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中观庄严论解说>>正文内容

第二十五课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3日
来源:智悲佛网   作者:索达吉堪布讲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35'33” 32M) 视频WMV (67M)

《中观庄严论释》当中,现在正在讲本论与其他中观论典不同的五种特点,前面已经了三个特点:第一,本论中就像经部所承认的那样,所量对境应该是能起功用的自相外境。第二,中观派在名言中应该承认自证存在。第三,从名言量的角度来讲,一切万法都是自己心的显现。这一点相当重要,正如前文所说:“依之必能铲除三有的根本,好似屠夫精通致命的部位、樵夫精通伐木的要领等一般。”

作为修行人一定要了知,清净的外境是自心的幻化,不清净的外境也是自心的游舞。了知这一点以后,平时自己的修行、行为都应该以观心为主,麦彭仁波切也说:“如果以殊胜方便摄持,那么在究竟金刚乘时窍诀的醍醐也仅此而已。”所以,应该依靠传承上师们的窍诀来观心,尤其上师如意宝在《直指心性》中讲到非常深奥的窍诀,大家应该依照这些窍诀进行观修。

按理来讲,对因明、中观、《俱舍论》等五部大论进行闻思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当今世界上的很多人对佛法一窍不通,但是,在自己获得难得人身的此刻,精通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基本法要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对这些难闻难遇的观心窍诀,我们应该在实际行为中精进修持,这一点也极为重要。

当今时代,未品尝到正法的根本而一味纠缠词句的人们竟然认为只是探索心的奥秘之法并不重要,应该修持相比之下更为关键的因明推理、能言善辩、讲经说法、高谈阔论之道。

应该了知,真正佛法的根本,就是前面所讲的那样,一切万法唯心造、一切现象是心的游舞,依靠这一窍诀修持时,就像具眼目者亲见色法一样,完全可以照见心的本来面目。

但对佛法甘露未品尝到一点一滴,而是一味纠缠词句的人们认为:依靠大圆满、依靠大乘法,观察自己的心、修持自己的心、探索自己的心并不是特别重要。现在青海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对于真正的佛法内涵根本不通达,只是表面上看过《大圆满前行》的文字,又看了一些国内外名人的格言,就将这些结合起来,开始诽谤佛教。这些人实际与外道无有任何差别,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还有一种人,虽然住在寺院中,而且也自认为是修行人,但他们根本不懂密法中最深奥的窍诀,只是纠缠在因明辩论当中,每天对柱子无常还是非无常的问题争来争去,一直在词句上纠缠不清,这种情况相当多。

这些人,经常在很多学校举行演讲、进行探讨,到处提倡人间佛教,很多词句听起来美妙动听。但是,他们在真正的内观自心方面非常欠缺,讲者不具足窍诀,听者也无有丝毫兴趣,认为探索心的奥秘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诚然,必须依赖闻思斩断疑网,但相对而言,似乎实修更需要放在主导地位,

麦彭仁波切说:依靠因明、《俱舍论》等显宗各种各样的方法,断除自相续中的各种疑惑、破除他人各种各样的邪说非常有必要。作为修行人来讲,如果对于因明、中观等词句上的道理未通达,也就根本无法护持佛教。这一点的确非常重要。但是,词句上善妙的讲经说法与真正内心的修持相比较,经常内观自心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将观修内心放在主导地位。

在对正法了如指掌的诸位大德看来,

尤其对一切万法了如指掌的,像上师如意宝、麦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在他们看来,对于词句的判断和探索并不是很重要,观修内心更为重要。

麦彭仁波切在很多窍诀和教言书中说,宁玛巴的有些修行人,对于辩论或者各种各样世间八法的知识并不是很重视。尤其在《如意宝藏论难释》中再再强调:作为已经获得暇满人身的修行人来说,短暂的人生当中,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具有殊胜价值的无垢光尊者的教言上。因为无垢光尊者对我们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意传加持,无论谁看了《七宝藏》等教言,很多传承上师的加持和证悟都会全部融入自己的内心。作为宁玛巴的修行人,没必要将真正的如意宝全部放弃,然后在其他地方寻找假宝。无垢光尊者以这一比喻作了说明。

