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发菩提心文讲记(10)
省庵大师[著]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全部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34
8、忏悔业障故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
怎么说由忏悔业障的缘故,应当发菩提心呢?
[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
(这里说到“吉罗”:就是突吉罗,翻作恶作罪。是犯比丘戒当中最轻的一种罪。这里说到“泥犁”:就是地狱的梵音。)
这是以小罪果报推知重罪的果报。意思就是连最轻的罪报都这样漫长、惨重,何况更重的罪报呢?
这一段就说,经当中说犯一个恶作罪,堕在地狱受苦的时间等于四天王天五百岁,相当于人间九百万年。
由最轻的恶作罪,都要受这样漫长难忍的罪报,何况比这个更严重的犯僧残罪、他胜罪等等的罪业,果报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难以形容。所以说因果可畏,造一点点小的罪就有很大的果报,不能不谨慎。
[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
(这里说到“尸罗”,就是戒律的梵语。)
这一句就是讲以短时间推知长时间。就是首先观察自己一天造多少犯戒的罪业,就能衡量自己一生乃至多生累劫,造下多少罪业。
就是检查自己:现在我们在日常的行为当中,一举一动常常都违犯戒律,连吃一餐饭、喝一口水都在不断地犯戒。不如法地吃一餐饭也好,喝一口水都在不断地犯戒。我们对戒律尊重得不够,并没有按照戒律的要求认真去做。这样统计下来,短短一天当中就有数不清的犯戒过失,何况一生所造的罪业,更何况无始劫以来所经历的漫长时劫当中所造的种种罪业,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所以说,我们凡夫人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一样,假使罪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界是无法容纳的。
[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
这一句就是以粗的戒推知细的戒。就是首先观察自己最粗的戒持得如何,如果粗戒都不够资格,那么微细的戒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不谈很高的戒,单单以最低的最粗分的五戒来说,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犯戒,犯了之后,很少坦白发露、多半都覆藏在心里,让别人不知道。五戒叫优婆塞戒,是居士持的戒,这个都还不具足,何况是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等等,更不必说了。意思就是说,违犯的地方、没有好好发露忏悔的地方,一定是非常非常多的。
问起你是什么身份,都说我是一个比丘。以戒的标准真正衡量,实际连做一个满分优婆塞的资格都不具足,怎么不惭愧呢!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
你应当需要知道,佛制的戒律你不受则已,受了就不可以毁犯;你不犯则已,犯了最终决定要堕落恶趣。这是以无欺的因果的规律所决定的,并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衡量下来,我们的业障非常非常严重,每天都犯多少个戒,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共犯多少个罪;连五戒都持不圆满,所受的三乘戒又犯多少;一个小小的恶作罪都要感受这样漫长的、惨重的果报,那我们所犯的所有罪业,又要感受多长、多重的果报呢?
所以这样严重的罪业,还不忏悔吗?如果不忏悔,决定要受报。但是以小小的对治法,到哪一天才能忏净呢?所以一定要发无上的菩提心,才能把罪业掀翻,否则是前途很不乐观的。
[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
这里说到“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就是哀愍自己犯戒,悲伤自己的同时,对所有造罪的众生同病相怜,对他们也哀愍、也悲伤。又说到“身口并切”:就是忏悔的时候,身也恳切、口也恳切。“声泪俱下”:就是一边发露一边哭泣。“普与众生”:就是愿意和一切一切众生一起忏悔,代一切众生做如法的忏悔。
如果不是有很大的追悔心和断相续心,哀愍自他犯戒的罪苦,身口并切、声泪俱下,和一切众生一起求哀忏悔,来摧伏犯戒罪业的种子,那千生万劫的恶报是没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一旦罪业成熟,决定只有泪流满面地下地狱去承受。
所以说,犯戒的罪垢,不发菩提心是难以清净的。必须要发菩提心,借菩提心的威力才能忏除犯戒的种种罪垢。就像《入行论》所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样我们就完全理解菩提心是非常非常殊胜的一个修法,而且自他需要消业障的话,也是发菩提心才能清净的。否则的话,作为一个出家人,受了三乘的戒,每天所犯的戒的过失都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不发菩提心的话,大家都知道因果的规律,而且这是无欺的、自作自受的,远离痛苦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就知道,发菩提心也是消业障的最殊胜的善巧方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