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般若智慧用于生活的公式[济群法师]
住著六尘,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种种烦恼。要想解脱烦恼,就得以般若观照六尘,照见六尘皆空,时时能把般若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比如当你因为财富带来烦恼时,此时你是否能想起心经的公式:
财富不异空,空不异财富,财富即是空,空即是财富。
此公式的智慧是:财富是缘起的,随缘聚散,财富没有固定性,无常无我。财物是一种假相的存在,它不是实在的,如梦幻泡影。试想我们倘能对财物作如是观,我们还能为财物所累吗?
与《心经》内容类似,还有《金刚经》的公式。《经》中曰:“所谓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所谓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个公式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你因为丈夫而烦恼时,你是否能作如是观:所谓丈夫,即非丈夫,是名丈夫。这公式的含义,你的丈夫只是因为某种因缘的关系,使得你们成为夫妻,夫妻关系并不是具有固定性、不变性,它要受到不同因缘的考验,同时也要受到无常规律的支配。他是你的丈夫,随时也可以变成不是你的丈夫。夫妻的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假相。一个人倘有这种智慧,就不会因为丈夫或妻子的问题而痛苦了。
人世间的一切,我想都可以作这样观:如儿女,儿女不异空,空不异儿女,儿女即是空,空即是儿女。所谓儿女,即非儿女,是名儿女。如友谊,友谊不异空,空不异友谊,友谊即是空,空即是友谊。所谓友谊,即非友谊,是名友谊。如爱情,爱情不异空,空不异爱情,爱情即是空,空即是爱情。所谓爱情,即非爱情,是名爱情。如地位,地位不异空,空不异地位,地位即是空,空即是地位,所谓地位,即非地位,是名地位。
世人想超脱,希望潇洒走一回。很多人以为有钱,一掷千金,是潇洒;有人以为穿名牌,是潇洒;有人以为一餐饭吃上几万元,就潇洒。其实这是风光,不是潇洒,潇洒是建立在超脱基础上的。我们倘能处处以般若智慧去观照人生,不住于相,随缘自在,不为物役,那才是真正的潇洒。
【附录】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的三句公式
——摘自《<金刚经>的现代意义·般若正观》
《金刚经》作为般若体系的经典之一,处处都表现出般若正观的作用。如经中所言:“如来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即名善法。”“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等等。这种三句的公式,几乎遍布全经。
那么,这种三句的公式究竟蕴含著什么内容呢?在理解这个公式之前,首先要知道般若经教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佛法以为世间万物都是缘起。《阿含经》曰:“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又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来说。”又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缘起是因缘和合而起,因是亲的条件,缘为疏的条件,不论小如微尘,还是大如宇宙,无不是因缘的假合。缘起,说明了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的存在。
诸法缘起的思想,佛陀在般若经教中,又作了进一步说明,即就是缘起性空。缘起已如上说的性空,是相对自性有而言。声闻乘中的有部,就是主张自性有。如《大毗婆沙论》曰:“我有二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法性实有,如实见故。”(《大毗婆沙论》卷九)又曰:“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一)又曰:“未来诸法集现在时,如何聚物非本无今有?现在诸法集散往过去时,如何聚物非有已还无?答:三世诸法,因性果性,随其所应,次第排立,体实恒有,无增无减,约依作用,说有说无。”(《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六)有部在分析世间诸法时,发现了事物只有单一不变的实质曰自性。此自性恒常不变,因而提出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自性有思想。
可是依般若智来观察缘起现象,都无自性。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曰:“舍利弗!一切法非常非无常。……色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受、想、行、识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乃至意触因缘生受,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无自性。”(唐译《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七)又曰:“但有假名,都无自性。”(唐译《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四二二)又曰:“诸法都无和合自性,何以故?和合有法自性空故。”(唐译《摩般若波罗密经》卷四二二)诸法由缘起,故无自性,从缘起性空观察一切法,非常非灭。
《大智度论》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自性是自有的,不待因缘而存在,倘若依因缘和合存在,那必然是没有自性。
《迥诤论》说:“若法依缘起,即说彼为空,若法依缘起,即说无自性。诸缘起法,即是性空,何以故?是无自性故。(旧译《迥诤论》(大正三二、一八上)《中论》曰:“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又曰: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又曰:“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则为诸法,无因亦无缘;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中论》卷一、卷二、卷四)世间万事万物无不缘起,那么也无不性空,缘起与自性是对立的,不可相信缘起有,又承认自性有。
明白了缘起性空的道理,从认识上就能建立中道的正观。在《中论》中有一首著名的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卷四)这是从缘起法显示中道正观。缘起法是无自性的,所以但有假名;缘起法是无自性的,所以即是空。空,所以无自性,是假名的缘起。从缘起有、无自性空、幻化有中,建立中道的认识。
中道是远离二边的。《中论》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从缘起的中道正观,照见诸法,不落自性的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的边见戏论。《大智度论》曰:“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不但说空,不但说有;为著有众生故说空,为取著空众生故说是有,有无中二处下染。”(《大智度论》卷九十一)说空是为了扫除有见,说有是为了对治空见,远离二边之见,方能妙契中道实相。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金刚经》的三句公式。如“所谓世界”者,是说缘起的世界;“即非世界”者,是说世界是无自性的,空的;“是名世界”,世界虽然是无自性的,空的,但假相宛然。认识缘起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又然假有,这就是中道正观。《金刚经》告诉我们:对待一切的一切,乃至无比尊贵的般若经教,我们都应作如是观。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