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无常观为入法之门的深刻道理
把“无常观”列为入法之门即入法第一观门,也有它深刻的道理。
“无常”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一切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
“无常”分宏观和微观(佛教称“粗分”和“细分”)。
宏观无常指的是每一种事物从生成到灭亡的全过程。这种无常物存在的时间不等,有一刹那的存在如闪电,有几小时的存在如昙花,有几十年的存在如人,也有几千万年、几百亿年的存在如星球。
总之,无论是什么事物,无论它能存在多长时间,凡是“有”的东西都要灭亡——这就是宏观无常。
但从微观上讲,每一种事物和组成它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基本元素,都处于即生即灭、永不停止的运动变化状态,佛教中表达为“刹那无常”、“生即是灭”、“生灭一体”——这就是微观无常。
佛教哲学中提到的“无常”,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这种微观无常。
现代物理量子力学划时代的发明之一是基本粒子的即生即灭,即测不准定律。所以有的科学家说:“两千多年来人类的知识虽然得到极大的丰富,但人类的智慧并没有变得更聪明。”从微观无常规律的认识来说的确是这样,只是现代科学从实验中得到了证明,并非新发现。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死亡,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逃不脱死亡的规律。那么为什么佛法将认识这一规律视为入法之门呢?这就要从佛教所追求的目标说起。
佛教所追求的目的无非就是快乐二字,无论初级目标转生人天,还是终极目标解脱轮回的涅槃和成佛,都是不同层次上的快乐。因为生命太苦太累,所以快乐就成了人类所追求的第一目标。
从人类的一切活动到外道的“升天堂”、净土宗的“往生极乐世界”都没有离开快乐的生活目标。假若人间是天堂乐园,谁还向往和追求天堂乐园的生活?假若人类没有离苦得乐的欲望,怎么会产生离苦得乐的各种宗教呢?
如果追求快乐的思想出自内心深处,就要首先充分认识到生命的苦。
苦有多种,但概括起来只有三种,即苦苦、坏苦、行苦。
所谓“苦苦”就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可以感受到的明显的苦,如饥饿、寒热、疾病痛苦之类。
所谓“坏苦”就是乐变苦、形乐实苦之类的变易之苦。这种变易之苦外道也能认识到,只有“行苦”才是佛教独到的见解。
所谓“行苦”指的就是生命的无常之苦。因为生命无常才是最根本的苦。所以佛说:“由无常知苦。”知苦才会求乐,才会考虑离苦得乐之道。
无常对有情生命来说,不是一般的苦,是潜藏死亡危机的苦,因无常死亡有随时来临的可能性,一但死亡来临,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幸福生活都会消失,一切奋斗目标都会泡汤,一切心爱之物都将化为乌有。
认识这种残酷的自然规律,会迫使人们思考一些人生问题,如一生的你争我斗、恩恩怨怨解决什么问题呢?金钱和权力能解决死亡的困惑吗?临终时回顾自己的一生会不会有违背良心的内疚呢?想到死亡的威胁,贪者会收敛,杀人的人会放下屠刀,一切恩怨都会了断,所以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恶人不能继续作恶了,不得不善,这是逼迫人们改恶从善。
死亡能使恶人变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亡不仅是最大的威胁,也是最大的动力。由死亡而想到身后的事,由死亡的威胁使人们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由死亡的威胁而放弃贪心、怨恨和一切无价值的活动,由死亡的危机感迫使改变思想行为,进入善道。
由死亡观引起的做事的紧迫感,使人们珍惜时间,争取向选定目标快速前进。这就是佛法将无常观视为入法之门的原因所在。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佛教的睿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