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 | 妙法莲华经浅释
妙法莲华经浅释 417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这些没有数量的大菩萨,从地涌出之后,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每一位菩萨都来到虚空七宝妙塔这个地方,来看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到了这地方之后,向这两位世尊──就是多宝世尊和释迦牟尼世尊,都是五体投地,一心合掌恭敬。
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又到宝树下的诸师子座上,向十方来的这无量无边的诸佛顶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向右边来旋绕三匝,这是表示恭敬;绕三匝,特别恭敬。然后合起掌来,这是身恭敬。
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用诸菩萨间互相赞叹的这个法来赞叹,就是一些偈颂;好像“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都是赞佛的偈颂。
我们每天所念“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这都是赞佛的。所以你们天天念,应该知道我们现在就是用赞佛的法来赞佛;不要念完了,还不知道它的意思。
我知道中国人多数只知道念,不知道意思;究竟为什么要唱?为什么要念?不知道了!就说这好听,这就是法;不知道这法是赞佛的。
有的放焰口念的:“阿──嚩──日啰──唵──喇哑,吽!”就说念得真好!唱得真好!你问他唱的什么?“我怎么知道啊!”就这么听这个声音唱得好,这就迷了!这周围很多这样的,所以这就叫“迷信”!
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这些诸菩萨顶礼、赞叹诸佛之后,退立到一边去。这些个菩萨都很欢喜的,瞻仰注视释迦牟尼佛和多宝如来。
你看!这些菩萨也有执着。着住什么呢?着住欢喜看佛。所以就到那样的程度上,也还有多少的执着;若能把这个“多少的执着”都没有了,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
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这一些个大菩萨,从地开始涌出时,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就用诸菩萨赞叹佛这种种的赞法,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多宝如来,以及从十方来的诸佛;像这样的赞叹于佛,经过有五十小劫这么长的时间。
诸位菩萨摩诃萨用赞法来赞叹于佛,经过五十小劫。那么每一小劫是多少呢?所谓“一增一减为一劫”。一增,从人寿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寿命增加一岁,身量高度增加一寸,这样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一减,然后再向下减,也是每一百年,寿命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减一寸,减到人的寿命到十岁为止。
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这五十小劫之中,默然而坐,也没有说什么法。有的人在这个地方就说:“这佛经讲得一点边际也没有!
释迦牟尼佛在世只不过八十多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最后说《法华经》,从开始到终了,只不过八年的时间。为什么《法华经》的经文中说,释迦牟尼说《法华经》经过五十个小劫?这是太没有边际了!没有考证!”
这“五十个小劫”,先不要讲它,我们讲这《维摩经》。维摩居士所住一个丈室,就是丁方这么一丈的地方,可是其中能容纳三万二千个师子座;这每一个师子座,都是八万由旬那么高(一由旬是四十里)。
他一个方丈室,怎么能容纳八万四千这样高的师子座呢?甚至于这些个声闻想要坐这个师子座,都没有法子坐得上去。这就是“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小不碍大、大不碍小”;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
你若明白了,就是五十个小劫,也好像一念间似的;若是不明白,就是五十个小劫,你也不知道是五十个小劫。所以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远可以显近、近又可以显远;五十个小劫也不是长,一念也不是短;一念就是五十个小劫,五十个小劫也就是一念间。
在中国的西天目(浙江西北部)那地方,有个“倒挂莲华”,高峰妙禅师曾在那地方修行。他为什么到那地方修行去呢?那个地方很危险的,因为这座山,形状像倒挂着一朵莲华,在这个莲华的上边打坐,要是睡觉,就会跌到山涧里边,粉身碎骨;就是石头也会变成粉末,何况一个人呢!
他平时参禅打坐,很容易就睡着了;这回他发愿,到这个最危险的地方去来打坐。他想:“你再睡觉,就会跌死,这回我看你还敢不敢睡觉?”那么在这个倒挂莲华上边打坐,经过了七天的时间,也没有睡觉。
为什么呢?他不敢睡;这一睡,知道自己生命就没有了,所以无论怎么样子,他也不睡觉。那么等到第八天,他这时候支持不住了,在这儿坐禅的时候,就又睡着了;这一睡着,身体往前这么一倾,果然就跌落到山涧里边去了。
啊!他自己一想:“这回什么都完啰!一定没有命了!”于是把身心都放下了,“啊!死就死了,不管了!这回要睡一个长觉,长长睡了!”
