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9)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浅释藏文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9)
视音频在线地址:
http://so.tudou.com/isearch/%E6%85%88%E8%AF%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因此,我们在这里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咒。
密宗续部认为:咒的含义有六种。也就是说,梵文的每一个词,都可以解释为很多不同层次的含义。其中最究竟的解释,是前面说过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是本体空性之智;而这里所讲的“咒”,则是指平时我们所念的,表达本体空性之智的词句。
般若波罗蜜多咒的词是怎么说的呢?
“即说咒曰”,即梵文 “达雅他”的意译,意思为如是念诵。
“揭谛揭谛”,我们现在都把这句咒念成了“揭谛揭谛”,其实,这句咒语的梵音,应念为“嘎得(Dei)嘎得(Dei)”,就是走吧的意思。
走向哪里,去往哪里呢?
“波罗揭谛”, “波罗”,也即殊胜的意思,“波罗揭谛”,意即走向殊胜。
“波罗僧揭谛”,“僧”是正确、准确的意思。“波罗僧揭谛”,意即走向正确的殊胜。
正确的殊胜是什么呢?
就是“菩提娑婆诃”。 “菩提”,也就是佛的果位;“娑婆诃”的意思,是指奠定基础。我们要奠定一个走向菩提、走向解脱之路的基础。
这段咒语的字面意思连起来就是:走吧!走吧!走向殊胜!走向正确的殊胜!奠定走向菩提的基础!
另外,“揭谛揭谛”还有一层含义:第一个“揭谛”,是鼓励我们先从凡夫的境界跨入资粮道;第二个“揭谛”,是勉励我们再从资粮道进入加行道。
“波罗揭谛”,是指在我们修完资粮道、加行道以后,也不能停留,而要继续向前,走向菩萨的一地,也即五道当中的见道。
“波罗僧揭谛”当中的“波罗僧”,意为正确的殊胜,指菩萨二地以上,也即五道当中的修道阶段。这句话就是进一步鞭策我们,不要停留,而要继续向前,从菩萨一地,逐级走向二地、三地……
“菩提娑婆诃”,最后要走到哪里呢?就是“菩提”,也即佛的果位。
在唐玄奘译本中,这句咒语念完之后,《心经》也就结束了,但依照藏文版与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的译本,却还有下面一些内容。
(三)末义
如是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
观世音菩萨最后对舍利子说:诸菩萨摩诃萨就是应当这样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说已,实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
在观音菩萨与舍利子的对话结束之后,释迦牟尼佛便从定中出来了。本来,从佛的境界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定入定的分别,但在我们凡夫的境界中,释迦牟尼佛也会显现吃饭、睡午觉、生病等等,所以肯定也会显现出入禅定等等。
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
释迦牟尼佛出定以后,便对观世音菩萨说道:“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从而对观音菩萨对舍利子所讲的内容予以肯定与称赞,意思就是说:观音菩萨,你说的好极了!棒极了!事实就是这样的!实情就是这样的!就是应当向你所说的那样去行持般若波罗蜜多。如果这样做的话,诸佛也会随喜赞叹的。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释迦牟尼佛这样肯定赞叹以后,舍利子,包括观自在菩萨在内的诸位菩萨大菩萨,以及一切世间天人、人、非人(阿修罗)、干闼婆(也是属于天道的一种众生),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法喜充满。
《心经》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后面比唐玄奘译本多出来的部分,就属于“开许教”的范围,这些都是后人添加上去,而不是佛陀亲口说的,但因为是佛陀为了后人便于理解,而开许后来的结集者增加的部分,因而也可以纳入正式的佛经当中,视同于佛亲口所说的言教。
三、结束语
我们这次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心经》,前面也说过,在藏传佛教当中,有很多关于《心经》的注解,其中有不同层次的解释,甚至还有解释为大圆满的,但这次只是根据我们的需要与熟知范围,将部分内容与现代物理相结合进行了字面的讲解。至于他空中观、密宗等等的见解,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去了解。
在传讲《心经》的同时,我们也讲一点《心经》的修法。因为仅仅懂得字面,哪怕十分精通其中的逻辑推理方法,却不懂得修法,就是很大的遗憾。
对所有人来说,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但无论是所谓最有价值的,还是所谓一文不值的,在物质的本体上,都是平等一体的。只是人的理念不一样,有些人认为这个有价值,有些人又认为那个比这个价值更高,但不管怎样,只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修行。
