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以戒为师>> 忍恶无嗔>>正文内容

拷问“有仇不报非君子”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5日
来源:觉之路论坛 2008-9-30   作者:幽谷劲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仇不报非君子”。这是一句老话,古书上有,戏文里有,生活中的人们也常挂在口头上,它已被传承多年,被小说戏剧所渲染,为江湖人们所推崇,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把这句话翻腾出来,目的就是示众。论古,它不合孔孟礼教;论今,它不符现代文明。表面看它似豪言壮语,实则垃圾一堆。它的直接后果是无休无止的冤冤相报,给社会带来恐怖,给祥和蒙上阴影,遗患无穷。

  儒家讲究“仁者爱人”,佛教讲究“慈悲为怀”。这句话既不讲仁,也不讲慈,只讲仇。且是以仇报仇。殊不知,历史上有多少智者以德报怨,写下美丽篇章。多少圣者以宽待人,留下美好记忆。

  释迦牟尼佛宽恕十恶不赦的提婆达多,耶稣宽恕出卖自己的犹太,不是他们善恶不分,好坏不明,此乃圣者的胸怀。历史上曾有不少智者宽恕待人成就大业的事例:春秋时代,楚庄王不因部将调戏爱妃而予处罪,终获该将以杀敌回报宽恕之恩;齐桓公不念一箭之仇而义恕管仲,终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一代霸业。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征战南国,七擒孟获,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悦诚服归顺汉邦。

  可见,宽恕之心大能敌国,小能服人。没有海量的胸怀,难以成就海量的事业。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个中道理显而易见。何谓君子?宽恕之心。何谓小人?嗔恚者也。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父母,稍不如意,就把儿女赶出门外,弄得子不能尽孝,父不得其养,甚至酿成悲剧。想必我们也常听说老板过份苛刻对待员工,甚至令吃粪、下跪。如此没有宽恕美德,怎能不酿成灾难?再看中东,战火连绵,仇杀不断,愈演愈烈,究其因,无非还是个“仇”。无数事实表明,不少灾难是人为的,始作俑者是仇恨心。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只有法律而没有道德,即使法官再公正,警察再严厉,终究不能根治人们心灵的创伤,也难免错案,难免民怨!此中说明,光靠法律不能解决问题,心中慈悲,才能化解怨恨。宽恕,才能感召人心。

  宽恕别人,实际也是在宽恕自己,宽恕的人多了,路子也就拓宽了。宽恕只在一念之间,却能化戾气为祥和、化丑恶为善美!人与人之间,纵有小小的嫌隙,实不足以将它扩大。如果我们的社会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主管部属之间、父母儿女之间、政府人民之间,大家都能心存宽恕,则是一个充满宽恕之美的社会,何其美好!何其殊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