。但是,如果我们试图分析一下二者的内在精神,便可以发现现代的企业家其实可以从古老的禅宗文化得到一些启示,从而对我们建构企业文化提供一种清凉的智慧。
找回本来的自己
数年前,台湾有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我找到自己”,歌词的开头是这样的:“我往哪里去,才能找到我自己?我们不是活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劳神费心去”找“自己呢?扪心自问: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甚至透视自己吗?人们往往“误解”自己,甚至在“假我”中得意尽欢,一旦曲终人散,面对着晓风残月,不兴起一起一丝苍凉、悲凄者,又会有几个呢?
作为一个人,我们有时会迷失、彷徨、失落;而作为一个企业,同样也会如此。但是,这时作为企业的领导人是否会有种魄力、胆量、眼光,能将企业带出低谷;如果一个企业正在不断地上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而这时企业的带头人是否能保持一种清醒,不被各种荣誉与光环冲昏头脑,这便是企业家的素质。
佛经中有一则精彩的譬喻:从前有一个人,由于家穷,买不起昂贵的铜镜,他一直为看不见自己的容貌而烦恼。有一天,他的朋友借他一面镜子。“哇!我终于看到自己了。”当他看到自己俊秀的面容时,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因此,每天捧着镜子,顾影自怜。几天之后,朋友要回了镜子,他竟然无法自处,直叫嚷:“我的头,我的头呢?”他找遍了城中大街小巷,就是找不到他的“头”。绝望之余,他变得精神恍惚、语无伦次,口中不断重复着:“我的头呢?我的头……”这天,朋友又来探望他,在途中擦肩而过时,差一点认不出他。朋友拉住他,唤他名字,问道:“你怎么变得如此狼狈呢?”“我找不到我的头!”“你的头不是好好的吗?”“不,我看不到它!”朋友用力敲他的头,“唉唷!我的头,好痛呀!”他终于找回了他的“头”。
这是一个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譬喻。生活在现代的人,有多少真正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经常会听到现代人的感慨:“这时代真实的人越来越少了!”所谓“真实的人”就是有自己风格的人,特立独行的人,卓尔不群的人,不随波逐流的人——也就是对生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的人,对生命有一个独立的理想目标的人。我把这种人称为“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就像古代的禅师对山说:“大山啊!请脱掉披覆在你外表的雾衣吧!我喜欢看你洁白的肌肤。”
遗憾的是,现代人总是被种种“流行风”、“潮流”搞得晕头转向,逐渐迷失在茫茫人海中,而忘记了本来的自己。我们很难说清这个时代的人有什么样的特色?有什么样的典型?不知道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在编写中国历史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对于我们,竟然会没有让子孙后代值得骄傲的东西。
而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现代人失去了单纯的生活,也失去了单纯的对生命理想的热爱。大人物的一天固然是案牍劳形、迎来送往、觥酬交错,二十四小时里难得有十分钟静下来沉思,对生活与生命的本质就更别提了。而小人物呢,为了三餐温饱,辛苦奔波,为了迎逢拍马费心,虽然有空闲时间,但是夜间或在秦楼酒店里流连忘返,或在家里盯着电视不放,更别说静下来想一想。
另外一个就是现代人常常强人所难或强己所难,把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推给别人做,或者把别人不肯做的事拉来给自己做。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到底想干些什么事情,而别人呢?是不是真的愿意如此?我们是否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想过没有?