修行虽然也有很多种,但就像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当中所讲的一样,出离心是不修不行的,因为,如果我们自己都非常贪着轮回,就不会向往解脱,一直都会为了挣钱,为了名利,而把整个的人生全部荒废掉,所以,我们必须要修出离心,出离心是修行的基础和动力;其次,就是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就无法成佛,无法利益众生,因此,菩提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两个都具备了,却没有证悟空性,最终也不能成佛,这三者一个都不能缺少。
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修法都已经讲过了,今年讲的空性修法特别多,如果真正想修行,这里面已经有了足够的实修指导。如果不修,即使听很多法,也只有听法的善业,而没有修行的意义。
现在,我们在闻思方面的条件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修不修、能不能修,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如果不想修,我也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因为每个人的根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我们没有理由让所有人都按照我们的思维去做,但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除了修行以外,就没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了。虽然我们世间人经常会说“走向光明大道”之类的话,但这只是世俗人的观点,佛经不这么认为,它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更高的要求,价值观不一样,其他所有世间法的前途,都是黑暗的。只有修行,才能够挽救我们;只有修行,才能够让我们走向真正的光明。实际上谁说得对呢?当然佛说得对,这不是因为是佛说的,所以才是对的,而是因为佛说的是有道理的,完全能够让我们自由自在。
全世界的人都向往和平、自由,但这些仅仅能在即生当中随心所欲、无人看管的“自由”,算得上是自由吗?还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我们的生老病死还没有解决,我们还是会衰老、还是会生病,必然会死亡的,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光明,是惟有佛法才能带给我们的。
当然,作为在家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家庭、工作、事业都放弃去修行,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我们都要生存,要生存就需要工作,但我们可以把修行与工作协调好,使其不至于互相冲突。我们生存的意义,不是活在世界上,为了生存所作的一切,在死亡之际是毫无用处的,而是要通过修行,使自己升级,像电脑软件升级一样,当我们得到升级、提升之后,就能获得大自由,这不是为了博取什么造物主、上帝之类的欢心,在神灵高兴以后,就给我们安排一个很好的日子,或者给我们带来所谓的光明。自由不是神灵给我们的,也不是佛给我们的,如果佛有办法给我们自由,今天就不会存在没有自由的人,所以,自由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要创造这样的自由,就需要佛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只有我们自己去做。
每个人在走到生命尽头之际,如果有时间思维,就会有很深的体会:以前我所有的精力,都是在为生存而拼搏,除了生存之外,我没有考虑过任何事情,但现在看来,过去为生存所作的一切的一切,在如今无法生存的时候,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但是,那个时候感觉到是没有用的,一切都太迟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抓紧时间修行。我现在也只是会说,却不会做,虽然不会做,但我也会尽力去修行的。你们虽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也不能以工作为借口而不修行,这样的结果,上当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切法都是无常的,我们也是无常的,像如今这样可以修行的机会什么时候结束,你们知道吗?谁也不知道,有可能明天、后天,下个月……所以,当下是很重要的。
虽然刚开始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想法克服,不能在这个困难面前低头。
我们不是常常说“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吗?在世间的困难前面低头不低头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修行的难关面前一定要昂首挺胸,在过了这个难关之后,我们的心就会稍稍得到一点自由,在那个时候,修行也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四个外加行和五个内加行是一定要修的,在修完加行以后,我们就可以每天早晚各安排一些时间,一部分用来修菩提心,一部分用来修空性。如果这样,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既便不能即生成就,但在这一生当中也会有明显的进步。
佛教的见解、修行方法和修行结果就是这样,只要你愿意站在中间的立场去研究、去探讨,就有办法给你证明它的真实性,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修行,就可以像前面所说的一样去改变外境。