从广义来讲,现在的很多人孤陋寡闻,因此,应该对五部大论等作深入闻思。但将最主要的精力全部放在词句上也不合理,因为死亡来临的时候,无论如何能言善辩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有一种调柔的境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现在的有些人虽然对整个佛法并未了如指掌,但是,作为大概了解的修行人来讲,也应该了知中观修法的重要性,同时,对无上大圆满、万法唯心造的观修方法有一种深刻认识。所以,在座的各位道友,一方面应该通过广泛的闻思,断除无始以来根深蒂固的分别疑网,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将精力放在观心这一修行上。

恰如《般若经》中所说的“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也是一种成语,也就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以此比喻抓不住根本环节,只是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获得佳肴反寻粗食、已得大象复觅象迹,

一个人已经获得了美味佳肴却不去享用,反而到处寻找一些粗食淡饭。或者,已经获得了大象,就没有必要再去寻找大象的足迹。正如上述比喻所说,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大圆满等很多非常殊胜的修行法要,但是对此从来也不重视,将自宗真正如大象般的珍贵修行法完全放弃,却在其他地方寻找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样实在没有必要,也非常不值得。

不乞求赐丰美物品之主人反讨于施微劣物之仆人” 等比喻一样。

按理来讲,在具有丰富美味和财物的富人面前乞求,可以获得更多、更丰美的财物,但是,不在他面前乞求,反而在仆人面前乞求微劣的物品。

同样,对于真正将一切万法抉择为心的大圆满、大中观等殊胜的法要完全不希求,反而在其他地方寻找一些相似修法。有些教言中说:这与饿狗无有任何差别。因为饿狗根本不享用国王的食品,而是经常享用仆人倒下来的低劣食物。希望大家一定要抓住根本的要诀,对于甚深的调心窍诀完全放弃,反而希求各种各样的华丽词句,非常不值得。

意思是说,将正法之根本弃之一旁而津津有味地享受词句之糠秕的傲气十足者,反而对其他具有要诀之人轻蔑藐视,看来他们已经颠倒错乱了法的轻重。

这些人,对于万法唯心造的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中的醍醐精要全部舍弃,反而对词句、文字的糠秕津津有味地享用,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世间上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从来没有深入闻思,只是将世间学校里所听过的世间法和佛法结合起来,然后,自认为“我是博士生、我是导师、我是博士后”,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这些人对于真正的观心方法,连出离心、菩提心也一刹那都没观修过,也就更谈不上无上大圆满的觉性了。

的确如此,现在有些佛学院中的老师,自相续中根本不具足信心和大悲心,而且,对真正具有要诀、精进修持的修行人完全看不起,他们认为:这些人整天观什么心,没有必要,现在是开放的世界,应该到外面去看一看。而且说:你们与外道太阳派无有差别。

这些人,自认为具有一些闻思智慧,就轻易地诽谤具有勤修实证的高僧大德。他们已经将法和非法完全颠倒了,对佛法的轻重根本无法辨别。就像经常去大海的商主,他了知哪些是如意宝、哪些是普通的珍宝一样,对于哪些法重要、哪些法次要,唯有真正具有修证的高僧大德们才可以分得清楚。

一切显现了知为自现这一点,

一切显现指的是外面万事万物的各种万法,将这一切万法全部了知为“自现”,也就是说,全部是自心的妙用、自心的幻变、自心的显现。

凡是希求显密任何正道之人务必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更重要的了。

不论你修学显宗、修学密宗,一定要首先认识到:一切万法除自心的幻化游舞以外,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任何堪忍的法。只要是希求释迦牟尼佛之正道的人,不管是净土宗、禅宗,还是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格鲁、萨迦派等,对这一道理必须深信不疑,唯有如此,你才会对佛法具有深刻的认识,你的解脱也是非常有希望的。

麦彭仁波切这里所说的有些教言,表面读下去似乎很简单,但越来越思维的时候,其中的确隐藏了非常甚深的意义。如果将这些甚深教言,跟有些教言结合起来讲的话,可能需要讲很长时间,但是我尽量长话短说。因为时间太长的话,很担心你们生起厌烦心,很多人从表情上看来也是,打瞌睡或者心很散乱,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对佛法生起厌烦心。

