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持诵之钥
持诵经、咒、圣号,是很多修行人的日常必修课。持诵的无量功德,在于修行人以念力契应佛法,获得佛菩萨的悲愿加被,增福消业,培养禅定力,减少我执,增进菩提心,开发空性的智慧。净土法门中的持名念佛一法,对持诵的强调更是念玆在玆,无出其右。
持诵,专注重于数量,经云:“一心不乱”,即属专注的最高境界。专注而持诵量大,对修行人而言,当然是如虎添翼,不在话下了。
持诵不难,难在专注;片刻的专注不难,难在长时间的持续专注,这是笔者的体验,相信也是很多人的体验。笔者亦领略到,分了心之后,好歹也有察觉的时候,从而回到专注的正轨;但分心何时发生则极难知,从专注向分心的“过渡”,成为持诵过程的关键盲点,对治之策,至少必须尽量延长专注的时间,从而相对减少分心的机会。因此,问题依然回到如何确保专注之不失。
以笔者经验所得,放松与专注之间,有莫大关联。当初,作为入门者,自然对专注十分看重,却忽略了专注亦需讲求善法。持诵时,往往在一种紧张、偏执的精神状态中去维持专注,结果反而欲速不达,分心频频,得不偿失。后来,尝试让放松和专注同时进行,在放松之中保持专注,情况才有所改善。如今,尽管专注和分心依然不断相互交替,但明显地,放松产生的专注效果,比不放松为优,越能持续放松,专注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在放松的状态下,持诵的流畅感更佳,窒碍更少一些。
放松有助专注,不妨如此譬喻: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不经意地侧视远处微弱的一点亮光,比起全神贯注的正面察看,视觉上更能感受到亮光的存在。或者像睡眠一样,越是“命令”自己进入梦乡,眼睛越是睁得大大的,而无所求地顺其自然,则较能在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
放松之道,虽则未必人人一样,但应是大同小异。笔者持诵,采默念而非声念,从中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随着持诵的开始,松弛神经,放下万缘,在无所坚执的精神状态中,徐徐进入一种“出神”的心境,并运用潜意识,让持诵的声音变成好像出自另一人似的,于内心自行生起,使自己同时担任两个角色:潜意识上的持诵者和表层意识上的倾听者。这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倾听上,经咒的音声,不管快、慢、强、弱,均悉听尊便,不加任何控制和干预,只需听得了了分明即可。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出神”的放松状态一直维持不变。如果情况理想,可以在某个粗浅程度上,暂时达到除了听见经咒音声之外的物我两忘之境。
放松的大敌,是强求、攀缘,以及伴随而来的催迫感、焦虑感。其一表现为刻意追求速度,总想念得快一些,多一些,即使事实上已经不慢了,仍不满足。其二表现为刻意追求清晰,老是觉得如果念得模糊含混,就等于白念了。于是,这些刻意的追求,产生无端的压力和烦恼,扰乱了持诵者应有的宁静心境,偏离了佛法修行的宗趣,从反面印证出放松的重要与殊胜。
藉着放松来取得持诵的专注力,其本质在于用佛法来修持佛法,使修持的目标和修持的手段,在佛法的基础上达致统一。放松,意味着我们不着相,放下我执,体现“诸法无我”。透过放松,我们既不陷于紧张,又不陷于分心,体现“不着二边”的中道。在放松中持诵,持亦非持,诵亦非诵,凝结出一股似有若无、如幻如化的高度专注感,从而,“缘起性空”、“色空不二”的般若实相,就在持诵中对我们有所启悟,我们的佛性将由此被唤醒,使持诵本身,获得了导向“涅槃寂静”的修行意义。
后记:持诵不离戒、定、慧三学,不离六度万行,在各种修行德目上精进不懈,能造就增上缘,使持诵倍添法益。特为补记,并以此与各师兄共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