我们都曾经拥有自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忘记了过去的自己,这就像禅宗里所说的“白马入芦花”,有的人明明是白马,入芦花久了,白白不分,以为自己是芦花了。
我们都想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自在的人,做一个独立与成功的人,那只有还我“本来面目”。其中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一天中花十五分钟坐下来想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什么生活才是我想要的?然后,我们才可以做一个有风格的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做我自己。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到江北瓜州任职,和他的好朋友佛印禅师所住的金山寺只隔着一条江。有一天,苏东坡坐禅欣然有得,便做了一首偈子,来表达 他的境界,并且很得意地派书僮过江把偈子送给禅师,并嘱咐书僮看看禅师是否有什么表扬的话?偈子上说: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看了以后,拿起笔来,只批了两个字,便让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叹自己境界很高,看到书僮拿回的回语,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字,无名火不禁升起。于是,便乘船到江的对岸去找禅师论理。般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已站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禅师便怒气冲冲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你怎么能骂我呢?”禅师听了呵呵大笑地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让我一屁就打过江来。”
八风是什么呢?就是利益、衰退、毁谤、荣誉、讥笑、痛苦、快乐。人生没有永远的赢家,战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企业的发展也同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与失败是难免的,如果有位企业家宣称:“我是一个商海的天才,我没有失败的权利”,我们并不会感受到他的豪迈,反面觉得是一种无奈的凄凉。
以前,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在他最强壮最巅峰的时候,曾经在拳击台上高呼:“我是永远的拳王,不可能被击败。”可是,他在最后的几场拳击赛中却再三地被击倒,我们看到他在拳击台上步履蹒跚,肌肉松驰,努力挥动拳头的时候,不禁对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拳王感到同情,使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永远不被击倒的人,即使是世界拳王也不例外。哲学家尼采说:“群山之间最近的路是从山巅,但你必须有够长的腿。”这正预示着——没有人有那样长的腿。
我们平常认为市场竞争是残酷的,这是一种感觉,其实它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过程,只是有些人对它的“残酷性”没有作足够的预测,所以只好以失败告终。有些人能够东山再起,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有些人被竞争的浪潮冲上沙滩,只能躺在沙滩上,无奈地看着那曾经熟悉的商海。
闻名世界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被访问到他如何成功地设计出独出心裁的服装时,他谈到两个问题:第一,他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服装只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的创造空间则留给穿衣服的人,这样,每一个穿衣服的人便能穿出自己的风格,这样的话,使同一件衣服也有极大的不同,依这个观念设计出来的服装不容易失败;第二,他在选择衣服布料时,每次到布厂去,总是请布厂的人拿出设计、印染、纺织失败的布料,裁制出最具独创与美感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独一无二,领导着世界服装潮流。他的“失败哲学”,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对于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生活的进程最重要的是有成功的进取心,但是成功不是偶然的,唯有在失败的因子中找成功的果实,才可能创造真正的成功。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当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世界上肯定没有人会喜欢失败,可惜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些在人生后半段成功的人,是由于他们在人生的前半段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灵感。”
对于失败,我们还可以“投降”,可能有些人会非常瞧不起“投降”,认为那是懦弱的表现。但是,历史上大凡成功的人,既不是永不投降的人,又不是面对着危机就投降的人,他一定是个有进有退、善于反败为胜的人。假如一个人,在不能进的时候,他偏偏莽撞勇进,那么等待他的结果也只有是头破血流,注定成为悲剧性的人物;反过来说,当在应该勇敢向前的时候,他却偏偏放弃了,那么只有后悔,而成为一个无可挽救的失败者。
因此,在什么时候,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作一次适当的投降,是一种大智慧,哲学上称此为“度”,如果用经济学来说,就是“适当投资”。而离此中道,当退而进是“不适当投资”,当进而退是“未能掌握投资的环境与时机”。而我们在商界中看到的大部分失败,就是因为不能适时“投降”。投资的成功,需要对市场的供求作出正确的反映。如果在不良的时机里还扩充设备与投资,不懂得退步与投降的哲学,以至于到最后不可收拾,潜逃作结。前一阶段,他是当降不降;后一阶段,他则是不应降而降了。
如果说衰退、毁谤、失败等是一种动态的燃烧,人们有比较明显的对抗性,所以有时会成为逆增上缘,反面而激起向上奋斗的雄心斗志。那么,在利益、荣誉、称赞、快乐面前,可能便会像“英雄难过美人关”一样,被“糖衣炮弹”一一地攻打下来。而这样的事例似乎不用去举一个实际例子,翻开报纸经常会爆出一个如此之类的“大新闻”。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境界:一是提不起,放不下;二是提得起,放不下;三是提得起,放得下。对于名誉、称赞、利益,大部分人是提得起,放不下,因为等拥有这些名誉、利益后,又会在“崇高的使命感”驱使下,以为“天下舍我其谁”,便去完成更加神圣的使命。而禅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看破,放下,自在。
我们在武打小说里面经常看到像独孤求败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武功太强了,天下无有匹敌者,因此一辈子没有败过,为了亲尝失败的心情与滋味,不惜千里奔波,到处转战。对于这种“求败”的人物,他们其实很痛苦,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与没有得到过成功一样。所以,我们遇到成功时又有何喜?逢到失败时又有何忧?不以得喜,不以失忧,才能从失败与成功中找到智慧的花果。
在战场上,人们可凭武器决定胜负,而市场的竞争则是靠个人的智慧和魄力决定胜负。世间人都是看对自己是否有利益而下褒贬,而期待别人赞赏的人正好中了别人的“阴谋”,如果不能超越此狭隘的心胸,就不能做真正的事业。所以,只有“八风吹不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端坐紫金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