一般在听法过程中如果生起厌烦心,也就没必要非常痛苦地听下去,不如发个愿离开好一点[1]。我在这里也尽量以比较简略的方式解释,希望你们不要生起厌烦心。

一切万法唯心的道理,不论修学显宗还是学密宗,对任何修行人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对这一道理深信不疑,我们的解脱和成就也会有希望的。那么,有关万法唯心的道理,对《现观庄严论》,尤其《大幻化网》进一步去闻思时,通过各种教证、理证将一切万法抉择为心,最后了知万法都是清净的本体,对这一点必定会通达的。

麦彭仁波切说:“除此之外再没有更重要的了。”你们有没有什么感觉?应该在心里面好好思维一下,自己有没有随着上述文字进入到真正的内涵当中去。如果真正已经进去的话,你也会觉得很重要的。

下面用比喻来说明,万法唯心造的道理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夜晚梦中所显现的种种情景,如果着手依靠其他方法予以消除,那将无有止境,只要了知这一切均来源于心,顷刻间所有景象即会销声匿迹。

我们在做梦时,梦到恶狗、豺狼等恐怖景象,或者马上要从悬崖上掉落下去时,虽然自己非常害怕,但是依靠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根本不可能消除这个梦境。这时,只要了知:我现在正在做梦,这一切都是梦中的迷乱意识显现,根本不存在恶狗或者悬崖,这完全是自己心的幻变,一切恐怖景象也会全部荡然无存。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无有终点、无有尽头的世间显现与此一模一样。

如果未认识到心的本体,情器世界的一切显现完全是一种客观显现的话,那么,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这一切问题。但是,真正依靠上师的窍诀认识到心的本体以后,无穷无尽的各种外境也会全部消失于法界当中。因此,只有依靠大圆满等甚深窍诀才能真正根除一切轮回万法的显现。

这以上已经介绍了本论的第三个特点——万法唯心造,下面讲第四个问题。

其四、将胜义分为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实在是高超绝妙的立宗。如果首先未曾宣说无实,就无法铲除无始以来久经串习的颠倒实执。

从中观自续派的观点来讲,胜义谛可以分为两种,即相似胜义的单空和究竟远离四边八戏的真实胜义。这种观点是非常绝妙的一种立宗。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抉择暂时的相似胜义非常有必要。无始以来在众生的心相续中有根深蒂固的常乐我净的实有执著,如果未宣说相似胜义,对这些执著的习气根本无法铲除。所以,中观自续派首先抉择了单空的修法,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这是初学者无有任何错谬之道,因此千万不能舍弃,如果舍弃此道,这个人就已经着魔了[2]

但是也不能认为:单空就是最究竟的胜义谛。这种观点也不合理。

假设将单空说为胜义,

现在汉传佛教的个别人,他们在解释《般若经》等有关空性方面的道理时,口头上一直说远离一切戏论,其实始终停留在单空这一层面上。

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在暂时的显现上也是抉择一种单空,他在《菩提道次第论》中讲到胜观部分时说,所谓的空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一切万法都是空的,这一点是胜义谛,应该非常合理;还有一种,对于这种空性再去执著,这一点必须要断除。当然,这并不是最究竟的观点,宗大师只是在某种众生根基面前如此宣说而已。因此,不能将所谓的单空安立为最究竟的胜义谛。

有些智慧浅薄之人又会误解成遣除所破的单空就是实相,耽著空性而成为不可救药的见解。

如果将单空安立为究竟胜义谛,个别智慧浅薄的人会将空性执著为实有,这是不可救药的一种见解。对于这一点,《中论》中引用了很多教证作过宣说[3]

耽著的方式也有耽著空性为有实与耽著空性为无实两种。

对于空性耽著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将空性执著为实有,一种是将空性耽著为无实。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合理,因为从究竟观点来讲,将空性执著为实有肯定不行,正如前面所讲,这是不可救药的一种观点;然后,将空性耽著为无实也是不合理的。

暂时来讲,认为空性实有的说法虽然不合理,但将空性执著为无实的观点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依靠空性,可以暂时将万法抉择为无实法。但最究竟来讲,将空性执为实有和无实有这两种观点都不合理。