这样,在落到山涧的中间──譬如有五千尺高,这落下去就有二千五百尺高,还有一半;这时候,韦驮菩萨显了神通,在虚空中把他托住,送往上边来。
高峰妙禅师就问:“是谁护我法?”韦驮菩萨回答:“护法韦驮!”这时候,他生出一种骄傲心来了,心里想:“啊!我能感动韦驮菩萨来护我的法,大约在这世界上,像我这种勇猛精进的修道人,很少了吧?”
于是就问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像我这么样子用功修行的人有多少?”韦驮菩萨说:“哦!像你这么样子用功修行的人,有牛毛那么多!你生出这种贡高的心,我八万大劫内也不护你的法了!”说完之后,拿着宝杵,踊身虚空走了。
高峰妙禅师在这时候,生出一种后悔的心:“韦驮菩萨来护我的法,我就生出这么一种骄傲的心。这是不对的!”于是痛哭流涕,生一种惭愧心、忏悔心。
哭了很久的时间,他又生出志气来:“哦!韦驮菩萨护法我,我修行;以前我不知道他护法我,我也一样修行啊!现在他护不护法我,我都还应该修行!”于是又打起精神来坐禅。
坐坐,又忍不住睡觉了;他又从山边,冲到山涧下了!心想:“啊!这回一定没指望了!这生命完了!”这个时候,又有护法善神把他从半空中托住,送到上边。
他又问说:“这次是谁护我法?谁来救我呢?”救他这位菩萨就回答:“还是护法韦驮!”高峰妙禅师一听,就说:“嗨!老韦!你不是说八万大劫都不护我的法?为什么现在又来救我?”
韦驮菩萨说:“因为你一哭,生的忏悔心很真,所以已经超过八万大劫的时间了!既然超过八万大劫的时间,我应该来护法你!”由这个可以知道,一念的忏悔,可以超过八万大劫。
我们这部经为什么叫《妙法莲华经》呢?就因为它太妙了、不可思议!这种境界,你没法子看!好像我们有一种电影,用特别眼镜一看,很远的地方,就好像在眼前似的。
由这个证明,这“一念五十个小劫”,或者“超过八万大劫”,也就和你有个特别眼镜一样的。所以就有五十小劫这么长,长也可以变短,短又可以变长。这个“时间”没有一定的。
本来按照“俗谛”这世间法来讲,什么都是有的;若按“真谛”来讲,什么都是空的,不是常住不坏的。
所以这时间,也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三心不可得,这个“时间”也是没有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五十小劫里,静默不语。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这些个比丘、比丘尼、优波塞、优波夷,在这五十个小劫,也都不语。
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因为佛的神通力量缘故,令大众觉得好像只有半日的时间。虽然半日,可是已经超过五十个小劫。
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当尔之时,这比丘、比丘尼、优波塞、优波夷四众,也都藉着佛神通力量的缘故,看见从地涌出的这些诸大菩萨有多少呢?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的虚空;究竟是多少?没有人能知道的。
现在讲讲这“时间”的问题。我们所看见这个天,叫“四王天”。四王天一昼夜的时间,等于我们人间的五十年;忉利天的一昼夜,就是人间的一百年。这四王天的天人寿命是五百年,忉利天的天人寿命就一千年。
你算算这五百年,它的一昼夜,就是人间五十年;它这五百年是人间多少年呢?以前说过摩诃迦旃延尊者。外道问他:“我不相信人会有来生。若有来生,怎么没有看见死的人回来给送个信?”
尊者就答覆说:“好像人犯了罪,被关到监狱里;他想回家送信去,可不可以呢?”外道一想,这也有道理,又问:“到地狱的人不回来,就算他犯罪了,不自由了,可以!那么生到天上的人,怎么也没有看见回来给送个信呢?”
这位尊者就答覆他说:“天上一昼夜就是人间五十年,两昼夜就是一百年了!他到天上去,第一天要休息休息;第二天,他要收拾收拾地方,把睡觉的床放好了,把这一些个家私、furniture 也都陈设好了,第二天这有工要做。第三天,他想给你送回一个信来,你已经死了;因为三天他回来的时候,就一百五十年了,你怎么可以看得见呢?”这外道也没有话讲了。
所以,我们人间和天上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人间一昼夜,是地狱五百年。你想一想:我们人间的一昼夜,就是地狱五百年,所以这个时间不同的。
你不要执着这个时间了,这时间本来是空的!在人来说有时间,在时间本身,根本没有一个什么叫“时间”。当体即空,它没有一个自性、没有个本体,你又何必执着它一定是一个什么时间呢?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