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正开悟证果了,你白天、晚间是一样的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3日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158
阿难!汝今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汝今诸根若圆拔已:你现在眼、耳、鼻、舌、身、意这诸根,如果一入无妄,那么彼六知根同时清净。若圆拔已,也就是你一根圆成了,你把你所有这个根的习气都拔除了。这“圆拔已”,做完了这工作,内莹发光:在你自性里边,就好像美玉洁白发光那个样子。
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像这种浮根四尘,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所有器世间这一切的变化相就都没有了,好像滚汤销冰一样。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应念”,是很快的,没有好久的时间。
你妄尽,真就存了;真存了,所以就应念化成无上的知觉。这个知觉就是真正的知、真正的觉,不是以前那个妄知妄觉、那个妄明。你妄没有了,真就现前了,所以这个真知真觉应念就现出来了。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阿难!如彼世人:阿难!我举一个比方,比如有这么一个世间人,这个世间人聚见于眼:聚见精于眼睛上。若令急合:他聚精会神地聚这见精于眼睛上,假设你叫他:“快点把眼睛闭上!”“急合”,快把眼睛闭上。他把眼睛闭上,看见什么了呢?暗相现前:黑暗的景象现前,就黑暗了。
六根黯然:这个时候眼睛不见了,耳朵也不听了,鼻子也不闻了,舌也不尝了,身也不触了,意也不缘了,“六根黯然”,这时候六根都同时停顿了。头足相类:假设这时有一个人站在他对面,头、足也都是一样了,不能分别。
彼人以手循体外绕:这时候这个人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人是哪个人呢?就是世间上闭着眼睛这个人。他以手就这么摸对面那个人的身。
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是摸到头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头;摸到足的时候,知道这是足;这种知觉性还是一样的,还是有的。所以这就是每一根没有了,知觉性还是不缺的,还是一样有的。比如你现在把眼睛闭上,这种知觉性也不是没有的,也还是一样的。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为什么看见呢?就因为明才看得见;暗,就看不见了。不明自发:不用因为这个明,而自己发出来这个真见。则诸暗相永不能昏:若是你不藉着外边的明,你自己自性里发出来这种的光明,这所有一切的暗相,就永远不能来障碍你,不能令你看不见了。
这种的境界,也就是如果你真正开悟证果了,你白天、晚间是一样的,明和暗是一样的。明能看见东西,暗也一样能看见东西,在黑暗的室里人看不见东西,他可以看得见。
所以说,“了悟犹如夜得灯”,开悟了──不过也不是一定这样子,这不过说一个比喻,你不要又着住到这个上头了。这说出来的,都不一定是真的;说不出来的,那才是真的。所以这只是一个比方,你若以为是这样子,那又是错了!
怎么样子呢?“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户开明”,你一开悟了,好像晚间得着一盏灯一样,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暗室里头,但是它光了。所以这种境界,你看这个房子里头是黑暗的,他看就是光的,这就是人与人的业感不同。你若是开悟了的人,就算在晚间也和白天一样;你在睡梦中,和醒着是一样的,在梦中也不颠倒!并且你若开悟,也会很少梦,没有梦的。
我们修道的人为什么要修行呢?就因为没有把握,自己作不得主。你在明白的时候作得主,可是在糊涂的时候就作不得主了;你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可以作得主,在有病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你自己也不能说了算。那么你在有病的时候,可以不颠倒,也可以作得主了;可是你在睡着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
说:“我睡着也可以作得主!”那你做梦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做梦的时候,又颠颠倒倒了。你做梦的时候可以作得主,你临死的时候又作不得主了;临死的时候四大分张,你想说:“我现在不要死了。”这一点人情都没有的,绝对不会给你这个人情!
所以我们人修道,也就是为的要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也作得主,明白的时候也作得主,病的时候也作得主,睡的时候也作得主,梦里的时候也作得主,死的时候更作得主。死,我欢喜死就死;不欢喜死,我活多几天,没关系!
你管不了我;那时候,就叫“生死自由”,愿意活着就活着,愿意死就死。好像迦叶祖师活到现在几千岁都可以的。你愿意死,随时就这么死了!你愿意站着死,就站着死;愿意坐着死,就坐着死;你愿意躺着死,就躺着死;愿意怎么死,就怎么死!
阿难!根尘既销:在六根、六尘都销融了的时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然不能发生它的力量、它的作用,云何觉明不成圆妙:怎么可以说这本来的觉明,这个你说“觉上加明”这种道理“不成圆妙”呢?它哪有不能返本还原而恢复本有的这种圆妙呢?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