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社区导读>> 家园日志>>正文内容

修行人四种较突出的障道缘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7日
来源:觉之路家园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任务观

  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何用心观照。有任务观者,必然压制了学佛的轻松、自在、快乐的内心受用,将虔诚、自愿、轻安、愉悦、受用的佛法变成苦恼、被动的束缚,忘记了佛法就是生活之法,忘记了修行就是修心,就是使人人本具的清净平等慈悲的佛性,在契理契机的功课中显现出真心的妙用。功课分为定、散二课。定课诵经修定力,散课念佛修净心。若掺杂了任务观点,心就不净,法与心就不相应,欲达一心不乱就更望尘莫及了。

  2、功德观

  “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作恶,其恶无过”。学佛人不知功德与福德的区别,真正的功德并不在事相上,也不在修法上,更不在诵多少经、念多少咒上。功德是与本性相应,它是内心世界脱离了烦恼的一种清净无染的状态即无念、无知、无见,它是自我性德显现的一种悟证。念念无滞、洞见本性的妙用为功德。

  见性是功,平等心是德;谦谦无我慢之心是功,身口意与礼相合是德;心生万法是功,入法离念是德;念佛不执著,念与净心相应是功,生活、修持心不染六尘是德;心地清净是功,平等慈悲是德;无我相是功,行普敬、三轮体空布施是德。功是精纯的功夫,德是身口意三业的德行。功德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做来的,是在修持中积功累德,念念无住,放下有念,又不住无念,使自己的身心世界与佛果菩提融为一体则功德自然显露,道业亦在无知无觉中完善。

  3、名相观

  佛门经典浩如烟海,诸宗著作名相极多,学佛人若钻字义,著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义,最后得到的是佛学,而非佛法,不是学佛人。经典律论诸多名相,不过是如指引月,若死在名相上,必背离佛理。全佛是心,全心是佛,离此则背离佛法的究竟,不能开智慧,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所知障会遮蔽本觉的清净心。

  什么人被名相观所障呢?理论多(从经论得而非自性悟)实参少者;说禅多(口头禅)见性少者;望文生义多自性流露少者……佛门的文字乃敲门之砖,悟道后必须离文字相。佛法非从外得。只要不思、不想、无念、无求、无得——当下即是。

  4、仪规观

  佛教为了接引信众设了许多仪规,如寺院的早晚殿课诵,禅宗的禅堂,密宗的坛场,净土宗的佛七、念佛会等都有许多仪规,绕佛、止静、跑香、坐禅、灌顶、礼佛等,很少有人明白仪规的作用,而起执著心,如上几根香,点什么样的蜡烛,进大殿如何迈腿……佛门的仪规是修行中起摄心作用的,是一种礼节,这些礼节让人感到道场肃穆庄严、使参加者从心里对佛像、对出家师、对经典油然起敬。仪规的严肃性和道场的气氛感染你妄念不生,全部身心都投入,使心清净,久之“心净体亦净”,它不但是精神疗法,心灵的熏陶,使你万缘放下,一心向佛、向道,尘劳烦恼不生,身心必然轻松自在。假如执著仪规神圣不可侵犯,稍一不慎有些误差,心里不免恐慌。怕菩萨、护法见责,就有可能出现灾祸疾病,“万法心想生”嘛!主要在差别事相上起了分别心,千斤压力在心头。若死在仪规上,又如何体证妙明、空灵之境呢?古人参禅,有“呵佛骂祖”之说,但这是修自力解脱,上上根性之人所为,我二力净土法门切不可仿效。

  佛门的仪规是提供修道人的方便,但修行人的真功夫并不在仪规的本身,它是借境修心的仪式,若执著仪规被仪规所缚,便不能圆融入道,应不住仪规相,应明仪规理,即相离相,以仪规束尘劳修净心。当然这里所讲的决不是不执行仪规——因没有规矩毕竟不成方圆,只是莫被它所缚!

  障道之缘,说之不尽,此四种障,对念佛者,较有普遍性。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般若智,不了解佛法的真实义,不能以假修真、借法证真,若能以佛知见为知见,回光返照,对一切事、人、物,甚至一切法,都不住著,“空灵无住妙用无穷”,心地必然清凉自在,热恼不沾。心如镜映物、如水现月,身心不动,运用诸法而不住相。不留修、不修之痕,戒于心,行自然,恒顺众,唤群萌,若能如此修行,该多自在呀!

  著相求法本无法,离相修心真修行。

  世人若明真空理,觉悟自心证菩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