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无常苦海>>正文内容

饥馑劫疾疫劫战争劫分别兴盛时,人类几近灭绝,后弥勒佛出世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来源:摘自《前行广释·第三十二节课》   作者:索达吉堪布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现今的寿量、福报等还算是不错,但随着人们烦恼越来越粗重,势必导致福德越来越减弱,寿命越来越短暂。最后到了人寿三十岁、二十岁、十岁时,饥馑劫、疾疫劫、战争劫分别会盛极一时,南赡部洲的众生几乎濒临灭绝。

  具体而言,疾疫劫出现时,在七个月零七日中,瘟疫疾病到处肆虐,人们得病即死,药石无效,大多数人都难以幸免,最后人类所剩无几。

  战争劫出现时,并非哪个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而是人心残忍到极点,相续中充满杀心,自己所见之人犹如怨敌,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都成了杀人利器,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相残杀,经过七日七夜。

  饥馑劫出现时,在七年七月七日中,大旱无雨,井河枯竭,五谷不生,五味隐没或变味,物资、珍宝、屋舍等也渐渐毁坏。

  由于饥饿难忍,人们甚至将人寿百岁时的人骨挖出来熬汤喝,将之作为最胜营养。去年我遇到一个阿坝州红原县的人,他告诉我:50年代藏地和汉地闹饥荒时,也有人经常去尸陀林挖骨头,如果找到了一些人骨,就回去在锅里熬成汤,喝了以后两三天都有力气,全身热乎乎的。(有时候看,我们如今有饮食、有衣服,这种生活真的很幸福。但有些世间人或修行不好的人,心里还不满足,一直抱怨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欲望的沟壑始终无法填平。)

  到了最后,诚如《俱舍论》所云:“劫以兵疾饥荒尽,次第七日月年止。”在经过七日的刀兵劫、七个月零七日的疾疫劫、七年七月七日的饥馑劫之后,99%的人类都已经灭绝,许多地方徒留财产而无主人,处处是一片荒无人烟、人迹罕至的景象。

  到那时,弥勒菩萨所示现的幻化身,将为剩下的人们,传扬断除杀生之妙法。(不杀生确实很善妙,如果世间上大多数人都吃素、不杀生,就能化解各种战争等刀兵劫,人心逐渐得以净化,给全世界带来一种和谐。)此时人类身高到了一肘左右,人寿增长到二十岁。尔后逐渐递增,到了人寿八万岁时,怙主弥勒出世,在贤劫千佛成佛的地方——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之后转大法轮[1]。(对于人类的未来,佛教描述得清清楚楚,而世间学者只是一种预测,没有明确的定论,其他宗教也无法做到这样。所以,我们作为佛教徒,理应知道佛教的伟大。)

  这样往返增减满十八次以后[2],人类的寿命长达无量岁,此时胜解佛[3]出世,在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此佛的寿量、事业最为广大,住世寿量是前面贤劫千佛寿量的总数,饶益众生的事业也等同于千佛事业的总和。

  [1] 《弥勒下生经》云:“坐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众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佛既转法轮,度天人已,将诸弟子入城乞食。”《增一阿含经》云:“尔时去雉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尔时弥勒初会八万四千阿罗汉,第二会有九十四亿人,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民,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法弟子。”

  [2] 《俱舍论讲记》中说:“住劫总共需要经历二十个中劫。其中第一个中劫与最后一个中劫比较慢,中间十八个中劫则十分快速。第一个中劫是人寿下降,即初劫人寿为无量岁,这样下降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下降到十岁;最终一个中劫是人寿上增,即从人寿十岁增至无量岁;中间则是人寿上增到八万岁,再下减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如此往返十八次,也即十八个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同样,世间的形成、毁坏、灭空都是二十中劫。这样的八十个中劫,即称为一大劫。”

  [3] 胜解佛:贤劫千佛中的最后一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