如果说任何边也不能耽著的话,

针对中观应成派的所化众生,一开始就宣说任何边都不能执著是可以的,但在中观自续派的所化众生面前,最初就讲何者不执著的话,他很容易就会舍弃空性,这是非常危险的。

会导致他们抛弃三有一切疾疫之对治——甚深空性甘露源泉理证观察引生的定解,认为作意什么都不应理,以致陷入无所忆念迷茫黑暗的困境中,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断除三有疾病的对治法是什么呢?就是唯一的空性甘露,也即一切万法都不存在的单空见解。

针对中观自续派的所化众生,如果一开始就说任何边都不执著,很容易使他们舍弃这种通过观察得来的空性定解。这样一来,就像《定解宝灯论》中所说:他们认为什么都不能执著,从而全部处于一种迷茫、黑暗的状态当中[4]

难以阅览、思考、领受这一深法。

对于空性之法,首先阅读中观的各种书籍,之后认认真真地思考空性的真正含义,才能对万法于外境和自心上均不存在这一道理有所领悟。

但是,一开始就将一切边全部破掉,如此一来,很多人对甚深中观的法要根本不会去阅读,更不会深入思维。就像和尚宗一样,任何法都不执著,只是到禅堂里面坐着,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能执著。这样一来,由于对空性没有任何定解,下座以后仍然对佛法一无所知,因此,只是这样傻傻地坐着没有任何意义。

一开始的时候千万不能舍弃单空这一法门,否则非常危险。但也不能执著一切万法为单单的空性,这样也不合理。所以,所谓的空性法门,对有些人来讲,真的是殊胜妙药;但对有些人来讲,的确很危险。

诚如《中论》中云:“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如果不正确地观想空性,有些钝根者很容易危害自己。就如同不善巧取龙王头上的如意宝,自己很有可能会被龙王咬伤而死亡一样。但如果真正了知方法,依靠咒术和龙王头上的如意宝,也可以满足很多众生的意愿或者自利利他都可以成办。所以,对空性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观察。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释迦牟尼佛也了知此法非常的甚深微妙,并不是钝根者所能了知的,因此,佛陀才不愿意传讲如此殊胜的妙法。

为此,首先以此相似胜义打破实执,接着阐明真实胜义也能遣除耽著无实的这一分。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观自续派首先抉择相似胜义,将所有的实执全部打破,然后才抉择了真实胜义,将对一切万法的执著全部破掉。

总之,不加成实等任何鉴别,

此处的“总之”是指真实胜义,中观应成派在抉择真正胜义谛时,任何边都一概破掉。实际上,中观自续派暂时来讲抉择了单空,在最后抉择胜义谛时也已经抉择了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

一般来讲,大家一致公认:中观应成派在抉择真实胜义谛时不加任何鉴别,将有无是非等一切边全部破掉。中观自续派暂时抉择单空这方面无有任何争议,但在最后抉择真实胜义谛时不加鉴别这一点,很多大德对此还是有一些辩论。

具有轻易认定息灭有、无、是二、非二四边此等所缘的大离戏、各别自证所悟之奥义的必要。

也就是说,将胜义谛分为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有何必要呢?具有轻易认定息灭有、无、是二、非二四边之所缘的大离戏、各别自证所悟之奥义的必要。

关于此等之理,应当依照寂天菩萨所说“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

寂天菩萨的《智慧品》中说:如果长期修持单空,很容易断除相续中实有的习气。之后再继续修持,所谓单空的执著也会断除。

观法无谛实,不得谛实法,无实离所依,彼岂依心前?

在观察一切万法时,由于无有任何谛实之法,观待它而存在的实法也就根本不可能得到。所谓的无实已经无有所依的话,有实没有,无实也没有;无实没有,有实也没有,又会有哪一种相状在心前存在呢?

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来理解。

如果有实法和无实法在智慧面前丝毫也不住,就已经真正获得无缘最寂灭的佛陀智慧了。

第二十五课

66、了知万法唯心的修法与耽著词句有何轻重之别?

67、怎样明确耽著单空的危险性和抉择空性的优越性?



[1] 堪布阿琼说:此时你可以站起来,发愿:我不离法、不离上师。然后离开传法处,否则,对上师和佛法生邪见的过患更严重。

[2] 《定解宝灯论》: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口说最初即断此,乃是散布魔密语。

[3] 《中论》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4] 《定解宝灯论》:盲修无念和尚宗,未察直直而安住,无有胜观之明分,如石沉海平庸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第二十三课
下一篇:第二十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