在修到八地菩萨的时候,整个不清净的娑婆世界都已经像极乐世界一样完美,即使八地菩萨前往地狱,在他的境界中,地狱也成了极乐世界。虽然对八地菩萨是这样,但对没有证悟的众生而言,娑婆世界仍然是娑婆世界,地狱仍然是痛苦不堪的地狱。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菩萨的心里就会有慈悲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慈悲心呢?因为,如果世界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他们也无能为力,但所谓的痛苦、所谓的六道轮回却是由众生的心所创造出的一个虚幻景象,众生在创造出了这样的虚幻景象之后,又自己去承受其中的虚幻之苦,这些愚昧无知的众生实在是可怜的。面对这些境况,菩萨们会意识到:既然我有能力去帮助他们,又怎么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呢?这样一来,菩萨心中的菩提心就会油然而生。
八地菩萨再往上走,在佛的境界当中,没有什么清净不清净、地狱非地狱,没有什么六道八道、极乐世界非极乐世界的分别,当这一切都消失以后,剩下的就是不可思议的光明。那个时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好与不好的景象,包括山河大地、飞禽走兽,乃至八地菩萨境界当中的清净世界等等,全都消逝无踪。
为什么这些都全部消失了呢?因为,原来这些都是由我们的无明创造的,随着修行功力的逐步增强,无明的成分也逐渐减少,到了佛的时候,所有的无明都被彻底断除,由无明所产生的外界现象同时也就消散无余了。那个时候,所有的外境也就不存在了。
密宗修行人不需要等到成就八地菩萨的果位,不需要等那么长的时间,密宗有自己的特殊方法,可以快速地将所见到的不清净现象变为清净,也就是说,密宗可以快速地达到八地菩萨的境界。
为什么密宗能够如此神速地成就呢?佛经当中讲过,就像人类的运载工具,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甚至宇宙飞船等等一样,它们的速度也快慢不一。为什么要有那么多运载工具,大家不都去坐宇宙飞船呢?因为速度最快的宇宙飞船,并不适合于所有人。要让所有的人都能适合,要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就需要不同的运载工具。
同样,佛教当中有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等等的差别,其中成就的速度也是一个比一个快,但是,只有这么多层次的不同法门,才能普度所有众生。
佛陀为什么要说“普度众生”呢?你们想想,其中的“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普遍。普遍地度化众生。
如果只有一个密宗,如果只有一个大圆满法的话,就只能度化一部分根基非常成熟的众生,而不能普遍地度化众生。
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因为密宗的修法十分具体、实在,所以就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强大的力量,从而将不清净的外境转化为清净,但是,如果我们心里对清净和不清净有执着的话,那就没有什么用处。比如说,如果我们认为,佛像是庄严清净的,垃圾是肮脏零乱的,从执着的角度而言,对垃圾的执着和对佛像的执着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无论对清净和不清净的执着,都是需要抛弃的,那个时候,就需要证悟空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密宗就推广了一种更好的空性,这种空性与显宗空性既不矛盾,又有自己的特殊含义。正因为密宗在两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所以密宗修法才会独领风骚。
我在讲《心经》的时候,为什么要谈及密宗呢?因为《心经》当中讲到“空中无色”,而我们却经常都能看到、感受到色、受、想、行、识诸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我们去修行,就不会永远这样。随着我们修行的进步,外境也会发生转变,最后甚至会彻底消失,而以佛的境界来替换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现象。在那个时候,虽然在我们的境界当中是光明,但对其他众生而言,六道轮回的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在佛的境界当中产生了佛的事业——度化众生的事业。
如果现在我们加行修得好,则偶尔也会进入到这种状态当中——在一秒钟、几秒钟、一分钟、十分钟的时间内,感受到非常纯洁、非常完美的佛的世界。为什么说“非常纯洁、非常完美”呢?因为在此当中没有好坏、美丑的分别,所以说它是纯洁、完美的。其实在佛的境界中,并没有什么纯洁不纯洁、完美不完美的分别。这种不可思、不可言的境界,不是从别处可寻的,只有我们内心的智慧才可以感悟,这种智慧,就叫做佛性、如来藏。
为什么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智慧呢?并不是我们现在没有,而是我们现在没有发现,因为有了无明,我们的心被无明污染以后,就看不到自己的光明,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他空中观的大空性。他空中观已经不是纯粹的显宗观点,而是属于密宗的见解了,其中包含了很大的密宗成分。
(全文圆满)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