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证 第六课 普贤菩萨的大愿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6日
第六课 普贤菩萨的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门的护法。普贤的意义,依据《圆觉经》记载之义为「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探玄记》则解释为「德周法界曰普,智顺调善曰贤」。华严宗祖师宗密大师另有三释:「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一般文殊、普贤常是并称的,文殊骑金毛狮子,普贤乘六牙白象;文殊表示智、慧、证三德,而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合为解行并重。如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乃文殊菩萨开始,表示为从智慧而契入,最后向普贤问道,五十三参圆满,表示从行而证悟,故有所谓:「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即为定慧合一之义。
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大愿行,做为修行法门,期能圆满佛果,吾辈学人可效法「普贤十大愿」作为修行目标。内容如下:
一者、礼敬诸佛:是人格的尊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礼敬诸佛,就是尊重一切众生的人格,如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二者、称赞如来:是语言的布施。布施财物、公理、正义、佛法,都有难度,唯有语言的布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就是修习赞歎法门,所以比弥勒菩萨提早成佛。可见赞歎他人,布施善言的重要。
三者、广修供养:是结缘的实践。在修学佛法中,供养父母、师长、三宝,有二种供养、三种供养、四种供养、十种供养,无论任何一种供养,都是最好结缘沟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极乐国土的大众,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可见供养结缘在修学佛法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者、忏悔业障:是生活的反省。众生在日常生活里,身、口、意三业经常造下难以弥补的过失,因此,需藉著「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来清净身心。如佛世时,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达多,最后也经由忏悔而得救。所以,生活中的反省忏悔非常重要。
五者、随喜功德:是心意的净化。信者学佛要修学播种,以期将来的福田有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欢喜清净的发心,就是一点心意,也可以随手功德、随口功德、随心功德。例如毗舍佉因闻法心生欢喜,随喜布施一件珍珠衫,而成就了精舍的建造。可见心意净化之随喜功德的成果。
六者、请转*轮:是真理的传播。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须常转*轮,利益众生。当初佛陀接受须达长者的邀请,到舍卫城说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扬五印度。
七者、请佛住世:是圣贤的礼遇。请佛住世对人间非常重要,当初佛陀证悟的时候,因自觉所证悟的缘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进入涅槃。后因梵天王之劝请,佛陀悲愍众生,开始说法,示教利喜,众生才得见真理之光。
八者、常随佛学:是智者的追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随众,由于经常跟随佛陀左右,所以速证圣果。可见追随智者,常随佛学的重要。
九者、恒顺众生:是民意的重视。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贤菩萨、须达拏太子能领会佛意,重视大众的意见,不逆人意,皆是恒顺众生的精神表现。
十者、普皆回向:是法界的融和。法界要达到融和的境界,必须要「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转垢秽为清净,转恶世为善法,转邪见为正道,转生灭为寂灭。能到达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贤菩萨的大愿也就圆满了。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以普贤的行愿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愿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如此则能究竟圆满大乘佛。
一般文殊、普贤常是并称的,文殊骑金毛狮子,普贤乘六牙白象;文殊表示智、慧、证三德,而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合为解行并重。如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乃文殊菩萨开始,表示为从智慧而契入,最后向普贤问道,五十三参圆满,表示从行而证悟,故有所谓:「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即为定慧合一之义。
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大愿行,做为修行法门,期能圆满佛果,吾辈学人可效法「普贤十大愿」作为修行目标。内容如下:
一者、礼敬诸佛:是人格的尊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礼敬诸佛,就是尊重一切众生的人格,如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二者、称赞如来:是语言的布施。布施财物、公理、正义、佛法,都有难度,唯有语言的布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就是修习赞歎法门,所以比弥勒菩萨提早成佛。可见赞歎他人,布施善言的重要。
三者、广修供养:是结缘的实践。在修学佛法中,供养父母、师长、三宝,有二种供养、三种供养、四种供养、十种供养,无论任何一种供养,都是最好结缘沟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极乐国土的大众,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可见供养结缘在修学佛法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者、忏悔业障:是生活的反省。众生在日常生活里,身、口、意三业经常造下难以弥补的过失,因此,需藉著「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来清净身心。如佛世时,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达多,最后也经由忏悔而得救。所以,生活中的反省忏悔非常重要。
五者、随喜功德:是心意的净化。信者学佛要修学播种,以期将来的福田有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欢喜清净的发心,就是一点心意,也可以随手功德、随口功德、随心功德。例如毗舍佉因闻法心生欢喜,随喜布施一件珍珠衫,而成就了精舍的建造。可见心意净化之随喜功德的成果。
六者、请转*轮:是真理的传播。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须常转*轮,利益众生。当初佛陀接受须达长者的邀请,到舍卫城说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扬五印度。
七者、请佛住世:是圣贤的礼遇。请佛住世对人间非常重要,当初佛陀证悟的时候,因自觉所证悟的缘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进入涅槃。后因梵天王之劝请,佛陀悲愍众生,开始说法,示教利喜,众生才得见真理之光。
八者、常随佛学:是智者的追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随众,由于经常跟随佛陀左右,所以速证圣果。可见追随智者,常随佛学的重要。
九者、恒顺众生:是民意的重视。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贤菩萨、须达拏太子能领会佛意,重视大众的意见,不逆人意,皆是恒顺众生的精神表现。
十者、普皆回向:是法界的融和。法界要达到融和的境界,必须要「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转垢秽为清净,转恶世为善法,转邪见为正道,转生灭为寂灭。能到达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贤菩萨的大愿也就圆满了。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以普贤的行愿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愿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如此则能究竟圆满大乘佛。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